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

耶律欲隱派遣出的遊騎沒有讓他失望,大軍斥候很快將視野延伸到十里開外,也正是因此,耶律欲隱才能得到來自雁南耶律納兒和營州援軍的消息。

然而好景不長,在契丹軍的斥候不斷延伸視野的時候,他們遭到了唐軍斥候前所未有的強力反擊。耶律欲隱派遣出的大批精銳斥候,那些他麾下戰力最強的遊騎,很快再度被殺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帶傷逃回的,無不是三魂丟了兩魂。僅是看這些遊騎的模樣,耶律欲隱也能想象他們方纔經歷了怎樣的噩夢。

最終,唐軍死死將契丹軍斥候的視野,限制在十里之內。

十里,是一個很講究的範圍。對於一般大軍而來,要保證正常的行軍,斥候遠放十里,已經勉強足夠,面對突發情況,也能有差不多時間結陣自保。然而十里視野,自保尚可,進取則顯得不足。

百戰軍斥候進逼十里之界,同樣能保證不被契丹大隊騎兵追殺,有足夠應對時間,同時,也能掌握契丹軍行蹤。而對於百戰軍斥候而言,他們此番行動最重點的地方在於,他們隔絕了耶律欲隱與雁南、營州援軍的聯繫。

這就是百戰軍斥候,在配合軍情處的情況下,能在戰場上發揮的重要功用。換言之,這也是李從璟的征戰之道。

視野被限制之後,契丹軍的行軍速度不得不慢下來,因爲前方未知,所以不得不小心提防,謹慎行軍。耶律欲隱氣急,差些斬了他的斥候將軍,在衆人的勸說下,這才同意讓對方戴罪立功,去重新奪回視野。

原本只需要大半日就能抵達雁南的路程,耶律欲隱走了整整一日,也沒能走完。直到這裡夜裡,在他麾下那名斥候將軍付出生命的代價下,契丹軍遊騎稍稍往前推進了一些,耶律欲隱也終於第二次得知了營州援軍的情況。

從營州城出發,西援雁南的近萬大軍,遭遇唐軍伏擊,一戰大潰,殘兵退回營州!

“在自家門口被敵人伏擊,忽赤也速兒派了個怎樣的蠢貨過來?!”耶律欲隱怒不可遏,一腳將報信遊騎踹翻之後,在帳中咆哮。

“唐軍斥候遍佈各處,大軍遊騎皆有出無歸,我等對周圍情況一無所知……加之,加之耶律納兒催促甚急,大軍這才陷入唐軍圈套……”

“又是斥候,該死!”耶律欲隱額頭青筋暴突,“哪裡都有唐軍斥候,難道李從璟的斥候都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成!”

雁南,百戰軍營地。

比之耶律欲隱,李從璟得知李紹城擊潰營州契丹援軍的消息,要早得多。李紹城所領部曲,乃百戰軍主力,雖是驟然東出,但實際上有以逸待勞之意,要擊潰營州契丹援軍萬人,不是什麼難事。

依託營地工事固守內營的耶律納兒,在發現營外唐軍有些不對勁、預備出營試探時,李紹城已經大勝而歸。西歸的百戰軍主力大搖大擺從契丹內營眼前走過,耀武揚威一番,自是激勵了百戰軍士氣,打擊了契丹軍士氣。轅門上的耶律納兒瞧見這一幕,氣得目眥欲裂,直罵李從璟狡猾。

此後,李從璟暫停了對契丹內營的進攻,全軍後撤,在距離雁南二十里的地方紮營,休養生息。如是過了沒有多久,耶律欲隱姍姍來遲,終於到了雁南之前。

耶律欲隱沒有進入內營,見李從璟在契丹營二十里之外紮營,他沒有輕舉妄動,便在南邊,距離百戰軍二十里的地方紮營。

三處營盤,耶律納兒在北,擁兵近兩萬,耶律欲隱在南,擁兵近萬,百戰軍在西,有軍力近兩萬。契丹軍南北呼應,可進可退,百戰軍孤身面對兩處契丹軍營盤,顯得勢單力薄。

然而面對眼前局勢,李從璟在與衆人軍議時並無半分憂懼之色,百戰軍雖然人數並不佔優勢,但面對區區不到三萬契丹軍,即便是正面陣戰,他也半分沒有覺得百戰軍會戰敗。

值得一提的是,百戰軍的營盤構造的很大,大到足夠容納三萬人。

翌日一整天,無論是百戰軍,還是耶律欲隱、耶律納兒,都沒有派遣大軍出戰,雙方相安無事了一整日。在此期間,百戰軍閉門不出,耶律欲隱也沒有急於求戰,戰場形勢看似陷入僵局。

在這一日當中,耶律欲隱和耶律納兒碰頭。雖然對耶律納兒丟失外營的損失極爲不滿,但大敵當前,耶律欲隱也沒有太過責怪,彙集衆將、幕僚,耶律欲隱籌劃應戰百戰軍之策。軍議之後,耶律欲隱仍舊讓耶律納兒回鎮雁南內營。

第三日清晨,平靜被打破,握有絕對優勢兵力的耶律欲隱,向百戰軍營地發起進攻。耶律欲隱和耶律納兒,分從兩南北兩面,出擊百戰軍營盤。

百戰軍沒有坐以待斃,大軍主力出營應戰。是時,雄渾的兩萬餘契丹軍,集結成兩個大陣,在以騎兵爲主力的情況下,向列成一個大陣的、以步卒爲主力的百戰軍大陣發起進攻。

在望樓上,李從璟俯瞰戰場,能大致看清整個戰局。望樓前,高架數十,架有戰鼓,鼓前鼓手凝神屏氣,肅然而立。高架前,則是排成一長排的號角手。再往外,是主帥近衛陣。在此之前,纔是步卒居中,騎兵列陣兩翼的常規大軍主陣。

契丹軍騎兵佔據多數,在地勢平坦的戰場上,騎兵對陣步卒又據有天生優勢,望樓上的李從璟等人看到,契丹軍第一波衝陣,騎兵衝鋒在前,步軍尚在緩行。萬馬奔騰,地動山搖之際,黑壓壓的人潮和席捲的鐵甲巨浪,給人無法言說的壓迫感與恐懼感。

李從璟手指面向自己奔進的契丹騎兵,高樓上有大風吹動他黑色的披風,他輕描淡寫對身邊的莫離等人道:“契丹精騎超過萬五千人,現幾乎全數出動,從東北、東南兩個方向向我席捲而來,觀其陣勢,知其意在以騎兵遊擊之術,以弓箭之力,對付我之大陣,來回策擊。而其後跟進之步軍,則會在其騎兵重傷我之大陣後,正面破陣。”

莫離點點頭,“我軍以步卒爲主力,騎兵不及契丹軍多,只五千人,正面交戰,斷難取勝。而若是讓其騎兵肆虐本陣,則又恐怕陣型必爲其所亂。”這是實情,兩軍交戰,決定勝負的因素很多,軍備是一方面,兵種的相生相剋也是一方面。從通常意義上來說,騎兵天生就是步卒的剋星。在古今中外歷史上,依仗兵種相剋的優勢,獲勝的戰例,多不勝數。

其實眼下對百戰軍而言,退入軍營固守,可有效避免兵種劣勢,讓契丹騎兵多的優勢不復存在,並且化爲劣勢,畢竟攻打營盤,騎兵怎麼都不及步卒來得有用。然而在深入敵境,敵軍數量

又佔優的情況下,退守營壘,無異於自陷牢籠,一旦被契丹圍營,麻煩便大了。

出營陣戰,雖有不得已處,然對此李從璟早有應對之策,他俯視戰場,擡起手臂,下令道:“傳令:步軍、馬軍嚴守陣型不動,待契丹騎兵至陣前,馬軍出而與之戰,步軍中之強弩長弓射而爲之輔!”這是防禦戰法,立足本陣,既避免了被契丹馬軍圍陣,步軍又能成爲馬軍的後盾。

契丹騎兵不時就從兩個方向,衝到了百戰軍陣前。從不同方位相擊,是很明智的戰法,不僅可以分散對方軍力、戰力,同時也更容易找出破綻。好在百戰軍以營壘爲背,擺的是最爲常見的偃月陣,步軍陣前,層層大車,重重槍林,組成最爲猙獰的防線。

作爲了解唐軍戰法、陣法的耶律欲隱,本就沒打算從正面去硬衝百戰軍的步軍前陣,他從兩個方向派遣過來的騎兵,與百戰軍軍陣相接時,就在偃月陣兩側。

“馬軍,出!”望樓上,李從璟下達軍令。騎兵進攻,需要距離提速,才能發揮威勢,沒有奔跑起來的騎兵,那就成了步卒,還是笨重的步卒,自然沒太大用。

壁壘森嚴百戰軍大陣,兩翼展開的數千騎兵,匯聚成兩道洪流,組成嚴格的軍陣,迎向氣勢洶洶奔來的契丹大軍。

兩軍相交,激戰驟起。

奔馳聲、呼喊聲、碰撞聲、廝殺聲,震耳欲聾,糾纏在一起,就是金戈鐵馬四個字。奔涌的人潮,洶涌的軍陣,如兩條大河交匯,兩架戰車相撞,密密麻麻的戰士,你來我往,深入彼此陣中。

鼓聲和着腳步聲,在劇烈迴盪,戰場上,各自將領的將旗,帶着部曲奔馳向前,而在戰場邊緣,佇立在高樓上的人,身姿挺拔,身後大纛飄揚,頭頂雲捲雲舒。

戰至酣處,百戰軍馬軍稍稍後撤,步軍大陣中,一蓬蓬箭雨騰空而起,在半空劃過一道道巨大的弧線,落入契丹騎兵羣中。

步騎合力,力戰不退。

契丹軍第一波攻勢,在百戰軍步軍強弩長弓發力之後被打退。但僅僅是稍稍後撤,契丹軍又再次撲上來。

如是再三,日頭漸高。

契丹步軍跟上來已經很久,本在等待其騎兵亂百戰軍軍陣後,給予壓倒性一擊。然而此時,眼見時間流逝,而騎兵陷入戰爭沼澤,雖然戰事激烈,卻沒有達到預想功效,耶律欲隱終於在正午後下令,步軍配合其騎兵,從正面進攻百戰軍軍陣。

契丹軍步軍,在清理百戰軍陣前的防禦工事時,付出了堪稱慘重的代價。比之契丹軍,唐軍步軍陣戰本就嫺熟不少,百戰軍又是精銳,此番戰鬥“以逸待勞”,防禦之法完備,狠狠給契丹軍上了一課。契丹步卒接陣時,百戰軍先是以弓弩攢射,在契丹軍提盾上前時,利箭變成火箭,炙熱的戰場,隨即多出片片火池,煙塵滾滾。當契丹軍好不容易觸摸到唐軍戰車時,百戰軍敢戰之士奔出,以三五人爲一組,依託戰車地形,從縫隙中出手,用巨斧大刀等重兵器,讓契丹步卒只能狼狽而退。

雙方你來我往,局部戰場不知多少次進進退退,而整個戰場大局,卻一直在膠着之中。

直到暮雲合璧,沒有分出勝負的兩軍,才終於停止了交戰,各自鳴金收兵。

(本章完)

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二 鬼斧十手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一百四十五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下)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四 神仙山(3)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二十 天下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四 神仙山(3)章六十六 郭威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十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1)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五 水寨(3)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十一 投靠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六十四 相救章六 水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