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

李從璟揉揉第五的小腦袋,笑着勉勵道:“你能有如此意念,足慰我心。今日聞聽你言,令我不禁憶起去年,長和城初見時,當時情景,尚歷歷在目,彼時你不過一尋常豆蔻少女,除卻機靈之外,並無我所看重的東西。如今經年未過,而你已成我之臂膀,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第五,一時人傑也!”

這話李從璟雖然說到最後,有些調笑的意味,但嚴肅認真之意不減。第五聽了,很是振奮,握起拳頭,“軍帥,一時大人傑也!”

李從璟再度大笑。

兩人在這邊廂相談甚歡,此時卻還無法得知,在距離營州百里之遙的遠方,一場大戰正待上演。

經過連日緊鑼密鼓的打探,李榮、趙象爻等人,已經偵得契丹大軍糧道所在路線。羣山密林深處,以李榮、趙象爻爲首的百餘軍情處銳士,並八百“義軍”壯士,從四面八方彙集一處,馬不停蹄趕往約定地點。

至夜,衆人抵達一處山谷口,依照李榮、黃宗等人指令,大隊隱蔽稍事休整,待命進發。而李榮、趙象爻,並黃宗、許伯先、陸君嚴等頭領,則率領一干隨從,潛伏到視野開闊之地,於高處查看山谷中動靜。

山谷中,燈火點點,清晰可見一片營地,其間人影幢幢。

趙象爻嘴裡叼着一根草莖,趴在地上,道:“耶律敵刺那老賊倒是挺謹慎,觀其營地規模,這幫押送糧草的契丹蠻子,少說也有兩千人吧?”

李榮單膝跪在趙象爻身旁,聞言點頭道:“不僅人數不下於兩千,且護衛嚴密。”

趙象爻嗤笑道:“耶律敵刺這老賊,圍了營州城,明知我大軍出不來,還用如此衆多小賊護衛糧草,還真是奇!”

黃宗接過話頭,皺着眉頭道:“敵賊人衆,倒是個麻煩。”

趙象爻不屑,“麻煩個甚?無非多送我等一些軍功罷了!”說到這,問李榮,“李兄,可已有進攻之策?”

“敵賊雖衆,然我等佔據主動,襲營之法,在於出其不意,戰法當力求簡單直接,無非四個字:單刀直入!”李榮道。

趙象爻點頭表示認同,“正該如此。”

從山頭退回,李榮下達作戰指令,“少時戰起,聞號聲進,聞鑼聲退,不可怯戰,亦不可戀戰!黃大當家,你帶領八百‘義軍’壯士,隨我正面突進,迎擊契丹蠻賊;趙統領,你帶領軍情處精銳,直突營中糧草所在,燒燬契丹糧草!”

許伯先、陸君嚴等人雖未隨大軍征戰過,然則畢竟以武立身,平日沒少經歷廝殺,對於太精深的陣戰之道可能不知,但要說正面衝殺,“聞鼓則進、聞金則退’,卻是沒有絲毫問題。聽了李榮佈置,三人當下齊齊應諾。

寅時,在山谷中契丹軍士或者熟睡、或者精神睏倦之際,經過大半夜歇息的九百大唐壯士,集結起來,隱蔽急速向山谷靠近。在接近營地之後,隨着李榮一聲令下,號角聲突兀在山谷中響起,迴盪不覺,盤旋升高,九百壯士在兩百餘騎帶領下,放開腳步,嘶

吼着衝向營地。

不等營地中契丹軍士反應過來,九百壯士已經衝至營前。有軍情處銳士領頭,大隊人馬腳步毫無遲滯,弓弩齊射之下,轅門左右的契丹軍士,紛紛從角樓、箭樓上中箭摔下來。

一時之間,營中喧鬧聲四起,契丹軍士怎麼都不曾想到,被耶律敵刺率領大軍圍在營州城,不得出城半步的唐軍,會突然大舉出現在這裡,驚慌之下,營中頓時亂成一團,無數軍士抱頭鼠竄,或者失措驚呼,或者奔走尋找兵刃,或者去牽戰馬,或結衆準備禦敵。

不動如山,動若雷霆,此精銳之師應有之風采,軍情處銳士自然如此。八百‘義軍’將士,或許不能打持久戰、逆風戰,但要說憑藉一股狠勁往前衝殺,在不講究太多陣法的情況下,並不遜色於誰,這會兒殺進營中,也無需做其他事,但凡看到契丹蠻賊,揮動手中兵刃招呼上去就是,粗暴至極。

這些能被稱之爲‘義軍’的綠林人士,都是良心未泯之輩,契丹數十年襲擾邊境,殺伐無數,給邊地百姓帶來深重災難,其中不少人之所以走上嘯聚山頭的道路,過着在刀口上舔血、朝不保夕的日子,更有甚者,家破人亡,親人離散,生死永隔,就是拜契丹馬蹄所賜,他們焉能不痛恨契丹?

奈何之前他們雖有心殺賊,但卻無力迴天,面對契丹兵鋒,便是連邊軍都沒轍,何況他們這些綠林?邊地男兒多熱血,卻在現實面前不得不苟延殘喘,多少人窮盡一生,空有復仇之心,沒有手刃仇敵之力,最終抑鬱而終,屈辱一輩子?

但今日不同。

今日之戰,是這八百壯士,首次主動向成建制的契丹大軍舉起戰刀。非但如此,且極有可能會取得大勝,在如此情況下,誰不是鬥志昂揚,有十分力氣卻硬生生要使出十二分?

是以,八百壯士兀一衝進營中,一個個都如瘋似魔,拼了命的往前衝殺,見人就撲上去,一頓刀砍搶刺。營帳中、營帳外,到處都是“義軍”壯士奮力殺敵的場景,刀劍劃破了營帳,鮮血染紅了帳布,受傷、死亡的人撞倒了火盆、火把,復又撞倒營帳。

戰有戰法,進退有度,陣型有據,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完勝、慘敗,傷亡並不會太甚,但營中的契丹將士卻無力的發現,今日衝進營中的這些“唐軍”,非但裝備沒有章法,戰鬥亦沒有章法,就知道猛衝猛殺,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這讓他們悚然而驚。

陣戰時這種沒有章法的戰法,或許無異於找死,但襲營本就多是混戰,誰攻勢成了誰就能把握主動!

衝的怕愣的,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戰場上雖生死是平常事,但那並不意味着,戰場上的將士都不要命,願意死戰的畢竟只是極少部分,眼見這些“唐軍”完全不顧生死,營中契丹將士無不膽寒。他們本就亂了陣腳,抵抗不力,碰到這些壯士,對戰不久就承受不住對方的戰法,心理防線崩潰,丟下滿地屍體,皆張皇而退。

契丹軍一露出撤退之意,且不說趙象爻抓住機遇,帶領軍情處銳士去焚燒糧草,那八百

壯士,之前多是隻在契丹手裡吃過虧,想殺契丹想了一生,也沒遇到機會,這下見到契丹蠻賊竟然被自己殺退,無不士氣大振,當下哪裡有放跑契丹蠻賊的道理,立即撒開腳丫子,舉着刀劍,緊追不捨,一路砍殺,更顯得不要命了!

“義軍”壯士攻勢愈發猛烈,愈發不要命,契丹軍士就愈是心驚,抵抗就越是無力,撤退已經逐漸淪爲單純逃跑!

戰至此處,眼見契丹軍士丟盔棄甲,李榮也是震驚非常。

實話說,他事先料定今夜之戰多半會勝,卻沒想到局勢竟然會呈現出一邊倒的景象,會勝得這般容易,這般酣暢淋漓!然而,最讓其意想不到的,還是“義軍”壯士的戰心,這些嘯聚山林的兒郎,平日爲人所輕視的綠林,此時見到契丹軍士,無不像見到仇敵一般,個個都紅了眼,不惜力、不要命的拼殺,展現出來的戰力,讓他驚訝。

什麼樣的人心可用,於戰爭而言,這樣的人心無疑最可用!

“邊地兒郎多熱血,草莽中有真豪傑,軍帥誠不欺我!”李榮心中暗暗感嘆。

原本此戰,主要任務在燒燬契丹糧草,達成此目標便應撤離,然而形勢若此,李榮臨時改變主意,沒有鳴金收兵,且不說戰果可繼續擴大,便是他此時敲響金鑼,只怕那殺紅眼的八百“義軍”,在力竭前也收不住手了。這應該是不利的方面。

但好在契丹只兩千人,倒是不擔心他們還有反撲的餘地。

天明時分,戰事已經結束。

山谷中的契丹營地,已經化爲一片廢墟,到處都是慘死的契丹蠻賊屍體,很多已經被燒焦,面目全非,化爲黑乎乎的一坨,散發着陣陣惡臭。

至於營中的糧草,卻尚有一半安然無恙。這卻是李榮見己方拼戰力就已經勝過契丹,及時制止了趙象爻,這才保住一半糧草。畢竟,營州唐軍也需要糧食。

趙象爻不無得意道:“契丹舉兵侵擾幽雲,多是就地劫掠糧草,作爲後勤補給,這回耶律敵刺進攻營州,不僅沒能因糧於敵,自己從契丹千里迢迢運來的糧食,反而送給了我等,若是他知曉此事,也不知會作何感想。”

李榮也笑道:“耶律敵刺恐怕一時是無法知曉此事了,昨夜契丹軍士,固然有幸運逃過一劫,奔向營州的,但他們離去時,營中尚有大火在燒,只怕耶律敵刺只能得到糧草盡數被焚的消息。”

李榮所料不差,奔逃至營州的生還者,在向耶律敵刺稟報軍情時,確實是如此說的。

營州城外,耶律敵刺大營中並非沒有一粒糧食,但已不能支持多少時日。

在得知糧道被毀,糧食被燒的消息時,耶律敵刺差些氣暈過去。

如今耶律敵刺面臨兩個選擇,或者在營中糧食耗盡前,攻下營州城,或者立即撤兵。前者若是能做到,耶律敵刺也不會等到今日,所以縱然他有千番萬番不甘,眼下也只能選擇後者。

然而此時,耶律敵刺想要退兵,卻沒那麼容易了。

李從璟爲這一日,已經準備良久。

(本章完)

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六十七 搜刮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三十七 襲城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六十一 火攻章四十三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1)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二十 晉王令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六十一 火攻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四 水寨(2)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三十二 軍神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