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專賣

蜀郡的中心廣場處,聚集了大量的商人,發出了許多的抱怨之聲。蜀郡郡守一看不對勁,立刻前往了漢王府衙,尋到了夏正平:“主公,大事不好了,巴蜀之地的各處商人,都就聚集到了蜀郡中心廣場去了。從他們的言語之中,可以聽得出來,這些人對您的政策極爲不滿!”

“慌什麼?”夏正平白了一眼蜀郡郡守,冷聲喝道,“寡人早已經預料到這種情況的發生,你無需擔心。待會馬孟起他們率領軍隊前往的時候,事情也就能夠結束了。”

蜀郡郡守聞言,神色有些不可思議:“主公,您確定真的要這麼做嗎?他們這些人,聚集在一起,能量可是很大的啊!畢竟,這些人掌握着巴蜀兩地很大的財富,而且根基深厚,和各個方面的勢力,都有所瓜葛。下官擔心……”

說到最後,蜀郡郡守變得有些吞吞吐吐的了。

“擔心什麼?就算是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子的人頂住!”夏正平再一次冷哼,他對於這個蜀郡郡守有些不滿意,根本就沒有一些改革的魄力,“就算是這些人鬧將起來,那也不過是小菜一碟。”

聽着夏正平這麼說,蜀郡郡守最終橫下一條心,拱手說道:“正如主公所言,卑職擔心的是,這麼多人聚集在那裡,難道就不會發生民變?民變一旦發生,他們再號集一些和他們相關的勢力或者說是力量,到時候巴蜀之地,就會發生大亂啊!”

夏正平聽着蜀郡郡守如此說,倒是點了點頭,他覺得蜀郡郡守的這個說法不錯。不過他身爲帝王,既然敢提出官商專賣資源類商品的制度,就說明他有應對的辦法,而且是胸有成竹的。

當下,夏正平擡手阻住了蜀郡郡守的言語,道:“愛卿不必多慮,你且看着就好。”

“既然如此,臣下便是告退了。”蜀郡郡守見着夏正平這麼說,也只好告退了。

蜀郡中心廣場,比原先更加熱鬧了,這裡聚集着大部分的鹽商,他們所擁有的鹽池鹽井,都已經被官府收歸國有了。這些東西,在他們眼裡看來,都是他們的私有財產,決不允許官府染指半分的。

可是,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昨日夜裡,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傳來要收歸鹽井鹽池的信息,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原本還要想着如何化解這種情況的,卻是更沒有料到,這個漢王,竟然沒有絲毫給人留下餘地,直接連夜派兵馬,封鎖了那些資源產地。

這就相當於是強取豪奪了,什麼也沒給這些人留下。這些商人們,心中不服,自然而然的就匯聚到了蜀郡,進行一些反對。

巴蜀之地的鹽的來源,都是這些被查封的鹽池鹽井所產出的。這個時代還沒有海水曬鹽的工藝,民衆們所吃的鹽,都是這些商人們售賣的。

鹽這種東西,是必不可或缺的一樣生活物品,人人都需要鹽,人人也都吃鹽。以至於,鹽商暴富,引人羨慕。

試想一下,一座鹽山,一口鹽井,一汪鹽池,產出的鹽,一兩銀子一斤,售賣給巴蜀之地的所有民衆,那得獲取多少錢財?故而說,鹽商暴富,不無道理。

如今,夏正平查封了這些產出鹽的原料之地,也就相當於斷了鹽商的暴富之路,他們又怎麼會善罷甘休呢?

“諸位同行,既然這個漢王不想讓我們這些商人富裕,那麼我們就把他推翻了怎麼樣?”

有人振臂一呼,從他的神色之中,可以看得出來,對夏正平恨到了骨髓。衆人回過頭來一看,卻是也明白了這人爲什麼這麼說。原來,這人就是巴蜀之地最富的一個鹽商,名叫趙振。趙家坐擁數十口鹽井,開過煮鹽,每年獲得的財富,都是以百萬兩銀子來計算的。

如此重大的財富道路,被這個夏正平給斷了,趙振要是說沒什麼想法,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就是啊,這個漢王難道忘了嗎?當年他攻打蜀州的時候,缺錢少糧,還是我們家族資助的呢?”有人附和趙振,“像這種忘恩負義的諸侯王,我們不要也罷!”

“就是啊,我們反了吧!”

很多商人們聚集到一起,民變的氛圍,一下子擴散開來,讓在遠處的蜀郡郡守心神一凜,沒想到自己跟夏正平說的事情,要成真了。只是,看着這些商人,他又是顯現的出擔憂之色,也不知道夏正平究竟說的什麼辦法,來壓制住這些商人的民變。

正待蜀郡郡守沉思之際,就是見着一隊騎兵,駕馬快速趕來。蜀郡郡守接着爲首之人——馬孟起:“將軍,您可算是來了,您聽聽,這些人,都在謀劃着造反呢?這明顯是民變啊!要是再不進行控制,恐怕就是來不及了!”

“郡守大人,不必驚慌!我昨日就接到了主公的命令,做好了完全的準備,您不必擔心。您看,這是主公昨日就給我的帛書,裡面也是處理這一件事的辦法!”馬孟起說着,將帛書拿了出來,給蜀郡郡守看了一眼,便是點頭,“您且看我,如何讓這些人,乖乖回去!”

蜀郡郡守見着馬孟起拿出了帛書,便是以手加額說道:“沒想到,主公竟然,早就預料到這些事情了,怪不得我去找他的時候,他也是讓我不用慌張!”

“主公乃是天人,神明都會相助於他的,這點民變,甚至是連當初的廢除士族世代爲官制度的厲害都沒有。當年,建寧郡的時候,我可是率領着一隊人馬,斬殺了諸多的士子!”馬孟起說起當年自己斬殺薛家之人的一些事情時,臉上帶着一絲的驕傲,“我就讓這些商人們,看看我家主公,是怎麼收拾他們的!”

“有騎兵過來了!”

中心廣場上,還是有人注意到了這一隊騎兵。他們見着馬孟起,手中捧着帛書,便是聯想到了什麼。原先喧譁的民變聲音,此時此刻也是消停了下去。

待得馬孟起走上一處高臺時,他們的喧譁,纔再次響了起來。

“那是騎兵總督,西羌人士馬孟起!”

商人們還是有些人認出了馬孟起的身份,並開口告訴其他人了。

“聽說,這個馬孟立過很多的戰功,對於漢王也是極爲忠誠的。當然,漢王也同樣極爲信任馬孟起的。如今,他拿着一份帛書來,想必是漢王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宣佈。若是我所猜不錯,這些重要的事情,一定是和你我有關的。”

“我們且聽聽其中會說些什麼,若是不符合我們的心意,我們照樣發動民變。實在不行,我們把財富轉移出去,前往其他諸侯之地,進行生產。”

他們想得明白,如果民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民心不穩,到時候,這個漢王必然會妥協的。只是,他們的如意算盤打得好,卻是死活也不會想得出來,那份帛書上,究竟寫了些什麼。

馬孟起身穿鎧甲,在兩位士兵的護衛之下,登上了高臺。他望了望高臺之下的諸多商人後,便是展開了帛書,高聲讀道:“奉天承運,漢王制曰:自漢王十五年一月一日起,實行如下政策,一、覈查鹽、鐵、銅等資源產地,確定品質!”

“二、鹽、鐵、銅等資源類商品,收歸官賣。即日起,登記造冊原先產地擁有者,依照儲量、品質,付給擁有者三分之一的銀錢。”

“三、漢王十五年一月一日起,……”

“四、……”

……

不多不少,馬孟起一共宣讀了十五條措施,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些措施,就會傳遍整個漢王之地。

衆人也聽得明白,這些措施,壓根就是針對於他們這些自由商人制定的。要說這些措施的始作俑者,那自然是夏正平。

夏正平雖然是學習歷史類的大學生,但是也是接觸過一些經濟的內容,自然知道自己該如何改革。

那些措施,在依據《農政書》之中的一些原則的時候,也摻雜了夏正平前世之中的一些知識。雖然具有前瞻性,但是更具有實用性。

其本質,就是相當於,官府收購私營,或者說是,私營經濟的國有化改造。

衆多商人,在消化着這些措施,他們似乎在考慮着,這些措施究竟是否對他們有利。

而與此同時,漢王府衙之中,夏正平正在和司徒伯懿商量着一些事情。後花園的石桌上,此時正躺着一份帛書。

“主公,您這是……”司徒伯懿看着帛書上的內容,有些不解,“請恕臣下愚昧,實在是不知道,主公您這帛書上,寫的究竟是什麼內容?”

夏正平倒是莞爾一笑,道:“你不知道,這是正常的事情。我這份帛書上,寫的是一份製取鹽的方案。”

“鹽,都是出自於鹽池、鹽井的,再也沒有其他的啊!”司徒伯懿有些奇怪,“除了這些個種類產地,難道還有其他的嗎?”

“當然有!”夏正平鄭重的點了點頭,“大海之中,就是蘊藏着無窮無盡的鹽。而且,大海中的鹽,生產出來的話,價格將會極爲便宜!”

第九章 尉遲破第八章 專賣第二十章 漢王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六章 農政書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八章 奪權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十七章 商量第八章 奪權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二章 賤民?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八章 水師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六章 農政書第七章 政事堂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十一章 詐降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一章 詐降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九章 尉遲破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六章 過蜀州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十六章 忽悠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十六章 忽悠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七章 駁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八章 水師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十六章 忽悠第七章 狠角色第七章 駁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