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

這番分析也有道理,立即得到不少人的支持,李彥超也贊同王樸的觀點,“兩線作戰,此兵家之大忌,耶律阿保機攻渤海還未有功,諒他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挑起與我盧龍的戰爭。”

“兵家之道,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虛虛實實,不可臆斷。焉知耶律阿保機此舉,不是在看穿我等知道他不會兩線作戰的情況下,突然進攻薊州?要知道,契丹攻打渤海國,勝算很大,唯一的危險,就是我們盧龍。而一旦契丹大軍能夠重創盧龍,甚至說不需要重創,只要給我們造成麻煩,讓幽州各軍無法支援渤海國,那耶律阿保機便能心無旁騖專攻渤海!”李彥超出聲後,李紹城接着說道,“若是如此,我盧龍豈非自困危局?”

孟平贊同李紹城,他補充道:“用兵之道,唯在謹慎。無論耶律阿保機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契丹遊騎既然南下薊州,拔出了我們許多軍堡,控制了邊境線,大大限制了我們斥候掌控邊境情報的能力,給我們造成了麻煩,當下,這個麻煩就不能不理。重奪軍堡,重新掌控邊境線,無論之後我們要採取什麼行動,這都是當下我們必須要做的!”

這是老成之言,考慮頗爲周到。既然契丹已經出手了,並且實實在在對盧龍產生了威脅,那盧龍就不能不去應對。若是此時因爲看不清情況、沒有把握,而不作應對,那麼下一次契丹再有行動的時候,是否還是不動作?如此往後,會不會契丹打到家門口了,幽州諸軍還在睡覺?

一直在旁邊沉思,沒有說話的杜千書,這時候緩緩說道:“孟將軍的話固然有理,然則,孟將軍是否想過,耶律阿保機此舉,目的就是在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此話何解?”孟平皺眉問。

“契丹遊騎驟然突襲薊州邊境,在極短的時間內,讓薊州軍堡斥候體系瓦解,不可能不是早有預謀的事。既然如此,若是其本意,就是在薊州邊境與我等開戰,拖住我們大軍無法增援渤海,那麼一旦薊州軍出動,邊境的戰事,就可能在短時間內擴大,到時,百戰、盧龍軍都可能無法不去增援。而以契丹屯駐在薊州之北草原上數萬大軍,是完全可以在纏着我百戰、盧龍兩軍的。”杜千書娓娓道來。

孟平想了想,也有這種可能性,但要他同意對契丹的出手不予反應,他卻是不會同意,索性問杜千書:“以別駕的意思,盧龍該當如何?”

杜千書向李從璟拱拱手,“以下吏之見,動則無法避免不出錯,然而不動就不會出錯,因是,下吏覺得盧龍應該靜觀其變,再待其時,不必着急行動。”

意見分成了兩派,各有道理,並且各自都認爲自己是正確的,彼此爭論不休,最終也沒能統一答案。

桃夭夭看了一眼坐在案桌後的李從璟。李從璟撐着下巴,靜靜聽着場中諸人議論、爭辯,面上並沒有太多神色變化,只是眼中的思索之色卻越來越深。

桃夭夭揉了揉頭髮,替李從璟感到犯難。有些時候,麾下的能人多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對待同

一件事,大家都會有各自看法,並且怎麼看都怎麼有道理。意見大致類似還好,若是大相徑庭,如同眼下這般,要如何抉擇,卻是一件很難的事。

即便是兩種意見都是對的,也不是一件讓人輕鬆的事,若是專一從其一個,都能成功解決問題,而如果主事者不能看清局勢,或者用計不專,今天認爲那個對,明日出了什麼事,又覺得那個對,朝三暮四,最終只會讓計策面目全非,而落入失敗的結局。

李從璟沉思良久,將思路理了一遍又一遍,忽然站起身,“諸位稍安勿躁,本帥已有定計矣!”

……

渤海國西部,扶余府扶州。

城外,契丹大營連綿數十里,巍峨壯觀。

城牆內外,激戰正酣。契丹大軍猛攻眼前這座雄城,而扶州上的渤海軍將士,則在奮力抵禦。殺聲震天,屍橫遍地。

契丹大軍營地中,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坐在大帳中,正在舉子對弈。

營外震天動地的大戰,而帳中卻是一片安靜平和。耶律阿保機落下一子,立即讓耶律德光陷入苦思中。看着耶律德光思索的模樣,耶律阿保機並不着急,他向來是個很有耐心的人,趁着這個空檔,他問耶律德光:“攻打扶州已經多日,依你看,這城池還有多久能夠拿下來?”

耶律德光終於落子,聞言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扶州城高溝深,防備又很充足,加之城中守軍,半數爲大明安從遼東老兵中調來的精銳,這一戰,扶州城戰力很強,我軍要攻下扶州城,非是短時間可以達成的事。”

他這話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嫌疑,然而耶律阿保機聽了之後,沒有半分不快,反而露出讚賞之意,“扶州渤海軍戰力之強,的確讓朕刮目相看,事前還真沒想到,這一仗會打得如此膠着,看來大明安也並非飯桶,他在渤海國折騰了兩年,的確是有些建樹。”

耶律阿保機又落下一子,耶律德光又陷入深思中,他道:“大明安在西樓時,空有大志,卻無雄才,頂多算個心高手低之人。這兩年來,大明安比之前先前,強了太多,有脫胎換骨的意思。時間和經歷,的確是個很奇妙的東西,能夠改變很多事,也能改變很多人。”

“不錯,你這話說得對極。”耶律阿保機笑道,隨即話鋒一轉,“不過大明安縱然有些進步,畢竟起點太低了些,要成長到能威脅我大契丹的地步,那還早得很。他能有今日的成績,說到底不過是走了捷徑。”

耶律德光落子,點頭道:“李從璟的確是一條捷徑,這不可否認,若是沒有李從璟,大明安、渤海國,都不會是如今這面貌。”

“如此說來,之前朕倒是顯得太不重視李從璟了些。”耶律阿保機笑容不減,“倒是也不曾想到,這個年輕人會有這樣的本事,憑空出現在幽州,雖只兩年,細數下來,給我大契丹造成的麻煩已經不少。

“之前不重視無妨,當下,父皇卻是很重視他了。”說起李從璟,耶律德光臉色全無半點變化

,似乎當日李從璟給他造成的巨大創傷,已經完全不復存在。

耶律阿保機落子如飛,有幾分倚老賣老的說道:“朕在雁南、營州,共佈置下不下於五萬大軍,對陣李從璟百戰、盧龍兩軍四萬人,還多出來一萬,這已經是各位優待。這回讓耶律欲隱主動在薊州動作,吸引李從璟注意力,更是將他高看了太多。”

耶律德光落子漸快,笑容深邃,“李從璟要支援渤海,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事,而他之所以現在還按兵不動,明擺着就是在等待時機。時機是什麼?等我大契丹與渤海國撕鬥日久,兵成疲憊之師,他就能坐收漁翁之利。這樣的盤算,雖然不失爲精明,但卻太明顯了些。”

耶律阿保機哈哈大笑,“既然明知李從璟是在待機而動,朕又怎會讓他得逞?雖說即便李從璟領兵北上,支援渤海國,朕也不會擔憂,但用兵之道,謹慎爲先,滅渤海國事關重大,朕給他幾分顏面,陪他玩玩又如何?這回耶律欲隱在薊州邊境挑起戰事,朕倒要看看李從璟如何應對。”

耶律德光笑意濃郁,“而無論他如何應對,都逃不出父皇的佈局。”

“兩線作戰,固朕所不欲也,然則爲保滅渤海國之大局,若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便是在南境燃起烽火又如何?耶律欲隱就算不能勝下李從璟,難道連拖也拖不住?營州城有軍數萬,不求他們出城擊敵,只求在李從璟北上攻城的時候,據守不失,忽赤也速兒善守之將,堅持數月便也不能?我大契丹國的英才,若是真連這點本事都沒有,朕就不會有今日功業了。”耶律阿保機笑呵呵說道。

“父皇英明。”耶律德光笑着奉承一句,忽然落下最後一子,這纔不無得意的看向耶律阿保機,“父皇,這局棋,你輸了。”

……

李從璟的定計,嚴格來說也算不上什麼定計,他的意見看起來是綜合兩派意見的觀點,“增援渤海雖是大計,不容有失,但若是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要考慮着這件事,那我等便什麼也做不成了。況且,在增援渤海的路上,還有數萬契丹大軍,屯駐在雁南、營州這兩個地方,不將他們解決掉,我等是斷無可能北援渤海國的。我意,眼下契丹軍既然動手了,我們便暫且放下對渤海國的掛念,先專心來應對薊州之事。契丹遊騎大舉出動,拔我軍堡,這樣的動靜,若是放在往常,我盧龍該如何應對?”

“那要看軍帥的目標在哪裡了。”衛道這時候出聲道。

李從璟示意他繼續說。

衛道接着道:“目標無外乎兩個,一爲護邊,也就是自保,另一個,就是要吃掉契丹來犯境的軍隊。”

李從璟微微笑了笑,“這兩者有何不同,又各自該如何制定謀劃?”

“這也簡單。若是隻爲護邊自保,面對契丹遊騎拔軍堡,軍帥就無需多做什麼,只需要讓薊州軍自行應變便可,若是其後再有契丹大軍動靜,軍帥再針對應對之。”衛道氣定神閒,“而若是軍帥意欲吃掉這支契丹大軍……”

(本章完)

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三十四 都試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三十七 襲城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六十八 殺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時夜未央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兩百零八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3)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二十一 教育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品書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