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

在洪水一般覆蓋原野的五萬契丹大軍面前,李從璟身後的區區千餘君子都,渺小的如同星辰之於皓月。然而兩者隔着數裡之遙對峙,漫山遍野的契丹精騎,卻並沒有在氣勢上壓倒默然靜立的君子都。千餘君子都如同擊浪的飛魚,在大江大河中面對滔天之水,卻身形晏然,沒有絲毫怯意。

五萬契丹大軍軍陣前,耶律倍和耶律敵刺一老一少,兩位久負盛名的虎將望向不見面目、甚至不見動作,只能看到一個模糊輪廓的李從璟,不約而同有短暫沉默。

戰馬馬蹄在原地踏動。

耶律敵刺率先打破沉靜,身爲“敗軍之將”,他心頭的負擔要比耶律倍大上不少,“殿下可能揣測,李從璟意欲何爲?”

耶律倍淡淡道:“無非一戰而已。”

耶律敵刺微微動容,卻沒有附和耶律倍,而是驚異道:“以區區千騎,迎戰我五萬大軍?此舉未免顯得荒唐!”

耶律倍哂笑,“不然還能如何,李從璟對我契丹,可從未有過友好之意。他既領軍出現在此處,除卻一戰,還能有何種可能?明面上我等的確是只見到千騎,然則誰能保證,山中沒有李從璟的大軍埋伏?”

wWW ✿TTκan ✿C○

耶律倍的話說得頗有道理,耶律敵刺無法反駁,然而他敏銳的感知到這其中有些不對,但一時卻想不透徹。耶律倍話裡似乎蘊含着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莫名意味,讓耶律敵刺感到陌生,不知從何而起。

耶律敵刺摸不清耶律倍的心思,因是問道:“李從璟出現在山口,擋住我等前行道路,我等總得應對纔是。如何區處,還請殿下示下!”

耶律倍頷首摸着下巴,凝重的思索半響,不得答案,嘆息一聲,“容寡人先想想。”

耶律敵刺皺眉,兩人再度陷入沉默。

李從璟身在數裡之外,只是出現在衆人視野中,尚未有任何舉動,而已讓契丹五萬大軍裹足不前,八虎上-將中兩位名將揣度良久,長時間拿不定主意,不敢輕舉妄動。

不知過了多久,耶律倍緩緩道:“與其在此憑空猜測,不如與之一晤,自隻言片語中,或可有所得。”

耶律倍要與李從璟會面,這讓耶律敵刺驚訝不小。李從璟其人如何,耶律敵刺與之鏖戰逾月,不會不知曉,兩人雖未曾面對面廝殺,然李從璟英勇善戰之名,耶律敵刺早就聽說,如今他已不會再如旬月前,小瞧對方。耶律倍要與李從璟碰面,耶律敵刺自然不贊成,他勸說道:“李從璟,兇猛如頭狼,殿下與之碰面,若其心懷不軌,則殿下有虞!殿下千金之軀,身係數萬大軍安危,焉能以身犯險?還請殿下三思!”

耶律敵刺的顧慮,耶律倍自然不會不清楚,然則他有自己的打算。指着前方,耶律倍輕笑道:“元帥,你且看,李從璟已派人持節馳來!若是寡人所料不差,李從璟必是與寡人有相同心思。”

兩軍之間,數裡之地上本無一人,現卻有兩騎自君子都陣中奔出,向耶律倍所在的方向奔來。唐騎未及到跟前,自有契丹遊騎上前,從兩翼將那兩名唐騎捲入中間,“裹挾”着對方回馳。

來者雖身處重圍之中,面對五萬契丹大軍,與耶律倍對話,卻沒有絲毫怯懦之色,手持節杖昂然道:“見過太子殿下!我家軍帥令我等前來傳話:草原一別,已過旬月,每每念及當日經歷,倍感對太子思念。今既相逢,不勝感慨、欣喜,還請太子殿下移步,到場中一敘!”

三月前,草原黃頭、臭泊兩部反叛,耶律阿保機令耶律倍出征平亂,“請”李從璟隨行,欲趁機除掉李從璟。李從璟自耶律倍手中“逃脫”後,方入幽雲,即糾集大軍兵發平州,一戰而下,而今又攻佔了營州。可以說,若無耶律倍縱虎歸山,便無今日李從璟兵發營州之事。

耶律倍平定黃頭、臭泊兩部叛亂,本爲大功,耶律阿保機卻並未如何表彰,這其中,本就有其對耶律倍“失手”讓李從璟逃脫的不滿。緊接着,耶律阿保機令耶律倍星夜兼程,馳援耶律敵刺,同戰李從璟,此舉不乏“你自己鬧出的麻煩你自己解決”的意思。

憑此前經歷,李從璟藉口與耶律倍有舊,要與其一晤。“倍感對太子思念”“不甚欣喜”云云,無非是說辭,說到底是要在大戰前試探對方罷了。

耶律阿保機尚且無法料到,李從璟當日能夠走脫,是與耶律倍有“密謀”,遑論耶律敵刺了。他固勸耶律倍不要以身犯險,言道:“李從璟乃狡詐之徒,常使卑鄙手段,防不勝防,殿下不必理會他!如今李從璟兵少,又久戰成疲,只要我軍大舉掩殺過去,必能一舉克復營州!”

耶律敵刺的話不無道理,耶律倍露出猶豫之色,來傳話的唐騎

因而嗤笑道:“來之前,唯聞契丹軍中有天子殿下,不聞有其他統帥,閣下是何人,竟能替太子作主?難道契丹軍中主事的,不是堂堂契丹國的太子,而是閣下?”

這名唐騎不是他人,乃是林英。他或許不認得耶律敵刺,但這話說出來,就不免誅心。耶律敵刺當即大怒,“豎子,安敢搬弄是非,挑撥我軍將帥關係!左右,將此心懷叵測之徒,拿下砍了!”

林英冷笑不言,眼神睥睨,絲毫不懼。

耶律倍擺擺手,“元帥不必如此。”看了林英一眼,“告訴李從璟,寡人願與他一晤。”定下了此事,復對還有話想說的耶律敵刺道:“李從璟固然勇武,然寡人亦非常人,元帥不必擔憂。”又道:“李從璟以區區千騎,尚敢正對我五萬大軍,攔我去路,寡人有數萬勇士,若是拒絕與之會面,未免太過膽小,讓將士寒心,傳出去亦讓人笑話!”

耶律敵刺見耶律倍決心已定,不復再勸。

原野風大,臨近初冬時節,北風夾帶些許寒意,吹動滿地枯草。片刻之後,李從璟和耶律倍都只帶兩騎,在場中央,各離後方大軍幾裡碰面。

清風拂面,李從璟與耶律倍相距不過五步,笑言道:“比之上回臨別時,太子殿下愈發兵強馬壯,人也精神不少,想來黃頭、臭泊兩部,已盡入太子之手,先行賀過!”

李從璟的話半真半假,耶律倍也不多作計較,同樣微笑道:“然比之當日,李將軍的兵馬似乎更少了些!”當日君子都“夜襲”耶律倍,接應李從璟南撤時,有兩千之衆,如今跟在李從璟身邊的將士,只其半數,耶律倍因是如此打趣李從璟。

李從璟哈哈一笑,“當日以兩千之衆,得以從殿下三萬大軍手中走脫,今日以半數將士,而令太子五萬大軍止步不前,璟雖部衆不多,然未曾以此爲恥也!”

這話很不客氣,有嘲笑耶律倍人多也無用的意思。耶律倍冷哼一聲,手一揮,“無論前次,還是今番,若是寡人有意,李將軍當真以爲,你能走得脫嗎?”

李從璟雙眸微微眯起,寸步不讓,“殿下若是有興致,不妨一試,璟願相陪!”

話至於此,兩人皆凝視對方,目露鋒芒,前一瞬初碰面的融洽,剎那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兩人身後的衛士,莫不神色緊張,手緊握刀柄,以備隨時動手。

李從璟和耶律倍看似在閒扯,逞意氣之爭,實則不然。耶律倍身爲契丹太子,有其家國立場,此時李從璟近在眼前,若能擒之亦或除之,自然爲契丹去一大害,有此大功,於他並非無利。李從璟的話,則明確告訴耶律倍,想要拿我,但可來試一試,究竟鹿死誰手,眼下還尚未可知。你最好還是權衡一二,是要拿我,還是選擇繼續與我“合作”。

“哥……哥哥!”

在李從璟和耶律倍眼神交鋒時,一聲輕喚忽地響起,打破了眼下的沉悶氣氛。

出聲的是李從璟身後的隨行“親衛”之一,耶律倍聞聲轉頭一看,臉上立即出現出震驚、喜悅、訝然、深情交雜在一起的複雜神色,“敏兒?”

耶律敏一身唐騎裝扮,厚實的甲冑將她的嬌軀包裹得分外嚴密,尋常一眼萬難認出。耶律倍與李從璟碰面,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方身上,一開口便開始言語交鋒,互相試探,竟是沒有立即注意到耶律敏在側。

耶律敏嬌軀一動,就想跳下馬背,但她方流露這種意思,便被李從璟摁住了馬鞍上的手。李從璟搖搖頭,“不可下馬。”

倒不是李從璟不近人情,而是耶律敵刺在遠處虎視眈眈,動作若是太明顯,被對方懷疑未免不妙。

耶律敏雖然刁蠻,平常風風火火如同瘋子一般,有些公主病,但畢竟年少,不過十七八的年華,又方經歷背井離鄉之事,旬月來跟隨李從璟輾轉各地,可謂苦矣。今見至親,何其意切,卻不能下馬,豆大的淚珠頓時斷線一般,從眼眶裡往下掉。

此情也叫耶律倍動容。因耶律阿保機近年來愈發重用、提拔耶律德光,耶律倍的處境並不好,兄弟之爭愈烈,而血肉之情愈淡,在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那裡,耶律倍早已感受不到絲毫親情,唯有冷冰冰的權勢之爭。但唯獨耶律敏,能喚起他心中尚存的一絲溫情。之前因忌憚耶律阿保機,在耶律敏和親一事上,耶律倍沒有什麼作爲,常常懊悔、自責,愧疚之下,這就讓他對耶律敏愈發憐愛。

“敏兒,這些時日以來,過得尚好麼?”耶律倍嘶啞着嗓音問。

“尚好……”耶律敏抹着眼淚,抽泣不停,肩膀一抖一抖,“哥哥呢?征戰辛苦,我今已知,戰場兇險,無法預料,你需得多注意自身才是……”再說不下去,啜

泣不止。

眼前這一幕,讓李從璟心頭微動。

他不由得想起任婉如、桃夭夭、董小宛等人。

任氏和董小宛身在幽州,只要李從璟此戰順利,待歸去幽州之後,自然能與她們團聚。然則桃夭夭卻遠行異國他鄉,陪同莫離、大明安行謀國之舉,可謂兇險萬分,讓李從璟在掛念的同時,不免多了幾分擔憂。

耶律倍率先控制住情緒,他看向李從璟,道:“你能遵守當日諾言,對敏兒照顧周全,寡人感念萬分。”

李從璟點點頭,“既然許諾,自當踐諾。”

耶律倍稍稍頷首,神色肅然起來,語調也漸漸恢復平穩,“但你也知道,僅此尚嫌不夠。”

“我當然知曉。”李從璟明白耶律倍的意思,“唐軍會退出營州,將其拱手相讓。之前許諾過一件大功,如今也是到了踐行諾言的時候了。”李從璟上回在說服耶律倍與自己合作、與他分別之前,曾說過,日後戰場相遇,當力戰耶律德光,而送軍功於耶律倍。

耶律倍並不意外李從璟的坦誠和直接,他緊接着問:“條件呢?”

“我當阻你大軍於此地五日!”李從璟拋出了自己的價碼。

耶律倍沉吟半響,這才表態,“五日太多,最多三日!”

“成交!”

談話至此,已近尾聲,臨分別之際,耶律倍猶豫片刻,還是問道:“唐軍退出營州之後,平州如何區處?”

李從璟露出笑意,“平州,我當衛之!”

“你守得住?”

“一試便知。”

“那便來日見分曉!”

李從璟抱拳,耶律倍撫胸,兩人這一動作,既是臨別之禮,也蘊含了某種別樣的意味。在這片蒼茫的大地上,近處枯草、遠處蕭木都隨風而動,在這個雲波詭譎的時代,每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身不由己,但凡有大志者,在力求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又不得不犧牲另一些東西,得失之間的欣然苦痛,鑄造了一曲曲悲歡離合。金戈鐵馬的時代,在亂世中踉蹌前行的人,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鮮血,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生死,所要承受的,可能不到最後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會有哪些東西。

身處大爭之世,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奴隸,卻又都企圖做命運的主人。

李從璟對耶律敏說:“不要回頭。”

耶律敏低着頭,死死咬住的嘴脣已經發白,淚水遍佈的臉頰上,如這個世界一樣狼藉。

回到山口,李從璟帶領君子都,順山道馳入山中。

耶律倍對耶律敵刺等將下令:大軍就地紮營。

數日後,當契丹大軍行進山道,復又行出山道,他們沒有看見君子都的身影。營州城遙遙在望,當他們終於踏上那面夢寐以求的城牆時,卻發現城中已經空無一人。

耶律敵刺在給耶律阿保機的上書中寫道:唐軍望風而逃,太子殿下率領大軍,兵不血刃克復營州城。

又數日後,當李從璟抵達平州邊境,長城扁關時,先行一步的百戰、盧龍軍已經進入到各自的防禦位置,並且在李紹城、李彥超等人的率領下,進一步修繕城防,加固防禦工事,豐富防禦器械。在這裡,李從璟見到了特意趕到此處的杜千書。

杜千書之所以會離開平州城,親至扁關,當頭的兩件大事,一是爲大軍提供後勤補給,二是爲接應、安置南遷的營州百姓。

兩月未見,杜千書消瘦了些,臉上、手上的皮膚也粗糙了些,大抵是奔波平州各地時爲冷風吹佛的緣故,雖則如此,眼神卻是愈發清明,漸有一股精幹之氣。若說之前的杜千書,書生氣更重,現下卻是在向幹練官吏的氣質轉變了。

當日夜,李從璟與杜千書徹夜長談。

李從璟要“變幽雲之天”,平州類似於試點區,其間種種事務進展如何,他需要杜千書詳細報與他知。李從璟北上所經戰事,也都說給杜千書知曉,順便聽聽他的見解和對日後的謀劃。

聞聽和耶律倍順利開展了第一次“合作”之後,杜千書感嘆道:“所謂邦交,聯盟或者敵對,皆因利而起。有利則有邦交,無利則無邦交,而利益大小,則決定是選擇聯盟,還是敵對。”

杜千書在邊關逗留兩日之後,帶着南遷的營州百姓離開,李從璟則指揮百戰、盧龍兩軍於此地備戰。

在李從璟駐守扁關剛過一個月,耶律倍率領契丹大軍攻打扁關還不到十日的時候,一封來自都城洛陽的信件,讓李從璟差些驚掉了下巴。驚愕之餘,他盛怒難平,指着南方大罵:“豎子無德,天下將壞於爾輩之手!”

(本章完)

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九 破軍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二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5)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九十六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1)章十 淇門之變(2)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三十四 都試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六十一 火攻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十六 決心品書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九十八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2)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六十六 郭威章十一 投靠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