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回八臂環千面茗香雨天花

守正寫完了字拍手手,就像沒事了一樣衝活佛微笑道:“佛爺,請你賞天。”

就見浮雲散去,陽光射出,那金色的曲線似乎有了靈性,發出了耀眼的金光,就像在天空中被熔化的金液。金液被陽光照射吸收着光芒也有了靈性,開始流動起來,曲線的痕跡變了,紛紛舒展而開首尾相連,在天幕上成了一條金蛇的模樣。緊接着金蛇擺尾隱約可見須角四肢,成了一隻飛揚於天的金色神龍!

此時守正真人伸出右手拔下了頭頂上的一根髮簪,金光閃閃約有四寸長短,是一把小劍的模樣。他把手一揚,小劍化作一道光芒拖曳着長長的金色尾焰直射天空──就像從地面倒射上天的流星!流星擊中金色神龍,恍然乎整個天幕都隨之一顫,有一圈圈無形的波紋盪開。緊接着天空傳出一聲清越的龍吟,響徹三山洞天。就見神龍仰首甩尾,居然變活了!一聲長吟之後,這條活靈活現的金龍從天空直撲而下,去勢正是會場前臺正中,看那方向好像是衝着活佛去的!當然這只是一種錯覺,那金龍足有百丈長短,真要撲下來一個爪子能把前臺三張椅子全罩住了。但守正邀活佛演法,這條金龍應該是衝着他去的。

所有人早已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欣賞這歎爲觀止的神乎奇技。眼看這條金龍已經快飛撲上會場上空。我甚至能看見環繞金身地絲絲電光。就在此時方正峰上傳來活佛的聲音,他口中喝破了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哞、吽”。

六字真言從他口中發出,傳來的方向卻是會場正中的天空,似乎在會場正中百丈以上,有渾厚的聲音接連嗡響。隨着真言破空而出,半空中依次出現了六隻巨大的金色手臂!

手臂出現。而神龍正好飛到會場地上空。只見六隻金手的手指都有丈八長短,在空中一攏,竟然將金色飛龍抓在手中。活佛口唸一聲梵語,在半空中如洪鐘敲響。只見金龍的身形被巨手扯成了六截,巨大的金手一翻掌心向上,金龍化作寶輪、寶傘、寶瓶、寶蓋、寶盤、寶鏡等六件金光閃閃的法器。

隨着法器出現,手臂下一座巨大的金佛像浮現在半空中。我曾聽聞秘宗弟子修行都有自己的本尊,修行到極高境界,能夠攝出自己的法身與本尊法身合二爲一,類似於丹道中的陽神。這僅僅是傳聞。然而今天卻親眼看見了,空中出現的是葛舉吉贊活佛地本尊法身金像──三面八臂大日如來。

金身佛像端坐在巨大的十二瓣蓮臺之上,有兩手置於腿上結定印,另外六隻手臂如扇面形張開分別抓住六件法器。爲什麼是三面八臂呢?因爲此時廣場東、西、北三面所有人仰天去看這座佛像時,看見的都是正面。恰恰與大日如來垂下的目光相對。而這大日如來金身像的五官面目,竟酷似葛舉吉贊活佛,只是要年輕莊嚴了許多,應該是他最青春鼎盛時地面目,由此可知這就是葛舉吉贊活佛的本尊法身像。

世人觀賞佛教造像。有三面、四面、甚至八面佛,也就是在一個雕塑上轉圈刻上多個佛臉。還有六臂、八臂、十二臂、甚至千臂佛像。這是一種藝術表現上的象徵,再穿鑿成種種經義。真正這種佛的形象在通常人們所能理解的空間結構中是造不出來地。比如今天這大日如來的法身金像。會場上的人可以理解爲三面八臂,也可以理解爲千面千臂。因爲不論從哪個方向看,不論是誰,看見地都是正面的三面八臂大日如來。有多少個角度,就有多少面。這要看各人如何去感知了,有晚輩弟子境界低微,就會以爲這座法像正好面對自己,其實它面對了所有人。

天空傳來鐘樂之聲,有天花紛紛揚揚的墜落。五彩繽紛的天花不落地,從空中撒下又消失在人們頭頂上的半空中。這時天空傳來誦經之聲:“遍照最勝主,自然總持念,大薩埵大印,等持佛作業。一切佛爲身,薩埵常益覺。大根本大黑,大染欲大樂,大方便大勝,諸勝宮自在。”

這是《金剛頂經》中的一段文字,從金身佛像口中發出,伴隨漫天花雨降臨。在場幾乎所有的佛門弟子紛紛頂禮,甚至有不少非佛家弟子也拜倒在地,被這萬丈莊嚴氣氛所感染。我這時轉頭看了一眼臺上,只見活佛嘴脣微動,正在誦經,而莊嚴的聲音卻從空中傳來。坐在另一側的風君子,也擡頭看天,眉頭微微一皺。

風君子爲什麼要皺眉?我環顧四周突然明白了一點點,場中有一大半人一臉虔誠地行禮膜拜,這些人中又有一大半已經雙膝跪地。風君子大概有一點不太滿意,畢竟在場的不僅有佛道兩家人,還有很多俗家人。守正真人虛指點金光於天,用雷神劍化金光爲金龍,本已是神妙無比。現在金龍被大日如來像六臂抓住扯斷化成了六件法器,看上去似乎活佛技高一籌。風君子也是丹道中人,對活佛如此做法有點不滿意也正常。

我不是佛門弟子,雖然感嘆活佛的修爲神奇,卻沒有無端生起跪拜之心。我是來看演法的,一心想看的就是這世間修行到極至之處的高人,在三山大會上演示究竟有何奧妙?看見這三面八臂大日如來法身,我第一次知道了還有一種以前不知的空間結構存在。所以此時我還有心情東張西望,看看衆人是什麼態度?

九林禪院的法海、法源兩位僧人並未拜倒,也未看天,而是低手合什口中默誦。看口形與葛舉吉贊活佛所念地是一樣經文。最有意思的是法澄,垂着手瞪着眼睛看天,嘴也是半張的,就像小孩子看見了西洋景,一臉好奇的樣子忘記了行禮與跪拜。

其實能夠見到活佛的金身本尊法相,已是修行人難得一遇的機緣。不論是否爲佛門弟子,對今後地修行感悟都是很有助益的。活佛這麼做並無偏私顯弄之心,反倒是風君子皺眉顯的稍有點小家子氣了。這一點也難怪,修行道路不同,況且他也是個真正的少年人。

我爲什麼會這麼想?因爲活佛所誦經文,不僅僅是背誦一段經文而已,隨天花飄落到各人耳中的聲音,還帶着一種智慧成就。不論你懂不懂他在說什麼,每人都能朦朧的感受到這段經文想表達的意思,至於能感受到多少那要看每人自身的慧根了。這是一種“奇妙”的意境。可以稱之爲“聲聞智慧”。

臺上那三位都是當世一等一的高人,風君子眉頭剛剛皺起來一點點,他旁邊地守正真人似乎也感覺到了,嘴角微微一笑。活佛的這一段經文剛剛唸完,就聽半空中又傳來了一句“遍照最勝主。破!”這是守正真人的聲音。

守正真人居然也念起了佛經,他說的這前五個字就是活佛剛纔所念經文的第一句,最後一字“破”出口,就聽天空中傳來一聲驚雷霹靂!霹靂震耳,很多已經跪拜下去地弟子不知發生了何事。紛紛睜眼擡頭看向天空。

我看的清楚,守正最後一字出口,如來金臂抓住的六件法器都化作金光陡然炸開。伴隨着神雷霹靂!不僅震得方正峰顫動,那巨大的八臂如來法身金像也在空中晃了幾晃,六隻手都空了。金光散開卻沒有四射而去,而化作一個巨大的圓形金暈光輪籠罩在佛像地頭頂。

守正真人也算挺給面子,破了活佛的法術,卻送了法身金像一頂帽子──金輪佛頂。守正剛纔所念那一句經文“遍照最勝主”意思是指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光明普照一切,也指大日如來地大金輪佛頂,在一切佛頂中最爲殊勝、無與倫比。

葛舉吉贊活佛抓金龍爲法器,守正真人以神宵天雷炸破法器。又化金光爲金輪佛頂。這兩人不像是在相鬥,就像在玩一個很默契的遊戲。這時守正真人與葛舉吉贊活佛相對一笑,守正還輕輕的揚了揚手。我的眼尖,看見守正指尖夾着金光閃閃的一物──雷神劍不知何時又回到他手中。

活佛也看見了守正已將雷神劍收了回來,眼中微微露出佩服的神色,他再轉頭看天,喝了一聲:“攝!”

就見那八臂如來朝天的六隻大手五指一攏,像要在虛空中要抓什麼東西。我以爲他還想把守正的雷神劍攝回去呢,結果眼睛莫名其妙的一花,那法身金像突然縮小了很大一圈,位置也移到了廣場中央地上方不遠。至少現在從場外向上看去就和真人大小一般,而此時六隻手上又多了六件法器,這回卻不完全是金色的。

以我的眼力看的清清楚楚,這法身金像的六隻手分別抓住了一柄金佛塵、一座玉淨瓶、一輪轉法幢、一根降魔杵、一支黑如意,最有意思的還是一把小小的紫砂壺,在空中看上去就像一個紫色的小點,如果有觀衆眼神不好的話。這正是臺上三人身後的六名護法手弟子中所拿的儀仗法器,沒有看見這些東西飛上天,突然就被法身金像攝去。

這足以證明天上就是真真正正的金身法相,不是什麼幻影,這世上沒什麼幻影能夠憑空攝去黑如意這種東西!守正身後的兩名道童與活佛身後的兩名僧人都不動聲色,卻把果果和阿遊嚇了一跳。果果咦了一聲問:“黑如意呢?”阿遊指着天空答道:“在那個螃蟹金人手裡。”

蛇妖就是蛇妖,而且涉世未久的小蛇妖,就算按上“仙童”的名號畢竟還是沒見過大場面。堂堂的八臂大日如來法身,在阿遊嘴裡成了“螃蟹”。活佛也不生氣,與守正相對莞爾一笑。風君子回頭瞪了阿遊一眼,看來也有點不好意思,早知道“培訓”一番再領上臺好了。

這葛舉吉贊老活佛並不古板。甚至有點幽默。風君子皺眉地時候他大概也感覺到了,立刻就以法身攝物憑空抓走了臺上六件不分宗門的法器,也算是和風君子開個玩笑。那另外五件東西我不清楚,單單是黑如意在果果手中消失,被金身法相抓在天上,這就是世間無上的大神通。遠遠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御物或者術法中搬運的概念。

就在這時卻出了一點小意外!空中那八臂大日如來像一隻手朝外下方略略傾斜伸出,掌心託的是紫砂壺,壺嘴也朝指尖向外,整個壺身也有一個向下傾斜地角度。大概活佛也沒想到──這壺裡還居然真泡了滿滿一壺茶!本來儀仗法器只是做個樣子,誰能真正泡壺茶端上去?可風君子就這麼幹了。

這茶壺出現在半空金手中,壺嘴往下一斜,細細的一線壺水就倒了出來,從空中瀉下。正是冬天泉水泡的綠雪茶,衆人愣住了!本來活佛做法把茶水收回去也行,但那樣就顯的做作尷尬了。演法講究的就是自然。這倒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此時就見守正的袍袖一甩,就像早就準備好一樣輕輕的喝了一聲:“化!”

就見方正峰頂上有一陣如輕霧般的絲雨飛落,每個人都聞到了清新的茶香氣息,這氣息不濃烈卻悠遠。讓人感覺神清氣爽久久回味其間,正是綠雪神茶地餘韻。紫砂壺裡只是灑落了少許茶水,守正真人一揮袍袖居然能夠化作一片茶雨,讓這方正峰上幾乎每個人都像品到了這壺茶一樣。這手“物化”的功夫已入玄妙之境,俗話說“出神入化”。用在丹道境界中,也只有出神之後才能入化。守正真人雖然沒有顯露陽神,這一揮袍袖就已經說明他的境界至少在“陽神洞天”之上。

茶香霧雨散去。天空又恢復一片清明空靈,葛舉吉贊活佛已經收了金身法相。那六件法器當然又回到了臺上六名護法弟子手中,阿遊這回把茶壺給抓穩了。方正峰上寂靜無聲,無人喝彩也無人鼓掌,並不是人們不敬佩兩位高人,而是此時的喝彩與掌聲已經顯的多餘。一片寂靜中就聽臺上噹啷一聲,原來是黑如意突然又出現回到果果手中,果果一把沒抓穩掉到地上。她吐了吐舌頭又一彎腰揀了起來,緊緊地抱在懷中。

風君子的“護法仙童”居然把法器掉到了地上。這也夠丟人的!幸虧阿遊沒把茶壺給摔了,要不然活佛與風君子都算出洋相。但衆人見果果那純真可愛的樣子,倒不覺的她有什麼丟人,反而紛紛微笑。也有人笑出聲來,一時之間肅靜地會場氣氛又恢復了幾分熱鬧。

和曦真人此時又來到臺上,施禮抱拳之後朗聲道:“兩位前輩高人演法,境界超絕!自古仙佛飄渺,弟子常存疑道、疑法之心,今日此疑可消也!我等得此機緣窺天機一隅,善結精進、無畏修行之心。”和曦這回說話倒很簡短,以守正真人和葛舉吉贊活佛的身份也用不着他多做誇讚。

幾句話一過渡,立刻就到了正題:“前日善結大會上,忘情公子風君與海南掌門七葉定下了論道鬥法之約,爲本次演法第三場盛會。”和曦還想再多說幾句,卻知趣的發現衆人地目光都已經盯向了七葉與風君子,立刻直截了當道:“請忘情公子前輩與七葉掌門出場。”

剛剛見識了守正與活佛那接近於仙佛的神功修爲,人們對風君子與七葉之間的論道與鬥法自然是無比期待。守正與活佛的演法雖然神妙無比,但那僅是一種點化般的演示,彼此之間並無直接的開口交流也不是真正的以法相鬥。以他們的身份當然不可能針鋒相對,可是風君子與七葉之間就不一樣了,兩日前就已經說好了既動口又動手,這纔是真正吸引人的壓軸大戲。

見和曦真人邀請兩人出場,風君子作爲前輩理應先答話,他坐在那裡擺手道:“論道不分高下,也不必起身入場,我與七葉就坐而論之,聲聞全場足已。”

風君子地意思就是與七葉坐在原處不動論道,不必要兩個人都走到場中面對面的說話,那樣搞的像菜市場婦女吵架,反倒落了下乘。和曦也聽明白了,點頭道:“如此,公子與七葉就坐而論道,聲聞全場。”

和曦此時的稱呼變了,不叫七葉爲掌門也不叫風君子爲前輩,這稱呼的變化就說明論道已經開始。修行人“論道”的規矩是不分地位高下的,因爲它不是“問道”,所以此時風君子與七葉的身份相等,和曦直呼其名並不是沒有禮貌,而是一種講究。

修行人的“論道”,如果沒有親眼見過,很容易被誤會爲類似於世俗的“辯論”,其實完全不同!不是人人都有資格論道的,當然你自己找個人切磋一番自稱是論道也可以,但天下修行人不會承認那是真正的論道。只有修爲境界可作當世表率的人,之間關乎“道”的對問才稱之爲論道。彼此的對問幾乎什麼都可以問,只有一句話不能問,那就是“何爲道?”

論道論的就是道,爲什麼偏偏就不能問什麼是道呢?那等於在逼對方給道下個定義,而實際上這不是言語能夠表達的,不答也不好,答了就是狂妄。所以有這麼一個限制。論道的規矩還有很多,在七葉與風君子論道前,各門尊長也向弟子詳細的做解釋,丹霞夫婦講給丹紫成聽的時候我也聽見了一些。

不提臺下出現了很多義務解說員,臺上的和曦一拱手朝遠處東側迴廊上的七葉道:“請七葉用典。”這也是論道開頭的規矩,首先要將這一番問論的主題定下來,免的成了天南地北的亂扯。“用典”就是引用一段人人熟知的經典,定下此次論道的主題。

七葉起身抱拳,上前一步朗聲道:“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闢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爲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爲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雖然論道不分高下,但七葉畢竟是晚輩,按規矩由他來用典,也由他首先發問。七葉引用的是《莊子──逍遙遊》中莊子親口所言的一段話,是一個寓言故事。原文大概如下──

惠子又對莊子說:“有棵大樹叫‘樗’。它的枝幹皆不成材,生長在道路旁木匠連看也不看。”……莊子說:“先生你沒看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卑身而伏。東竄西跳,一不小心落入獵人設下的機關,死於獵網之中。再有那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卻不能捉住一隻老鼠。如今你有這麼大一棵樹,卻憂其無用,何不把它栽種在無邊無際的曠野裡,優遊自在地躺臥或徘徊於樹下。大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也沒有什麼東西會去傷害它,因爲既然無用,又哪來的困苦加之?”

七葉說了這一段話就算是用典了,和曦轉身向風君子道:“請公子破題。”

“破題”的意思就是根據對方引用的經典,確定討論的範圍。首先要解開對方的語意,一言點出,讓旁觀者都瞭解雙方的用意纔算破題立論。

210 回送神黃海上亂瑞驚洛陽上125 回樂遊污塵苦笑捧狂天落上186 回素面觀明鏡雛龍振和聲下173 回十指飛亂刃分傷合一擊上118 回菩薩垂簾坐地獄總不空下134 回智算無遺策閃念廢神機下069 回玄鳥高飛盡衆生徒等閒174 回洞房還情盡金榜冷翠屏上190 回悲空飲七恨謝醉酒盈樽上178 回一葦尋蹤去七入再不回上127 回大夢浮生谷從容隴上行下176 回驚雷聞碧雪風冷葉衰殘下119 回是非瞭然處善惡自分明下199 回識江湖舊客疏足下山川下046 回神光圓離合邀來月中姝136 回仙靈生奇果僞儒毀漢成下194 回輕託崑崙事低首看娥眉下120 回開扉招惡客揮手斬方圓上108 回昭亭言采薇青青是子衿上202 回至人心若鏡用物不相傷上043 回千年嘆三世不如寄此生201 回走大患棄餌外我身存神上153 回鏡中那一個此生可曾識上014 回登堂直做客不問主人公172 回勿嘆生如夢適志樂追隨上136 回仙靈生奇果僞儒毀漢成下119 回是非瞭然處善惡自分明上103 回孤雲飛燕顧有子不如無下149 回鑿池龍取水立塔聚靈風下142 回三擊聞琴斷萬里躡魔蹤下180 回三夢倚人世相忘於江湖下135 回衆妙玄關門九問楚歌聲下111 回懷中珠玉碎回淚向空酬上210 回送神黃海上亂瑞驚洛陽下065 回真人懷閨秀君子釣七心096 回三山尋守正絕壁問丹霞下057 回三口莫談密六耳不聞機001 回陰陽一席坐佛道兩騖人151 回貪毒欺童稚紛繁欲看穿上095 回情到濃時盡孤月照九門下160 回微言闡廣義大音希有聲090 回方寸容塵外青漪近蓬萊上214 回虯枝形神定古樹抱鬆亭上187 回孤嬰託梅氏回眼望野石上189 迴音容留期憶存夢梅花山上094 回予君割歲月菁華最十年下133 回指月玄光夜天梯朝宮闕下051 回問心何曾愧不獨是我非122 回雲卷天心動君子袖攜風上208 迴文章千古事寒窗十年期上154 回在野稱妖異臨朝呼仙尊下203 回煩惱問菩提生殺考須彌上101 回思行常問我浮游懸星河上056 回可憐凌雲志錯路忘春秋042 回回首煙雲處方知我爲誰207 回萬宗有爲法甩袖歸中流上147 回山中隱機坐俯仰懷四方上072 回少年情滋味還轉寸心知040 回門頭光影動金剛破壁出129 回二桃殺三士神器失與執上058 回知常須應物應物莫迷離002 回青冥照鬼物希夷證道心157 迴應行合所願點竅隨機緣上165 回用人心自古受何命於天157 迴應行合所願點竅隨機緣下154 回在野稱妖異臨朝呼仙尊下098 回回春稱國手門庭亦感秋上142 回三擊聞琴斷萬里躡魔蹤上124 回有名萬物母抱玄結胎衣下183 回超乎謂太上矯意枉修仙上144 回潔身不姑惡投桃報瓊琚上044 回卯酉山河轉渾天兩璇璣107 回虛懷皆空谷高峰總入雲上063 回溫柔刀切玉素指彈金鐘209 回星夜凝玉露輕紗水晶簾下153 回鏡中那一個此生可曾識上059 回無爲因何故懷技好生非123 回無名天地始空谷一聲啼下097 回逍遙凡夫子旋踵青雲梯下145 回此去無多路談仙拄杖前上080 回名知人落筆天意方有無009 回芻狗戲天地布衣也封神215 回靈臺長清淨何處惹塵埃上070 回菩提本非樹鳳自與梧桐086 回無術弄風雅掃地滅斯文下171 回忘情含味綠漫落花是雪下044 回卯酉山河轉渾天兩璇璣035 回一粒真種子妙味圓陀陀137 回青天高十尺指桑罵始皇下065 回真人懷閨秀君子釣七心154 回在野稱妖異臨朝呼仙尊下046 回神光圓離合邀來月中姝205 回無情絕空陣仙人不留神上173 回十指飛亂刃分傷合一擊下188 回出塵誰無染扶枝嘆花殘下212 回開光重照徹誅心鎖何脫下070 回菩提本非樹鳳自與梧桐118 回菩薩垂簾坐地獄總不空上056 回可憐凌雲志錯路忘春秋006 回質本照樸初坐忘成櫻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