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

日空久不見湛藍,然則於此時而言,陰沉亦或烈陽,都已不再那麼緊要。前線李紹城一舉戰勝契丹北路軍的消息,猶如一支強心劑,讓大明安等人打起了精神。

身陷困境,鬥志往往比實力更加重要,李從璟雖然口中不言,實則內心裡並非不希望渤海軍振作,只不過他向來不喜歡多言。相比較來說,用戰果來說話,要實在得多。

伊臺距離李紹城與契丹北路軍交戰之地並不太遠,兩日路程而已。在接到李紹城破陣的消息之後,連接又傳回聯軍徹底擊潰契丹軍的軍報,不過李紹城並未多作追擊,見好就收,轉而迅速打掃戰場,收攏傷員,之後就撤離了交戰地點。

原本東進顯德府的耶律阿保機,比之伊臺,距離李紹城要遠一些,只不過軍情處發現其行蹤,再將情報傳回伊臺,這中間不必避免要耗費一些時日。到了目下,李從璟距離李紹城,也僅是比耶律阿保機稍近一些而已。

“契丹多騎兵,設若耶律阿保機以精騎爲先鋒,率先開赴戰場,未必不能比我等先追上李紹城將軍,當務之急,是否應讓李紹城將軍率軍後撤?”大明安在他的不安與焦慮被戰果洗淨之後,難免爲自己先前的失態感到羞愧,此時心思活泛起來。

李四平也想拿出幾分見解,他道:“我軍兵力並不佔優,要突圍,合兵一處,無疑是持重之選,唯有合六萬大軍之力,方能與耶律阿保機一戰。”卻是贊同大明安的意見。

大軍行進的速度很快,遠遠俯瞰,猶如羣蟻,附殼而行。李從璟稍作尋思,道:“合兵一處,固然持重之選,卻非破局良策。”

行軍爭分奪秒,因是便是商討這樣重大的軍情,衆人也沒有停下來的打算。亦或者說,在這樣的節骨眼上,李從璟已無暇去顧及渤海軍方面的心情,而是要以己方之判斷,“獨斷專行”了。

李從璟話中之意,大明安已聽出些許,遂問:“敢問李將軍打算如何破局?”

李從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轉顧莫離、王樸,“你們認爲該當如何?”他無需與渤海軍客套,那是不想浪費時間,但莫離、王樸的意見,他卻是必須考慮的。

論軍謀,當下莫離可謂是遠勝王樸,事實上,在李紹城取勝的消息傳回之際,他就已經在考慮接下來的征戰之策,這時李從璟問起,他心中已初步有些成算,便說了四個字:“乘勝而進。”

莫離之論,正與李從璟心中所想,不謀而合,這既是兩人的默契,也是局勢使然。特定事情面前,選擇固然多樣,甚至勝法也不止一種,然則,最恰當的路,卻永遠只有一條。

聞琴聲知雅意,王樸眼前一亮,嘿然笑道:“出人意料。”

“更是爲了掌握主動權。”李從璟補充了一句。合兵固然穩妥,卻不能改變眼下被動的局面,而對於此時的聯軍,贏取主動權比什麼都重要,因爲只有如此纔有騰挪的餘地。

“方經大戰,不做休整,又百里趨利,似有疲軍之嫌。”大明安沉吟着,這回他沒有表示質疑,只是用商量的口吻。

李從璟淡然道:“爲常人所不能爲,方爲豪傑;勝

常軍之不能勝,纔是精銳。”

這樣的話要是常人說出,自然狂妄,然而有李紹城之勝在前,這話便是底氣。李四平皺着眉頭,想了想,還是道:“百戰軍之精銳,無可辯駁,然則契丹軍畢竟兵強馬壯,此舉風險不小。”

“軍爭豈非沒有風險?更何況局勢危急,要逆勢而上,於死地開生門?”李從璟平靜的說道,“古往今來,但凡征戰,誰也不敢言有必勝把握,無非拼命而已。狹路相逢勇者勝,憂敗,便不能勝,懼死,又何能生?”

說完這話,李從璟揮動馬鞭,奔馳向前,寒風捲起他黑色的披風,在軍列旁肆意飄揚。

與此同時,一聲大喝在軍中響起。

“君子都聽令——隨我出戰!”

......

美的地方都有故事。

戰爭的豪情與熱血,或許令人心馳神往,值得大書特書,但戰爭畢竟充滿血腥,客死異鄉的殘酷與悲壯,足以撕裂任何美的畫面。陌生的地方總有忐忑和不安,某些情況下,甚至讓人不由自主心生抗拒,甚至是想要逃避,想要回家。但當冰冷的土地,灑下同袍的熱血,埋下兄弟的屍骸,再陌生的地方,也會變成故地。落葉歸根固然美好,但對將士而言卻猶如遙不可及的夢,對他們來說,天下之大,何處不能埋白骨,纔是大丈夫情懷。

天色漸漸暗下來,寒風似乎更冷了些,吹打在身上和刮骨刀沒什麼兩樣。荒野上空有禿鷹盤旋,它在俯瞰大地的同時,也在注視原野上的萬千將士。尚有屍體堆積的戰場,凝固的鮮血異常顯眼。

最後一抔黃土覆上土堆,李紹城揮了揮手,數百名將士們退回他身後,整齊列隊。他們在掩埋同袍屍骨,在他們身旁,更多將士在忙碌的各司其職。

李紹城的左臂纏着紗布,血跡斑斑,他凝視着眼前墳堆,沉靜的眼眸一如既往看不見情感,他低頭沉默着。

熟悉的將士埋骨在陌生的異鄉,生離死別也不過寂靜無聲,冷風中的鐵甲沒有溫度,滾燙的胸腔卻似熔漿在噴薄。

良久,李紹城行了一個軍禮。他身後的將士,同時行禮。

禮畢,他們轉身,跨上戰馬,馳騁而去,奔赴下一處戰場。

或許終其一生,他們都不會再回到這裡,就像他們永遠都無法再看到離去的同袍。

但同袍音容,與此地山河,卻會一直刻在他們腦中,直到他們死去。

“副帥,軍帥傳令,命我等摒棄輜重,輕軍前行,尋機與北上之契丹中路軍先鋒作戰!”副使跟上李紹城,將最新軍令送到他手中。

李紹城接過軍令,看了一眼,隨即道:“讓渤海軍分出一部,護送傷員、輜重轉移,去尋找在後面的聯軍。再讓其挑選精銳,與我百戰軍同行。”

先前擊潰契丹北路軍後,大軍並未追擊,此時接到李從璟令其趨前求戰之令,李紹城卻無半分遲疑。

軍令下達之後,李紹城讓人將孟平等各部主將叫到近前,停下來商議接下來的行動,同時,以大明邢爲首的渤海軍將領,也匯聚過來。當然,中間少不得有人充當翻譯的

角色。

“要尋機與北上的契丹中路軍作戰,首先得了解其行蹤。依據之前的情報推算,其部主力據此應當只有一兩日的路程,其先鋒若是趕得快些,恐怕據此已經不遠。”大明邢是老將,也是渤海王族,深諳征戰之道,乃是渤海軍中少有的良才了,“倉促之下應戰,實非明智之舉,以我之見,此戰應該從長計議。”

孟平嘿然道:“百戰軍征戰,最不缺的就是敵軍情報。”

“老將軍說得不差,我軍情處已有消息傳回,四五十里之外,已發現契丹先鋒精騎行蹤,人數在一個萬人隊上下。”李紹城道,看向大明邢,“依老將軍看,此戰該當如何?”

大明邢撫須沉吟,尋思着說道:“白日之戰,契丹北路軍爲我所敗,大潰而逃,此時想必已與其先鋒精騎相遇。當此時,其先鋒精騎或有兩種反應。”

“哪兩種反應?”

“一者,見北路軍敗,心生警惕之心,所以緩軍慢行,並且嚴加防範,若是如此,則我等難有可趁之機;二者,見北路軍之敗,不僅不緩行,反而認爲我等方經大戰,必定疲憊,方經大勝,必定鬆懈,遂急進而來,既爲北路軍復仇,也爲立功。”大明邢緩緩說道。

“兩種可能,老將軍以爲孰大孰小?”

“沒有孰大孰小。”

“哦?老將軍是認爲兩者可能性相同,還是不好分辨?”

“非也!”大明邢呵呵一笑,胸有成竹道:“前者斷無可能,契丹賊軍,只會選擇後者!”

這樣果斷的論斷讓李紹城有了興致,遂追問道:“爲何?”

“耶律阿保機傾舉國之兵,親率二十萬大軍進犯渤海,其勢也勃焉,其志也雄焉,帝王如此,上行下效,戰士自當也如此。又其初克扶州,大掠州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底層將士,皆收穫頗豐,此正當其志得意滿、壯志雄心倍增而貪慾暴漲之時。眼下,契丹軍分三路席捲渤海,睥睨山河,誰不視渤海爲魚肉,可任意宰割,誰不視渤海千里錦繡山河、無數珍寶爲囊中之物,可任性收取?當此之際,驟聞北路軍之敗,契丹賊子哪裡會因此而膽小甚微?只會惱羞成怒罷了!再加之其認爲我等必定疲憊、會鬆懈,又怎會不趁機而上,欲取我等性命,以爲軍功?”大明邢侃侃而談,眉目軒昂,風姿不凡,“由是,我斷定,契丹中路軍之先鋒,必定須臾而至!”

李紹城肅然起敬,由衷讚歎,“老將軍目光如炬,佩服!”

孟平等將,也無不喝彩。

千百人中,必有英豪,十萬軍中,必出霸王。渤海畢竟海東盛國,山靈水秀,百萬生民,豈會沒有人傑?

只不過能否當其所用罷了。

李紹城對大明邢高看不少,便問:“老將軍既然認爲契丹先鋒必定急速而至,我等如何對敵,老將軍可有計策?”

李紹城固然謙遜納言,然而大明邢卻已看穿一切,他好整以暇笑道:“李將軍分明已有成算,又何必多此一問?”

李紹城露出一絲笑意。

孟平緩緩吐出兩個字,“伏擊!”

(本章完)

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五十七 其勢不可擋【第二更】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九 破軍章二十一 教育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四十八 劫道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二十 晉王令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四十四 先聲奪軍心(1)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八 兄弟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四十二 董璋章十九 何衝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十 淇門之變(2)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五十五 生搏死鬥欲突圍 臨死不忘顧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