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

宣平三十五年六月份,當北美洲那邊向內陸進發的計劃正在穩步推進,南洋各地的以夷制夷計劃持續推動,陸軍在印度地區發動的懲戒作戰依舊在進行,並且開始波及整個印度半島。

同時大批的土著青壯開始被大唐的四大勞務公司無償僱傭,進而前往各個海外領地進行基礎建設。

歐洲人依舊在大唐的支持和韃靼人死磕的時候。

大唐陸軍也是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西征軍攻克了韃靼人在中亞地區的最後一個堡壘,位於裡海東部沿岸的庫裡城。

該城純粹是韃靼人爲了和大唐爭奪中亞新建立起來的城市,說是城市,更不如說就是一座的軍營。

之前韃靼人就是依託這個港口城市,以便就近通過裡海進行補給的。

不過隨着烏力罕的大軍慘敗,不得不退縮到了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伏爾加河一帶,並在烏拉爾山脈南部到裡海這一帶的烏拉爾河流域到伏爾加河的狹長地帶裡囤積重兵,構築了所謂的烏拉爾防線。

此時這個所謂的庫裡城其實也就失去了它的戰略作用了。

這個庫裡城裡海東部沿岸,在陸地上已經是被大唐人包圍了,雖然他們依舊可以通過背後的裡海獲得補給和支援。

但是之前大唐的西征軍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烏力罕率領的主力上,一路追擊殺到了烏拉爾防線。

不過韃靼人的烏拉爾防線也是早早就開始建設,當年西遷東歐的時候,韃靼人就知道是守不住西域和中亞的,那些地方太寬大,而且不好守。

但是在烏拉爾山脈以及烏拉爾河一帶可就不一樣了,這地方北邊是烏拉爾山脈,南邊是裡海,中間的是烏拉爾河,後邊則是伏爾加河,而且烏拉爾河的下游地帶還是一片沙漠!

儘管地形還是平原地形,但是依託山脈和河流,韃靼人還是能夠阻止起來防線的。

這初步接觸後,西征軍的前鋒部隊發現敵人有點頑強,而且己方的後勤補給也是不順暢,這會的中亞鐵路還沒有修到裡海呢。

所以就是放棄了進攻!

既然不打烏拉爾防線,那麼也就能騰出手來把那個什麼庫裡城拿下來了。

拿下了庫裡城後,也正式宣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以東的所有疆域,盡數歸入大唐掌控之中。

拿下了整個中亞地區後,大唐西征軍正式向金陵方面報捷!

報捷摺子上說西征軍在英明聖武的聖天子的領導下,西正軍上下二十萬將士不負皇恩,歷盡數年苦戰終於是順利奪取,並徹底掌控了中亞地區。

不僅僅是中亞地區,甚至整個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以東的區域,都是盡數落入了大唐手中。

而且西征軍可以自豪的宣稱,整片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平原地區,除了他們大唐人之外,絕對不會存在任何一個土著,不存在本土化的需求。

帝國完全可以放心大膽的進行移民並建立行政統治,直接把這些區域納入本土範圍之內。

因爲上述地區原有的土著都已經被韃靼人一股腦遷移走了,甭管是老弱輕裝,一個都沒剩下,比螞蟻搬家還要厲害。

如此也是導致瞭如今的廣闊中亞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區裡,竟然只有區區百萬人不到人!

不包括併入了土密省的以脖府的話,剩下的中亞地區只有沿着鐵路線以及內河的新移民數十萬人,還有二十來萬軍隊。

至於廣闊的西西伯利亞平原,更是一個移民都沒有,頂多就只有少數大唐騎兵活動而已。

空闊的中亞以及西西伯利亞平原,成爲了帝國最新的統治區,這裡地形平坦,環境也不算太差,再不濟還能搞畜牧業不是,礦產也不錯。

爲此,帝國高層已經是正式決定,要在中亞以及西西伯利亞平原設省了。

這方面軍方就不管了,反正他們只管打下地盤,剩下的移民開發設省之類的和他們沒關係。

唯一有關係的就是,李軒決定在這一地區分封貴族。

大唐帝國之前的貴族分封政策,是不包括本土的,主要是在海外進行分封。

但是這一點自從北海省被納入本土之後,就是得到了改變,因爲北海地區是有貴族分封了的。

雖然說都是之前分封的,但是現在也一樣是本土啊。

而隨着大唐地盤的擴大,同時貴族數量的上漲,也是讓李軒意識到,純粹是海外領地進行分封也是有些不靠譜了。

老是把貴族分封到海外,這樣對帝國內部的統治其實也會有一定的困擾,那就是本土地區的文官勢力必然會逐步增強。

而且老是拿一些破地爛地分封,很多貴族也是有些意見的。

畢竟不是每個貴族都能分封到北美洲的土地的,大部分其實還是分封到了要啥沒啥,野人還特別多的破地方。

但是,本土的核心地區李軒依舊不打算分封,只打算分封一些距離核心本土遠一些的地區。

比如說現在的中亞和西西伯利亞平原乃至未來的東歐平原都是可以的,這些地方距離本土核心區太遠,而且地方也不算差,用來平衡貴族的矛盾還是可以的。

反正目前大唐的貴族體系裡,貴族雖然有封地,但是隻有封地俸祿以及私人土地,是沒有傳統實封的衆多權力的。

同時中亞等地區的開發也是需要貴族的支持。

既然決定分封了,那麼就要做好提前的準備,比如說設省。

先設省,劃分好區域之後再搞分封。

對於中亞和西西伯利亞平原的行政劃分,這個很簡單,中亞地區被直接設立爲省,其稱呼爲海東省。

這個稱呼來自於裡海的古稱,大唐帝國根據秦漢古時的稱呼,稱裡海爲西海,而廣大的中亞地區,位於西海之東,因此稱之爲海東省。

中亞地區之北,烏拉爾山脈之東,葉尼塞河之西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區,同樣設省,稱之爲西伯省。

這個名字取之於韃靼人對此地的稱呼‘西波爾’的音譯,當然了,更多的還是以爲李軒叫的順口。

真要說西波爾地區的話,其實那得包括一大片的西伯利亞地區呢,基本上從烏拉爾山脈往東一直到白令海峽,都是屬於西伯利亞呢。

而現在的西伯省,只包含烏拉爾山脈到葉尼塞河之間的平原區域,往南的話則是和中亞的海東省接壤,其東南部則是一直到巴爾喀什湖(以脖湖)北岸,和土密省的以脖府、伊犁州。東部和河西省以及東北省接壤。

不管是中亞地區的海東省還是西西伯利亞平原的西伯省,都是屬於面積非常龐大的省份。

不過人口嘛,自然沒多少。

中亞地區拋開軍人的話,帝國的新移民也就幾十萬人。

至於西伯省更不用說了,其大面積的西西伯利亞草原就沒幾個移民,也就只有少量的騎兵部隊軍隊駐防巡邏而已,只有靠近巴爾喀什湖的地方有少量移民,本來這些地方還是屬於土密省以脖府的,但是爲了設立西伯省,直接把部分地區,尤其是銅礦產地劃入了西伯省裡。

之前甚至都有人考慮過,乾脆把這兩個省份合併爲一個省算了,但是李軒還是考慮到地方實在太大,這兩片地方加起來好幾百萬平方公里呢,作爲一個省太扯淡了。

而且又不是和東北省那樣,都是屬於苦寒之地,無法開發的地方。

中亞的情況還是可以的,哪怕是西伯省,中北部地區沒什麼好說的,都是凍土地帶,但是南部靠近海東省的地區,尤其是靠近巴爾喀什湖的地方還是不錯的。

這兩個省份設立之後,自然是要進行後續一系列的移民開發了。

爲了吸引更多的帝國子民前往當地生活居住,移民屯墾司又是開始放大招了。

只要移民到當地,免費分發土地,而且數量足夠多。

如果是跑到當地投資開發礦產,畜牧業等工商業,還會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比如說免稅什麼的。

雖然跑到新地方去投資成本有些高,但是競爭也小,同時又能享受稅收優惠,一些膽子大的企業還是準備到海東省以及西伯省嚐嚐鮮的。

當然了,他們的投資,基本也只是圍繞着交通便利的鐵路沿線以及內河地區,其他地方可就不去。

那麼大的地方,沒有火車和蒸汽輪船通航的話,光靠馬車可走不過來。

如此也是倒逼着大唐鐵路總公司加速了中亞鐵路的建設。

誒了修中亞鐵路,不管是陸軍還是鐵路總公司,乃至中央財政,都是花費甚多。

哪怕修鐵路的地方都是平原地帶,修鐵路很容易,而且修建的鐵路也都是單線軍用鐵路,標準比較低。

同時軍方往來中亞的物資基本都是鐵路運輸的,爲了補貼鐵路公司,軍方給的運費都是比較高的,算得上是陸軍對鐵路公司的補償或者說補貼了。

但是,即便如此,大唐鐵路總公司在修西北鐵路以及中亞鐵路,那都是血虧的!

第二千一十三章 穩住基本盤第三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軍費壓力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搬國業務第六百一十二章 翰統鷹犬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大唐海軍辦事,從不向蠻夷解釋!第六百二十章 超大號的地雷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柳八苟的價值第九百零一章 翰統鷹犬在行動!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黃竹山第三百零一章 陰溝裡翻船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八百零六章 聖駕抵達金陵城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瀝青公路第六百八十四章 悲催的南澳島總兵第三百二十四章 沉默的宋志文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奴家見過公子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我們海軍也是要臉的第四百六十八章 頭號明奸第六百六十八章 耿右華看報第四百二十五章 難道真是巧合?第六百四十章 大唐紅夷大炮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畢志安赴前線第一百零六章 湛藍無雲的天空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超前的理論第一百六十七章 日漸變化第八百三十一章 嘀嗒嘀嗒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帝國的南非第五百二十章 凶多吉少的俞大猷第三百六十三章 絕望的黎平府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八蛋,欠債還錢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蘇伊士小規模武裝衝突第二千一百七十七章 不甘落後的西班牙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戰爭之神第九百六十三章 翰統鷹犬回金陵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馮氏汽車的野望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聯合步槍第四百六十七章 亂軍攻城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蘇伊士運河第二千六十八章 三次偶遇天註定第二千三十二章 南洋沿海鐵路第二千五十五章 參軍等於上學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翰統鷹犬在美洲第五百零八章 刺蝟一樣的梧州第二千一十三章 穩住基本盤第一百一十章 不屑學之,不屑用之第二千一百五十九章 大唐人最憎恨的機構:稅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印度洋決戰方案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誰敢冒頭就打誰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聯合登陸艦隊啓航第三百四十七章 那裡有大海第三百二十一章 弄假成真第二千一百五十章 無語的瑞典王國第八百零六章 聖駕抵達金陵城第九百六十四章 寧投降不入川第兩百零五章 恐慌的明軍第八百七十三章 被方陣淹沒的騎兵!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五百九十八章 渡海登島部隊第三百九十六章 宋志文誤我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南洋糧食產區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沒有戰列艦的海軍是沒有靈魂的第兩百八十八 官軍復正泰李逆身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自由而奔放的明軍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組團去印度淘金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帝國海外產業佈局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想要補救?遲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五萬明軍來襲第六百一十六章 圍困唐賊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殘暴的韃靼人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永遠都不會屈服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陸軍和海軍誰更摳門?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即將迎來汽車時代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 舉國工程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四十九章 爲皇上服務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東北征夷司令部第一百三十五章 雷霆雨露,莫非皇恩第四百七十六章 僞唐不可力敵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火炮貴炮彈更貴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西印級穹甲巡洋艦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超前的理論第一百八十章 陳屠夫出擊第八百五十六章 發工資過年啦第二百二十二章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你好,世界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開發美洲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展拳腳的陳立夫第九百四十八章 第一槍騎兵團第一百五十八章 秦淮河啊秦淮河第八百四十七章 威名遠播的陳立夫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把丹麥也搬到非洲去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身價暴漲第二千二百零三章 金陵城大堵車第五百零八章 刺蝟一樣的梧州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身穿板甲的大唐運動員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黃竹山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