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你是在防誰?

隋朝的滅亡屬於統治階級士大夫與皇帝之間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最終分崩離析。

明朝事實上也差不多,也是士大夫與皇帝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最終還是歸結到“銀子”上來,陳應捻着書稿的紙頁,在燈下若有所思的走神。

關中八百里沃土,看上去耕地不少,然而隨着人口的增加,特別是世族門閥和權貴的瘋狂吞併土地,最終讓唐朝喪失國家的公信力,釀成安史之亂。在隋朝大業五年,關中人口多達三百零七萬人(根據《唐史論從》第十六期,由陝西師範大學隋唐五代史教授博士生導師杜文玉編輯而成,數據下同)然而到了貞觀十三年的時候,關中人口才一百四十三萬人,然而就是這一百四十三萬人口,每年需要從關內調運漕糧二十萬石,到了天寶元年關中人口增至三百二十一萬人,然而關中糧食缺口卻達到了天寶三年四百萬石《新唐書食貨志》。

陳應很自然的就發現了一個非常滑稽的問題,關中的耕地在唐朝時期超過四十萬傾,唐代一畝爲五百八十一平方,一百畝爲一傾,可以說是四千萬畝,把人數假設爲四百萬人,每個人還擁有十畝耕地,以這個時候的畝產量,維持正常食用是不成問題的,然而,在唐朝卻變成了關中大飢,山東接濟。

最直觀的原因,其實也不難猜測,大量的土地都到了門閥和世族、勳貴手中,他們不用交稅,朝廷的稅賦減少,不得不調糧入京。更加悲劇的是,關中是大唐的根本所在,由於朝廷沒有足夠的土地安置府兵,結果從西魏建立的府制在天寶年間,徹底崩潰。

在後世關中僅爲一百五十一萬公傾,僅是相當大約二十六萬傾,約爲唐朝的三分之二,可是後世的糧食產出卻爲九百三十二萬噸,養活關中兩千餘萬人口,卻毫無壓力。陳應暗暗想着,哪怕糧食產能僅爲後世的一半,養活關中人口就不能問題。

如果讓陳應把糧食提高到畝產千斤,陳應並沒有任何把握,畢竟化肥的功效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如果陳應可以良田畝產能達到五石以上,以唐朝的關中土地規模,養活千萬人口也是可以的。

李秀寧看着陳應走神忍不住的問道:“陳郎,陳郎你在想什麼?”

陳應搖搖頭道:“沒有什麼!”

李秀寧露出根本就不相信的樣子,轉而扭過頭去。

陳應只好苦笑道:“我是在想,生產模式的不同,決定了在同一片土地上能夠養活的人口基數及軍事組織能力的根本性差距。”

後現代的詞語,讓李秀寧聽得迷迷糊糊,如同雲山霧繞。李秀寧疑惑的問道:“這與你修書有什麼直接關係?”

陳應暗歎自已真是庸人自憂。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也不能太大,萬一太大了就容易扯到蛋。比如王莽,比如楊廣,這二位大哥都是因爲改革的步子太大,把自己給玩進去了。

陳應苦笑着沒有來得及說話。

李秀寧將書扔在桌案上,起身衝翠兒道:“看來有人並不高興我們過來……咱們也別在這裡礙眼了,收拾東西,咱們回府。”說着,李秀寧又懵逼的翠兒眨眨眼睛。

翠兒好半天總算沒有白費李秀寧的好意,領悟了李秀寧的意思:“公主殿下,奴婢這就去收拾東西。”

說着李秀寧與翠兒聯袂朝門外走去。

陳應雖然不是初哥了,可是他實在匱乏與女人打交道的經驗,如果是後世的一個情場高手,一眼就可以李秀寧在嬉耍陳應。

可是,陳應卻沒有看出來啊,他還以爲李秀寧是真的生氣了,急忙上前攔住李秀寧急道:“三娘,我纔沒有不歡迎你來啊,你能來我……我……非常開心。”

陳應一緊張起來,說話都不利索了。

李秀寧看着叱詫沙場的陳應,此時語無倫次,侷促不安,心中甚是愜意:“那你是什麼意思?我來都來了,你也不陪我到處轉轉?難道是你金屋藏嬌?”

“哪有?”陳應望了望外面漆黑一片夜空,遲疑的問道:“就現在?”

“現在,有什麼不可以的嗎?”李秀寧轉身望着陳應道:“我們可以學學古人啊!”

“學古人?”陳應心中暗忖,還學什麼古人,你就是古人。

看着陳應還沒有懂陳應的意思,李秀寧捂着嘴輕笑道:“學古人……秉燭夜遊。”

“那好,咱們現在就走!”說着,陳應衝門外喊道:“蘭兒,拿幾個燈籠過來!”

不一會兒,蘭兒提着一個燈籠,綠珠與紅袖姐妹二人也各提着一個燈籠。陳應指着書房左側三間明堂大房道:“這裡是我的臥室,要不要進去看看?”

李秀寧沒有說話,邁步直接朝陳應的臥室走去。

蘭兒和紅袖快步走在前面,將陳應臥室的房門打,一一點燃屋內的燭臺。

陳應的臥室雖然有三間房子,不過事實上只有一間真正的臥室,有一間作爲室內洗漱室存在,還有一間則是蘭兒這通房丫鬟居住的耳房。臥室兩壁都有獅子頭銅燈,燈形如後世舞獅頭起的繡球,每一個繡珠裡設有一個燈盤,裡面裝着五根燈柱,四盞二十支燈柱,同時點燃三支大燭,將三間臥室照耀得明亮如晝。

陳應的大牀,也與這個時代截然不同。

而是帶着靠背的席夢思大牀,不過規模更大一些而已。整張牀足足有一丈寬(約兩米三五)九尺六寸長。

李秀寧望着陳應的這張牀,突然轉身皮笑肉不笑的道:“這張牀可能睡不少人啊!”

蘭兒嘴快,毫不遲疑的道:“睡四個人一點都不擠。”

陳應一聽這話,臉都綠了。

李秀寧的臉慢慢的變了。

四個人。

蘭兒、紅袖、綠珠加上陳應可不就是四個人嗎?

李秀寧兇巴巴的望着陳應:“陳郎君,你倒是真會享受啊,怎麼不打造一個十丈寬的牀?”

李秀寧板着臉衝翠兒道:“咱們走!”

陳應一聽這話就知道李秀寧誤會了,虎着臉對蘭兒道:“這張牀什麼時候睡了四個人?”

蘭兒一看陳應兇巴巴的,眼淚就快出來了:“就是上個月,高文錦過來的時候,我們四個睡在上面,非常舒服。”

李秀寧紅了臉,知道自己誤會了。

陳應指着李秀寧去參觀自己的洗漱室。

好在李秀寧被陳應稀奇古怪的洗漱室吸引住了。

……

從陳應的臥室出來,陳應帶着李秀寧去了前院的角樓。

角樓,就是陳應最初搭建簡易望塔的地方,此時一座七層高的八角樓拔地而起。陳應與李秀寧走到角樓的第七樓,陳應指着遠處陳氏塢堡的輪廓道:“這裡將是我們未來的家,地方雖然不大……但是卻可以擋風避雨。”

李秀寧微微詫異道:“陳氏塢堡,及長過二百丈了吧?”

陳應點點頭道:“不止,是二百七十二丈,高兩丈,城牆厚一丈二尺。”

及長,也就是說周長的意思,二百七十二丈,約六千三百九十二米,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城池了。

陳應繼續向李秀寧解釋:“城牆準備以青磚包土夯實而成,在堅固高大的磚石垣牆外側、東西北三面還另築一道矮土牆,土牆與垣牆之間留下狹窄的空間,作爲供更夫通過的更道,也是巡道。”

李秀寧淡淡的道:“你這座塢堡建成,恐怕不止是防賊吧?你是想防誰?”

第六十八章殺一人爲罪屠萬人爲雄第一六八章阿爹帶你看好戲第五十九章卿不負朕朕不負卿第五十七章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爲堂主四季來財會喝酒萬賞加更)第二五二章過河的卒子頂大車第三十九章射崩了第七十二章自污其名第二二一章新概念戰爭(三)第六章繼續和稀泥第二十章背信棄義第八十六章四步成詩陳武功第五十一章聰明反被聰明誤(二更)第五十章龍城飛將(三更)第九十四章重型雪爬犁第一七五章首尾不能相顧第五十一章率軍攻打統萬城第一七三章生擒朱粲大獲全勝第三十一章命不該絕(一更求訂閱)第一五四章改變中的李秀寧(爲長老無想無情加更)第二八二章成則爲王敗則爲寇第六十六章最後一戰不勝則亡第二十九章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第一四四章此東風非彼東風第一五四章命運的女王第一一四章陌刀軍揚威(下)第八十三章鬧大了第三章金秋十月會獵龍城第二十九章等的就是你(一更)第八十章寧殺錯勿放過(二更)第三十七章任人宰割(月票過百加更)第一二六章薛仁貴攜美闖安西第一四八章宇文昭儀東市失蹤第一三五章風雪萬里血淚遷徙第六章輸人不輸陣第二十六章甘露殿覲見第八十八章西域萬里唱秦風(三更)第二六四章是非黑白局勢逆轉(二更)第二十一章李世民的決定(補一)第三十一章命不該絕(一更求訂閱)第六十九章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第七十三章死生契闊與子成悅第七十章投降的姿勢不對(二更)第六十六章人不爲已天誅地滅第十五章夏國凌敬第二十六章居長安大不易第六章繼續和稀泥第四十一章磷肥引發廢除死刑法案(二更)第一三七章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第二七三章私通後宮且有苟且(二更)第二六零章屋漏偏逢連天雨第六十九章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第九十二章遇到了騙子第七十九章楊恭仁的打算(四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三十五章搶劫的利器第一六五章給本將軍輾死這幫傻逼第二十章殺貴族分牛羊第十九章樹欲止而風不靜第二九一章四面楚歌李淵退位第四十五章受命平叛第四十八章可汗到大唐的地界了第六十六章外強中乾的空城計第六十二章寧死不降第一一零章花兒溝之血肉磨坊第七十五章虧大了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七十章被拋棄的柴氏第一八一章可惜,成王敗寇第一章人逢喜事精神爽(三更)第十五章神鬼莫測的手段第六十五章在劫難逃第五十六章驚人的發現第一七二章看我四十米長的大刀第一四一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二十九章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第一六九章力挽狂瀾責無旁貸第五十六章包容四海豪傑爲朕所用(一更)第二章 突厥增兵第一六七章我非常討厭有人拿手指着我第八十七章有些事不能忍第一四五章朝廷的風向變了第九十四章你沒有機會了第二二零章新概念戰爭(二)第一一五章陳家堡不是你們想來就來的地方第七十九章侯莫陳氏家訓第二八一章如瘋如狂屍山海血(二更)第一三零章紙糊的洛陽城(三更)第五十一章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五十一章收還是不收第七十五章任重道遠時不我待第七十章被拋棄的柴氏第二十五章非我族類非降既殺第一三一章縱有百萬何懼之有第十章只要陳應首級(一更)第二四八章靈州抓緊時間備戰第一一七章本將軍是打出來的第九十六章另類定情信物第六十章旁企地要跑了第二四三章匹夫一怒血濺五步(一更)第一零八章某些人就不是長記性第五十九章道之以德齊之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