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

(感謝tryq33的捧場、月票,葉孤城殺豬的月票。)

兩日後,李從璟率領大軍離開平州,向營州進發。

在離開時,他將杜千書留在平州,並任命杜千書臨時充任平州刺史,處理平州一應事務。練民爲兵、整治耕地、管理漁場商路諸事繁雜,平州又是開頭,重要性不言而喻,需得人坐鎮指揮,杜千書雖年輕,然有政才,加之有趙鐘鳴輔助,當能爲李從璟穩定、發展好平州。

君子都在白狼山敗營州援軍,之後便一直駐紮在白狼山側,沒有前行。平州的補給線只能到此地,無法伸長太遠,再拉長距離就有壓力,況且營州境內並非太平之地,因其地廣人稀,官府控制力薄弱,於民是害,於各種山賊、馬幫勢力則是大善,使得此地魚龍混雜,局勢莫測。亂世人心喪亂,在大軍未出時,不可不小心行事。

君子都在平州的傷員並未隨行大軍進往營州,在平州守軍還未招募、訓練完畢時,此地也需要大軍駐紮護衛,況且訓練新卒亦需教頭,李從璟將小半君子都留於平州,以君子都的戰力、軍貌,他相信這對平州守軍的素質,會是一個不錯的影響。平州是新克之地,地理位置又重要,是契丹東入幽雲門戶,日後必爲久戰、激戰、苦戰之地,李從璟需要平州守軍皆爲精銳,如此才能勝任防守重擔。

北上途中,信報一直接連不斷,軍情處、君子都將營州境內、契丹境內的敵軍動向整理成簡單的文字,盡數彙報給李從璟,讓他雖相隔千百里,能對前線形勢瞭如指掌。此番北伐,大軍第一個對手仍是營州契丹軍。

李從璟在白狼山與君子都成功匯合,雖經歷一場大戰,君子都傷亡並不大,郭威、林英、林雄等人來相見時,神色振奮,對攻下營州充滿信心。見天色不早,李從璟慰問一番,隨即下令大軍今日就地紮營,明日繼續北行。

與郭威等人一同來拜見李從璟的諸人中,竟有幾張生面孔,李從璟見怪不怪,與這幾人親切交談。

君子都之所以能敗救援平州的營州契丹軍,除開戰術運用得當,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受到附近“義軍”的幫助。這些“義軍”雖人數不多,戰力不如君子都,但卻因爲是地頭蛇,對方圓百里一草一木皆瞭如指掌,而山地作戰,對這些盤桓在山中的“義軍”而言,無疑是拿手好戲。他們或許平地陣戰無法與百戰軍相媲美,但若論起山地戰,卻能甩正規軍幾條街。

“義軍”能相助君子都,並非偶然,軍情處在幽雲活動日久,滲透營州也非一兩日,免不了與這些綠林豪傑接觸,這回來助君子都作戰的,是其中忠肝義膽之輩。

前些時候,李從璟派遣君子都北上狙擊營州敵軍,明知君子都人數不多,仍然如此下令,便是如此原因。

後世岳飛與契丹作戰時,便有聯合北地“義軍”,共同擊敵的政策、舉措,並且成效不錯,李從璟要以一地戰一國,自然要聯合一切能聯合的力量。國家大義面前,不缺忠義血性之士。

這股“義軍”的大當家是位扎髯客,瞧着五大三粗的模樣,見到李從璟,他竟然有些侷促,聽到李從璟的親切言語,一派受寵若驚之相,愈發手腳不知該往何處放,“李將軍將門之後,祖孫三代皆名將,小人慕名已久,不曾想今日竟得一見,實在是榮幸……將軍初至幽雲,旬月間歷經葫蘆口、平州兩場大戰,無不大捷,不僅收拾了盧文進這個狗賊,更教訓了耶律德光那犬兒,叫我等好生敬佩!將軍一句‘衛平州、越長城、復營州、入草原’,振聾發聵,如今已傳遍邊地,哪個熱血兒郎,有志之士,聞聽將軍護邊擊賊之決心後,不撫掌稱讚?不瞞將軍說,小人幾個相熟弟兄,皆欲率衆來頭,跟隨將軍討伐契丹蠻賊。如將軍這般勇武、賢明之將,小人生平未見,今番能同將軍並肩作戰,實乃小人三生修來的福氣!”

“一門三將,仰慕已久”云云,李從璟不以爲意,然其

言起“衛平州、越長城、復營州、入草原”這話如今已傳遍邊地,讓人“皆欲率衆來投”,叫李從璟意外又驚喜。此言或許不盡真實,尋常時聽到,李從璟多會一笑置之,但眼下對方已助君子都取得大捷,分量就不同了。

李從璟道:“能得壯士這般豪傑相助,邊軍方能在與契丹交戰時,立於不敗之地。壯士及其部從之功,當爲邊地軍民開模,來日本帥必稟明朝廷,想必陛下聞之,亦會十分高興,定有嘉獎。壯士方纔說,邊地豪傑多有欲助邊軍征戰之意,此言可能當真?”

真名叫黃宗的扎髯客,拍着鐵板一般的胸膛道:“小人雖愛吹牛,但在將軍面前,不敢虛言豪言。將軍攻佔平州之後,約束部衆‘不取一物’‘不擾一人’,不僅如此,更讓將士相助百姓修繕房屋,有受盧狗賊挾持而戰死者,還多加撫卹,此等仁義之舉,哪個不服?我等雖嘯聚山林,但終究不是沒心沒肺的人,小人生平最敬重的,就是仁、義之士。將軍不僅勇武賢明,更兼仁義、愛民,將軍一路行來,難道沒有在路上聽人說,大夥兒都稱將軍爲‘幽雲之福’?”

饒是李從璟看淡虛榮,聽了黃宗這番話,也是心潮激盪。

與當下的人不同,他來自後世太平年代,對生命本就看重,看不慣視人命如草芥的行爲,若是迫不得已也就罷了,就如攻打平州時,百戰軍也有挾持民夫填河的,但除此之外,他不願亂傷一人性命。

攻平州之戰,雖無慘重損失,但戰事也頗艱難,城破之後,軍中頗有憤然情緒,惱恨平州城內百姓助賊抗拒王師,不是沒有人向他進言,意圖在城破之後屠城,以泄將士之憤,以威懾邊地百姓。但李從璟不僅沒有這麼做,反而約束部衆克城後“不取一物,不擾一人”,百戰軍也就罷了,軍紀嚴明,都頭以上軍官日日被軍營先生教授聖人之學,無人違背軍令。但盧龍軍就不同了,邊軍生存環境本就惡劣,一旦契丹南下,朝不保夕,這就使得他們戾氣深重,性子暴烈。爲約束盧龍軍,李從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甚至處置了一些違反軍令的將士,爲此差些與李彥超翻臉。這其中的艱難、堅持、苦心,之前有多少人能體會?

李從璟固知僅靠邊軍數萬人,便是他再如何能征善戰,也無法跟契丹玩命,他需要邊地民衆的支持。行仁義之舉,忍受他人誤解,還要面對他人發難,他堅持得何其艱難?而這一切,都是爲了“護邊擊賊”,並非是個人私利,他難道就沒有心懷不平的時候?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李從璟初臨當世,所求不過“保命”二字,所作所爲皆是“私利”,縱有吳靖忠、何進等人非難,從無怨言;如今,他手握數萬雄師,護衛大唐邊地江山,面對契丹寧戰不和,甚至不顧李存勖猜忌,也要對契丹用兵,“變幽雲之天”,所爲者何?因他也是七尺男兒,胸中日復一日有了“天下”二字,有爲國爲民,爲漢人江山做些什麼的大志了啊!

黃宗不知李從璟此時心中感慨,今日見到聞名已久的李從璟本人,他很激動,但見李從璟聽了他的話之後,沒有反應,還以爲李從璟是不信他方纔所言,立即急了眼,一咬牙,大聲保證道:“將軍,小人方纔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字虛言,但空口無憑,將軍恐怕不信。爲免將軍覺得小人信口開河,只要將軍首肯,小人願爲將軍進山,去招安小人那些山中好友,讓他們率部來從將軍征戰!”

李從璟沒想到黃宗如此認真,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正思慮間,黃宗已是耐不住性子了,他今日見到“幽雲之福”,心緒早不同平常,不知不覺間竟分外想表現自己,此時道:“我等苦契丹久矣,企盼王師擊契丹亦久矣,奈何之前王師每回來,都是轉瞬即歸,叫我等好生無奈!如今,將軍常駐幽雲,正是我等殺契丹蠻賊的好時機,將軍不要不信,眼下將軍領大軍出營州,之前那些還在觀望、還不放心的人,如今也見到將軍決心了,定會隨小

人來跟隨將軍!”

見黃宗如此率真,李從璟不忍辜負他的好意,況且有這些地頭蛇相助,大軍要在營州阻擊、疲敝契丹大軍,達到讓其“未至雄關而困頓,既見雄關而心生退意”的戰略目的,也要容易得多,遂道:“壯士一片赤子之心,讓本帥深爲感懷。壯士助君子都敗營州援軍之功尚未嘉獎,又欲再爲幽雲、爲大唐立新功,本帥實在是高興,虧得有壯士這樣的豪傑,王師才能不懼契丹蠻賊!壯士若去,本帥派人隨行,爲壯士壯膽。”

得到李從璟首肯,黃宗頓時笑靨如花,又聽李從璟願遣使者同行,更是覺得有面子、有底氣,連連稱好。

當日夜,李從璟在營中設了小宴,既是感謝黃宗助君子都破敵,也是爲他明日招安壯行,黃宗更加受寵若驚,他私下對左右道:“之前只聞李將軍智勇雙全,愛民如子,不曾想將軍待人接物也這般寬和,全無高門子弟和身居高位者的傲氣、盛氣,讓人如沐春風,真是聞名不如見面!”

左右點頭不迭,“李將軍果真是‘幽雲之福’,上能殺賊,下能安民,這下幽雲有盼頭了!”

翌日,大軍啓程前,李從璟親於營前送別黃宗,兩人昨夜雖有飲酒,但未多喝,李從璟更是拉着黃宗秉燭夜談,詳細詢問、瞭解邊地綠林豪傑的情況,最後同榻而眠,讓黃宗感佩萬分。而李從璟知道,他的這些舉動都會經由黃宗的嘴傳到他人耳中,這對黃宗招安更多力量,對進一步提升他在邊地“義軍”中的口碑,也有着不小好處。

行軍途中,郭威頗有感慨,對李從璟道:“昔聞‘興義兵,伐不以,百姓莫不立於道左,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時,以爲是書生之言,不能當真,今日見軍帥領軍征戰,而邊地兒郎莫不爭相入伍,便縱是綠林豪傑也接連慕名來助,方知此言不虛。今日之後,軍帥所至之處,焉有契丹立足之地?如此王師,乃真正王師,威能爲其中一員,何其幸也!”

被郭威這樣誇讚,李從璟心中甚是甜美,面上仍舊笑道:“郭威如今也學會拍馬屁了?”

“絕無奉承之意,全是肺腑之言!”郭威正色道。

李從璟見郭威一臉認真,不再打趣。縱馬向前,望向遠方,但見天地廣闊,山河雄壯,嘆了口氣,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之所願,護土衛疆,不使我漢人兒女再受夷族侵擾,能于山靈水秀之地,安居樂業罷了!”

郭威肅然起敬,由衷道:“軍帥胸懷天下,心憂黎民,郭威敬佩之至!”

一日無話,黃昏紮營後,李從璟正在帳中研究地圖,思索征戰之策,耶律敏又跑了進來,不管不顧,圍着他嘰嘰喳喳不停,手舞足蹈的訴說路上聽來的傳聞、新鮮事。

李從璟放下手中燈火,無力的望着面前這個牛皮糖,“你說你堂堂契丹公主,怎麼如尋常女子一般,整日就關注這些瑣事?”

“我早已不是契丹公主,從跟你入幽雲那一刻就不是了!”耶律敏雙手叉腰,氣呼呼的向李從璟宣告。言罷,亮晶晶的雙眸轉了轉,嘻嘻笑道:“如今我就是個平常女子,不說這些瑣事,難道還要和你一樣謀國?”

“難道不應該?”

耶律敏抽了抽秀氣的小鼻子,哼哼道:“謀國這種事,只有在國事成了自己的事,能左右國事的時候,纔會去做啊。當人只能左右自己的時候,當然是只能謀自己了!就像我現在,就只能給你講些瑣碎趣聞,搏你歡心,免得你哪日心情不好,將我攆走,那我就連尋常人都做不成,要成流民咯!”

李從璟以手扶額,心道你老在我面前晃盪,我纔會將你攆走……想了想,覺得正該如此,遂站起身,果斷將耶律敏趕出了大帳。

兩日後,斥候回報,遇見契丹軍。

——————

噴子已禁言,請給我滾,這本書成績一般,不值得你用小號來噴,吃飽了撐着。

(本章完)

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七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上)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六 水寨(4)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九 破軍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一百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7)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三十四 都試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三十八 踏營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七 神仙山(6)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四十五 宿命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