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

平州城雖破,戰鬥卻未停止。

李從璟眼見孟平親率死士攻上城頭,經歷艱苦戰鬥站穩腳跟,緊隨其後的中軍步卒紛紛攀援而上,成羣結隊的廝殺在各處展開,不時有軍士倒下,摔下城頭的軍士餃子一般落在城外。城頭或擁擠不堪,或空空蕩蕩,李從璟腳下的望樓位置很高,他能看清城頭血火一片,斷肢殘骸和屍體侵泡在血泊中,或前進或後退的軍士從上面碾過,甲兵掉落各處,牀弩、狼牙拍、叉杆的殘肢無助的散落着,落葉一樣。

平州守軍開始撤離城頭,各處的百戰軍緊追不捨,從各處甬道追進城中。一批百戰軍從城門衝進甕城,河流一般從甕城涌進城中,鮮衣怒馬的李紹城衝鋒在最前面,很顯眼。

李紹城和孟平兩面進擊,相互支援,百戰軍聲勢大漲。他們一同攻入城中,沿着平直的街道向前衝殺,已經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此番李從璟攻打平州,所領部衆只有孟平的中軍、李紹城和君子都一部,其餘百戰軍大半已撤回幽州,唯餘皇甫麟依舊坐鎮古北口。眼下李從璟面前百戰軍就有近七千人,加之五千盧龍軍,兵力達到平州守軍四倍。原本這就是一場必然會勝的戰鬥,所餘問題不過耗時多久。

孟平與李紹城之間相隔不近,中間有數個坊市,不過兩部中間的街道都有百戰軍衝殺在其中,是以兩部並未分散。平州守軍在城牆失手之後,退入城中,沒有投降、逃竄,而是據守街巷,與百戰軍展開了巷戰。

巷戰之慘烈,絲毫不讓城牆攻防。

盧文進事先在街巷中便有佈置,靠近城牆的平直街道上,砌壘出道道牆壁,將通道阻隔,只留下逼仄的曲折通道,看上去如同迷宮一般。百戰軍人數雖衆,進入迷宮之後施展不開,狹窄的通道只能容兩人通過、一人拼殺。平州守軍藏匿其中,與百戰軍血腥一對一肉搏,牆壁上開有方形小口,在百戰軍前行、拼殺時,屢有槍、矛刺出,給百戰軍帶來不少損失。

孟平從城牆上順着甬道殺下來,望見面前街道的模樣,眉頭大皺,然戰事進行至此,斷無後退、暫停之理,容不得他有時間多想,一馬當先殺進迷宮中。方進迷宮,就有一名虎背熊腰敵軍衝出,一把巨斧當頭劈下,頗具威勢。孟平不敢大意,丟掉施展不開的長槍,抽出橫刀去擋。突然間,身側牆壁中刺出數柄長槍,驚得孟平往後一跳,堪堪避過搶尖,卻被面前敵軍一腳踹在肚子上,後退數步方纔站穩。

不能他發怒,他身後親衛大喊一聲小心,衝上來將他撲倒在地,以身子給他擋下幾支不知從何處射來的利箭。孟平扭頭一看,就見街道兩側屋頂上,有幾名平州軍弓箭手,而壓在他身上,爲他擋箭的親衛,正被眼前敵軍一斧子砍在後背,慘叫不及就脊骨俱裂。

孟平大怒之際,他身後已有親衛送上長槍,將在他面前再度舉斧欲劈的敵軍刺倒。他猛然起身,怒不可遏,“盾牌,弓箭,上屋頂!其他人,退出通道!”又對身後親衛道:“拆房拆門,聚集點火,投入通道!”怒罵,“燒死這些叛國狗賊!”

孟平話沒說完,街邊民居中呼啦衝出幾羣平州守軍,向他們衝殺而來,人未至而弓箭先發,他身旁又是數名軍士倒下,更有斧頭、石塊等物投擲過來,砸在人羣中。趁百戰軍陣腳混亂之際,衝出的平州守軍已到跟前,揮刀挺槍殺上!不消說,這些人定是事先就埋伏於此,要偷襲他們。孟平羞憤難當,揮刀與敵軍戰在一處。

不僅孟平有如此遭遇,其他各部多是如此。

百戰軍隨攻進城中,然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進展不僅緩慢,甚至變得艱難。

城外望樓上,李從璟將這一幕幕收在眼底,也是怒極。盧文進的困獸猶鬥,擺明了是死戰,這種手法,傷敵傷己,可以預見,即便到最後平州軍都會戰沒,百戰軍也會蒙受巨大傷亡。而在城池已破,盧文進外無援軍的情況下,這種死鬥毫無意義,平白犧牲將士而已。這讓李從璟如何能不憤怒?

他從望樓上跑下來,騎上馬,衝至城下,攀上城頭,在城牆上居高臨下,近距離觀察戰場局勢。

如今平州北門被破,已陷入混亂,南門雖尚在平州守軍手中,但料知亦不能久,今日必會爲李彥超所奪。屆時平州被兩面夾擊,實打實的死局。然則明知如此,平州守軍依然死戰,其因爲何,不過因其俱都叛軍,曾殺李存勖之弟,無投降之路。

李從璟想要找出藏身平州城的盧文進,將其擊殺,以震敵膽。然而一城之中,要尋一人,如滄海覓一粟,何其難也。

戰事至此,李從璟雖然惱怒,卻不至於因怒失控,他冷靜命令李紹城和孟平所部從街道中撤出,聚於街道口,以防禦陣型穩住陣腳,而後令百戰軍聚集幹木、火種,欲燒其迷宮,將平州守軍從迷宮出逐出,再趁勢殺上。大軍來攻平州速度很快,平州城又不小,盧文進備戰時日短,能改造成迷宮的街道只是一小段,待百戰軍匯合盧龍軍,只要衝過這一小段迷宮,以優勢兵力殺入城中,即便平州守軍負隅頑抗,亦可盡數殲之。

平州城中百姓不少,李從璟深知民衆基礎的重要性,令部衆奔走相告,勸其助王師誅殺叛賊盧文進,並保證一旦王師佔據城池,必不擾民,並宣讀撫民之策。此時,杜千書就有了用武之地,在勸百姓助王師伐逆時,他言道:“生生世世爲漢人,今何背宗叛祖爲蠻賊?”“盧文進不恤百姓,死戰累民,而王師惜之,不願縱火燒城,唯願速戰平叛賊!”在宣告撫民之策時,他又言道:“盧文進所徵財物,王師盡數補償;盧文進所徵而戰死之民夫,王師不究其責,以陣亡將士撫卹;王師克城,分平州之田,使男有所耕,女有所織!”最後他道:“大唐幽雲防禦使李從璟軍令:大軍進城,不擾一人,不取一物,違令者斬!”

亂世當道,無論王師亦或“亂軍”,攻城之後多是大掠財物,大搶女人,有些甚至會屠城。百戰軍向來軍紀嚴明,李從璟不擔心這個。另外,他坐鎮幽雲,雖有三萬雄師,可無法戰勝契丹十萬大軍,能依靠者唯邊境數十萬漢人,以其苦難、仇恨爲誘引,導其相助王師,方有戰勝契丹一線之機。當此之時,行仁政,發義兵,不僅不能擾民,相反還要護民、助民。

一旦幽雲之地,能得出現“十萬青年十萬軍”之景象,則雖契丹國盛軍強,阿保機親領大軍南侵,李從璟絲毫不懼。

因是,杜千書這番話,並非滿口虛言,而是實在政策。

百戰軍將士衆多,此時不急於進巷激戰,其以一部防禦負隅頑抗之平州軍,另一部宣告杜千書的告民書,聲勢漸大。民居中不時有窗戶、門板打開一條縫隙,有膽大的百姓,甚至露出頭來看。

夕陽漸要落山,城外城內的光線暗淡下來,然而傍晚並未給平州帶來寧靜,反而叫坊市都噪雜起來。南門李彥超攻勢甚急,城牆、城門激戰慘烈,平州守軍已有防守不住之勢,城破已在一時半刻之間,聲勢傳到北門,無論是百戰軍將士,還是此地居民,心中都不會沒譜。

李從璟並不着急

,因他知盧文進此時比他更急。便是盧文進抱定死戰到底、不求活命但求拼夠本的心態,面對愈發喧鬧的坊市和其中騷動的民衆,也不能不惶恐。一旦百戰軍的政治攻勢蓄積到一定程度,大軍再以可靠戰法展開巷戰,只要其稍有勝勢,坊市中的百姓必有不少採取行動,那纔是讓盧文進和其步卒感到絕望的境遇。

幹木、火種、投擲物已經堆積在每一條街口,小山也似,百戰軍弓箭手佔據高處,步卒在軍令引領下,開始做總攻準備。難得安靜半響的北門,此時復又喧鬧起來。

就在百戰軍準備行動時,北門正中的大街上,走出來一羣平州守軍。當先的一人身着顯眼的將甲,手中沒有兵刃,三四十歲的模樣,穩步向李從璟帥旗所在位置行來。人未近前,已有軍士前來相告:平州守將盧文進,請見李從璟。

李紹城、孟平等將,憤其迷宮戰給百戰軍平添傷亡,請殺之。李從璟沒有立即答應,決定先見見盧文進再說,示意前方將士讓開通道,讓盧文進前來。

盧文進穿過百戰軍軍陣,上城牆,至李從璟身前五步外停住,負手凝視李從璟半響,道:“李將軍和百戰軍之名,早有耳聞,不曾想此番能有一戰。盧文進叛國、敗軍之將,能在死前與李將軍交手,雖死無憾。”

面前的男子面容堅毅而愁苦,李從璟在被對方打量時也在打量對方,淡淡問:“將軍意欲投降求生?”

盧文進道:“投降,不求生,但求死!”

“哦?”

“盧文進自知絕無生還之理,亦不奢求苟活。今日敗於李將軍之手,是李將軍棋高一着,盧文進雖求死戰而不能得。既如此,何必求活?”

“若不求活,贅言何意?”

“唯有一請。若李將軍仁慈,請讓士卒活命。殺將、叛國、降敵、死戰皆盧文進一人所爲,將士聽命行事而已,望李將軍憐其性命,盧文進感激不盡!”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你既有據城死戰之意,令我部卒傷亡甚多,焉能想降便降?你既憐惜士卒性命,願投降王師,先前又何必令其死戰?如此自相矛盾,誰能容你?”

李從璟指着平州城,憤然道:“平州城,數萬百姓,因你一念之差,死傷千百,城毀一半!”手臂擡高,“幽雲之地,數十萬百姓,在契丹馬蹄下家破人亡者十之七八,人人念王師平亂,而你竟然爲虎作倀!”又指向南方,“中原無數仁人志士翹首以待,拒契丹,平邊地,封狼居胥!而你,生長於這片土地,受鄉土之恩而爲人,不思盡忠報義,竟然背叛了它!盧文進,你置家國大義不顧,置數十萬百姓生死不顧,認賊作父,屠戮同族,手上沾滿父老鄉親之血!而今日,你竟求本帥讓那些劊子手,那些禽獸不如的東西活命?!”

“盧文進,本帥今明告於你,自我領軍征戰以來,滅敵無數,俘敵無數,諒敵無數,化敵爲友無數,便是我百戰軍兩萬將士,亦半數曾相互刀兵相向!但今日,本帥不容爾之請降!”

“無論你曾有何種理由,你的步卒曾有何種理由,都不該叛國降賊,殘殺同胞!死,人之所不欲,然人之所不欲有更重於死者!今,你既不忠不仁,我何須有情有義?不殺你,不盡滅爾之步卒,本帥無顏面對全軍將士,無顏面對邊地百姓,更無顏面對無數先烈,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言罷,李從璟轉過身,面對城下嚴陣以待的數千百戰軍將士,揮手下令:“傳帥令:全軍總攻,敵軍片甲不留!”

(本章完)

章六十七 搜刮章四十二 董璋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六十三 陣斬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七十四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七十五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六十二 傾軍投大唐【第一更】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六十九 名將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二 鬼斧十手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