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一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三)

要說蜀王和之前的秦王,那可以說是太大的不同了,真的,這個誰都看得出來,不過自己主公還是說不合適,那無非就是不喜歡而已,自己都清楚。而看到馬超是把這蜀王也給否了,這個時候郭嘉是張嘴言語了兩句,“主公,我軍稱爲涼州軍,而我軍是從涼州起家的,那麼嘉以爲,這主公是不是可以稱凉王?”郭嘉如此一說,旁邊兒的陸遜此時也開了口,說道:

“主公,這凉王確實合適,不知主公如何想法?”馬超聽了兩大謀士的話,他是眼眉微挑,這個不得不說,凉王和秦王還有蜀王,那確實是都不一樣兒,這個沒錯。而自己要叫個凉王的話,可以說對軍心也算是有好處的,這個肯定是,所以說凉王可比之前兩個王合適多了,

真的,而自己也是想了,確實這個凉王也挺好。而且還得說,自己第一個勢力,那就是在涼州,而之後也是先佔據了整個涼州。己方都叫涼州軍,那麼自己稱個凉王,其實也沒什麼,挺合適的。至於說涼州王什麼的,那就算了吧,這兩個字的不如一個字的,而且還得說,凉

王那是王爵的一個,可以說和魏王是平等的。可要變成涼州王的話,那和魏王一比,就有差距了,這個真是。畢竟兩個字的王那還不如一個字的,真的。除非你也來個漢中王,不過那樣兒還不被天下人笑話死,真的。不過漢中王是早PASS掉了,那個馬超是這麼都不能稱的,比起漢中王來說,他確實是覺得凉王還是比較合適的,看起來也是比較有意義,和之前

的秦王還有蜀王都不一樣兒,這個可以。而且兩大謀士都同意,這個就說明問題。確實,這個能讓郭嘉和陸遜都同意的,自然也是他們覺得合適的。如果說他們都覺得不合適了,那麼他們就什麼都不會去說,甚至乾脆就說不合適,就這麼簡單。憑兩人如今在己方的身份地

位來說,馬超太清楚了,那是早已過了需要給自己拍馬的時候。當然了,就算是一開始,他們也是用不着那樣兒,這個肯定是,自己還不知道嗎。所以說兩人如今這個建議,自己是要好好考慮一下,甚至直接就拍板兒同意了,畢竟自己還是比較贊同的,確實。不過馬超還

是問了一下,“這個凉王,不知道各位有何看法?”聽自己主公如此說了,第一個開口的居然是崔安,這個可以說是遇不到的事兒,可其人卻出來了,這個別人想說也是不敢現在說了,還得是讓這大爺說完才行。此時就聽崔安說道:“主公,俺是沒讀過什麼書,不過聽這個名兒,倒是感覺挺好的,要不就這個得了!”確實,之前的秦王,還有之後的蜀王,說起

來崔安也是沒覺得有什麼太不好的地方,而且他覺得好像還都不錯,可自己主公卻是沒要啊。不過如今這兩位先生一說凉王,看這樣兒,自己主公八成就是同意了,這個也是沒跑了,那麼就這個好了,自己覺得好像也不錯。凉王嗎,肯定是和涼州有關吧,那兒也是己方所佔

的第一個州,己方還叫涼州軍,那麼叫凉王還挺合適。崔安是沒那麼多心思,不知道秦王和蜀王爲什麼不能叫,反正他就只知道自己主公是不同意,而看那樣兒,顯然兩位先生也是不贊同,這個他還是能看出來了。好歹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關鍵是和他們都認識多少年了?該瞭解的,那崔安還是很瞭解的,而如今一看自己主公那意思,他是當仁不讓就站出來了,

同意,沒說的!這衆人一看崔安都出來了,他們也都不可能不站出來,畢竟其人算是最瞭解自己主公一個,這個可一點兒都沒錯。而他那意思同意,可以說就是自己主公的意思了,這個肯定是,所以說之後衆人也都齊聲說道:“一切聽從主公安排!”馬超一聽,心說這個事兒成了,之後就討論了一下稱王的事宜,畢竟這個誰都沒經驗,只能是遵循古禮來辦,這個

肯定是。不過這個雖說不是天子親自敕封的,可依舊得詔告天下,這個肯定是。至於說大漢朝廷如何,說實話,那都已經沒那麼重要了。可以說有大漢朝廷的敕封是有好處不假,可一樣兒是有不好的地方,這個他們都知道,也清楚。而沒有天子的詔書,可以說確實是有不

好的地方,第一個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和曹操那個魏王一比,是不一樣兒的。可一樣兒是有好處,這個也是沒錯。而大漢如今都要不行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被滅不說是多少年的問題而已。而馬超要當凉王,哪怕不是朝廷承認的,這個不是最重要的,到時候歷史上來寫,

這個照樣兒是要寫進史書的,這個不錯,不過就不是朝廷承認的而已。可要等到馬超得了天下,那麼這個不被朝廷承認,最後也得是人讓看了好像該挺正式,這個都不用說了。所以說這個怎麼看怎麼都是有利有弊,不管是朝廷有沒有詔書,都是如此。而無非就是利多弊少,還時候弊多利少的事兒,就是如此。可朝廷是肯定不會正式任命了,這個一點兒不假,所以

馬超這個凉王,還是自封的,不像曹操那樣兒正式。可這個不重要了,你改變不了的,也只能是那樣兒,沒辦法,都是無奈的事兒。而曹操如今已經是進位到了魏王,之後肯定就是要把他們兗州軍大本營放到鄴城,這個馬超才知道曹操的真實意圖。確實,他要把大本營給

轉移到鄴城,那麼稱王之後,這個肯定是勢在必行,是必須要做的,所以說馬超是終於明白了,之前曹操說死也要拿下趙國,就是爲了他稱王做準備。當然了,那個時候的話,他也許還沒覺得自己就馬上要稱王,可手下人不能讓這個事兒那麼慢就是了,所以說這是比較快,

確實。反正對馬超來說,曹操這速度絕對是快了,他之前看曹操稱公的時候,還覺得其人要稱王的話,怎麼還得過個三五年,那樣兒的話差不多吧。短時間的話,三年也許就會那麼去做,慢的話,五年也都差不多了,畢竟歷史上同一時期,差不多就是那樣兒了。早也沒早太多,是晚也沒晚多久。可如今這個時候他就當了魏王,確實,這個是有點兒出乎馬超所料,

一直都是。不過這個事兒的話,他也是知道,曹操肯定早晚都得如此,確實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無非就是這樣兒。而曹操稱王后,這直接就拋給馬超這麼個問題,不能說是難題,畢竟在他和涼州軍衆人來看,這個也不算什麼,真是沒什麼大不了的,確實。如果說是曹操

稱帝了,那麼馬超絕對會大吃驚,因爲他是覺得那樣兒的事兒不會發生。而事實也證明,至少此時此刻,那樣兒的事兒不會發生,曹操當個魏王,說實話,馬超還有很多人就覺得,也知道,是到頭兒了。真是要稱帝的話,肯定不會是他,也許是他兒子,也許更大可能是馬超,這個不會是他曹操就對了,這個確實。其實仔細一想,真就是如此,當個魏王,他就已

經是到到頭兒了,曹操那個人,你讓他稱帝,他不會去做的。確實,馬超覺得最根本的,你說在歷史上曹操就沒有機會稱帝嗎?他當然有了,可到死曹操也沒那麼做,這個就看出來了,他是不會那樣兒的,就這麼簡單。對其人來說,大漢對於他來說,確實還是不一般,哪啊曹操都是那樣兒,可對大漢,還是可以吧,至少馬超覺得不錯了。反正是比自己強,他是

這麼認爲的。確實,馬超不是說自己就對大漢沒感情,可和曹操一比的話,自己還是有差距的。別看如今其人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沒錯,可是曹操也沒選擇,這條路是他自己必須要走下去的,這個肯定是啊。他不那樣兒的話,最基本的,兗州軍衆人也不能幹啊,

所以說也是這樣兒。這他稱王,都得說是手下給了不小的壓力,他們還不敢讓曹操稱帝,可這稱王卻是勢在必行了,結果就有了如今這樣兒。其實仔細一想,馬超也是都明白,不過還好就是,自己手下人不會給自己那麼大壓力。當然這個是有對比的,自己也是清楚,確實

就這樣兒。馬超這邊兒是定下來了,要當凉王,明日就詔告天下,然後也是進位到王。他們也都是能想到,到時候天下暫時是又多了一個異姓王,哪怕不是朝廷親自敕封的,可自己主公這邊兒一上,江東孫策那邊兒肯定也就要上了,不會太晚啊。可以說不光是馬超,就算是涼州軍很多人,他們也是都知道孫策的。什麼朝廷,其人可不怕大漢,而且還不得不說,

曹操稱王,馬超跟上,這大漢就已經是快要完了,說起來以前孫策都不懼朝廷什麼的,更不用說是現在了,肯定如此啊。不過也是,有一點沒錯,就是不管是曹操也好,還是說馬超、孫策他們也罷,都是不想讓大漢那麼早被滅的,這個一直都是,哪怕就是到了如今這個時候,

他們也都是這樣兒的想法,一點兒沒錯。其實大漢滅了,對他們來說,確實也沒什麼好處,這個肯定是。當然了,如今曹操和馬超都稱王了,之後孫策也是一定要跟上的,而他們都稱王了,可以說這個也確實,朝廷再能給他們的,已經是微乎其微了,甚至說其實也就沒有了,

那也不算錯。而且還是曹操這個名正言順,哪怕是違背了大漢的祖制,可也比馬超孫策他們之後要稱的王正式。而後面那倆,就屬於沒有天子詔書的,自己私自給自己的了。沒那麼正式,可卻絕對是衝擊了大漢的統治,這個一點兒不假。要說馬超稱王,這個曹操/他們還是在意料之中的,孫策的話,他要上,那麼兗州軍衆人肯定是不滿,這個一點兒沒錯。但是

就算這樣兒,也擋不住其人要稱王的決心。所以說在曹操還有馬超都稱王的時候,詔告天下,孫策江東軍那邊兒,也是都緊急召集了在建業的所有人,孫策的目的就只有一個,稱王!當什麼王,大家卻還得討論一下。這就看出來了,其人魄力可絕對不是孫權所能比的,後者

稱王的時候都什麼時候了,哪有孫策這麼快啊。要說顧慮什麼的,孫策就沒有嗎?怎麼可能沒有呢,只是曹操和馬超都上了,孫策絕對在這樣兒的事兒上,自己也不能是弱了兩人,所以說這個王自己是當定了,沒什麼說的。什麼都阻擋不了自己了,這個一點兒沒錯。憑什

麼他曹操能當魏王,馬超能當凉王,自己就不能當什麼王?所以在孫策看來,曹操和馬超可以,那麼自己也不差,所以自己當然是要上了,就這麼簡單!孫策是雷厲風行,這召集了在建業的所有人,就討論一個事兒,自己要稱王,那麼當個什麼王合適?肯定這也得是一個字的,這個一點兒沒錯。曹操來個魏王,馬超也整個凉王,對孫策來說,自己這個王自然也

是不能聽着就比他們弱了,這個肯定是。畢竟老百姓可不懂什麼,他就知道哪個王好聽,聽着順耳,叫着順口,這曹操和馬超的魏王和凉王,孫策覺得都還行,而自己的呢?到底是要叫個什麼王好,結果這一和手下人說了,這下面人沒討論,卻是直接就有人開口了,第一

是周泰。就聽他說道:“主公,這我軍名爲江東軍,不如就叫東王,這個名兒聽着好像不錯!”還沒等孫策說什麼呢,衆人一聽,這什麼玩意兒。

第二四三章 韓文約兵敗遭擒第八三七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四)第八七四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三)第三六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八)第五五四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五)第一三八章 董卓欲戰黃巾第七三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七)第五七一章 涼州軍戰江東軍第九五三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續)第二四〇章 漢軍大破叛賊(中)第五八〇章 涼州軍苦戰辰陽第六八七章 曹孟德發落大將第七六二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第二七九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第八五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第二十七章 河間鄚縣有張合第九七五章 孫劉帳中議軍事(續)第九〇二章 聯軍夜戰蘄春城(續)第五十七章 樊城破梟雄末路(續)第五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三)第三六二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九)第五八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四)第三九四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第五一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六)第二五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第二六二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八)第六一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九)第四一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九)第三二四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完)第四一八章 葭萌關故人投奔(續)第六八六章 冀州軍夜襲敵營第十章 行路上父女獲救第六四三章 涼州軍受阻箕城第二九九章 回隴縣安排劉辯第六二八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續)第一九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六)第五二一章 白波三賊算楊董第八七七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續)第五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四)第七四四章 鏖兵樂成暫休戰第四五六章 鬥將勝最後一局第九三八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續)第八四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六)第六二四章 涼州軍一攻江陵第三三一章 蠻王見烏戈國主第七三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一)第六一九章 田豐諫言惹袁紹第八二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三)第三五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四)第六三八章 涼州軍再攻江陵第三四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四)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一六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完)第八六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一)第六二七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第四〇五章 趙雲單騎入敵營第三一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二一〇章 涼州軍信使又至第二三一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上)第二三五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四)第一七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七)第八三二章 黃蓋退走蘄春破第二〇五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完)第一三七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三)第四七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四)第六八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五)第三六〇章 忙休整南蠻休戰第五三七章 入得城池見文魏第七四三章 吳子遠再臨關頭第一九七章 入隴縣終見老師第二三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一)第八二二章 江東軍進攻臨湘(續)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六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三)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四四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三)第四一八章 葭萌關故人投奔(續)第一百零八章 馬超夜襲敵營第六四三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三)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十)第六五二章 曹孟德兵臨雄關第五一九章 曹操佔據雒陽城第一三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六)第七十六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續)第二十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九)第八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一)第九十三章 回隴西去漢陽隴縣第八九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六)第四六三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第八〇六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一)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九四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一)第七九七章 臨湘破幾方反應第七八四章 孫伯符帳中擺宴第四二〇章 州牧府宴請衆將第一二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九)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