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七皇子朱和堅.

趙俊臣來到午門後,沒過多久就得到了德慶皇帝的覲見准許。

然而,在一個小宦官的帶領下,趙俊臣卻發現自己所去的位置既不是養心殿,也不是御書房,而是皇宮更深處。

這個發現,讓趙俊臣不由心中暗暗驚疑,眼看已是快要到後宮了,趙俊臣拉住前面帶路的小宦官,問道:“這位公公,咱們這是要去哪裡?陛下不在御書房和養心殿?”

那小宦官恭敬的答道:“回尚書大人的話,陛下正在皇子書堂考校諸位皇子的學問呢,聽說您來覲見後,就讓咱家把您領到皇子學堂覲見。”

聽小宦官這麼說,趙俊臣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在前世,受那些不靠譜的電視小說的影響,趙俊臣初時還以爲像他這樣的寵臣,會在帝王身邊時時伴駕,甚至可以出入宮闈禁地。

但經過這些日子與德慶皇帝的接觸,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德慶皇帝雖不是一位勤政帝王,但批覆政務依然耗去了他大量時間,除此之外,又要應付後宮嬪妃,又有諸般雜事需要處理,再加上德慶皇帝自己的事情喜好,如此一來,即使是趙俊臣這樣的寵臣,又有多少空閒時間可以伴駕?

事實上,所謂“寵臣”,也不過覲見皇帝時方便一些,被皇帝召見的多一些,皇帝無聊時會被首先想起來,僅此而已。自回京之後,趙俊臣與德慶皇帝見面的機會,實際上並不比那些內閣重臣們多多少。

至於出入宮闈禁地,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這次得到德慶皇帝准許,在皇子書堂覲見,已是趙俊臣最深入皇宮的一次了。

想到這裡,趙俊臣又問道:“這位公公,不知陛下在考校哪幾位皇子的學問?”

那小宦官答道:“回尚書大人的話,在京的幾位皇子都在。”

趙俊臣眉頭微皺,繼續問道:“太子殿下也在?”

見小宦官點頭應是,趙俊臣心中輕輕嘆息了一聲。

趙俊臣雖然不怕麻煩,但也不喜歡招惹麻煩,自回京之後,對太子朱和堉一直都是能躲則躲,今天躲不過,怕又是一番爭鋒相對。

不過,趙俊臣亦不能違背德慶皇帝的旨意,所以只得跟着小宦官向着皇子書堂走去。

………

“見過陛下,吾皇萬歲。”

來到皇子書堂之後,趙俊臣垂首而入,不敢左右打量,只是向着德慶皇帝行禮道。

德慶皇帝今日心情頗佳,見到趙俊臣後,亦滿是溫和笑意,說道:“趙愛卿來了?你倒是趕得巧,來朕身邊,看看朕的這些皇子學問如何,你是二十九年的狀元,學問才華都是有的,倒可以幫着朕評點一番。”

趙俊臣起身,來到德慶皇帝旁邊下首處站定,然後笑道:“陛下謬讚了,諸位皇子繼承了陛下血脈,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即使只有陛下十分之一的聰慧與勤奮,才華學問就已是遠高於臣了,臣又哪有資格評點?今日有幸在這裡覲見陛下,能見識到諸位皇子的風采,能聽到諸位皇子的高見,已是臣上世修來的福分了。”

經過這些日子的鍛鍊,在德慶皇帝面前,這些肉麻之言,趙俊臣已是可以面不改色的說出來了。

聽趙俊臣這麼說,德慶皇帝笑罵道:“你這溜鬚拍馬的毛病什麼時候能改改?就知道說好聽話。”

話雖然這麼說,但看德慶皇帝的神色,卻是十分受用。

所以,趙俊臣雖被指責,卻也不擔心,反而搖頭道:“陛下這卻是小覷臣了,臣之所言皆是發至肺腑,又何來的溜鬚拍馬?”

話聲剛剛落下,就聽到一聲熟悉的冷哼聲。

趙俊臣趁機擡頭一看,卻見皇子書堂內正坐着六位皇子,其中自以太子朱和堉爲首。此時,朱和堉正冷眼看着趙俊臣,之前的冷哼聲,亦是朱和堉所發。

對於這聲冷哼,德慶皇帝好似沒聽到一般,只是笑着向趙俊臣解釋道:“朕正與諸皇子評點古今各朝的利弊之處,諸位皇子各選一朝,太子正評點唐朝利弊,諸般論斷倒是精闢。”

說話間,德慶皇帝又向太子朱和堉點頭道:“太子你繼續吧。”

太子朱和堉點了點頭,也不再看趙俊臣,只是繼續說道:“正如兒臣之前所言,唐朝之繁榮強盛,尤以‘貞觀之治’最爲可取,唐太宗亦堪稱是古往今來少有的聖君明主,其在位期間,政治開明,親賢臣遠小人,虛心納諫,厲行儉約,文教復興,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終使唐朝國泰民安,萬國來朝,名傳千年。”

頓了頓後,太子朱和堉又說道:“由此可見,爲人君者,納諫、用人、愛惜百姓,可謂是重中之重,說是帝王三要也不爲過,只要做好這三點,自可盛世再現,此乃兒臣淺見,還請父皇評斷。”

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評斷,尤其是最後幾句,已是有了勸諫的意味,雖說有理,但德慶皇帝卻不由眉頭微皺。

不過,這般時候,德慶皇帝也不好擺臉色,只是向其他皇子問道:“太子之言,你們怎麼看?”

面對德慶皇帝的詢問,諸皇子皆是唯唯諾諾,或是讚歎太子之言,或是重複太子之評斷,卻沒有一人反駁,更沒有一人能提出較爲新穎的觀點。

其實,這也正常,明朝時期,皇子們十歲左右封王,二十歲左右就會得到封地,少有例外,看似待遇優厚,但明朝對藩王的限制,也最爲嚴格。待有了封地後,藩王不可離開封地,無詔不得返京,兩王不得私見,稍有不對,就會被貶爲庶民,敢於參與政事的,少有能落得好下場,唯有怠於酒色的那些荒唐王爺,纔會被尊爲“賢王”。

更有甚者,在中都鳳陽,有一處監禁之地,專爲關押宗室所用,明朝數百年來,那裡被圈禁的宗室數量只增不減,到了德慶皇帝時期,那裡已是隨時都關押着上百位皇室宗親,其中亦不缺親王郡王之尊。

而朱和堉身爲太子,在諸皇子眼中就是未來的皇帝,又怎敢輕易反駁?自然是朱和堉說什麼就是什麼,就算有什麼高明見解,也不敢在朱和堉面前顯擺,唯恐會引起朱和堉的猜忌。

見到這般情況,趙俊臣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他還真希望能出現一位敢與朱和堉打擂臺的皇子,若是那樣的話,趙俊臣亦不介意暗中支援一下,可惜這些皇子懾於明朝歷代帝王對皇室宗親的諸般壓制,雖然年紀輕輕,卻不見有絲毫銳氣。

另一邊,德慶皇帝見皇子們如此懦弱,說話間還時不時偷瞄着自己與朱和堉的臉色,亦是有些不快,父親總是望子成龍,見諸皇子如此不成氣候,德慶皇帝自然不會開心。

當然,若是有皇子一鳴驚人,風頭壓過了朱和堉,德慶皇帝的心情是開心還是猜忌,就不好說了。

看了一眼正垂手而立的趙俊臣,德慶皇帝神色一動,突然問道:“趙愛卿,你對太子之言,又有何看法?”

趙俊臣猶豫了一下後,卻搖頭道:“回陛下,太子殿下的這番論斷,自是極爲精闢,那‘納諫’、‘用人’、‘愛惜百姓’乃是君王三要的論斷,更是讓臣茅舍頓開,受益匪淺,只不過……”

說到這裡,趙俊臣一幅想說又不敢說的模樣。

見趙俊臣這般模樣,朱和堉眼神一冷,德慶皇帝卻是饒有興趣,問道:“只不過如何?有話就說,就算說錯了什麼,朕也不怪罪,不必猶豫。”

趙俊臣好似被逼不過,又猶豫了片刻,吊足了德慶皇帝的好奇,終於說道:“只不過,太子對唐朝如此推崇,未免有些厚古薄今了,依臣看來,古往今來,最強盛的朝代,莫過於咱們大明朝了,而事易時移,環境不同,我大明也未必處處都要向李唐學習。至於那唐太宗,固然算得上是明君,但若說是聖君,卻還差得遠。要臣來說,古往今來,能稱爲‘聖君’的帝王,亦不過三位,而且還皆在我大明朝。”

聽趙俊臣這麼說,皇子書堂上,無論德慶皇帝還是諸皇子,皆是一楞。

要知道,唐朝與唐太宗,經過儒家近千年的諸般渲染,早已成爲了歷朝歷代以及歷任帝王的一個標杆,能與之相併肩已是莫大的榮譽,妄言超過,不說叛經離道,但也足以讓一些儒生罵人了。

更何況,明朝這些年來究竟是什麼情況,怕是德慶皇帝,也是心中清楚。

所以,德慶皇帝聽趙俊臣此言,以爲趙俊臣又在拍馬屁,搖頭失笑道:“哦?說說你的道理,若是說不出道理來,朕雖說不怪罪,但這般言論傳了出去,你怕也要被人笑話。”

趙俊臣卻一臉的坦然,說道:“陛下,臣自然不會妄言,依臣看來,我大明之強盛富裕,卻是強於大唐。即無漢唐之和親,又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能做到這一點的,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除了我大明朝,又有哪個朝代能做到?僅此一點,足以說明我大明之強盛,遠強於其他朝代。”

見趙俊臣竟然真能說出道理,德慶皇帝一愣後,愈加的感興趣了,點頭示意趙俊臣繼續說下去。

趙俊臣有意無意的看了朱和堉一眼後,繼續說道:“至於太子殿下把唐太宗視爲聖君,更是不可,聖君聖君,既然帶個‘聖’字,就必須要完美無瑕纔可,唐太宗固然有治國能耐,但要說人品嘛,唐太宗有玄武門之變,殺兄屠弟,搶兄嫂佔弟媳,更是逼父退位,五德不全,又如何稱的上是一個‘聖’字?要臣來說,太子殿下對其過於推崇,卻不是好事,其治國手段學學即可,對其性子作爲,卻要有所選擇。李家後人就是因爲過於推崇唐太宗,結果其後百餘年之間,妻奪夫位,子奪父位,弟奪兄位,宮廷政變,遍目皆是,政局不穩,亦是李唐衰落的根本原因之一。”

聽趙俊臣這麼說,朱和堉只覺得要氣炸了胸膛,他之前之所以提及唐太宗,就說的是唐太宗的理政治國的手段,但到了趙俊臣嘴裡,竟是牽扯到了玄武門之變,好似在這一點上他也要學習唐太宗一般。

另一邊,德慶皇帝卻點了點頭,看了朱和堉一眼,意味深長的說道:“趙愛卿說的確實有理,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亂了五倫,李唐的皇位更迭,陰謀不斷,混亂不堪,未嘗沒有唐太宗的原因。由此可見,皇家之人,當謹守五德,爲世人與後人榜樣,只有如此,纔可江山穩固,累世長存。”

聽德慶皇帝這麼說,諸皇子自然連忙起身稱是,朱和堉雖然有心反駁趙俊臣之言,但因爲德慶皇帝這一番話,卻也錯過了時機。

而德慶皇帝讓衆人落座之後,又向趙俊臣問道:“既然在你眼中,連唐太宗都算不上聖君,又有何人是聖君?”

趙俊臣笑着答道:“陛下,正如臣之前所說,古往今來,所謂聖君,不過三位,亦皆在我大明朝,第一位聖君,自然是我朝太祖,其驅走蠻夷,建漢家江山,有‘洪武之治’,文治武功,自可稱得上是聖君;第二位聖君,則是先皇,其勤政,前古未有,其愛民,少有人及,撥亂反正,維護大明江山,百姓受惠,亦可稱得上是聖君。”

聽趙俊臣這麼說,任誰也知道最後一位聖君是誰了。但德慶皇帝還是一副不知道的樣子,問道:“哦,太祖和先帝自然稱得上是聖君,那第三位聖君又是何人?”

雖然神色自然,但趙俊臣依然能從德慶皇帝臉上看出一絲期待之色。

趙俊臣身爲百官與百姓眼中的“弄臣”,在這個時候自然不會讓德慶皇帝失望。

“至於第三位聖君,自然是陛下您了。”趙俊臣說話時一臉的正色,毫不遲疑:“陛下您在位三十餘年,中樞政局穩定,君臣和諧,由此而江山穩固,前所未有。正所謂‘寧當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話雖然簡陋,但也足以說明百姓的心聲,陛下您穩定江山三十餘年,毫無混亂,對百姓而言,卻是比任何惠民之策都受惠的多,既然如此,陛下您不是聖君,又有何人是聖君?”

隨着趙俊臣的話聲落下,德慶皇帝哈哈一笑,連連擺手道:“俊臣你又挑揀好聽話說了,朕何德何能,又如何可以與太祖先皇並稱聖君?這樣的話,下次切不可再說。”

雖然德慶皇帝拒絕了趙俊臣的聖君讚譽,但任誰都能看出他的心情舒暢。

“這只是臣的真心之言,怎是挑揀好聽的說,陛下您又冤枉臣了。”

趙俊臣說話之間,趁機向着諸皇子看去,不出意料,朱和堉目光冰冷,正恨恨的瞪着他,除此之外,其餘皇子,皆是垂首不語,根本不敢參合趙俊臣與朱和堉的明爭暗鬥。

而就在趙俊臣準備收回目光的時候,坐在德慶皇帝身後的一位皇子,突然擡頭看了趙俊臣一眼,見趙俊臣亦正向他看來,竟是友善一笑,並微微點頭示意,然後又垂下了頭,不再有任何表示,好似與其他皇子一般不敢招惹是非。

見到這位皇子竟是向自己表露善意,趙俊臣不由一愣,向着他細細打量,卻見這位皇子面容與朱和堉有着七八分相似,只是相比較朱和堉的剛正,此人的氣質要陰柔一些,而且身體單薄,面色蒼白,病怏怏的。

“這個人,應該是朱和堉的同母親弟,七皇子朱和堅了,聽說他體弱多病,雖說早就到了封王離京的日子,但因爲身體的原因一直拖着……”

這般想着,趙俊臣眼裡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

卻說那朱和堉,對德慶皇帝今日的考校早有準備,以唐太宗舉例,只是爲了勸諫德慶皇帝親賢臣遠小人,本是好意,卻沒想到趙俊臣突然參與了進來,不僅搶走了風頭,不顧廉恥的大拍德慶皇帝馬屁,更是利用朱和堉的好意反咬了朱和堉一口。

想到德慶皇帝之前那意味深長的告誡,顯然受了趙俊臣的挑撥,朱和堉就按耐不住心中恨意。

所以,待趙俊臣的話聲落下後,朱和堉已是開始了自己的反擊,突然開口道:“父皇,趙尚書不愧是狀元之才,這番評斷,確實引人深思。兒臣看父皇今日興致頗高,不若趁着興頭,再評點一下歷朝歷代的賢臣與奸臣如何?”

聽朱和堉這麼說,趙俊臣心中一凜,知道朱和堉這是在針對自己了,倒也不畏懼,只是集中精神準備應付。

然而,德慶皇帝剛準備說些什麼,之前曾向趙俊臣表露善意的朱和堅,突然大聲咳嗽起來,身體劇烈顫抖着,臉上涌起一層病態的紅潤。

見朱和堅這般模樣,衆人大驚,朱和堉對他這位親弟弟更是重視異常,再也顧不得其他,連忙來到朱和堅身後,撫拍着朱和堅的背部,同時焦急的大聲說道:“御醫,快叫御醫來。”

一時間,再也沒人顧得上考校學問了,皇子學堂內,亂成了一團。

混亂之中,趙俊臣緊緊跟在德慶皇帝身邊,來到朱和堅的身旁,同樣是一臉的擔憂之色,只是打量着朱和堅的時候,眼中的神色,滿是若有所思。

聯繫到之前朱和堅剛剛纔向趙俊臣表露善意,他這發病的時間,打斷了朱和堉的反擊,也太過巧合了。

!@#

第十九章.勢力初成(上).二合一第1101章.人類是主觀動物.第五百三十六章.一些情報.第八百一十章.禍心(一).第六百八十五章.伏筆.第九百五十一章.綢繆.第三百七十七章.微瀾.第1278章.手腕(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德慶震怒(下).第1441章.大亂鬥(一).第二百七十五章.揚州趙家.第一百五十八章.趙俊臣的暗示第四百九十八章.陰謀與圍捕(上).第六百八十一章.間隙.第八百二十六章.圍堵(四).第1209章.公開的秘密.第1396章.納投名狀.第九十六章.風暴伊始.第九百一十章.京城震動(三).第1130章.見面.第七百八十六章.戰兵新軍(六).第九十九章.決心第1042章.心有萬一.第五百七十章.狼與狗!第七百六十九章.七份公文.第四百一十章 .周尚景的底牌(上).第八百八十八章.決戰前的陰謀.第六章.德慶皇帝(下)三更第九百九十一章.深談(三).第1008章.重返廟堂(二).第1385章.謀逆大案.第十一章蝗蟲與貪官中第1441章.大亂鬥(一).第五百四十二章.朕會給你撐腰.第九百三十三章.李賀的崛起.第1333章.機關算盡.第二十二章回京之前上第二百一十八章.會試的結果.第四百九十章.風波(一).第1108章.狗咬狗(二).“第九百五十五章.當面對質.”已經精修了。第一百二十八章.小心應對.第1123章.順便而已.第五百九十七章.預兆(中).第1327章.恩義籠絡.第1181章.遼東百態(二).第三百六十五章.儀式(下).說一下近況。第三百八十四章.誘惑.第四百九十四章.風波(五).第八百二十八章.智者千慮.第1030章.火藥桶與掌控.第五百四十章.趙正和出局!.第九百章.樑輔臣脫困.第1108章.狗咬狗(二).第八百二十七章.圍堵(五).第四十九章.豆花攤旁(上).二合一第1213章.七人.第七百九十二章.戰前(三).第三百七十一章.合作的方向(上).第二百零一章 .婚事.第1129章.引導輿論與製造流言的三種手段.第九百零二章.捷報傳天下(一).第1270章.遼東劇變(二十).第八百八十六章.影響.第1027章.爭鋒.第七百零九章.餘事.第四百六十六章.串聯(中).第1059章.拱火.第五百五十四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下).第十六章.賺錢大計(上).第1450章.又做嫁衣.第九百三十三章.李賀的崛起.第八十五章.趙俊臣缺席.第1083章.密信.第九百零二章.捷報傳天下(一).第六百四十三章.催婚.第九百五十四章.聖旨到!.第七百六十六章.遠在京城的變故(三).第五百零六章.哭訴與做戲(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黨爭(十四)三更!第1041章.德慶壽辰(四).第1032章.在握(十一).第1443章.大亂鬥(三).第二十一章.勢力初成(下).二合一第1332章.送他去死!.第1042章.心有萬一.第六百七十四章.那是我活該.第七百六十八章.方茹的私自決定.第九百八十八章.尾聲與開始(二).第二百六十九章.下一個目標.第八百五十二章.戲與餌(一).第九百四十八章.活菩薩.第四百二十一章.聰明人的煩惱.第1025章.打回去!.第1269章.遼東劇變(十九).第八十一章.國泰民安(上).第九百二十七章.所遇非人.第三百九十八章.推動(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