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

大軍早已派出斥候與孟州取得聯繫,並且聯絡從未中斷過,這讓戴思遠稍稍安心,一路前行,孟州終於出現在視野之內。

巍峨雄城,靜若處子,城池一片安詳,沒有經歷戰火的孟州,無疑乾淨得很。

戴思遠領大軍停在城外。須臾,孟州刺史李有財出現在城頭,與戴思遠打了照面,河陽軍指揮使陳青林出城,與戴思遠親自做了交接,形式上的事情走過一遍之後,陳青林向戴思遠抱拳:“請戴將軍稍後,末將這就去打開城門。”

“有勞陳將軍。”戴思遠回了一禮。

陳青林打馬進城,戴思遠看了幾眼城頭和城門,心裡有些不同的感概。作爲中央軍,難免比地方軍心高氣傲,打了勝仗之後到地方城池,和打了敗仗之後到地方城池,心境絕對是不一樣的。

“打開城門,迎大軍進城!”陳青林進城之後,回到城牆上,下達指令。

“進城!”戴思遠領着他好不容易收攏的八千將士,開進孟州。

作爲一個州城,孟州的城防標準無疑是上檔次的,戴思遠的大軍進門之後,首先進入甕城。所謂甕城,城門外以凸出狀修建的小城,效果不僅僅是給城池加了兩道城門這麼簡單,總而言之可以明顯提高守軍應對敵軍破門而入的能力。

出於防禦需要,甕城城門和主城城門不在一條直線上,且主城門看起來會有幾個,但只有一個是真的。戰時各門緊閉,攻城軍隊不知情的情況下很難知道那個是真的,攻打就要分力費力。

戴思遠進甕城之後,面前的主城門是開着的。

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

大軍進城也很有序,戴思遠還在想進城之後擴軍練軍的詳細方案。

“戴將軍,久違了!”

這時,城牆上出現了一個年輕將軍,笑眯眯的對着戴思遠喊了一聲,戴思遠聞言擡頭。跟他打招呼的年輕將軍他並不認識,但他還是停下了馬,問道:“足下認得戴某?”

女牆很高,年輕將軍只露出胸口往上的部分,但戴思遠還是認出對方的明光甲。明光甲,到此時,已是將者之甲,尋常軍士穿不上的。所以戴思遠才頗爲客氣。

城牆上的年輕將軍輕輕笑了笑,道:“戴將軍大名,早有耳聞,只是一直未曾得見,本以爲潭水河邊會有一晤,不曾想戴將軍親率偏師去了陽壩,讓某頗爲遺憾。還好,今日終於有緣得見。戴將軍是樑軍名將,仰慕已久,可否賞臉上來喝杯茶?”

戴思遠心中禁不住疑惑,他敏銳的覺得有些不妙,大聲問:“將軍何人?”

年輕將軍哈哈大笑,看着戴思遠的目光有些戲謔,“看來戴將軍也還不認識在下,這也難怪,戴將軍征戰繁忙,打完陽壩打簡山寨……我,就是戴將軍此行對手,百戰軍李從璟。”

“李從璟?”戴思遠驚得差點兒掉了下巴,如果換個場合,他一定以爲對方在跟他開玩笑。

不是他白癡,戴思遠如何能想到眼前的人會是李從璟?他若是能想到,那才叫不正常。畢竟這件事,站在戴思遠的角度去看,太沒道理了些。

他的斥候確實聯絡到了孟州,但無論是李從璟到孟州前,還是到孟州後,無論是皇甫紹,還是陳青林,都會指使河陽軍對他的斥候說孟州無恙。

“戴將軍已入我甕,卻不識得我這個擺甕人,着實遺憾。不過,這也無妨,今日你走不掉了!”李從璟搖了搖頭。

隨着李從璟一句話,四面

城牆上,無數弓箭手露出身影,數不清的利箭在弦,對準了甕城中的戴思遠,主城門在這一刻轟然關閉,就像小娘子脫下的褲子又給穿上,讓戴思遠心裡悶到了極點。

“有埋伏!”

“保護軍帥!”

“撤退!”

“軍帥快走……”

戴思遠身邊的親衛,立即大喊,進入甕城的大軍,聞風而動,慌忙轉身往外趕,頓時亂作一團。

“放!”城頭上早已準備好的蒙三,拔出橫刀大喝一聲。

萬箭齊發。

天威天武軍頓時死傷一片,他們中的許多普通士卒還沒弄明白,爲何孟州守軍會對他們發難,就丟了性命受了傷,再也爬不起來。天威天武軍惶恐而迷茫的往外逃跑,和正在進城的後軍撞在一起,頓時堵塞了通道。

“李從璟!”戴思遠在馬背上拔出橫刀,指着李從璟悲聲大吼,“無恥小兒!老夫與你拼了!”

高高站在城牆上的李從璟撇撇嘴,爲自己辯駁:“我哪裡無恥了?”

說着,指着戴思遠,道:“給我瞄準他射,射死他,別讓他跑了!”

李從璟的安排沒有錯,他要殺戴思遠的決心也很堅定,雖然戴思遠也確實中了箭,但他還是逃脫了。他的親衛拼死救下了他,爲他擋了不少箭,把命留在了甕城。

天威天武軍到底不是雜牌軍隊,最初的慌亂之後,立即恢復了秩序,雖然是逃跑的秩序。但逃跑要有秩序,有時候可比進攻有秩序還難。

甕城中丟下一地屍首。

天威天武軍慌忙逃出城去,戴思遠本身也受傷。如此大好機會,李從璟自然不會放過,下令蒙三帶百戰軍一部和河陽軍一部追擊。

百戰軍追出去三十里,斬殺不少,但追出城的人畢竟不太多,戴思遠也確實有些本事,跑出去三十里之後,碰到一處廣袤平地,竟然穩住陣腳,調度大軍擺開了防禦陣型,讓蒙三再無法前進一步。

按照李從璟事先佈置的見好就收的原則,蒙三回撤。

蒙三回撤之後,穩住陣腳的戴思遠,竟然帶着大軍又殺了回來。

李從璟看着戴思遠在城外列陣,嘴角抽了抽,心道這廝還真是打不死的小強。甕城之伏,加上蒙三追擊,少說也給戴思遠帶去了過千傷亡,這廝竟然還敢大搖大擺回來叫陣。

戴思遠連肩頭的箭頭都沒有拔出來,就在城外指着李從璟破口大罵,

“李從璟,你這無恥小兒,可敢出來與你戴爺爺一戰?”戴思遠悲憤異常,狀若瘋癲,“李從璟,你這陰險小人,莫非只能使些陰謀詭計,不敢與某正面一戰?來啊,李從璟,戴某人頭在此,你有種就來取!”

怪不得他如此,戴思遠雖然前期受挫,但本以爲只要到了孟州,就能積蓄力量再戰,如今孟州已落入李從璟之手,戴思遠再無地方休養生息、重振旗鼓,此次北伐就算是敗了,這讓他如何能不怒火攻心?

左思右想,人算天算,沒算到李從璟竟然能神不知鬼不覺拿下孟州,這簡直沒有道理。

李從璟本來兵力就在劣勢,不到天威天武軍一半,奇襲擊敗天威天武軍主力也就罷了,竟然還不留痕跡奪下孟州,簡直聳人聽聞,簡直天理難容。如此用兵,鬼斧神工,難說會震驚天下,而戴思遠,一代名將,偏偏就成了李從璟成名的陪襯和墊腳石,這讓一直以來都是讓別人給自己做墊腳石的戴思遠,如何能接受如此大敗,如此恥辱?

戴思遠不能不怒,不能不求一戰。

城牆上,李從璟神色淡然,但戴思遠的怒罵越來越離譜,越來越難以入耳。李從璟尋思了一下,準備出城了。

“戴思遠已經瘋了,軍帥何必與這種人計較?犯不着理他,我孟州城防堅固,又有百戰軍和河陽軍六千守軍,戴思遠斷無攻城之理,他無計可施,罵完自會回去。”刺史李有財在一旁寬慰李從璟,“此戰軍帥已經大勝,他日必定名動天下,戴思遠敗軍之將,萬人唾棄,回樑也討不着好了。”

李從璟呵呵一笑,有趣的看了李有財一眼,“先生是覺着我打不過他?”

“軍帥這是哪裡話,軍帥智勇無雙,區區一個戴思遠,反手可殺之!”李有財一臉正色,慷慨激昂。

“那先生爲何勸我莫要出戰?”李從璟又問。

李有財一怔,“這……”

李有財心道:戴思遠已敗,殺不殺他區別多大?若是大軍出城迎戰,兵力不佔優勢,勝也是慘勝,何必給大軍平添傷亡呢?再者孟州和河陽軍新投大唐,不是應該求穩嗎?逞一時之勇,實在是沒有必要。

當然,這些話李有財是不會說出口的,說出來就是非議李從璟,他現在還沒那個資格。

但李有財畢竟投了大唐,投了大唐就是投了李從璟,日後還要跟着李從璟混,所以他希望李從璟混得好一些,不要犯錯,他也就能跟着混得好一些。李有財將目光投向李從璟身邊的人,希望他們能勸勸李從璟。

但這些人,無論是軍中-將領,還是軍情處統領,俱無勸誡李從璟的意思,反而一臉理所當然,很贊同李從璟的主意。

李有財心頭一涼,暗道本以爲李從璟堪稱智者,麾下部屬也是些有本事的,沒想到,在這樣的是非面前,竟然是都分不清利害。這些人,對李從璟唯命是從,不加質疑,就算李從璟再厲害,還能不犯錯?

完了。李有財心想,將帥剛愎自用,下屬諂媚無主見,這樣的隊伍,如能能走得長遠?

李有財心有慼慼然,他不得不懷疑自己投靠李從璟的選擇是否正確。

“大軍集結,出城迎戰。”兩個時辰之後,李從璟下令出城。

眼看着李從璟帶領一幫將領下了城牆,李有財心頭苦悶,知道大勢再無可更改,不由得嘆了口氣。

“刺史大人是否覺得,軍帥出城迎戰沒有必要?”桃夭夭淡淡瞥了李有財一眼,櫻桃小嘴依舊咬着水杯裡的竹管,慢慢喝着清水。

李有財大喜,心道這總算還有個明白人,但話他卻不會坦白說,而是道:“軍帥英明,自然知道如何決斷。”

桃夭夭輕笑一聲,竟然點頭道:“如此想,你就對了。”

“……”李有財覺得自己真是瞎了,纔會覺得眼前有明白人。

似乎是知道李有財心中的不以爲然,桃夭夭主動開口道:“刺史若是覺得軍帥此舉魯莽,是逞一時之勇,有害無利,這也不怪刺史。刺史才接觸軍帥,對軍帥不瞭解也是正常的,若是你跟軍帥日子久了,就會知道,軍帥從不幹沒好處的事。在這一點上,他比商人還要算得清楚。”

李有財愣了愣,問道:“此戰,利在何處?”

桃夭夭擡手指向城外,問李有財:“你看到了什麼?”

李有財順着桃夭夭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想了半響沒想明白,試探着道:“樑軍?”

桃夭夭露出笑意,“對了。”

(本章完)

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七十三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1)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十二 襲營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六十九 名將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五十 契丹勢盛何以制 將軍白頭待後人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二十 晉王令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十九 何衝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八十一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8)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六十四 相救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