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農政書

卻說夏正平辭別了賀子先,與何士元、左善言一道,前往了亭子後面的茅草屋中,尋到了《農政書》的書稿後,便是離開了這一處江中小豬了。

他們已經發現,這個賀子先並不待見他們三人。或者說,他是厭惡外人,因此會那般的惡語相向。既然如此,三人也不敢自討沒趣,既然達到了目的,也就沒必要在這裡做過多的停留了,徑直返回蜀郡去了。

待得三人離開,江中小渚上,那一座亭子中,琴聲停了下來,賀子先也是緩緩站了起來,轉過身去,望着三人的背影。

忽的幾次呼吸的時間,一名略微比賀子先年輕的老者,走到亭子中,道:“父親,那三人如今都是在蜀州之中有着地位的人物,您這樣把他們趕走了,他們該不會派人過來把我們強行擒殺吧?‘

較年輕的老者,有些擔憂,看他的容貌,倒是和賀子先有幾分的想象。再聽着他的言語,顯然他和賀子先,是父子關係。

“兒啊,有些事情,你還不太懂!我賀家人,只管種田,不管其他的事情就行了。你要知道,不管這天下如何變亂,統治者最不敢得罪的,就是我們這些農民!要是沒了農民,他們都得餓死!”賀子先說什麼話,都感覺像是咄咄逼人的感覺,“要不是看在百里子明那個老傢伙的面子上,我纔不會把《農政書》給他們呢!”

“是啊,百里老先生是活活累死的!”年輕的老者不住的附和,“這個漢王也是挺夠意思的,沒想到竟然親自擡棺,親自祭奠。他這樣子做,倒是收服了不少的人心。”

“帝王者,若是做不到忍辱負重,若是做不到禮賢下士,那他就不配做一個好的帝王!”賀子先繼續說道,“剛剛我三番兩語的試探挖苦他們,沒想到這個漢王還是有點耐心的,竟然能夠依舊那麼對我恭敬。我也是有所佩服的,因此才決定心軟下來,將《農政書》貢獻出來,畢竟這也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

賀子先的這一番話,說的極爲有道理。在這天下之中,無論是身爲郡守,還是身爲帝王,都極爲重視農業生產。以農爲本,是他們施展政策的根本原則。要知道,如果真的沒有農人的話,誰來種田打糧,誰來漁樵捕獵?這些東西,都是一個郡城,一個諸侯國之中錢糧的主要來源!

“那父親以爲,這天下之中,所有的諸王裡面,誰能夠有希望恢復天下的大一統呢?”年輕老者似乎轉移了話題,“亂世出英雄,如果不是這個戰國時代,恐怕很多人都無法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啊!”

“如果,這個漢王能夠好生利用《農政書》裡面的內容,勵精圖治,勸課農桑的話,相信用不了多久,巴蜀大治,那個時候的天下的局勢,就會已經很明朗了。”賀子先並沒有點明結果,“只是,那個時候已經不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景象了。我都八十三歲了,也算得上是半截入土的人了。”

“父親說的哪裡話!”

這對父子,自是站在這亭子邊上,一邊閒聊,一邊眺望着遠方。三匹快馬,飛馳電掣,最終在晚間的時刻,回到了蜀郡。

一路奔波,夏正平也顧不上休息,打發走何士元與左善言之後,便是仔細閱讀起來《農政書》。這沒有讀倒是不要緊,一讀起來,夏正平便是如癡如醉了。

一連半個月十五天的時間,夏正平都在閱讀這本《農政書》,他連每日的例行朝會,都推脫了,交給何士元處理。這一下,倒是不由得引起衆人的懷疑,這本《農政書》究竟講了些什麼,竟然讓夏正平如此這般,連政務都推脫了?

要知道,當初百里子明去世的時候,也不過是停朝一次,守靈一夜。如此看來,只能說明這部《農政書》十分的重要。

而實際上,夏正平看完《農政書》只用了兩三天的功夫,而剩下的十幾天,則是用來根據《農政書》上所寫的內容,來進行制定農業政策。

《農政書》,全書之中,提到最多的,其實是有關於一些農業技術方面的事情,這並不是什麼重點。如果非要說的話,那給它的定位,只能是農業文明的一些科技結晶罷了。

重點的是,那些佔據少量部分的農業發展辦法,或者說是發展農業的意義,或者說是,那幾句“固民之本,以民爲先……”等幾句話。

這些東西,纔是夏正平認爲重要的事情。至少,他給了夏正平制定政策的方針,讓夏正平能夠明白制定農業政策的原則究竟是哪些!

他將這一系列政策制定結束後,便是在次日,召集了諸多官員聚集於政事堂。在處理完政務之後,夏正平便是依據《農政書》的一部分內容,開口道:“今日的最後一件事情,那便是衆多農籍之人的發展。我大漢要想徹底富裕起來,真正的在將來能夠統一天下,除了要吸收外來移民,獎勵生養之外,更爲重要的是,立足於我們的本業——農業。”

“我們不重農抑商,但我們要做的是以農爲本,以商爲輔,從而加快我們大漢諸多百姓的富裕步伐。”夏正平的前世,身爲歷史系的大學生,自然明白重農抑商的後果,究竟是什麼。

因爲從根本的角度上講,重農抑商,是不符合經濟歷史發展的規律的。經濟是決定上層建築的第一要素,沒有經濟,何來政治建築之說呢?

而經濟優勢分爲多種多樣的,比如現在巴蜀之中的小農經濟,處於一種自給自足的狀態。但是,這種經濟又是極爲脆弱的,要是遇到個天災人禍,兵荒馬亂的時節,經濟就要倒退。

就好比如前幾年的那一場旱情,讓中原的許多諸侯國國力大損,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爲小農經濟的脆弱性。

夏正平的思想裡,自然有着前世關於這些經濟內容的研究,自然明白如何應對。重農抑商,是導致小農經濟脆弱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各個諸侯國目前實行的政策。

根據夏正平前世的經驗,顯然這種事情是不可取的。重農抑商到了一定時間後,就會因爲其脆弱的性質,而導致崩潰。

事實上,在那一次大旱之中,若不是夏正平想到了辦法,有了足夠的糧食,最後的結果,也可能是國力大幅下降,和周邊諸侯國一個樣子了。

實際情況之下,巴蜀之地,交州之地,南蠻的境內,都是以重農抑商爲政策的。現在,夏正平所要做的,就是依據《農政書》中的某些內容,在符合原則的條件下,裁撤農業的某些冗餘的體制,以增加商業的比重。

爲了符合實際的發展情況,也爲了一種平穩的過渡,夏正平才決定以農爲本,以商爲輔的辦法,進行一下緩衝。

夏正平要做的,其實是農商並舉,而不是重視某一個,壓抑某一個。相反的是,他兩個都要重視起來,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和南方的一些國家,進行通商互市。

衆人聽着夏正平的說法,又是聽着他的一番解釋,皆是陷入了沉思。這些臣工,多是一些執掌農籍之人,管轄着農業諸事的官員,對於農業的重要性,自然是極其瞭解的。

“敢問主公,您之前設置六籍,對於商籍之人,徵收極高的稅收。如果現在要以商業爲輔的話,那麼就必須降低商籍之民的稅收比例。但是,一旦這一塊稅收改變的話,那麼就意味着我大漢的錢財稅賦,也會大幅度的減少!”有人走出班列,神色凝重,“請主公三思而後行,不要造成無法控制的後果。”

“張大人擔心的是!”夏正平對那人的建議,進行了肯定,“不過,寡人現在所說的商,並不是純粹的自由商人。”

“嗯……”衆人再一次陷入了不解之中,盯着夏正平,想要知道他接下來想要說什麼。

實際上,夏正平此時此刻,正在引入前世之中,市場經濟的內容。不過,這個市場經濟,倒是有些不一樣。

他認真調查研究過,當今大漢王朝之地的一些經濟結構,尤其是商業經濟這一方面。商業經濟活動中,自由市場是最爲繁榮的,佔得比重也是最高的。

自由市場雖好,但是容易造成一些經濟災難,比如說因爲供求關係的緣故,而導致價格的忽高忽低,讓百姓們吃不消。

夏正平想要做的,就是要引入官府的調控職責,同時對一些重要的資源進行調配,比如說鹽、鐵、銅等。這其中,尤其是鐵,這是一種目前爲止稀有的金屬製品,自由市場運作之下的價格,奇高。

這個世界的文明發展水平,畢竟介於前世西周和東周之間,尤其是一些科技方面。哪怕是青銅,現在也沒有大規模的應用,更不要提這麼稀缺的鐵了。

也是由於這一方面,夏正平纔會想到,由官府調控價格,或者說,乾脆官營資源類的商品,以作爲一種商業存在。

“寡人給這種商業經濟,取得名字叫做官營,或者說是官商,”

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十六章 忽悠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十七章 商量第八章 專賣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三章 宮刑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六章 過蜀州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三十章 詐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八章 水師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六章 六籍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六章 農政書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