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

黑石嶺,激戰正酣。

火光將山道映襯得通紅,林木彷彿都燃燒起來,數不清的將士你來我往,踩在人影上左衝右殺。金屬撞擊聲此起彼伏,將官們的呼喝聲與戰士的喊殺聲雜糅一處,甲兵刺進身軀,不停噗嗤作響,飄灑的鮮血熱氣騰騰,溫暖了冷硬的泥土。

夜戰,喧囂了整片山林。

聯軍以逸待勞,四面圍攻,兀一照面就給契丹軍當頭棒喝。契丹軍沒有想到竟會被伏擊,一着不慎即落入圍攻,前進無路,後退無門,只得收縮兵力,各部狼狽採取守勢。然而聯軍如狼似虎,攻勢兇猛,契丹軍防守的極爲吃力。

帶頭衝殺過一陣,李紹城退出戰場,下馬上山,立高而望。

戰馬驚慌奔走,道上混亂不堪,契丹萬騎不知被斬爲幾截,彼此不能呼應。宏觀來看,大者數千人,小者數百人,各在一處;從細微處看,又是數百人、數十人抱成一團,各自爲戰。

聯軍將士則充斥其間,力戰往前,拼命壓縮各團敵軍。

局面不錯,然而李紹城眉頭緊鎖,卻無半分輕鬆之態。契丹軍雖被分割,各自爲戰,不過大部分都勉強穩住了陣腳,在與聯軍殊死搏鬥,並沒有混亂之象,更別說潰敗。

黑夜遇襲,猶能穩得住,可見這羣契丹軍固然驕狂、輕敵,卻是真正的精銳。僅精銳還不夠,還得有所依仗。

荒郊野嶺,又是隆冬,草木枯黃,便於火攻。戰前李紹城不是沒有想過火攻,只不過正因這些原因,火勢太難控制,一個不慎,燒敵也會燒己。

不過依照眼下來看,契丹軍雖然負隅頑抗,但是落敗卻是早晚的事。

李紹城望了一眼天色,心中默默盤算戰事結束的時間。戰事開始是在子時前,現在是寅時,如此可望在天明之前結束戰鬥。這也就意味着,眼前這羣契丹軍,大部分將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戰事至此,雖然攻勢不如想象中順利,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真正出乎李紹城意料的,是接下來的一份軍報。

軍報由斥候送回,交給把守道口的將士,再上傳到李紹城手中。李紹城看到這份軍報後,臉色禁不住一陣凜然,心頭猛跳。

軍報內容很簡單,總結起來就幾個字:契丹有援軍至!

“喚大明邢將軍前來,本將有要事相商!”

大明邢從戰場上抽身趕來,看過李紹城遞來的軍報,不禁駭然:“這契丹援軍,來得也太快了些!”頓了頓,繼續道:“依據斥候所報,耶律阿保機率領的契丹軍主力,距離其先鋒原本有大半日路程,其先鋒見到潰敗的北路軍後,冒進而來,無疑將這個距離拉長了不少。以我軍戰力、眼下局勢,這個距離,足以讓我等擊潰其先鋒,再從容而退。眼下契丹援軍卻能來得這麼快,實在不合情理!”

李紹城不假思索,“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契丹先鋒軍冒進之際,耶律阿保機就已令援軍出發,並且援軍的行軍速度,遠超其先鋒軍冒進的速度。”

“這耶律阿保機的反應,也太快了些!”大明邢面沉如水。

李紹城神色肅殺,“如此情形,至少說明三個問題。”

“哪三個問題?”饒是大明邢老成,

也怔了怔。

“其一,來增援的契丹軍,乃是精銳中的精銳,說不得就是耶律阿保機兩支御前親軍之一;其二,耶律阿保機所派援軍,志不在救援其先鋒,而在敗我大軍;其三,耶律阿保機後續主力,必定加速趕來,以求借機擴大戰事,與我六萬聯軍決戰!”李紹城的分析層次遞進,勾勒出一副極爲驚人的畫卷。

末了,李紹城道:“一言以蔽之,此戰,已關係全軍生死!”

大明邢心中驚濤駭浪,表面仍能沉得住氣,他盯着李紹城,不急不緩的問:“李將軍既能看透局勢,可有破局之法?”

李紹城稍作沉吟,即道:“傳孟平將軍!”

......

一個時辰後,道口。

孟平環保雙臂,嘴裡嚼着一根草莖,目光不羈,斜眼看着眼前荒蕪的平地。在他身前,曠野寂靜無聲,在他身後,大道廝殺正酣。

聯軍爲堵截進入山道的契丹萬騎後撤,在道口設置了重重障礙,並有重兵把守。現在,彙集在此的將士更多了些,因爲原本不屬於此的孟平,帶領三千部曲到此列陣。

既然是伏擊,自然要挑選好地形,沒聽說過在平地伏擊騎兵的,事實上,即便是伏擊步軍,也多半在山道中。

一層層將士排列開去,組成銅牆鐵壁,呈扇形佈置在山口,他們的任務很簡單:阻止契丹援軍進入山道,與其內的契丹先鋒匯合。

荒野中終於有了動靜,孟平雙眸漸明,他知道,那是契丹援軍來了。

“知道麼,我曾問軍帥,沙場征戰,取勝的法寶何在,什麼樣的軍隊才能百戰不殆。你們可知軍帥是如何回答我的?”孟平吐出草莖,悠悠的說道,“軍帥說,這世上就沒有百戰不殆的軍隊,只有克敵制勝的軍隊。而一支軍隊要想克敵制勝,最穩妥的法子,不是將帥英明勇武,不是戰士不懼刀山火海,而是從軍備上,碾壓對手!”

他走到一架木車上,拿起上面的勁弩,拉弦置矢,平舉向前。

契丹援軍已衝至近前。

眯眼瞄準,孟平邪魅一笑,“就像現在這樣!”

話音落下,他扣動扳機,利箭飛射而出,破空數百步,迎面射中一名契丹騎士面頰。那騎士如撞巨鍾,腦袋轟然後仰,帶着身子飛離馬背!

楊重霸隨即拔刀,發出一聲大喝,“三百步,臂張弓,放!”

弦響如悶雷,重矢齊射而出。

......

“幽州軍甲厚箭利,遠勝我軍,也勝過契丹軍,昨日之戰,之所以能迅速正面破敵,主要原因,就是依仗幽州軍的不俗軍備。現在有孟平將軍堵住山口,契丹援軍必不能突破防線,如此我等可以放手聚殲道中契丹賊子了。”道口-交戰聲響起,大明邢卻不再擔憂,欣慰的說道。

大明邢信心倍增,李紹城卻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搖頭道:“幽州軍雖然軍備不凡,但比之耶律阿保機的親軍司近部,也只是略勝一籌而已,不說一邊倒的碾壓,連完勝都談不上。孟平將軍固然能把守道口一時,卻不可長久,只是權宜之計,指望以此破局,難得很。”

世間軍隊,主帥親軍常爲精銳,固然因其將士驍勇善戰,紀律嚴明,但其軍備比尋常軍

隊要好,卻也是其之所以能戰的重要原因。耶律阿保機的親軍,戰力冠絕契丹,裝備何嘗不是如此?

局勢不利,孟平方纔所言,半虛半實,重在穩定軍心、鼓舞士氣罷了。

一席話將大明邢落回肚子的心,又提了起來,“內外交戰,如之奈何?”

道中的契丹軍,聽到援軍的動靜,在將官們的呼喝聲中,士氣漸漲。

聯軍的困境,是此時退不出去。將士已與契丹軍混戰在一處,無法脫身,要全身而退,只能是全殲道中敵軍。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還需要一些時間。依照李紹城的推測,孟平是支撐不到那個時候的。

畢竟他面對的是司近部,而且以少敵多。

作爲耶律阿保機的核心軍事力量,平日戍衛都城,司近部可是有戰士兩萬!

李紹城也無法回答大明邢。眼前的局勢其實很明朗,他手中的力量已經全部投進戰場,要想打破僵局,必須要有生力軍投入。否則,他只能坐看大軍軍敗!

然而生力軍在何處?

李紹城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大明邢略加思索,也知道要勝眼前戰局,僅憑拼命斷無可能,必須依靠生力軍,但他也不知何來生力軍,所以臉色有些難看。

一咬牙,鬚髮已是花白的大明邢橫下心,向李紹城一抱拳,果決道:“李將軍,戰局僵持至此,要想取勝,已別無它途,無非拼命而已!你且在此坐鎮全局,老夫便不信,不能速戰破了這些契丹賊子的陣!”

說罷,不等李紹城勸阻,轉身下山,殺入戰場。

同是大將,李紹城昨日能帶百戰軍正面破陣,取得大勝,今日戰局膠着,他便不能領軍向前,爲大軍掙得一份勝利?

是他不如李紹城,還是渤海軍不如百戰軍?無論哪樣,戎馬一生的大明邢,都不會甘願自認不如!且百戰軍是客軍,是來幫助渤海存國的,作爲這個國家的主人,他大明邢真就無能至此,只能靠友軍取勝,只能在旁掠陣,不能爲家國拋頭顱灑熱血,實實在在立一份功勞?

這些問題,在大明邢胸中衝撞。

寒風不冷,李紹城默然目送大明邢步入戰場,嘶吼着奮然拼殺,背-景毅然決然。他看到將軍未老,鮮血染紅長刀。

那是一個老將的尊嚴。

不惜戰死,也要維護的尊嚴。

這不是李紹城第一回見到這樣的老將,李存審也是這般。只不過李存審比大明邢幸運,他已無需親自征戰,更無須以白鬚白髮之身,披掛廝殺於陣前。因爲有一個能當大任的後輩,接過了他手中的馬槊。

李紹城不信,他不信那個接過了李存審手中馬槊,擔當起護邊擊賊重擔的傢伙,會任由大軍邁向萬劫不復之地,任由局勢成爲死局不可逆轉。

李紹城相信他會來,一定會來。

“報!”

一名傳令兵風一般衝上來,在李紹城面前半跪,神色激動難耐,“報副帥!山外契丹援軍,退了!”

“契丹援軍退了?!”這樣的意外讓李紹城怔了怔,不過他立馬又釋然,並且露出一個難見的笑容。因爲他少有笑意,所以但凡他笑的時候,便是發自真心,他呢喃道:“他來了......”

(本章完)

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上)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二十 晉王令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六 水寨(4)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九 他的屠刀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二十一 教育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二十 天下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二 鬼斧十手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二 神仙山(1)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7)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