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一人生死動天下

“不錯,做得好”

嶽曦向來嚴肅的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他向着身前盯着他的一些管事挑起大拇指,然後這些管事就也都笑了起來。

“難得呢,嶽郎君今日笑了”

“那是自然,咱們可是提前了二十日完工,這可不是一般工程,自此以後,從長安到東海,都可由轍軌連通,就算是冬日黃河冰封,也不虞遼東海貨進不了長安了。”

“何止是海貨,還有糧食——往年是中原往遼東運糧食,去年卻是遼東往中原運糧,若不是遼東糧食來得及時,去年還不知當如何撐過去”

“是啊是啊,這幾年也不知爲何,天災且不說吧,糧價一日漲勝一日,長安洛陽裡都說是在辦什麼商會,可也不曾見到哪個商會能象安東、雲南這般,就連安西商會,都遠遠不如”

周圍人的議論,讓嶽曦的笑容收斂起來。

這些管事乃是小工頭,按照葉暢多年前的設想,一條橫於大唐中部、基本與黃河平行的轍軌,在今這些小工頭還有嶽曦這樣的旅順書院弟子的努力下,終於徹底完成了。

此時已經是天寶十四載,距離王之亂又過去了三年。這三年中,葉暢先是鎮守安西,主持與大食、犬戎的戰事,同時開中囤田,移民實邊。到了天寶十三載,他又以擊破犬戎對安西之犯、誘降犬戎蘇毗王子悉諾邏之功得封上柱國、開國東牟郡公。

不過乘着加封他爲郡公之機,李隆基也將葉暢召回,以程千里代爲安西節度副使,南霽云爲北庭節度使,張鎬爲安西營田大使,將葉暢在安西的職權接替過去。葉暢本人則只留安西大都護,另爲工部尚書、路橋大使,專司水陸道路之職。

在某種意義上說,葉暢就是被解了兵權,不過遼東、安西、雲南這三邊體系,主要還是他的門生故吏在主持,因此他的影響力還在。而修路則是葉暢一直以來都極力主張的東西,對於這個任命,他也沒有什麼抵抗心思。回到長安之後,便開始四處奔波,帶着自己手下一羣人,查看山川地理,繪製各處地圖,準備爲建設大唐全國路網而忙碌。

而大唐這幾年,似乎有些不順,不是連年淫雨,就是大旱蝗災,楊釗爲迎合上意,有意隱瞞災情,葉暢對此,也沒有太過勸諫,只是默默地從遼東調運多餘糧食,從而換取更多的人口。短短三年間,遼東的漢籍人口,激增至一百八十餘萬,加上其餘各族,足有二百餘萬人。

不僅如此,因爲夫蒙靈察牽涉到隱瞞陣殃士兵戶籍之事,所以安東都護府被撤,原本屬於他的地盤、部隊,轉由遼東與盧龍瓜分,大致以遼河爲界,遼河以東以南,由遼東行軍總管府治轄。這樣一來,葉暢就將遼東的煤、鐵產地,盡握於手中,在建安州城,他建立起了新的冶煉中心,就近使用煤鐵,使得遼東的鋼鐵產量再度大增,不僅超過了大唐其餘各地的總量,而且是遠遠超過

與安東、雲南、安西三大商會相關的人,在這樣的上景裡日子過得仍然紅火,可與之不相於的人,日子就有些難過。

“看到了吧,方兄,這就是轍軌,通往大海的轍軌”嶽曦正在想着這些年發生的事情,突然聽得不遠處有人操着南方口音說道。

他歪過頭去,便見着十餘條漢子,站在他們旁邊的一處土丘,指着眼前的轍軌說話。這些漢子看上去極爲精壯,身上帶着無賴遊俠兒的那種痞氣,對他們,嶽曦是甚爲瞧不起的。

男子漢大丈夫,當建功立業於四方,豈可窩在鄉里爲城狐社鼠

被稱爲方兄的,正是三年前從長安城中走脫的方清,而與他說話的,便是袁瑛。

轉眼間,三年過去,袁家兄弟與方清各自回鄉,也各自有了自己的一份基業。雙方屢有書信往來,此時相聚於河南道,亦是自有謀劃。

“若無轍軌,只怕中原已淪爲饑饉之地了。”一人聲音低了一些。

“確實……”

袁晁也在此,發覺嶽曦在向這邊望來,向身邊左右施了個眼色,然後向着嶽曦一抱拳:“這位郎君看得眼熟,可是姓岳?”

嶽曦有些驚訝:“我正姓岳,莫非郎君認得我?”

“三年之前,在長安城春明門外,曾有幸一見嶽郎君風采。”袁晁一副豪邁的情形:“當時印象深刻,故此久別不忘…嶽郎君在此負責轍軌事宜?”

“不敢說負責,只是盡尺寸之力。”

這十幾個人的模樣,可算不上是善良。嶽曦心中有些嘀咕,這幾年因爲災難不斷,楊釗還一昧盤剝,所以關中、河南一帶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據說淮南更甚,而江南那邊,由於棉布迅速取代絹帛,絲綢業也受重創,故此同樣不好過。就算不是煙塵四起,至少也是盜冠橫行,一般的客商旅人,已經很難行於道上了。

甚至轍軌,現在也需要不少人護衛,不再象最初兩年時,一車之上有一兩個押車之人就足矣。

“我兄弟自台州來,原是販賣海貨的,聽聞這邊轍軌將全通,便來看個熱鬧。嶽郎君可知這附近哪兒有酒家,我兄弟向來敬佩嶽郎君這樣有本領的,願借一酒家,敬嶽郎君幾杯濁酒”

袁晁說得甚爲客氣,嶽曦卻不是楊帆,無心與這等人物結交,當下婉拒道:“郎君寵邀,原是不該不去,只不過如今職現在肩,身不由己,還請郎君見諒。”

袁瑛聽得他拒絕,眉頭頓時一皺:“你這廝好生不識擡舉……”

“五郎,休要胡言亂語,衝撞了嶽郎君,他可是讀書人,與咱們這大老粗不一般”袁晃一邊喝止了袁瑛,一邊看了嶽曦一眼,發覺嶽曦根本不爲所動,便知道自己是沒有辦法將嶽曦邀來,笑了一笑之後,便與衆人一起離開了。

“兄長待方纔那豎子太過客氣”離得遠了,袁瑛昂然道:“邀他來,他既不來,於脆綁了就是”

“休要胡說,當初葉暢將那豎子帶到長安,與算學館人比試,想來是葉暢得意弟子。我原本想將他邀來,探探他的底細,看葉暢究竟有些什麼本領。你這般輕率,必然引起懷疑,誤了我們大事”

“有什麼探的,朝中並無英雄,使葉暢這等小輩成名罷了,哈立德不是教了我們破朝廷兵馬之策麼,而三年前那姓刑的死鬼,也給咱們透露出朝廷虛實”袁瑛此時口氣與三年同相比,更爲傲氣霸道:“這三年來,咱們可沒有閒着”

“小心謹慎些總是沒錯……方賢弟,讓你看笑話了。”

“袁大郎何出此言,咱們可是過命的交情,與親兄弟一般,有什麼笑話的。”方清嘿嘿笑了笑。

三年前他們乘着長安城中的混亂脫身,王焊一黨被誅殺於淨,故此也沒有人追究,在把哈立德救出來之後,憑藉哈立德攜帶的寶石起家,加上又拐彎抹腳走了王啓年的門路弄到了海船,他們倒是賺下了不少家當。富則富矣,貴卻未得,想到三年前看到李隆基出巡的排場,想到王焊等人的野心,他們心中總有一團火在燒。

而現在,他們覺得,自己的機會似乎來了。

此時離嶽曦處已經隔得遠,加之周圍又都是自己的親信,他們不懼有人聽着,故此袁晁站定之後,回首正色道:“方兄,此次中原、關中之行,我決心已下,你呢?”

“我也一樣”方清斬釘截鐵地道:“此天授之時,不取必有後患”

“是,關中、中原,連年饑饉,官府不知撫卹,賦稅甚至更重於以往,朝廷袞袞諸公,窮奢極欲,有意乘此饑饉,再行兼併,葉暢手擁天下近半之財,卻坐視不理,甚至推波助瀾,好將饑民騙至邊疆爲其奴婢……”

袁晁將自己這一路上所見、所思細細說來,衆人聽得連連點頭。此次袁家兄弟與方清在歙州會合,然後北上入關中,再折向東到河東、河南轉了一圈,所到之處,土地兼滅異常嚴重,自耕農幾乎被完全消滅,而富貴之人的田莊則是連阡接陌。

大量人口失去土地,再加上連年自然災害,中原情形可以說是危機四伏。不僅中原,淮南、江南,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原本就是蠶桑麻布,受到安東、安西棉業的衝擊,已經甚爲萎糜,而朝廷的賦稅又不能減少,這使得百姓同樣困頓。

“不說百姓,就說城中富家,此刻也是怨聲載道,這幾年各種商會冒個不停,坊櫃銀行一家接着一家,還有各式各樣股產份票——我們可都是明白的,如今在長安和洛陽正興盛的所謂呂宋金票,我們是去過呂宋的,自然都知道,那純是胡扯,那麼大的島,到哪兒尋金山去,況且去呂宋豈那麼容易,雖然買得到遼東大船,卻也往來不易”

所謂呂宋金票,乃是三年前不知誰放出的消息,說是在流求再東南四百里,有大島呂宋,上有金山。此時正值王啓年等發現流求金山的傳說大盛之時,王啓年等如同葉暢一樣,成爲長安、洛陽中下層百姓心目中的偶像。故此便有人出面牽頭,成立了所謂的呂宋商會,發行呂宋金票——就是大夥持此股本,待在呂宋尋着黃金之後憑票分紅。

袁晁兄弟的財富,一多半是從呂宋、林邑等南洋國家而來,他們這三年間,去了呂宋數趟,對那邊的情形更爲熟悉。那個遍是蚊蟲、連土著也同蚊蟲毒蛇般的島國,比起被認爲是瘴癘之地的嶺南還要讓人噁心,雖然也有些黃金,卻不是大唐人可以開採的。

“象呂宋金票這般的騙局,在長安洛陽大行其道,可是這等騙局,終有揭穿之時,到那時長安、洛陽只怕也要騷亂。”袁晁說到這,神情便有些興奮,這幾年跟着哈立德算是沒有白學,他的眼光與此前相比,可以說大有不同:“總之,如今大唐,看似繁花盛景,實際上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朝廷雖擁大軍,卻分佈於四方,急切之間,難以調動,且葉暢、安祿山、哥舒翰之輩,豈無反意,只要我們將中原起事,這些邊將定是先觀望然後自立,到那時,我們舉中原之人力物力,再掃平四方,大事可成”

他說得興奮,周圍諸人聽得卻是驚心動魄,雖然大夥都知道,袁氏兄弟、方清自三年前起就有反意,卻不曾想,袁晁爲了謀反,竟然會想這麼多。

“所以這條轍軌,到時第一個便要破壞,不令朝廷借轍軌調兵運糧。”袁晁又一指山腳之下的轍軌:“轍軌運量,十倍於道路,若不斷之,終爲心腹之患”

他正指着間,卻看到遠處的嶽曦,攔下了一匹正在奔馳的快馬,那馬上騎士看起來應當是位信使,正在與嶽曦說着什麼,雖然嶽曦沉穩,可是聽得對方說了,還是用比較誇張的動作表示心中的驚訝。

“不是是何事……段九,你去打聽一下,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袁晁下令道。

段九跑了過去,他還沒有趕到,那信使就又催馬離去,嶽曦似乎想到什麼,也匆匆離開,只留下附近一些管事工人,繼續收拾東西準備掃尾。段九找了個工人,塞了些錢之後,才從那工人口中得到了消息。

他回來時神情有些異樣,袁晁道:“怎麼了?”

“李林甫死了”段九道。

“李林甫……李林甫?”

才過了幾年功夫,李林甫這個名字就讓人有些淡忘了,只因爲這幾年裡,大唐的時局變化太大。但當袁晁想清楚李林甫是誰,他吃了一驚,然後又一揚眉:“這麼說來,葉暢豈不是要送其妻回遼東?”

“這是好機會,要不要召集弟兄們,中途截殺他,然後謊作朝廷所爲,令其部下不自安”一人叫道。

“人少了不成,京畿禁軍雖不堪戰,葉暢身邊的親衛卻是虎賁,人少了難以成功。人多了又容易驚動朝廷,誤了諸位兄長的大事。”又有一人反駁道。

“葉暢死了丈人是他的事情,與我們何於,我們按着自家的計劃行事,莫要管那麼多。”袁晁擺了擺手:“只要能奪下京城,便可以號令四方,原本我還有幾分忌憚葉暢,若是葉暢離了京城,那就最好不過”

第230章 雪火勝負兩重天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53章 腰纏萬貫入長安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第62章 安知無人送葉暢第10章 隔離煞星(上)第253章 紫幔遮溷錐破李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68章 相逢一笑問舊故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95章 貴人當妨坐垂堂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30章 除夕夜宴(中)第204章 欲離故土心戀鄉第299章 黃海浪底隱旋渦第132章 大慧竟是僧一行第51章 戎鏑狄矢夜鳴鶻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243章 魑魎浮蚍亦猖狂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293章 守株猶可得狡兔第251章 月光鏡前心遲疑第128章 一席話語十年書第409章 京華冠冕獨爲佳第305章 郎君不愧見聞廣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110章 素手驚破琉璃盤第251章 月光鏡前心遲疑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328章 來事後年猶可變第2章 古怪女童(下)第22章 討個彩頭(上)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184章 忘情樓臺請吃茶第45章 與凡不同皆變態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315章 不知何處卜吉兇第514章 滿堂朱紫爭先後第178章 扶傷救死論罪功第112章 雷霆未起怒已消第34章 牟笛求賞(上)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113章 一計不成一計生第69章 臥龍谷中起文房第20章 可有主意(下)第261章 欲得成活須瘋魔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12章 盜帥韓香(上)第414章 唐律疏議藏毒方第183章 失意門庭羅傻雀第323章 生而有罪前朝種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230章 雪火勝負兩重天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199章 風止雲散將星集第73章 聰明亦有聰明傷第390章 欲釣狡鯊魚餌香第485章 言者有心聞有意第75章 願以重禮爲謝儀第374章 千萬軍中千萬膽第305章 郎君不愧見聞廣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470章 愁風愁雨任飄搖第19章 暗夜來人(上)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11章 樑上有人(上)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464章 鐵衣寒光驚歡宴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378章 豪雨滂沱各療傷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20章 可有主意(下)第386章 何懼頑敵早提防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第517章 自此雲帆催神舟第239章 香餌之下隱銛鉤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第187章 生性純良葉十一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135章 大仇小怨各何傷第329章 你棋落罷我棋起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392章 年末復返長安城第29章 初雪受罰(下)第492章 頻頻獻計何所第7章 前世情人(上)第96章 如墜迷霧心倉惶第426章 奈何蟊賊效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