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任重道遠時不我待

裴矩是西魏大統十三年出生,如今已經六十有四,然而裴矩的身子骨卻非常硬郎,在接到任命之後,立即乘坐着陳應送給他的四輪馬車啓程,踏上了前往靈州觀軍的路途。

裴矩對於陳應所送的這輛四輪馬車非常喜歡,裴矩屬於那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哪怕如今已經六十有四,依舊手不釋卷。本以爲這一場前往靈州,就會老死任上,沒有想到坐在這種馬車裡,一點兒也感覺不到顛簸,特別是茶杯裡的水倒到七分滿,都不會撒出來。

儘管出進入外面已經冰雪覆蓋,寒風呼嘯,而是在四輪馬車裡四個角落兩廂照壁上點燃石炭暖爐,馬車裡卻依然溫暖如春。

裴矩先經醴泉縣、然後過奉天(今乾縣)而不入,在永壽休息一晚、第二天中午時分已經抵達了白土(今彬縣),進入白土縣境,裴矩感覺到了這裡與長安的大不一樣。從永壽縣到白土縣的官道修得極爲平整,而且聽說還不是官府組織修繕的,而是民衆自發的修建的,官道上往來着密密麻麻的四輪牛車,這種牛車儘管不像四輪馬車一樣高大巍峨,而是像戎車一樣無遮無攔,不過用來載貨或是五六輛戎車的裝載量。

白土縣盛產石炭,許多露天的石炭礦到處都是冒着嚴寒往家裡倒騰石炭的民夫,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去砍柴了,因爲辛苦砍上一干柴最多可以燒三天,然而隨便一個民夫一天就可以弄夠一個月所燒的石炭。

裴矩大感稀奇,就停在路邊的一個酒肆內,找了一個老農拉起來家常。關中自秦漢以來都是帝都,所以關中百姓都是公子王孫見得多了,哪怕一看裴矩就知道非富既貴,這名鬍子花白的老農也不怯場,侃侃而談。

從市井八卦到大唐國運,這老農都可以說得四五六,儘管老農見識不高,很多東西都是他自己的臆想,可是裴矩仍然聽得津津有味。當裴矩讓店家端上來三斤冷切牛肉,湯一壺三漿時,老農談興甚濃,幾乎是知無不言。正中下懷裴矩下懷,慢慢把話題引到了經濟民生上。

裴矩將一路走來,他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牛車,車伕大多是老弱,還有一些女子,但他們看起來都很開心,說話嗓門高,透着難得一見的精氣神就非常好奇的問道:“白土怎麼這麼多牛車?大家都拉石炭,能燒得完嗎?”

老漢揪着亂糟糟的鬍子,灌了一大碗酒,抹了把嘴道:“自家用肯定是用不完的,可是長安城人多啊,這一輛石炭拉過去,能賺這個數。”

老農向裴矩伸出一把手,五指伸天。

裴矩道:“五十文?”

“是五百文!”老農賊兮兮的道:“一人一牛,一個晝夜可以打一個來回。”

“老人家,你做這營生多久了?”

“也不算久,還有三天滿十個月了。”

裴矩算了一下“這麼說,今年年初就開始做了?”

“郎君是讀書人吧?聽口音,像是山東那邊的?”

裴矩笑道:“老人家見多識廣啊,這也能聽得出來?”

“嘿嘿,老漢我是也經常去長安,我們裴縣廷(對縣令的敬稱)就是山東人,聽說還是山東聞喜名士。老漢我和他說過兩次話,聽着口音像。聞喜是個好地方啊,出名士,也出好官,以前有個什麼裴世矩的,挺有名的。他爲楊皇帝經營西域,打擊吐谷渾,並用計分間突厥,是個好官……”

裴矩找老農聊天,就是打聽百姓對裴縣令裴宣機口碑瞭解一下。

裴矩晚年得子,裴宣機是裴矩四十歲的時候生的兒子,如今年方二十四歲,官居白土縣令。看來裴宣機做得不錯,至少口碑不差,他在長安並沒有得到裴宣機的惡評,如果地方上沒有惡評,最遲明年,肯定可以得一個上評。

白土縣是中縣,裴宣機是正七品縣令,再往上升就是從六品下州別駕或長史,而立之年升到正六品官不成問題,將來憑藉着自己的面子,太子李建成登基之後,至少可以蔭封晉升一級。

裴矩在白士縣並沒停留而是當晚就到了長武。

四輪馬車馬歇息人不歇,一路車輪滾滾向前,裴知終於趕在大雪封路之前抵達了靈州,進入靈州境內,裴矩明顯感覺到了不一樣。

首先這裡雖然寒冷,大街上卻不是人跡罕至,相反街道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恐怕在這種天氣下,長安都不會有這麼熱鬧。

裴矩的心就像貓抓一樣,他非常迫切的想弄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突然一人攔住了裴矩的馬車,馬車停在道路中間,裴矩探出來,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詢問是怎麼回事,就看見有一人在躬身施禮:“拜見裴公!”

裴矩不記得會認識這麼一號人,裴矩沉吟道:“請贖老朽眼拙,閣下是……”

楊則健步如飛,來到裴矩的馬車前道:“末學後進楊則!”

“楊則”這個名字,裴矩自然不陌生,正是因爲此人對李道宗毫無原則的退讓,這讓陳應的一腔盡血付之東流,正是因爲楊則不足以託付,陳應這才向東宮太子李建成舉薦自己,看着一州刺史隻身前來迎接自己,裴矩非常不喜,反而感覺楊則沒有一州刺史的威儀。

刺史,雖然在地方任職,事實上從刺史這個官職出現,一直都掛職屬於中央官員,只是後來慢慢地方化了而已。刺史最大的權力莫過於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彈劾不法。

然而楊則卻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低,本來刺史就是爲了牽制統兵的將軍,可惜楊則做得太過了。

裴矩儘管心中略爲不快,卻沒有表露出來,而是衝楊則道:“楊使君請上車!”

楊則倒沒有客氣,坦然登上了裴矩的馬車。

裴矩親自給楊則倒上一杯熱茶,裴矩上下打量了楊則片刻:“楊使君得知老朽的來意吧?”

楊則道:“太子殿下來信已經吩咐楊則了,一切以裴公爲主,楊則全力配合!”

裴矩沉默片刻,他轉過頭,靠在車壁上,目光透過車窗,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羣,心思突然動搖起來,就和四輪馬車一樣。

太子給他的任務事實上非常重,恢復陳應在靈州總管任內設立高爐鋼鐵作坊,恢復石炭、製鹽,讓靈州成爲東宮最大的錢袋子和物資倉庫,裴矩嘆了口氣道:“任重而道遠,時不我待啊”

楊則不以爲然的笑笑。

突然裴矩發現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靈州行人很多,卻沒有孩子,裴矩奇怪的問道:“楊使君,這靈州怎麼看不到孩子?”

“裴公折煞小子了,叫我處則就好!”楊則撫須而笑道:“娃娃們哪能玩耍,都去讀書了。”

“都去讀書?”裴矩聽到這話,頓時嚇了一跳。

裴矩幼年喪父,是他的伯父裴讓之撫養他成人,可是因爲裴讓之培養了裴矩,卻連裴矩的庶兄裴文嶽做了贅婿,這是裴矩一生最大的遺憾。

當時裴讓之過文襄大將軍高澄的主簿,兼中書舍人,正四品官職,卻只僅能供養三個孩子讀書,可見當時供養一個讀書人有多難。現在全靈州的孩子都去上學,這讓震撼無疑是讓天朝一日之間,全面實現千萬小富。

楊則意識到自己的話有些誇張了,就解釋道:“唉呀,其實也不能算讀書,白城縣主請了一些識文斷字的先生集中照看娃娃們,順便教他們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記些簡單的帳目,對了,這是當初陳大將軍在靈州的時候頒佈的政策,陳大將軍說,這叫掃盲。要是發現有聰明的娃娃,將來還要送到縣學、州學裡去深造。”

第一五五章最信不過的就是巧合第六十章空頭支票第六十二章寧死不降第九十章原來都是宇文化及搞鬼第一零一章鬱悶的茹綝·臧古第二一四章所謂的權謀都將黯然失色第十九章敵人太狡猾第一八九章東宮和秦王勢必要分出勝負第二三八章外強中乾斬首行動第七十九章楊恭仁的打算(四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九十三章目瞪口呆第七十九章長孫的疑惑(一更)第四十六章一人可抵十萬雄兵(一)第七十七章驚濤駭浪第三十五章殺豬也沒有那麼快第九十一章坑兒子的爹第五十八章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第一零八章某些人就不是長記性第一九七章據虎牢竇建德無奈撤軍第七十四章一個都不會放過第三十八章我魏玄成向來以理服人第十四章文明星火燎原(一)(二更)第一三五章居然嚇哭了第七十三章一地血肉之路(一更)第八十二章亂套了第二三三章世族門閥還真是有錢第七十七章驚濤駭浪第二十七章栽贓嫁禍第一零五章黃沙百戰穿金甲(三更)第二五零章吞了一顆蒼蠅第一七五章我不會認命更不會認輸第一四五章李秀寧大鬧秦王府第六十二章相互牽制相互制衡第二一八章缺德冒煙的損餿主意第一一九章大非川大捷正是時候(二更)第四十一章生米煮成熟飯第二十二章李世民的瘋狂舉動第二七二章命運之戰天下誰屬(一更)第七十二章自污其名第十四章血染戰袍顯崢嶸第七十一章最後的瘋狂(中)(二更)第三十章平陽公主有難第十七章敲山震虎殺雞儆猴(三更)第二一七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八十七章有些事不能忍第五十一章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第十九章探探李淵的態度第一一三章陌刀揚威(上)第十四章文明星火燎原(一)(二更)第一九一章援軍抵達點鼓聚將第三十九章豐收的喜悅(二更)第一四一章同化從娃娃抓起第一八九章母狼一樣的李道貞第一二三章最信不過的就是巧合第六十七章馬三寶的逆襲第一零一章鬱悶的茹綝·臧古第三十四章李世民的意外之喜第一五八章不識好歹送你歸西(三更爲長老陳應加更)第六十四章三代以降惟今上纔是大國雄主第二二九章出奇不意冒雨進擊(月票二百加更)第十二章人才難得第一一三章陌刀揚威(上)第一七三章想跑門都沒有第一六零章後路斷絕破軍殺將第一九四章不必理會繼續進發第二六一章李世民被貶爲庶民第一七零章具裝劍士衝陣第一六五章戰爭沒有妥協沒有談判第二零三章太子就是比秦王強第二八九章帶你的娘子軍前來救駕第一六八章痛徹心扉的損失第一五一章長安再聞娘子軍聚將鼓第四十九章小夥伴們驚呆了(二更)第九十三章可惜缺了一副好牙口第三十一章這就叫不到大河心不死第二三四章太子你想造反嗎第三十五章所向睥睨(五更求訂閱)第六十七章先禮後兵第一百一十章細節決定成敗第二六八章賭場無父子何況夫妻第二二零章新概念戰爭(二)第五十四章相逢一炮泯恩仇(一更)第一百零一章禍從天降第二十五章把自己煮了作乾糧第六十章李建成你真是上天的寵兒第四十八章道不同不相爲謀(一更)第六章繼續和稀泥第二六四章以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三更)第一六九章慕容伏允你還記得故人否第一三一章李世民的野望第一九九章幹好升官發財幹不好滾蛋第七十二章全軍崩潰逃命要緊第九十六年反松贊干布聯盟建立第一四零章挖一個大坑請君入甕第一百零二章臣不敢奉詔第七十三章死生契闊與子成悅第十九章敵人太狡猾第二二五章極品寶馬血裡紅第二二九章出奇不意冒雨進擊(月票二百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