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二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四)

孫策是雷厲風行,這召集了在建業的所有人,就討論一個事兒,自己要稱王,那麼當個什麼王合適,肯定這也得是一個字的,這個一點兒沒錯。曹操來個魏王,馬超也整個凉王,對孫策來說,自己這個王自然也是不能聽着就比他們弱了,這個肯定是。畢竟老百姓可不懂什麼,他就知道哪個王好聽,聽着順耳,叫着順口,這曹操和馬超的魏王和凉王,孫策覺得都

還行,而自己的呢?到底是要叫個什麼王好,結果這一和手下人說了,這下面人沒討論,卻是直接就有人開口了,第一是周泰。就聽他說道:“主公,這我軍名爲江東軍,不如就叫東王,這個名兒聽着好像不錯!”還沒等孫策說什麼呢,衆人一聽,這什麼玩意兒,還東王,

你還不如就叫江東王呢,雖說是兩個字,可總比你那什麼東王強點兒吧。而孫策的話,他自然也是沒覺得這個周泰所說東王有什麼好的。如果說曹操稱個被北王,馬超來個西王,那麼孫策這個時候就當仁不讓,自己就當這個東王,這合適。可如今人家曹操是朝廷敕封的魏

王,馬超自己也封自己個凉王,自己叫東王?那肯定不合適啊,在老百姓眼裡,這自己這個名兒可就弱了,確實,所以說這自己不能同意。因此,也沒等其他人說什麼,孫策就直接說道:“幼平所說,雖說還是有一定道理,可這個東王,卻是不合適,我不能去做!”一聽自己主公給否了,周泰也沒多說,而他這個時候也是覺得,東王的話,確實不太合適自己主公。

周泰的被否了,也很正常,就沒人覺得他提議的東王,有什麼合適的,真的。之後董襲也是來了一句,“主公不如就稱越王,這個好像還不錯。”衆人一聽,心說什麼玩意兒,還越王,自己主公是不會喜歡的!確實,孫策可不喜歡什麼越王,他也看不上越王勾踐,在他看來,

這大丈夫沒實力報仇,忍是要忍着,這個不假,可不一定非要像勾踐那樣兒,爲了報仇,可以說連點兒尊嚴都沒有了,那樣兒的話,以孫策的性格,他是不能接受的,就是這樣兒。對他來說,沒實力的時候,可以去增加實力,就爲了報仇,可也不一定非要像勾踐那樣兒,

所以說真是,這個不得不說,自己不可能當什麼越王,太丟人了。所以說此時孫策也說了,“這個越王就算了,當初勾踐……”孫策簡單說了幾句,反正就是自己看不上其人,連帶着這麼個越王也還是算了。最後周瑜說了,“主公,自古咱們江東稱吳越,越王不行的話,主公可以稱吳王!”孫策一聽,吳王,這個可比越王強多了,哪怕最後吳還是被勾踐滅了,但

是這個不重要。連秦那麼強的王朝,最後還不是照樣兒被滅,所以說這個也沒什麼了。而此時魯肅也是趕緊說道:“公瑾之言,是甚爲有理,吳王,此名甚合主公!”之後龐統也是說了,“不錯,吳王適合主公,確實如此!”孫策一聽三大謀士都是如此想法,他也不得不說,

這個吳王還是比較合適自己的,確實。不光是自己認爲合適,手下也都是如此想法啊。他微微點頭,而馬上其他幾個將領也是異口同聲說道:“屬下附議,主公當得吳王!”孫策一聽,把手一擺,“好!既然各位都如此想法,那麼我當稱吳王!”確實,他是覺得這個很合適,比較適合自己,什麼東王還有越王,那都是不能比的,就是如此。自己這麼個吳王,反正從名

兒上來說,那是足以和曹操那個魏王,還有馬超那個凉王爭鋒!這個就是孫策的想法,他覺得沒什麼問題,至少老百姓一聽,魏王、凉王,還有吳王,一聽好像都沒什麼太大區別,好像都一樣兒,老百姓都沒覺得有什麼,都感覺是差不多。老百姓可不懂那麼多,反正聽着好像都沒什麼大區別,除了名兒不同,其他的,他們也都不知道啊,真是。因此,孫策是滿

意了,對他來說,這一個吳王,那自然是沒弱了曹操的魏王,也是沒弱了馬超的凉王,所以說這個是能叫的。而且確實也是最合適不過,之前什麼東王、什麼越王,說實話,確實是不合適啊,當然自己也是不喜歡,這個一點兒沒錯。不過如今這個吳王確實,是自己喜歡,

而且可以說也是合適了,這個一點兒不錯,看着手下人都同意,就可見一斑,這個肯定是啊。要不合適的話,三大謀士不可能都同意,這個孫策還是知道的,能讓他們三個都贊同,這個確實,那是絕對不容易了,也就是這個吳王可以,其他的,那應該說都不好使啊,真是。

孫策他是繼曹操之前的魏王,馬超之前的凉王,他也來個吳王,雖說是和馬超一樣兒,都屬於不是正式的,可卻也和涼州軍一樣兒,都得是詔告天下,哪怕是自己自封的,也得如此!他也是想到了,等曹操知道消息的時候……不過雖說是要引起其人的大不滿來,可自己卻也沒辦法,不可能你曹孟德和馬孟起都當了王,自己還是個太尉,那不是自己性格。所以說你

們倆都是王,這個到自己這兒,也是沒什麼區別的,就是如此。沒有說只有你們兩人能稱王,而自己在這兒就什麼都不能當,那不可能。雖說己方實力和你們兗州軍、涼州軍一比,還是有差距,這個一點兒不假,可你們能當魏王,能當凉王,那麼自己的話,也是一樣兒可

以當吳王,就這麼簡單。實力上是有差距不假,這個自己心裡也是承認,但是在這個事兒上,自己卻不會比你們差,就是如此。這就是孫策的想法,在他看來,自己是怎麼都得當上這個吳王,是沒有任何人能阻攔。而曹操肯定是不高興,但是自己卻管不了那麼多了,這個

肯定是。畢竟不可能你曹孟德馬孟起都當了王,自己還什麼都不是,那沒可能。哪怕己方和你們兗州軍是盟友不假,可也改變不了自己的想法做法,就是這樣兒。對於孫策來說,這個事兒明顯就是考慮不了曹操的想法,就只是自己想做的,那麼就去做,而且還是必須要做的,這個就不得不說,確實是要如此了,曹操那邊兒,自己是沒辦法,哪能是兩全呢?確實

啊,沒有。他要是知道那句詩的話,孫策這個時候也得來上那麼一句,真是“世間安得雙全法”啊,可不就是。不是說沒有兩全的時候,可有的事兒可以有,但有的事兒,那是真沒有,這個一點兒沒錯。而且其實仔細一想,真正能做到兩全的時候,其實是少數,這個不信

你就看吧,真是如此。說起來孫策是有自己的想法,這個從來都是,他就不想在這如今的亂世稱孤道寡?這個怎麼想怎麼是,他其實也有自己的想法,當然就是想。可孫策也知道,當皇帝什麼的,稱帝這個就別想了。第一曹操不會,第二馬超要稱帝的時候,基本上那個時

候己方和兗州軍也是快被滅的差不多了,而人家那個時候能稱帝,可自己行嗎?所以說這個

孫策是覺得沒什麼機會。那麼沒機會當皇帝,可當個異姓王,這個總可以吧,至少曹操和馬超,他們可都當了,而馬超和自己也一樣兒,都是自封的,所以說自己如何不可以?所以說他們兩人是先來,自己隨後這也跟上了,孫策可沒覺得做得有什麼不對的。是,傳到許都,曹操知道了的時候,他是肯定不滿,這個一點兒不假,可說實話,他從稱王那一日開始,應

該說就能預料到今日了,這個孫策還是相信的。而且他還比較肯定的是,這曹操這個人,如今己方是沒他們兗州軍強,這個自己承認,更多是需要他們幫襯,來對付涼州軍,好讓己方別被滅了。而這個時候,如果說曹操稱王了,馬超稱王了,自己卻什麼動作都沒有的話,

那麼不光是被曹操低看了一眼,也一樣兒是要被兗州軍衆人給看扁了。孫策卻知道,不管自己稱王還是不稱王,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他們兗州軍都不會坐看己方被涼州軍滅了的,所以說自己有什麼不能去做的呢?自然是自己願意,喜歡怎麼去做,那就如何去做了,曹操/

他們的想法,真心是沒那麼重要啊,真的。確實,孫策覺得他或者說他們兗州軍的想法比起自己來,那還是不夠的,這自己肯定要以自己爲主,而不是說要看他們的眼色臉色如何,真的。是,這自己是不想被馬超滅了,己方不想被涼州軍所滅。可說實話,比起己方來,他們兗州軍一方一樣兒是如此想法,己方被滅,對他們來說,基本上就是一點兒好處都沒有,

所以說曹操能看着己方被滅?那都不可能,只能說最後要實在是事不可爲,真就救不了的,那麼他們最後再來個落井下石,符合曹操其人一直以來的作風,這個自己知道。所以說這個時候,真是,自己是不需要如何,只要做自己想去做的,不要去管曹操還有兗州軍都是如何

想法。本來自己已經是夠累的了,要是還非得看他們的臉色還有眼色,那麼可真就更沒意思了,真的。自己別的不說,可至少也是三分天下的一路諸侯,至少在這個身份上,那和曹操和馬超,那都是對等的,而如今他們都稱王了,那麼自己就絕對不會落下,所以說必須要

跟上,這個就是自己想做的,要去做的,必須去做的!結果孫策稱王的消息是詔告天下,傳到許都之後,曹操確實是生氣非常,把桌案都給掀翻了,不過卻是沒誰看到而已。對他來說,這自己稱王,之後馬超也是自封個凉王,這都在自己所料之中,也不是說就不能接受,畢竟和他們涼州軍那早就是不死不休了,所以這個都屬正常。可孫策這個江東軍盟友,實在

是一點兒面子都不給自己不給己方,說稱王就稱王了,還當個吳王,那意思就不比自己和馬超差唄,可實力上的差距呢,那不還是存在嗎。而自己所遇到的,可以說就是最不好的結果,孫策稱王,就是最不好的結果。而最好的,那自然就是他什麼動作都沒有,馬超那邊兒

的話,他是不可能沒有什麼動作的,這個不指望。結果如今這卻是來個最不好的結果,曹操心裡自然是不爽,可確實,他拿孫策也沒太好辦法,對方都稱王了,顯然這個是改變不了的,而且對方那意思,也是無人可以改變。曹操心裡確實是一點兒都不爽,心說馬超當也就

當了,可你孫策湊什麼熱鬧啊,這下好了,大漢一下三個異姓王,真就是要完。不過也確實,站在孫策的角度來說,曹操這個時候也是能理解他點兒,可其人就這麼稱王,確實是不可原諒啊,真是。可以說孫策就這麼一個事兒,這麼樣兒去做了,直接就讓他們江東軍和兗州軍的聯盟出現了大裂痕,這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可以說雙方的矛盾,那是又增加增大了,

這個也是沒辦法。要是孫策不那麼去做,或者是沒這些事兒,可他能不稱王嗎?就像馬超一樣兒,他能不稱王嗎?馬超確實不是劉備,可他更不是孫權那貨,而孫策也一樣兒,他也不是劉備,更加不是他那弟弟孫權。所以說兩人都稱王了,曹操這回倒是不孤單,可孫策那

個,那卻絕對不是他想要的,不過卻沒什麼辦法啊,人家都稱了,你還能讓他給收回去?開玩笑也沒那樣兒的啊,明顯沒可能。

第四三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二)第四章 學有成先生離去第八〇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三)第七八三章 曹仁郭淮回大營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六四八章 涼州軍受阻江陵第二一〇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下)第七九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八)第七五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七)第四九二章 召屬下派兵救援第六八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六)第九一〇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完)第七二五章 郭伯濟說服守將第三四〇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續)第九四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二)第一〇五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六)第三三五章 孫堅對質袁公路第九六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五)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五七二章 曹操帶兵進徐州第四六一章 三日後進兵武陵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三一四章 崔安岔路追帶來第九六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八)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五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二)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五七八章 涼州軍攻城再阻第五七四章 兗州軍信使入城第二一三章 馬孟起求人尋人第七一九章 說張燕使者出招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九九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一)第一一三章 兗州軍進攻襄平第一四八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六)第八十一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第三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四)第一八五章 南蠻王再會楊鋒第七一一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三)第六十二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續)第六十一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第六九〇章 孫策帶兵入荊州 續第一八五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二)第一九七章 入隴縣終見老師第九八四章 黃忠帶兵返西陵第三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七)第四五七章 得情報李通猜測第八二七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四)第五十二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第四九九章 樊稠中計死長安(續)第八四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完)第二三九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五)第六三九章 裡應外合破堅城第八三八章 玄德兵進零陵郡(續)第九〇四章 楊任押糧赴房陵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一一〇章 謝伯言饋贈書卷(續)第八一五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第六五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四)第四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第一二八章 孟起帶兵返大營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一)第三六四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一)第九七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三)第九三三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第八六六章 副將計謀房陵城第三〇九章 馬超領兵返長安(續一)第一九八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四)第八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七)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七九一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第六四六章 涼州軍兵合一處第九五五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續)第二五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三)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再戰聯軍第九七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四)第一二八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七)第七五〇章 襄陽城劉備兵至第七十五章 賣藝葬父馬超幫忙第七五八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完)第六六七章 夜襲烏巢燒軍糧(續)第六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三)第三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第六一八章 馬超帶兵進幷州第五七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七)第七十三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四)第一三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三)第六〇五章 涼州軍佔領泉陵第五七七章 兗州據探馬回返第三六八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四)第二二〇章 韓文約收攏三方第二六七章 漢軍大戰羌兵(完)第四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七)第五九二章 馬超長安說人才第九四八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三)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一)第五五六章 孟起領兵去辰陽第七五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第一五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