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

耶律阿保機親率的中路軍主力,距離李紹城與契丹北路軍交戰之地,並沒有李從璟、李紹城等人預想的那麼遠。當契丹中路軍先鋒只有三十里就將與李紹城遭遇時,耶律阿保機也只需要半日路程,就能追趕上那個萬人隊。

尋常局面,在明知後有援軍的情況下,萬人精騎的主將只要稍有些頭腦,面對不到三倍敵軍,即便不能取勝,至少也能堅持半日,等到援軍到來。

換言之,契丹先鋒與主力大軍,始終在一個能夠相互支援的安全距離上。

至於李紹城一日敗契丹北路軍三萬大軍,那太出人意料了些,出人意料得近乎沒有道理。

至少在耶律阿保機看來是這樣。

雖然古往今來,多的是規模遠超於此的勝敗,在更短的時間內分出結果。但耶律阿保機不能接受他的軍隊如此,或者說,他不能接受他的軍隊是這個結果中失敗的那一方。

所以當他聽聞這個消息之時,立即被震驚得大怒,隨即下令將北路軍主帥斬首,以正軍法。

“北路軍之敗,敗在輕敵。”待耶律阿保機怒意稍稍平息之後,韓延徽細聲寬慰道,“皇上勿憂,只要收斂驕狂之氣,大軍依然能高歌猛進。”

耶律阿保機不悅,“朕舍顯德府不顧,舍攻伐渤海國大局不顧,親率十萬精銳北上,就爲對付李從璟那區區數萬幽州軍,還不夠重視,還是輕敵?”

韓延徽雙手疊放腹前,微微耷拉着眼簾,用爭鋒相對的口吻道:“皇上當真捨棄了顯德府、捨棄了攻伐渤海國的大局?”

此言乍看很矛盾,但耶律阿保機卻不說話了,瞪着韓延徽。

韓延徽對耶律阿保機鋒銳的眼神視若不見,繼續自顧自道:“皇上心中也知曉,自己並未全力對付李從璟、幽州軍,捨棄顯德府、捨棄攻伐渤海國的說辭,也言不盡實。”

耶律阿保機惱火道:“難道愛卿要朕調遣全部二十萬大軍,盡數北上,纔是真正重視李從璟?”

“若是果真如此,只怕我軍敗得會更慘些。”韓延徽寸步不讓,冷冰冰的說道。滿朝文武,能用這種語氣跟耶律阿保機說話的人,屈指可數,而還能活得好好的人,恐怕只有韓延徽一人。

韓延徽認真看着耶律阿保機,嚴肅道:“其中緣由如何,皇上知道得比臣更加清楚。”

耶律阿保機臉部肌肉抽了抽,良久,緩緩說道:“愛卿說得不錯,事實的確如此。我中路軍十萬大軍北上,以泰山壓頂之勢,對付數萬幽州軍,連朕都自覺是殺雞用牛刀,而心生怠意,更何況是普通將士?恐怕都以爲剿滅李從璟不過舉手之勞。驕兵必敗,亙古如是。在這種情況下,若朕果真以二十萬大軍北上,只會讓全軍以爲勝券在握,更加鬆懈,如此便離失敗不遠了。”

“何況,幽州軍可謂精銳,李從璟可謂

良帥,渤海軍更是今非昔比,如此精兵良將,處於絕境中而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要逆勢而上,本就不可小覷。加之又逢大勝,可謂愈戰愈勇,當此之際,其爆發出來的力量,足以震撼人心。”韓延徽直言道,絲毫沒有給耶律阿保機留顏面的意思。

韓延徽的忠言逆耳,不僅沒有讓耶律阿保機惱怒,反而讓他臉色漸漸平靜了下來。能聽得進直諫,而且有臣子知道什麼時候該給他直諫,來點醒他,這已充分說明耶律阿保機不愧明主。

他沉吟少頃,目中露出追憶之色,緩緩道:“三年前,李從璟初克平州,攻佔營州,雖然聲勢不小,但朕並未將其放在眼中。天下大了去了,朕的對手也多了去了,一個藩鎮節度使,再蹦躂又能有多大力量?還不至於讓朕另眼相看。朕若是連這輩人都要處心積慮去對付,那朕還有什麼精力去治理偌大的契丹國、攻伐更大的天下?正因如此,以至於之後李從璟小動作不斷,在幽州韜光養晦,朕亦沒有多顧。及至攻打渤海國,而李從璟已隱約成勢,穩妥起見,朕這才令耶律欲隱率軍五萬,以衛南疆。在朕看來,盧龍雖然已頗有實力,但也僅夠自保而已,頂多能出兵營州、遼東,來聲援渤海國罷了。營州、遼東,也是重地,對大契丹國更有極大用處,但較之於渤海國,仍舊不能相提並論。”

“但讓朕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耶律欲隱竟然會敗給李從璟,而且還敗得那般快、那般慘烈,丟盡了我大契丹國的臉面不說,更讓朕的盤算落空!”耶律阿保機深呼了口氣,很是不快,“但時值攻打扶州的關鍵時刻,朕也無暇分兵。事已至此,朕便有心讓了營州、遼東給李從璟,左右滅渤海國之後反手之間能夠拿回來,此時讓李從璟拿去又何妨?就當穩定後方了。可沒想到,李從璟的野心實在太大,奪了營州、遼東仍舊不滿意,竟然還兵出渤海,直接插手我軍與渤海戰事,這膽子未免也太大了些!也未免太不將朕放在眼裡了些!他是有多大的心,才能做出這樣的事?!”

“朕奪遼東、克營州、收平州,偌大中原朝廷,不敢出動一兵一卒!朕起於微末,吞併草原,縱橫萬里,視當年天可汗之契約如無物,堂堂大唐,不敢說一個不字!便是朕攻佔豐、勝之地,奪了唐朝馬場,睥睨長城,也不見李亞子遞出一份戰書!中原生民千千萬萬,中原豪傑燦若星辰,中原權貴數不勝數,可他們卻不敢對朕有半分不滿。他們在做什麼?那些所謂諸侯,自詡爲一時人物的所謂豪傑,他們不過是在爭權奪利,你攻我伐,塗炭生靈罷了!面對我大契丹國,對我這個被他們呼之爲‘夷’的外族,他們可曾有半分血性?你看那楊吳,據江南富庶之地,擁百萬能戰之兵,威震中國半壁江山,可那又如何?還不是要來對朕百般諂媚,要跟朕眉來眼去,寄希望於朕,來幫他們牽制中原王朝?”耶律阿保機信手一揮,冷哼一聲,“如此

英雄,如此豪傑,朕不屑顧之耳!”

韓延徽嘆息,拱手深深一禮,認真的說道:“誠如皇上所言,中原人物雖多,不過自相殘殺罷了,中原地大物博,不過用之於內鬥自耗罷了。而皇上有吞吐天下之志,心繫蒼生,臣之所以爲皇上之臣,原因就在於此啊!”

耶律阿保機繼續道:“與之相比,李從璟算什麼?區區一介節度使,管轄之境不過邊地八-九州,可用兵馬不過三五萬!若說他雄心壯志,渾水摸魚奪了營州、遼東也就罷了,但他有什麼底氣,竟敢離開轄境,僅率三萬之軍,就妄想與朕親率的二十萬大軍正面抗衡?你說說,這李從璟,他在想什麼,他腦子裡裝得是什麼!”

說到最後,耶律阿保機平復下來的心境再度支離破碎,雙眸也通紅起來,這說明這回他是真的在惱怒,

“天下失聲,而我獨鳴;羣雄躊躇,而我獨進;諸侯廝鬥於內,而我獨戰於外......”韓延徽沉吟良久,目光有些深沉,緩緩道:“這李從璟,心中似有不平之氣。”

“不平之氣......不平之氣?”耶律阿保機冷笑一聲,“朕不管李從璟心中有什麼平與不平,但他這回硬要找死,朕一定會成全他!”說到這,緩和了語氣,耶律阿保機問韓延徽:“朕已知李從璟爲心腹大患,遂親率十萬大軍至此與之戰,不料未有寸功,而北路軍先敗,此爲不虞。輕敵之心,不可有之,往下如何,愛卿可有想法?”

與李從璟之前所料不同的是,耶律阿保機並未從一開始就給幽州軍設了局,要在渤海國致他於死地,而是“臨時起意”,這是耶律阿保機對他重視不夠的原因。一個大國帝王,要重視一個節度使,更要將這種重視上升爲不死不休的局面,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

對李從璟而言,這樣的局面無疑好接受一些。但就當下來說,在耶律阿保機已改變策略的情況下,局面上的好受,並不明顯。

說回眼下正事,韓延徽略微思索,道:“爲支援、接應北路軍,皇上派遣了先鋒萬騎先行,既然我們得知了北路軍之敗,先鋒萬騎自然也早就知曉......”他的話還未說完,先鋒軍的信使趕至,向耶律阿保機彙報了先鋒軍的行動。

韓延徽聞聽先鋒軍主動出擊,臉色驟變,寒聲道:“先鋒軍驟然出擊,必遭大敗!”

“速傳軍令,讓先鋒軍後撤,不得擅進與敵軍交戰!”耶律阿保機哪能不知先鋒軍輕敵冒進,會造成什麼後果?他剛與韓延徽談論透徹這中間的玄機,還未來得及做出反應,想不到先鋒軍進得這麼快,竟然沒等他軍令!由此可見,契丹軍的驕橫、自大、輕敵,已經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韓延徽搖搖頭,嘆道:“只怕等傳令信使趕上先鋒大軍時,其已與敵軍遭遇,此時令其後撤,爲時晚矣!”

(本章完)

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五 水寨(3)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四十二 董璋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四 水寨(2)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十九 何衝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四十五 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