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

平州城攻下時,李從璟曾向平州境內各縣發佈通告,令其投降。如今半月過去,各地陸續上表,紛紛表示願意歸降,重歸大唐管轄。對此,李從璟依例上奏朝廷,請朝廷斟酌這些地方的人事調動,當然,慣例這些地方的郡縣官吏不會有太大變動,真正受朝廷重視的,是平州刺史、別駕等高級官員和駐軍的安排。這些都是後話,暫歇不提,當下,平州境內卻有一地,面對李從璟的勒令毫不配合,還私殺了前去送信的官吏。

眼下穩定平州是大局,各地識趣歸降自然省力,若是作困獸之鬥,李從璟也不會心軟,州城都已被拿下,地小、軍少的地方郡縣,他當然不會姑息養奸,必當以雷霆手段滅之。

這回,沒有大費周章召集諸將議事,李從璟直接叫來李彥超,將平定頑賊的任務交給了他。

自前日百戰軍先於盧龍軍幾個時辰攻破北門後,李彥超就再沒在人前趁意氣之爭,對百戰軍的戰力表示心服口服,這幾日碰見孟平,也不再爭鋒相對,溫和有禮得多了。接到李從璟軍令,李彥超胸膛拍得叮噹響,“軍帥放心,玄菟區區彈丸之地,竟敢不識時務,意圖頑抗,末將只需兩千兵馬,旬日之間定縛賊將來見軍帥!”

“敵雖弱,亦不可輕視,其既能於此時此境拒不歸降,若非利慾薰心,必有所持,將軍需得慎重。”李從璟叮囑一番,讓李彥超自去準備,來日發兵玄菟。

軍事上的事李從璟親力親爲,民政上的事他只是總攬大局,讓杜千書領人去具體施行。之前百戰軍入城巷戰時的告民書,對迅速攻滅盧文進、減小百戰和盧龍兩軍的損失,起到了不小作用,如今戰事完畢,自然要兌現承諾。各種雜事擠在一處,多得叫人頭疼,而平州城內原有官吏自然不能用,百戰軍中隨行文吏又不多,是以這幾日杜千書帶着他們忙得焦頭爛額。

爲此,李從璟專門給幽州李存審和衛道去信,讓其派遣得力官吏前來助政,另外,在平州城張榜求賢,也不奢望有何大才,能識字辦事即可。得益於李從璟那日夜與平州百姓在官衙前的談話,和安民之策,平州城百姓對配合李從璟工作熱情頗高,每日官衙外都會有許多人前來應招,讓李從璟能擇優用之。

和李彥超言談畢,李從璟走出廳房來到門口。院中有一棵柏樹,如今已是仲秋時節,葉黃枝禿,隨風而蕩,秋意濃厚,然主幹依舊蒼勁,傲指蒼穹,別有一番意境。

杜千書走進院子來,雖有疲憊之色,眼神卻很清明,瞧見李從璟觀樹望天,笑着道:“軍帥好清閒!”

李從璟收回目光,同樣笑道:“浮生偷得瞬息閒罷了,剛有片刻失神就讓你撞見。不過有你這位司馬處理各項政事,我理應清閒一些。諸事可順?”

杜千書道:“平州百姓都很配合,又有將士們相助,自然順當。然則此時來見軍帥,確有一件難事。”

“何事?”

杜千書道:“自軍帥募兵令出,應徵者無數,這些時日以來,平州城中青壯男子,少說來了一半!不僅如此,附近郡縣男子,多有聞聲前來者,一時校場擁擠,竟至容納不下!依下官估計,往後幾日,怕是還有後續者前來,屆時恐怕軍營都無法安置了。”

這該是百戰軍一戰而勝盧文進之威,百戰軍進城不取一物,李從璟撫民之策起到的效果了,他笑道:“此易事耳,擇優選用即可。”

平州城破,盧文進部卒皆盡戰死,

平州原有駐軍爲之一空,自然要招募新卒戍衛城池。不過平州財力物力本就有限,如今又方經大戰,能夠豢養的士卒不多,頂多兩千罷了。

杜千書搖頭道:“若能如此,下官何至於來勞煩軍帥。”

李從璟奇道:“不如此,還能如何?”

杜千書嘆息道:“數千青壯男子,滯留軍營,不肯離去,遑論起先便沒有選上的,便是後來選上,又因提高要求擇優選用被淘汰的,皆聚集在軍營校場,不願退散。有請入百戰軍者,有請入盧龍軍者,有寧願爲輔兵,亦要留在軍中的,就是不願回去。甚至有爺孃送其子,哭求軍中收留的!”

“何至於此?!”

“人皆言,能從軍帥征戰,護邊擊賊,報宗族之仇,乃此生之幸事!兒郎們各自情緒激盪,血氣迸發,不能自己,下官相勸良久,苦無效果,方來請示。衆多民衆聚集不散,軍營一片混亂,若不立治,恐怕會滋生事端!”

李從璟嘆道:“燕趙之地,果真是多熱血剛健男兒!”說罷,又道:“走,隨我去軍營看看。”

有一支馬軍,自日前離平州,經扁關出長城而至營州境內,又沿玄水北上,於今日抵達白狼山南側。這支馬軍千人上下,比之契丹動輒數千上萬的騎兵,人不多。雖如此,奔走間氣勢凜然,若猛虎出籠,叫尋常人不能直視。究其原因,非但因其裝備精良,良馬利刃,更因將士個個身板硬朗、面色堅毅、煞氣深重,便如寶劍尚未出鞘,已露鋒芒。若讓軍中宿將瞧見,一眼便可看出,這些將士定曾被血火、磨難千錘百煉,堪稱百鍊精刀,非但戰力彪悍,心智、素質更是突出,非尋常精銳可比。

馬軍在山側一處密林旁暫歇,軍士紛紛下馬,照顧戰馬飲水進食,動作迅捷之外,更添靜默無聲,唯有兵甲碰擊的輕響和腳步聲。戰馬飲食之後,軍士方盤坐馬側,以乾糧、清水裝填自己的肚子。數十遊騎往道前、道後散開,監聽各處動向。

馬隊前列,幾員年輕將領聚集一處,正對着一張線條、文字密集的軍事輿圖,觀察四周地形,指指點點,相互言語。

“至此已至白狼山無疑。此處地形南窄北闊,東西漸有地勢落差,應是‘馬回頭’,據當地人言,過往商旅、行人無論行往南北,至此大多回頭觀望,因一旦過此處,北望南唯見羣山,南望北不見平地,視野於此一分爲二。”郭威手指點在圖中一地,對身前兩員小將說道。

林雄點頭而已,算是認可郭威判斷,林英言道:“此地地形絕佳,甚好伏擊,如此,當尋附近百姓問之周邊水土,以便準備。”

郭威贊同道:“軍帥月前進軍平州之消息,日前已傳至營州,其守將耶律赤朮聞之,盡起營州精騎南行,意欲相助盧文進守衛平州城。然其必不曾料知,平州城已重歸我大唐之手,今其南行,我等正好於半道擊之!”

林英稍作沉吟,“若耶律赤朮途中聞得平州陷落消息,其部會否放棄援助平州,從而退回營州?若如此,我等不免白走一遭。”

郭威收起輿圖,給予身後軍使,“軍帥已料定耶律赤朮不會如此。”

“爲何?”林英不解。

郭威笑道:“大軍攻平州,何其突然也,然軍帥接到軍情處關於耶律赤朮領軍南下之線報,不過旬日之前。其行動迅捷如此,幾近倉促,這說明什麼?”

林英機敏,聞言已有所悟,道:“定是耶律赤朮未等阿保機下令,已然興兵!

“正是如此!尋常而言,守將未得上令不會離境擊敵,我大軍克復平州的消息縱然已傳至西樓,阿保機要調兵遣將,其軍令不會如此之早便至耶律赤朮手中。耶律赤朮‘擅自’出兵,行動如此急切,其意爲何?”

“不外乎立功心切!”

“然也!”郭威道,“之前曾聽杜司馬與軍帥言,營州的契丹守將耶律赤朮,乃契丹南院部夷離堇耶律欲隱之子,不過方過而立之年。其父既貴,其人又尚年輕,年少且有爲,不怪其立功心切。”

林英笑道:“此乃我等可趁之機也!”

幾人正說話,前方有遊騎返回,其後有一布衣騎士尾隨。

布衣騎士乃軍情處銳士,到得郭威等將跟前,下馬前拜,說道:“契丹馬軍,已至五十里外,依其腳程,半日後即至此處!”

“人數幾何?”

“五千騎上下!”

“五千騎?”郭威和林英、林雄等人面面相覷,臉色都有些發苦。此番隨大軍入平州之君子都將士,共計兩千上下,因前番草原久戰,輕重傷、病者近半,歸途顛簸,傷口、病情多惡化,急需救治,李從璟無論其傷勢病情輕重,盡數留於平州城醫治,所以郭威所率之北上千騎,皆戰力無損之輩。然君子都精銳則精銳矣,要以一敵五,無異於癡人說夢。

林英嘆道:“雖是肥肉,鮮嫩多-汁,然則不好下嚥吶,如之奈何!”

李從璟自軍營回官衙時,心緒仍有些不能平靜。

天色尚早,街上行人不少,李從璟未着鎧甲,只是一身青袍,和杜千書並行街中。杜千書巋然嘆道:“邊地多好男兒,固知矣。平州男兒之剛烈,猶未料及!”

李從璟頷首無言,他腦海中又浮現出方纔軍營所見。

他今日至軍營,所爲不過勸未被甄選入伍者歸家,然當其置身人羣中,被千百青壯兒郎包圍時,卻深爲對方所感動。

這些熱血兒郎在他面前,說得最多的,不過兩句話。

“技不如人,可以練之,身強力壯不如人,可以爲輔兵,然我等一片赤誠之心,別處難求!隨將軍護邊擊賊,此我等畢生之願也,將軍何忍負之!”

“衛平州、越長城、復營州、入草原,此將軍之言,意欲與我等共勉!平州數十年爲契丹侵擾,鄉親死傷無數,又爲盧賊佔據五載,使民十室九空,兒無葬父資,母無育女糧,我等何其不幸也,亦何其激憤!契丹者,國仇,國仇當人人可報也。今將軍至平州,願領我等護地擊賊,乃我等畢生之幸,祖孫三代人之所盼,將軍何忍分而視之,令我等寒心?”

杜千書復嘆息道:“軍帥,其情如此,如之奈何?”

李從璟從沉思中擡起頭來,問杜千書:“千書,你且直言,僅憑百戰、盧龍兩軍,三萬將士,能抵抗、戰勝契丹數十萬大軍否?”

杜千書苦笑,直言道:“各地邊軍都算在一處,幽雲唐軍不過五萬,且近半分衛各地,契丹若不大舉南侵,我等但可謀之,若其一力破百巧,我等如何區處?千書不知也!”

“五萬軍,確實太少了些。”李從璟沉聲道。

“然則朝廷不多給兵甲糧餉,以幽雲現有之微薄物力,又有契丹屢壞耕地,奪我財貨,要養出更多將士,實在無能爲力!”杜千書的眉頭完全擰在一處,如一個疙瘩。

李從璟頓了頓,忽然道:“我有一法,可解此難!”

(本章完)

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十二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3)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章二十 天下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5)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六十一 火攻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三十八 狡詐惡毒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五 神仙山(4)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五 水寨(3)章四十二 董璋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四十 勢運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七十三 經營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