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王珪如何與太原王氏本家商議此事,陳應並不關心,至於太原王氏會不會出手對手柴氏,陳應依舊不關心。

煤炭鍊鋼裡面有多大的利潤,陳應是知道的,現在最關鍵的就是一個技術發展方向問題。有時候陳應也在感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是非常聰明的,對於鋼鐵的使用起源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技術落後,並沒有直接取代青銅器,而是歷經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中國的第一代鍊鋼技術是採取“固態還原法”,所謂的固態還原,就是利用整塊的鐵礦石,在低溫的固態狀態中被木炭還原的產物,這種鋼鐵質量很不穩定,產量也低,屬於沒有辦法大規模開採應用的範疇。

直到西漢時期,中國發明瞭“百鍊鋼”技術,事實上百鍊鋼也是在春秋時期滲碳鋼的技術上改進而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都大同小異。然後就到了西漢中期,出現了炒鋼法,而且採取了水排鼓風,等機械加工技術,算是取得質的飛躍。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又發明了灌鋼法。

毫不客氣的說,在鍊鋼行業或有色金屬冶煉行業,中國一直走在了歷史的前列,在後世被吹上天的烏茲鋼也好,大馬革士刀也罷,其實不過是採取滲碳與鍛壓技術,也就是說是中國西漢初期發明的鍊鋼技術,差距是千年之久。

但是,無論是滲碳鋼、百鍊鋼或炒鋼,甚至灌鋼,都無法避開一個致命問題,就是產能太低,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老百姓不得不用木質工具種地或生產生活,在陳應眼裡,煤炭的意義還不止於此,這應該是中華大地上,人們第一次主動去利用煤炭,將煤炭資源轉化爲動力。

當煤炭可以用來生火做飯,可以用來燒火取暖,也可以用來鍊鋼的時候,當“煤炭是寶”這層窗戶紙被捅破後,可以想見,各地的工匠們會自發地研究、瞭解其煤炭原理。百年內,大量的煤礦會開開採出來,有了陳應的提點,煤炭的利用,或許會換來黃土高原和秦嶺的樹木一些生機,只要黃土高原的生態平衡不被破壞,中國北方缺源大量沙漠化的問題就不會那麼早出現。

希望這些東西,石油如果說是工業的血液,那麼煤炭就是工業的蛋白質,衆所周知在缺乏蛋白質的時候,人根本就沒有力氣。陳應最終的目的是發展科技,能將更多人從繁重勞力裡解放出來,並慢慢改變這個時代。

如此想着,陳應看看王珪,又瞧瞧李建成,含笑說道:“太子殿下,左庶子,其實也不用糾結,若是二位感覺非常爲難的話,就當陳應今天什麼話都沒說。”

陳應未必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太原王氏身上,焦炭鍊鋼的利潤太大,爲了這個巨大的利益,願意替陳應出頭的人肯定會很多,七宗五望,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塊,實在不行陳應就去找趙郡李氏,或者范陽盧氏,更或者是清河崔氏。

正所謂離了張屠戶,也不會吃混毛豬。

聽聞他的話,王珪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他可沒覺得和滅掉一個汾州柴氏有多困難,但是山東貴族集團都是盤根錯節,相互聯姻,滅掉柴氏不難,然而滅掉柴氏之後的後遺症卻不好消化。可是石炭鍊鋼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李建成則是眨了眨眼睛,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本宮有一個私下的問題想問陳卿,陳卿與柴氏到底有何仇怨,要不死不休?本宮在汾州柴氏還有幾分薄面,若是陳卿願意,本宮可代爲說項……”

“哎……”陳應悠悠長嘆了一口氣,道:“其實,臣下與柴氏往日無仇,舊日無怨。”

一聽這話,王珪忍不住心中暗罵:“沒仇你還要滅人滿門,有仇豈不是要誅人九族?”

李建成皺起眉頭,望着陳應露出思付之色。

“此間事不足以與外人道,請太子殿下體諒一二。”陳應不好意思的朝着裴矩與王珪尷尬的笑笑。

李建成的反應不出乎陳應的預料,李建成道:“此間乃本宮腹心,亦無秘密閉其言行。”

陳應只好苦笑着道:“只是汾州柴氏太不識擡舉了,他們扣着平陽公主的堂書,死拿着不放手,執意要讓平陽公主爲柴駙馬終身守節。”

陳應語氣中特別加重了終身守節四個字,李建成聞言臉色大變,氣憤得滿臉漲紅:“好膽。”

李建成是太子,他更是一個兄長。

中國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往往有兩套行爲準則,要求別人是,往往是要求別人有風度,寬厚待人,可是隻要涉及了自己或自己的親人,馬上就是換另外一套行爲準則,比如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王珪拍拍自己的腦袋,終於恍然大悟。

李建成英俊的臉顯得格外的陰沉:“叔玠,汾州柴氏你知道怎麼辦了吧!”

王珪忍不住坐在下不吭聲,李建成已經發話,事情就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了,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王珪暗歎,柴氏這是何苦呢?

原本李淵也好,李建成也罷,多少對柴氏還有些情份,可是柴氏自以爲拿着李秀寧的堂書,就可以保滿門富貴啊?

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現在富貴沒有,反而引來滅門之禍害。現在李建成已經發說話,可以說大局已定。別看秦王李世民在政治與李建成水火不容,可是在李秀寧的問題上,他們兄弟向來都會一致對外,也就是說,柴氏如今在朝堂上想找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破家縣令,滅門府尹。

就算太原王氏不出手,想討好李建成的人多的是。柴氏再想搞出什麼動作已經不大可能了。

……

陳應並沒有在東宮留下參加宴會,他以李秀寧心情不好爲由,向李建成辭行。陳應騎馬從長安返回清林裡,來到清林裡的時候,已經是掌燈時分。

李秀寧簡單的吃了一些東西,就坐在陳應的書房中陳應閒暇時間整理的書稿。在這個時間,陳應發現這個時代的工匠大都不識字,即使識字,也只是會一些《考工錄》殘卷,陳應決定資助葛通、魏猛、嚴師虎等工匠編注一套工匠百科全書《匠作經》。

李秀寧非常奇怪的問道:“當世清流士大夫是以事生產爲恥,視雜學匠術爲奇淫巧術,爲何陳郎要編注這麼一套書?”

雖然只是看到了一些名錄,李秀寧發現陳應將冶金、鑄造、工藝、機械、勘探等十三個大類二百五十多個小項,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鴻篇鉅製。

陳應暗歎,在後世便是一名初中生也能說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之類的話來。然而在這個時代,包括李秀寧也認爲這是在浪費資源。

陳應笑着向李秀寧問道:“說句犯忌諱的話,三娘認爲隋朝難以避免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李秀寧非常有發言權,她想也不想的道:“勞役不息,天下死於役……

陳應搖搖頭道:“並非是外部強敵難克,而是國家財政處於崩潰的邊緣,難有良策挽回。”

事實上陳應並沒有向李秀寧說出真相,隋朝的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很簡單。隋朝不是滅亡於農民起義,而是因爲楊廣採取了科舉制度,斷了世族門閥的根基,所以天下地主和豪門紛紛造反,以李淵、楊玄感爲代表的隋朝高官顯貴,以蕭銑、沈法興爲代表的南朝殘餘勢力,以樑師都、劉武周爲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強羣起反隋,鋒鏑鼎沸,星離棋佈。史家有論,稱割據叛亂爲“土崩“,農民起義爲“瓦解“,隋政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主階級的支持,頃刻間土崩瓦解,也就不足爲奇了。

第三十九章今天本王送你一樁大富貴第一七五章首尾不能相顧第二六七章十萬貫買下河北貴嗎?第五十章汝可知天高地厚?第七十八章一萬泉邊磨刀霍霍第一六九章慕容伏允你還記得故人否第二六四章是非黑白局勢逆轉(二更)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分類強推感言第二四二章戮力北進直搗黃龍(三更求訂閱)第六十六章燒出來的凝聚力第一二零章單雄信必死的理由第十五章夏國凌敬第一章李淵的顧忌第二二零章新概念戰爭(二)第一二六章背嵬軍進攻第六十五章麻煩大了第二十六章不堪入目第十九章樹欲止而風不靜第二十六章不堪入目第四十五章雄吞西域萬里河山(二更)第一百章松贊干布的奇思妙想第六十七章準備下一場國戰吧第一百零七章一刻鐘一把陌刀第四十二章平陽公主的心事第四十二章東受降城第六十三章陳應發瘋了第七十八章娶回一個祖宗第一二八章陳應的王道與霸道第一一一章唯有鐵和血才能讓吐蕃粘合起來第四十九章下輩子做個好人第二零六章官升司徒拜上公第一章都是太帥惹的禍第三十一章這就叫不到大河心不死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二四七章寧死不做兵部尚書第一四四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第六十九章頡利聽說你的胡旋舞跳得不錯第二七二章命運之戰天下誰屬(一更)第七十三章身世之謎第七十六章欠揍第七十章最後的瘋狂(上)(一更)第一六五章陛下臣給你講個故事吧第一七一章奉旨抄家請配合一下第二十六章不堪入目第二十四章此情無計可消除(一更)第九十八章冷遇第四十六章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第十三章割腦袋換糧食第一三零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五十四章居然癔症了第一五六章舊規矩害死人第一八八章強攻不得那就智取第一四零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六十章 攻佔神池第十一章就算傾家蕩產也還不起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二四二章戮力北進直搗黃龍(三更求訂閱)第二十七章把裡海變成大唐的內湖第十五章夏國凌敬第八十章喜歡順杆爬的武士彠第一六八章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更)第一八一章可惜,成王敗寇第二零七章人生何處不驚喜(二更)第三十二章經驗也是會害死人(二更)第二十五章武士彠到訪第四十六章活埋(二更求訂閱)第五章盡人事聽天命第二十六章羅士信遇刺(二更)第八十三章美麗的誤會第四十四章旁企地叛亂第四十五章雄吞西域萬里河山(二更)第二十二章火車帶來的靈感第一六六章陳應是不會虧待表姐的(一更)第二四七章寧死不做兵部尚書第八十二章亂套了第十三章玩殘突厥(一更)第五十七章安西大護府郭孝恪(二更)第一六三章千萬別得罪女人第九十六章另類定情信物第八章壘屍爲牆第五十七章安西大護府郭孝恪(二更)第一四六章意想不到的官第一六八章痛徹心扉的損失第四十六章李秀寧的病第一一四章有糧在手何愁之有?(三更)第四十六章活埋(二更求訂閱)第二四二章平陽公主大殺四方(二更)第八十五章兩個活寶湊一對第四十五章集中力量解決突厥問題第二一一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六十三章請君入甕第五十二章薑是老的辣(二更求訂閱)第六十四章三代以降惟今上纔是大國雄主第二十九章如此軍隊打個屁仗第八十七章一招鮮吃遍天第一零三章九月烽火驚長安(一更)第一三三章陳應的立威方式(二更)第一四九章妥協會養成習慣第二三六章封駁之權真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