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三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五)

要是孫策不那麼去做,或者是沒這些事兒,可他能不稱王嗎?就像馬超一樣兒,他能不稱王嗎?馬超確實不是劉備,可他更不是孫權那貨,而孫策也一樣兒,他也不是劉備,更加不是他那弟弟孫權。所以說兩人都稱王了,曹操這回倒是不孤單,可孫策那個,那卻絕對不是他想要的,不過卻沒什麼辦法啊,人家都稱了,你還能讓他給收回去?開玩笑也沒那樣兒的

啊,明顯沒可能。所以說曹操對此是大怒,是自己最不想要的,結果還發生了,可他卻做不了什麼,只能是讓天子詔書走江東一趟,說孫策幾句,如今也只能是這樣兒了。他倒是想趁機去佔江東軍幾個郡縣,可曹操仔細想了,如果說自己出兵,那麼涼州軍也出兵了呢,那

個時候,自己要如何去做?這纔是問題,大問題。並且不得不說,和江東軍矛盾是有不假,哪怕是增加了也沒錯,可卻還不到撕破臉的時候呢,這個曹操是太清楚了。而己方要出兵江東,進攻對方的話,可以說這個就已經算是暫時撕破臉了,一點兒沒錯,所以說曹操也是得

謹慎小心才行。畢竟在他看來,己方和江東軍別說是撕破臉兒了,就是這矛盾加深,那都是對兩軍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反而是對涼州軍有好處,不就是如此。所以說曹操不是怕戰事,他不怕和江東軍戰,可卻不得不考慮戰了之後的後果,那個可不是什麼小事兒,這個一點兒不假。己方和江東軍開戰簡單,可好處己方和江東軍也許還不會得到太多,尤其是江東軍,

可涼州軍要是再來插一下手的話,那麼好處是要被對方給佔去很多,這個自己是相信的。所以說曹操能那麼去做嗎,直接就和江東軍開戰,那可以說是最不明智的行爲,最不理智,自己還是很清楚的。要說這個時候的曹操,那確實算是明白人,這個一點兒不假,可到底是

能保持多久,這個就不知道了,不一定啊,真是。反正好的話,那確實,是怎麼都好,一切都是明白,曹操不會那麼不理智。但是他一旦不那樣兒了,變糊塗了,誰說也沒用了,不理智了,那麼兗州軍就快大敗了,這個很正常,一直以來,可以說都是如此,確實,真就這

樣兒啊。所以說這個時候的曹操,就算是馬超,他也未必就是其人對手,不過等曹操一不這樣兒的時候,那麼馬超可就有機會了。對馬超來說,肯定對付一個精明的曹操是更難,這個必然啊。如果說曹操真就犯錯誤,失誤了,甚至直接就糊塗了,那麼確實,這個他就認爲己方的機會來了。不過如今來看,還真是,差距不小,機會沒來啊,曹操人家是精明着呢,

真的。所以說馬超也知道,就這個時候來說,還別想着對方就能犯錯什麼的,大概是八/九成都沒可能了,當然那一兩成還是有可能的,概率還是有的,這個一點兒沒錯。當然馬超不可能就一直都指望着這個,這個也不現實,確實。所以說機會還是留給了有準備的頭腦,

給了有準備的人,比如說自己。馬超別的不敢說,但是這輩子,幾十年過去了,對於機會的把握來說,他自認爲自己做得不錯,這個一點兒沒錯。所以說自己是走到了今天這一步,也不得不說,自己有先知先覺,那是沒錯,可確實,那永遠不是萬能的。你要是覺得自己有個金手指什麼的,就小看了古人,那麼你被滅就是早晚的事兒,至少這麼多年了,馬超他可

以說是深有體會啊,真是。確實,你敢小看古人?反正他是不敢,這一路走來,還是都比較小心,這個肯定是。就這,該敗的時候,馬超也是一樣兒沒贏了,這個也是。雖說不像曹操那樣兒,輸那麼多,可也是有幾次好吧,所以說這個也是,自己如此,也保證不了常勝,所以就更不用說是三國時期的土著人物了,真是。馬超不是說自己就比他們強,可也確實,

在有的方面上,自己可是比他們強了,這個一點兒沒錯。曹操的話,自己都有比他強的地方,那麼更不用說是其他人了。應該說曹操其人,絕大多數人那可都不如他,這個一點兒沒錯。丞相,魏王能名流千古,那可不止是因爲某點原因,更大的原因,好好看看三國吧,這

個都在裡呢。馬超稱王和孫策稱王的消息傳到了許都,劉協可以說比曹操火氣還大,不過他可不敢說摔東西那些,畢竟知道的你是對馬超對孫策他們不滿,可要是誰給曹操說,是對他不滿了,那麼這個事兒可就真是要完。劉協確實是怕啊,怕曹操,這個肯定是,一點兒沒

錯。在他看來,這你要魏王,我也是給你了,可天下都是亂臣賊子,就沒一個心向漢室的。你這邊兒當上了魏王,還沒熱乎呢,馬超那邊兒就來個凉王,而孫策江東也不甘示弱,吳王也上了,這真是,全都是逆臣,都沒一個好東西!在劉協看來,當然他知道,這天底下一下

出來了三個異姓王,可以說大漢可真就要完了,沒辦法,真心是無奈。自己想法是挺好,給

曹操一個魏王就給了,反正也沒給馬超孫策,一個異姓王,違背了祖制也沒辦法。結果這曹操這邊兒剛當上魏王,那邊兒馬超就成了凉王,而孫策也變成了吳王,這天下哪兒來那麼多王啊,可這一下就出來三個,要是再加上之前遼東的,這都四個了。當然遼東和馬超還有

孫策卻是不能比,這個自己都知道。可他們沒自己的詔書,自己也敢給自己個王,劉協真不知道該說點兒什麼,這就是悲哀啊,大漢的悲哀。如果說大漢盛世的時候,誰敢自己稱王,敢的人都被滅了。而如今呢,這天下三路諸侯,一路逼迫自己給他王位,那兩個更是自己給

自己個王,這……劉協是無奈非常啊,這究竟是自己是皇帝,還是他們自己是。這可以說這個時候,天下出來三路異姓王,而且還不是之前遼東那樣兒的,可以說曹操/他們三人,如今除了沒稱帝外,其他的,已經是到頭兒了,朝廷能給他們的,幾乎就是沒有什麼了,所以說大漢可真是要不行了。所以說劉協也不傻,他是早看出來了,這曹操來這麼一出稱王,

接着馬超和孫策他們是緊隨其後,這大漢是越來越不行了,自己還是很清楚的。所以說曹操還有馬超孫策他們,一個個不光是亂臣賊子,更是大漢的罪人的,大漢在他們手裡,這早晚是要完。他是太清楚了,而且那三人的想法,劉協多少也都知道。大漢在曹操的手裡,還

是不能滅,最多也就是加速滅亡的腳步。可在馬超和孫策手裡,一旦他們一統天下,或者說他們的腳步馬上就要一統了,那麼大漢就要被滅了,因爲他們再也不需要了,只有朝廷沒了,纔會給他們大好處,哪怕他們還是異姓王,可那是自封的,而不是朝廷承認的,如此。而如今來看,自己倒是希望就在曹操這兒,在兗州軍這兒當傀儡了,這樣兒總比大漢被滅了

好啊,真是。而且劉協也是,他早看到了,也就是曹操其人,對大漢有那麼點兒特殊感情,哪怕是現在少了,可有還是有,這個沒錯。但是到了馬超和孫策那兒,那基本上就什麼都沒有,所以說還能指望他們什麼?真是什麼都指望不了啊,還想着大漢能不亡到他們手裡嗎?反正有那樣兒機會的話,兩人是不會錯過的,就是如此。長安,馬超聽孫策也當了吳王,對

此,他也不過是一笑,一切還都在所料之中。如果說江東做主的不是孫策,而是他那弟弟孫權的話,那麼馬超是不敢肯定,其人就能稱王。可說實話,到了孫策這兒,別說是稱王了,有需要的話,就是稱帝,他也幹了,真的。如果說,假設曹操和自己都稱帝了,那麼孫策他

肯定也不會退縮,就這麼簡單,他不會想着他比曹操還有自己弱就是了,所以……該有的魄力,確實,孫策從來都不會少就是了,這個也是馬超比較服的。而孫權的話,在他眼裡看來,顧慮太多,本來能做到一些事兒,可他就放棄,至少在這上面,馬超是看不上他,覺得

沒意思啊。孫策的話,有時候就不顧後果去做事兒,他覺得還是挺可愛的,真的。孫權的話,那真就是計較太多,這個就不多說了,確實。最簡單的,就是歷史上稱王的事兒,人家曹操和劉備都稱王了,就他顧慮多,沒當。稱帝的事兒,曹丕和劉備都當了皇帝,就他還是,過了很多年,最後才當上。要說做到他那兒份兒上,馬超覺得也是夠可以的了,真是。明明

心裡是有那個想法,可就以爲顧慮太多,想到了一些不好的地方,就沒去做,耽誤了啊。確實,至少馬超是這麼看的,他也不覺得孫權就真那麼去做了,有不好的地方是不錯,可真就不能接受?這個是他理解不了的,也許確實,當了主公做老大的人,就得考慮很多,可同

樣兒,孫策就不是那個性格,至少馬超覺得這個江東小霸王的脾氣,還是很對自己的,要是換成碧目紫髯的孫權,他就肯定是沒什麼太多想法,實在是看不上孫權,這個一直都是。馬超是不喜歡劉備不假,可對孫權,其實也都差不多,更多他是比較欣賞曹操,哪怕其人說

屠殺百姓就屠戮一個州,但不得不說,還是有讓自己看重的地方。當然了,就算是劉備孫權,馬超覺得也是有可取之處,這個肯定是,一點兒沒錯,可他還是看不上兩人,覺得曹操比他們強多了。真是,要不然馬超很多地方都是針對劉備,對曹操,有可能的話,雙方關係還是不錯的,敵對歸敵對,沒這事兒,那還是朋友。孫策的話,也是差不多少,比劉備可強

太多。確實,如果馬超不是那樣兒的想法,那麼之前很多事兒也許就不會發生,而有的事兒,就變成了會發生,或者說一定發生,就是這樣兒。所以說也不能就怪馬超特意針對劉備不少,誰讓他是看不上其人,而且關鍵是劉備當時還是幾大諸侯裡最弱的那個,所以說馬超

太清楚了,這所謂是“柿子要挑軟的捏”,這個肯定是啊,而劉備正好,當初在馬超看來,就是最軟的那個柿子,這個沒辦法啊,曹操還有孫策,哪個都比他強,馬超是想滅他們,可惜卻滅不了啊,所以就只能是對付劉備了,沒辦法。如果說劉備是幾人中最強的那個,不,

哪怕就比孫策強了,馬超都未必是第一個對付他,就這麼簡單,好歹其人也是當主公做老大的,所以這個很多時候,那考慮還是要不少的,這個肯定是。對馬超來說,他不光是要看機會什麼的,己方能不能滅了對方,還得去看兗州軍,去看曹操的意思。可以說滅劉備的時候,曹操沒和自己死磕,至少沒一直那樣兒,所以說馬超是能喘息,能有足夠精力去對付劉

備,如果說換成是兗州軍和己方一直那麼死磕,那麼那個時候很多事兒也許就變了,真的,這個他還是很清楚的。可劉備是滅了,而己方要是再想滅江東,這個時候,曹操就不會幹了,之前劉備是劉備,孫策和他還是不同的,大不同,這個曹操太清楚了,自己也知道,確實啊。

所以說馬超知道,等機會吧,一直都得是如此,對付劉備的時候,還差點兒,畢竟曹操不是那個態度,但是對付江東就,這個就不得不說,曹操是變了。

第八十二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六)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三〇二章 赴青州收編人馬(中)第一一二章 傷蠻將雷銅取勝第七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四)第二三八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完)第一三四章 禺同山兩軍對決(完)第五十五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第四七五章 江陵城二將對話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入主襄陽(續)第四三一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第四五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二)第一一六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續)第五三八章 曹操得見徐公明第六七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三)第七〇八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第二七九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第二二八章 到達三江城待兵第三四一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九十九章 何府一曲高歌第三十九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三)第四〇三章 兩洞主打開寨門第一五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九)第七三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三)第五一六章 曹操帶兵入司隸第六二七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一)第一三四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第一二二章 崔福達生擒波才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一一〇章 漢軍攻取宛城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四三二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續)第三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六)第二十章 丁原勢迫呂奉先第八三二章 霍仲邈身死江陵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一)第四三六章 崔福達力斬敵將第七三一章 霍仲邈再問徐庶第九五六章 守江夏兵進長沙(續)第一六〇章 馬超聚衆議來信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第三〇六章 馬孟起曹操擺宴(續)第二二五章 帶來請木鹿大王第一二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九)第九十四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六)第三〇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五)第九五八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續)第三九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第一九七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三)第二八一章 入雒陽探聽情報第七九四章 周瑜出馬說守將(續)第八六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九)第九〇四章 蘄春城聯軍停戰第六九四章 高邑城大軍已至第五八九章 說張繡劉曄無奈第七六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二)第三九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第二五四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六)第六六二章 許攸諫言袁本初(續)第三九一章 馬超商討出行事第二六四章 漢軍大戰羌兵(中)第三二四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上)第二四二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四)第五八六章 張任趙雲赴南陽第十四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三)第四章 聯軍進攻雲杜城(續)第五十一章 休整畢雙方再戰第七二八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續)第四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三)第四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第七六八章 龐士元拜主孫策第三五七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四)第五四八章 兗州軍兵臨城下第八八〇章 別衆人劉文告辭第二〇五章 馬超說服何遂高第五六一章 涼州軍兵退西陽第六七六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第六〇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九)第一六二章 涼州軍再襲敵營第九六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七)第六三〇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完)第三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九)第八一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四)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第九十九章 兗州軍渡過遼水(續)第八五三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一)第一百零五章 馬孟起臨危受命第六三五章 聯軍受阻羅縣城第六一〇章 張文遠歸附江東第一三一章 進讒言劉宏換帥第二八三章 劉宏崩何進被殺第六〇八章 孫策再欲赴丹徒第八五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第二五一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中)第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一)第六八四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七)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五)第六三五章 樂文謙對戰高覽第二二三章 張伯慎聚衆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