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

李從璟打開那本書冊,細細查看其中的內容。果如桃夭夭所言,契丹探子的口供很不一樣。例如說對雁南契丹軍的數量,有人說是兩萬,而另外有人說是三萬,並且口吻都很肯定。對於契丹軍派他們前往薊州的目的,有人說是爲大戰做準備,探聽薊州虛實,有人則說是瞭解薊州屯田、糧倉所在,契丹預備發動精騎突襲。

這樣的情報,有比沒有更加讓人頭疼。

李從璟放下書冊的時候,桃夭夭雙手一攤,“怎麼樣,李大將軍,這種情況,你怎麼看,我們該如何應對?

李從璟想了想,沒有在薊州探子身上糾結,而是轉問另外一個問題,“你放在契丹境內,尤其是西樓的眼線,最近情況如何,有沒有被針對挖出來?”

桃夭夭篤定的搖頭,“沒有,一個都沒有。昨日接到情報,可以看出一切如常。”

李從璟臉色並不像桃夭夭那麼輕鬆,他接着問了一個讓桃夭夭惱火的問題,“軍情處在契丹境內的活動,有沒有可能被契丹盡數掌握了?”

“這不可能!”桃夭夭果斷的否定,斜眼看着李從璟,哼了一聲,頗有些不服氣,“我們軍情處行事周密而且隱蔽,不僅理念超前,而且軍情處銳士個個身懷絕技,要說被契丹發現一些還有可能,怎麼會出現行蹤盡數被掌握的情況?這也太離譜了些!而且這還是在我們沒有察覺的前提下,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李從璟沉吟着,半響才緩緩說道:“比之邊軍斥候,軍情處在情報收集方面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尤其是深入敵境的這些人手,不僅是我們窺探契丹蠻子動靜的眼睛,更是我們依仗的重要利器。一旦其在關鍵時候被契丹拔掉,已經習慣軍情處銳士提供情報,作爲大軍謀劃、行動依據的我們,必定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

桃夭夭坐直身子,胸脯挺得很高,嚴肅地說:“但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

李從璟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想到這種可能性,覺得脊背有些發寒,所以拿出來提醒桃夭夭罷了。桃夭夭方纔說得不錯,軍情處不僅行事理念出自李從璟,在這個時代屬於先進的東西,而軍情處的人手更是個個經過嚴格訓練,他們可能會行動失利,但絕對不可能出現被契丹掌握行蹤而不自知的情況。

揉了揉發酸的眉心,李從璟道:“薊州的契丹探子繼續抓,該拷問的東西還是要絲毫不放鬆的拷問,契丹探子雖然這回行事詭異了些,但探子的口風不一,很明顯是主事者故意爲之。我在想,甚至是這些契丹探子被抓,都有可能是他們‘主動’暴露了行蹤。對方如此行事,想來無非兩種可能性。其一,欲藉此亂我判斷,讓我們無法得知雁南、營州契丹軍的真實意圖;其二,欲蓋彌彰,先用這些探子麻痹我等,讓我等放鬆對這些探子的警惕,以備其在關鍵時候派出真正的探子,刺探他們想要的信

息。”

桃夭夭聽李從璟說完,冷靜的分析其中的可能性,“若是第一種可能性,不難應對;若是第二種可能性,那這個契丹主事者,能接受契丹探子如此大規模的折損,心思也太可怕了些,而且也太毒辣了些。”

“這回的兩國交戰,數十萬軍隊縱橫沙場,最後的傷亡豈是千人、萬人?便是幾萬、十萬人的傷亡都有可能。爲了後面這個更加龐大的數字,犧牲百十探子的性命,代價雖然不小,卻也可以接受了。”李從璟道,“任何事情從來都是對比才凸顯差距,才能更容易看清輕重。”

桃夭夭默然無言。

李從璟最後道:“大戰之前,先死斥候,大軍交鋒,先比探子,要贏大戰,先贏情報,這一直都是征戰不可打破的法則。耶律阿保機是打大戰的老手,經他的手,佈置下的征戰大棋,怎麼都不會簡單了,一時看不清棋局,也屬正常。耗時持久的大戰,走一步看一步,並沒有什麼不妥,步步爲營就是了。”

“傳令下去,在契丹境內的軍情處,在蒐集情報的同時,要時刻注意隱蔽自己,同時,也要格外注意甄別所獲情報的真實性。耶律阿保機既然是大戰老手,極有可能故佈疑陣,讓我們的探子,千辛萬苦探到的卻是假情報,那樣一來,即便我們不落入他佈置好的圈套,也會得不償失。”

桃夭夭點點頭,“知道了。”

……

蜀主王建,算是當世不可多得的人傑,他割據一方,篳路藍縷,在中原烽火連天,樑晉爭霸的時候,趁機建立蜀國,立下了偌大家業。但王建卻不是個好命的,成爲九五至尊沒多久,便一命嗚呼,保全、興盛蜀國的重擔,由此便落到了他的繼承者,王衍的身上。

五代亂世似乎有個魔咒,雄主們的子嗣們大多不濟事,他們的老父親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積攢下來偌大家業,往往很容易在他們手上被敗壞。那錦繡千里的山河,最終也會淪爲嫁妝,嫁給別家的兒郎。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有風騷,尤其是在這個禮崩樂壞、道德淪喪的年代,兵強馬壯者皆可爲天子,鐵打的江山,卻有流水一般的主人。

建立樑朝的朱溫,何等英雄,雖然性格有缺陷,但不失爲英主,奈何他的子嗣就差了太多,朱友貞跟李存勖交手多年,竟然讓偏居一隅的李存勖日益壯大,開疆擴土,最終不得不將中原也拱手相讓。割據淮南的楊行密,那是曾讓朱溫吃癟、不敢南下用兵的牛人,但他的兒子楊渥卻被權臣朱溫耍的團團轉,眼看江山就要易手。

這是草莽英雄的悲哀,立業者或者雄才大略,能打下一片江山,但卻敵不過後來者昏庸無能,要將江山斷送。這也是無奈,與盛唐之前那些底蘊深厚的門閥世家相比,在子嗣教育、培養人才這方面,草莽人物的確是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對此,李從璟曾有過感

慨:江山打得好,不如兒子生得好。那朱溫、楊行密姑且不言,李克用雖然有些本事,也立下一些功業,但後半生基本都在吃虧,要不然也不會臨死時留給李存勖三個死敵。但這些艱難困苦,都敵不過李存勖才氣逼人,他不僅硬生生將晉國從懸崖邊拉了回來,最終更是成就了五代君主數一數二的大功業。

王衍接王建的班,繼位好些年,不思子承父志,整頓社稷,問鼎中原,卻被俗世繁華給迷了眼,整日縱情享樂,並且於此道成就不小功績。

王衍性喜奢華,鍾愛女道士,他常命宮女們戴金蓮冠,身着女道士服,對坐暢飲,每每興之所至,邀請近臣同樂,往往不分男女,脫冠露髻,肆意喧鬧,毫無顧忌。這廝還喜歡濃妝豔抹,並且謂之醉妝。他帶后妃們遊覽青城山時,后妃們的衣服上繪有云霞,飄飄繞繞,如天仙下凡,以至於整個蜀國上行下效,紛紛模仿起來,竟然形成一種風氣。

今年爲了出遊秦州,王衍竟然改元鹹康,帶着數萬將士,周遊全國,尋歡作樂。

卻說王衍行至漢州,忽聞武興節度使王承捷急報,說是唐軍西來。

王衍聞聽此言,壓根兒不信,他自以爲跟唐朝交好,李存勖不會無故來攻打他。對着隨行官吏,王衍大言不慚的說道:“蜀國兵強馬壯,我正欲炫耀我軍威風,唐軍來得正好,怕他們作甚?”

直到行至利州城,王衍接到消息,稱威武城守將唐景思已經投降郭崇韜,王衍這才意識到事情可能大發了,連忙派軍增援前線。

唐軍西征,兵鋒所至,勢如破竹,蜀軍根本無法抵擋。唐軍先鋒是李紹琛,領郭崇韜之令,收降威武城,隨後攻下鳳、興、文、扶四州,又以降將爲嚮導,連克興州、邵州、成州,兵鋒直達三泉。

在三泉,李紹琛與來援前方的三萬蜀軍相遇。兩相遭遇,唐軍兵力處在劣勢,但是憑着一股連戰連勝的銳氣,在李紹琛帶領下,橫衝直撞,殺向蜀軍,竟然勢如破竹,那多年未曾經歷戰事,平日疏於操練的蜀軍,哪裡是唐軍對手,當下被殺得大敗,丟下五千多具屍體,狼狽敗走。

郭崇韜接到李紹琛在三泉戰勝蜀國援軍的捷報,當即將這事告訴了李繼岌,李繼岌得知後很是高興,大大將李紹琛誇讚了一番,並且對郭崇韜道:“郭將軍真乃國家棟梁,西征不足一月,已經連連克城,所到之處蜀軍莫不潰散,看來此行功成,已是大大在望了!”

郭崇韜臉上無悲無喜,絲毫不爲眼前戰功所動,聽了李繼岌的話,他掏出一封信,遞給對方,抱拳道:“這是武德留後宋光葆派人遞給臣的信,他在信中說道,請求我大軍不要進入武德轄地,他會勸說各地投降,否則就背城決戰。”

李繼岌將信看完,的確和郭崇韜所說的分毫不差,他沉吟着問郭崇韜:“宋光葆這封信,郭將軍怎麼看?”

(本章完)

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七十二 換一副書畫【第二更】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六十一 火攻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八十五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1)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九 淇門之變(1)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