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

李彥超抱必死之志出征,然卻並未死在激戰中,而是大勝凱旋,因此他平安入城之後,對李從璟更加敬服。

李從璟不知李彥超心中所想,卻也從李彥超的眼神中感知到了他的“熱切”、“忠誠”,那是一種想要在他麾下,隨他征戰四方、建功立業的衝動,李彥超不曾掩飾,李從璟亦不難發覺。

相比之李彥超劇烈的情緒波動,郭威、孟平就要淡然得多。作爲百戰軍將領,對李從璟和莫離“神鬼莫測”的計策,他們早已習慣,今日之勝,不過是厚重的征戰手冊上,又翻過去了平常一頁罷了。

在李彥超、郭威等率領唐軍主力入城之後,應該是察覺到克城之事,一時不可爲之,契丹大軍停止了對營州城的圍攻,撤退到營地中去了。李從璟因是對諸將笑道:“契丹雖渡河,攻城不到一夜便引退,非是其不願克城,實不能爲也!今我有諸位虎將若卿等,又有八千虎賁將士爲羽翼,你我同心同德,契丹蠻賊人數雖衆,又能奈我何?”

諸將聞言皆振奮道:“有軍帥統軍,雖以一敵十,我等不懼!”

李從璟坦然受了這句“奉承話”,和諸將環視城外契丹大營、軍陣。近處燈火邊地,如浩瀚星海,感受到夜風撲面,耳畔呼嘯的北風含着曠野的寂靜,他真誠的對諸將言道:“之前驟聞耶律魯多奇襲時,軍中-將士多有擔憂怯戰者,一日之間而能讓形勢鉅變,多虧衆將士衆志成城,欲展我大唐兒郎之勇武,不叫契丹蠻賊以爲天下無豪傑。幽雲數十萬百姓,數十年來翹首以盼王師北伐,人人渴求和平若久旱望甘霖,今我等至此,不可叫百姓失望!”

李從璟言辭懇切,衆將皆能感受到他言語之間的厚重情義,李彥超嘆道:“軍帥有悲天憫人之心,心懷天下,目有蒼生,幽雲能得軍帥來坐鎮,是百姓之福!”

郭威眼界更寬廣些,李彥超話音落下,他接着道:“本朝自安史之亂以來,九州失寧,各地屢有戰事,臣子不軌,逆子作亂,更添蠻子爲禍邊境,我大唐子民早已苦不堪言。尤其是黃巢之亂後,山河破碎,盜賊四起,賢者死於荒野,小人竊權於朝堂,朝廷賞罰失度,天下一片末日之象。想當年高祖太宗在世時,四海昇平,八方來朝,上有君王得‘天可汗’之美譽,下有百姓以身爲唐人而自豪,萬里之外無數夷人不顧萬里之遙、關山險阻,只爲來我朝一睹天威,當時中原是何等盛世之象?而今不過百年,世風日下,賊寇叢生,國人惶惶,區區草原蠻族,竟然爲患邊地數十年而不能制,令人痛心疾首!”

郭威有憤然之氣,這番話說得抑揚頓挫,很有感染力。的確,太宗武后時,大唐最是鼎盛,以草原爲後花園,以西域爲庭院,兵鋒越過裡海,

周邊無數小國來朝,爭先恐後。大唐的子民走在路上,都是挺着胸,昂着頭的。

不過郭威這番話有些犯忌諱,“崇古貶今”,那不是變相批駁當今的皇帝李存勖,說他不賢麼?是以李彥超等人雖深以爲然,亦有類似感嘆,卻不敢接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不就是眼下的世道麼?惜乎王公貴族,不知體恤民力;痛哉滿地權貴,不知發憤圖強!”在片刻的沉默之後,有人率先打破沉靜,話一出口便是“大逆不道”之言。衆人循聲望去,就見孟平眼有激憤之色,面露不屑之意,似乎是對當朝權貴很是不屑。他望着城外的契丹營盤,扶刀挺立,道:“倘若大唐依舊國強,區區蠻賊,焉敢馬踏邊關,戮我同胞?!”

李從璟見孟平頗有些意態奮發,遂問道:“世道如此,你我身在局中,該當如何?”

孟平朝氣蓬勃,堅定道:“當馬上定國,馬下安邦,佐我賢主扶河山、正社稷、安黎民,如此方不負此生爲唐人!”

這是孟平第一次在李從璟面前吐露大志,李從璟甚奇之。細看孟平,眼前的年輕將軍竟是不知何時已褪去了稚色,不復當年的迷茫與懵懂,一身戰場上磨練出來的殺伐英武之氣,讓人頓覺眼前亮堂非常。

兄弟如此雄姿英發,李從璟一時感慨萬分,鼓勵道:“古之賢才,皆上馬能征戰,下馬能治國。今我兄弟有衛霍之志,聞之叫人振奮,當自勉自勵,不叫一腔熱血、滿腹才學付之東流!”

孟平轉身面對李從璟長拜,“公子有言,孟平自當奮勇!”

兩人相視一笑,多年的默契讓他們無需再多言。

郭威見此,心道:我跟隨軍帥雖時日尚短,但平日與孟平接觸不少,卻不曾聽他有過豪言壯語,不意其志竟如此宏偉,誠如軍帥所言,聞之叫人振奮。孟平,軍帥家臣,尚有大志,逢戰爭先,臨陣在前,常有奇功,我當奮發不息,不能叫他給比了下去!

比之郭威,李彥超更驚訝些,他想到:早知百戰軍良將猛士如雲,此番以來數次大戰,其戰力已讓人驚歎。今又見郭威之胸懷、孟平之志向,想不到百戰軍的將領竟都是如此棟樑之材,難怪其自建軍以來,未嘗一敗。我當自勉,不能落後於人,讓軍帥小瞧了盧龍軍。

念及於此,李彥超道:“郭將軍、孟將軍志大才高,末將佩服,能與百戰軍並肩作戰,實乃盧龍軍之幸。軍帥,明日擊耶律敵刺,末將願爲先鋒!”

李彥超的積極心態讓李從璟很歡喜,他笑道:“將軍之意,本帥豈能不知?然則,眼下大軍尚不急出戰,當依託城防工事,疲敝契丹蠻賊,待其兵鋒失銳後,再予其雷霆一擊不遲。屆時,本帥必用將軍爲先鋒!”

李彥超並非不知眼下戰事當如

李從璟所說,先求疲敝敵軍,再求破敵,之所以請戰,是要讓李從璟知曉他和盧龍軍的戰心。見目的達到,李彥超也不多言,抱拳應諾。

接下來幾日,契丹大軍晝夜不息,在耶律敵刺的督戰下,猛攻營州城。唐軍依託城防工事和之前所作的充分準備,應付的有條不紊,沒有出現什麼差池。

唐軍固然不滿萬人,然如李從璟所言,無論是百戰軍還是盧龍軍,只要同心同德,那就是“八千虎賁”,契丹雖兵力佔優,要克城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況且有城外土城在,契丹軍又不得不分兵牽制,以防土城中的唐軍背後突襲,力量又被分散。

耶律敵刺見要攻克營州城,非旦夕之功,幾日之後,轉而去攻土城。李從璟在看清耶律敵刺的意圖之後,下令李彥超、郭威、孟平等率軍五千出城迎敵,以牽制契丹兵力,實現建土城時所立下的“相互援引”的戰略目的。

不料耶律敵刺攻土城是假,圍點打援是真,在五千唐軍出城之後,反向殺將過來,想要吃掉這五千唐軍。

然而這種戰術,對熟悉後世那支軍隊戰法的李從璟而言,明顯沒什麼效果。未等耶律敵刺實現他的戰術佈置,李從璟就調回了出城的唐軍,讓耶律敵刺白忙了一場。

幾日對戰下來,唐軍穩如泰山,耶律敵刺始終不能攻上營州城頭。

在這期間,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被李彥超、郭威東征擊潰的耶律魯多,帶着數千殘兵敗將姍姍來遲,終於跟耶律敵刺匯合。

前番李彥超、郭威雖然大勝,但在兵力不佔優,且耶律魯多所部盡是騎兵的情況下,無法聚殲其軍,倒讓耶律魯多撿了一條命。

耶律魯多的迴歸,無疑壯大了契丹軍力。在此之後,耶律敵刺依仗其軍力雄厚,對營州展開了多戰法的進攻。

那日,李從璟在諸將的陪伴下,立於城頭,看見了耶律魯多率軍自東方匯入契丹大營。眼見契丹軍力得到擴充,李從璟卻沒有半分憂色,不過卻也對身邊衆將道:“耶律敵刺軍力得到壯大,其必竭力攻城,我等當防其使用手段。”

彷彿是爲印證李從璟的話一般,攻城第五日,契丹軍大舉出現在城南,萬餘人,人皆荷土,在城南堆土爲山,一時間城南塵土飛揚,場面極盡壯觀。

這一幕被將士稟報給李從璟後,李從璟立即趕到城南。

人多好辦事,李從璟見到了萬人之力的強大,只不過大半日,而土山已經初具規模。守衛城南的是李彥饒,他憂心忡忡對李從璟道:“軍帥,耶律敵刺不愧是契丹名將,雖是草原將領,然對攻城之法竟也這般精通,他這是意圖壘土爲山啊,待山與城牆同高,契丹軍就能大舉越城!局勢如此,我等如之奈何?”

(本章完)

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七十三 經營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九十八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2)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八 兄弟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兩百三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1)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八 空城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八十九 指點江山大志顯 生子何如孫仲謀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十二 襲營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九 一載相識十載別(3)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三 水寨(1)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