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七)

但是兗州軍嘛,雖說守城也是有一套不假,可也是己方老朋友了,和他們比江東軍可要熟悉,所以說到時候就是不服就戰,沒什麼說的。應該說馬超喜歡,或者說涼州軍也是,就喜歡這麼簡單粗暴地去戰,這無非就是人馬不夠,到時候再調兵了。確實,人家增兵了,你不調兵,那麼你拿什麼去和人家拼?而兗州軍要是不增兵,那麼馬超他們自然就知道了,他們

兗州軍是不準備再戰江夏了,就這樣兒。而如今來看,確實是兗州軍繼續戰的機率大,而不戰的機率小,就是這樣兒,馬超是如此覺得,而涼州軍衆人也都是如此想法。其實別說是他們了,就是孫策江東軍衆人,也都那麼個想法,不過因爲他們這如今連自己都是要顧不過

來了,所以說也真是,不會想那麼多兗州軍的事兒。如果說此時此刻的兗州軍跑到了西陵,那麼孫策他們是舉雙手雙腳歡迎,可實際他們還沒如此,連西陽都要拿不下來,最後灰溜溜撤退,所以說孫策他們也不會對兗州軍有什麼大期待,至少這個時候,曹操/他不會增兵的,

如此。那麼對於兗州軍如何,他們確實,至少這個時候是不會再多想什麼,反正是想了也沒大用,這個是肯定的,其他的……孫策這看着己方人馬是一日比一日少,雖說這都是他所料之中的事兒,可說實話,他心裡確實是不怎麼樣兒,這個一點兒不錯。畢竟這帶着很大的希望來了,可就要失望離開了,這對誰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兒,孫策他也沒什麼例外的。

所以說這個其實也是人之常情,很正常,確實,怎麼想怎麼都是這樣兒啊。所以說孫策這回了大營也沒什麼好心情,可他卻不能表露太多,沒辦法,誰讓自己是江東之主呢,唉,這在如今這個位置,那就得好好做下去啊,在其位而謀其政,就這麼簡單。而不在其位,就不

謀其政了,不就是這樣兒嗎。可自己還得是在自己位置上啊,就算自己是有心給自己兒子,可自己兒子年紀還不行。孫策有他自己想法,如果說自己真要是來個什麼英年早逝的話,這個位置最後還得是他弟弟孫權的,除非自己兒子年紀大了,也許十幾歲的話,還有點兒希望,

要不然的話,就幾歲,那麼早晚江東軍之主都得是自己那個弟弟的。孫策知道,有自己在,孫權不會怎麼樣兒,但是自己如果真不在了,那麼事兒就有變化了。自己弟弟是有野心的,這點他是一清二楚,而且孫策最清楚的就是,要講衝鋒陷陣,那麼三個孫權加一起也不是自己對手,這個真是一點兒不錯。可要說其他方面,就說用人上面,收買人心的手段,說實話,

自己不如自己弟弟,確實他是比自己要強一塊兒,這個自己也都知道。要是孫權什麼都超過孫策,他不成妖孽了,可還沒有。不過孫策清楚,自己活着,那就比什麼都好,兄弟感情不錯,孫權也不會做出來什麼事兒,兄弟一起努力,把江東經營更好。可自己要不在了,自

己如果把位置給自己兒子,那麼他不是傀儡,就得早讓位,被孫權佔去,這太正常了。這畢竟自己兒子和自己不同,差別差距太大了,這個可一點兒都沒錯。孫策他是能保證自己在世的時候,孫權不會有什麼動作,可他真保證不了自己有朝一日不在了之後的事兒。而如今位置給他孫權,那麼一切都好說,可要不是那樣兒呢?所以說孫策只能說盡量自己別早死,

就比什麼都好。真要是來個英年早逝了,那麼位置還是給孫權吧,爲了江東大局,也算是爲了自己兒子。所以說孫策是考慮都很清楚,當然了,他也不認爲自己就真命不好,來個英年早逝什麼的。不過這孫策他不知道,歷史上他可真就是英年早逝了,不過馬超到來,是把歷史都給改了,所以說孫策也算是逃過了一劫。歷史上有的,有些都沒了,改變了,有的確

實還在,不過更多的其實都是有所變化,這就是馬超帶來的,基本上和他都脫不了關係,這個確實也是如此。畢竟馬超這個穿越者,可絕對是改變了太多歷史了,這個可真是。不能說所有歷史都是他一個人兒改變了,可絕大多數,那都是和他脫不了關係,就是這樣兒。其

實還是那話,在馬超沒穿之前,其實歷史就已經是不同了,不過他來之後是變化了更大更多而已。他就敢肯定,這在自己沒來之前,此東漢和歷史的東漢,是有所不同的,這個馬超還是知道了解的,所以說……還是之前那話,就說如今東漢的人口就比歷史上多那麼多,這

不就是最大的不同,因此馬超也是知道,這歷史是早已不是歷史了,有的一樣兒,可很多都不同了,這個自己也沒辦法啊。有的被自己改變了,而更多的,他覺得還得是自己去創造,當然了,也一樣兒是少不得其他人,不光是己方的,曹操兗州軍和孫策江東軍,那可都是,一點兒不錯。所以說馬超的意思,自然是和曹操還有孫策他們一起,共同去創造歷史,而幾

人肯定有先成爲歷史的,可馬超自然是不想是自己,最好就是那兩個了。而曹操孫策他們當然不知道馬超到底是個什麼樣兒的人,其實還是那話,以如今這個年代的侷限性來說,就算是馬超把心底的話說出來,也是沒幾個真心相信的,三五個,那都多說了,基本上所有人

都不會相信,就這麼簡單。畢竟這個是什麼時代?東漢末年,這公元二〇幾年,這可真是和二〇〇幾年可差了一千八百多年呢,太久遠了。一千八百多年是個什麼概念,十八個世紀,就是這麼個概念,你要非得說十八個世紀是什麼概念,那就有點兒擡槓了,這個自己去理解

吧,也不是那麼難,是吧。涼州軍江東軍都是人馬越來越少,這確實也是讓雙方壓力越來越大,不過比起江東軍來,涼州軍是能好那麼點兒,誰讓人家如今是佔優,這個確實,絕對是起到大作用。越往後,誰兵力越多,誰就佔大優勢,本來雙方人馬都少了那麼多,就剩下幾萬了,所以說這個時候,哪怕就是多了幾千,其實都是很大優勢。而如今涼州軍和江東軍

交戰,這優勢是讓涼州軍給佔去了,哪怕江東軍再不甘心,確實也是沒什麼好辦法,不管是孫策還是龐統。尤其是後者,這來荊州,基本上就沒什麼用武之地,這確實,讓龐統也是有那麼點兒鬱悶。這還別說,哪怕就是天下頂級謀士,那也不是萬能的,這個可是一點兒沒

錯,頂級謀士是厲害不假,也是有用,可不代表什麼都好使,這個是肯定的。你就算是再厲害,可這沒你用武之地了,這也還是沒大用啊。當然了,如果說涼州軍來個什麼計策,龐統這就有用了,八成都騙不過他,那兩成基本上也是一半一半啊。所以說這龐統沒用武之地了,這也表明對方涼州軍的郭嘉,其實他也一樣兒,沒什麼用武之地,所以說都是彼此彼此,

沒什麼太大區別。不過涼州軍人馬是比江東軍多,這個兩軍可都不一樣兒,這倒也是。西陽城,郭淮是又帶兵進攻了兩日,這他們兗州軍如今就只剩下之前的一半了。可不是嗎,這一日傷亡至少都三百多近四百,所以這如今還能剩下多少人?郭淮那意思,看今日一戰之後,己方還能剩下多少人,要是繼續傷亡那麼多的話,自己確實,也是該帶兵撤的時候了,這沒

什麼說的。要說己方是在這兒死戰不假,可己方死戰西陽城,確實也不是說非得全軍覆沒了纔好,那樣兒自己才滿意。真心不是,郭淮的意思從來都是剩下個一千左右的人馬,自己就得帶兵撤,或者說不好聽就是跑,都一樣兒。對於西陽城,自己確實是不得不防啊,呂常

父子,看得出來,兩人都是比較求穩,要不然的話,真就早帶兵出城來了。說自己不怕他們,可這……郭淮這嘴上還是不承認呢,實際心裡就是害怕,所以說對他來講,這早迴帶兵回去,其實就算是早放心了,真的。不過如今來看,今日也許還不成,還得是看一日,觀察

一日,如此。對郭淮來說,他何嘗不希望出現個奇蹟什麼的,可惜啊,那是不可能的,至少他很清楚,不可能了。而要是涼州軍出個奇蹟什麼的,那麼己方就徹底完了,估計不是全軍覆沒,也都差不多少了。所以說郭淮是想了很清楚,最多再觀察個半日,自己就得帶兵撤退,當然了,前提就是今日的戰事還得是繼續進行下去,把己方死戰西陽這個攻城戰,該是

結束的時候了。又是一日的戰鬥,郭淮是和拼了老命了,他也知道,基本上這今日就是自己在西陽這兒的倒數第二日,明日自己就該是帶兵撤了。這不撤不行了,自己幾日是要和涼州軍他們死戰最後一日,不計較損傷,五百多左右,就算是可以了。看看,郭淮這確實是都

拼了,哪怕他沒說全軍覆沒也無所謂,可這比之前的要求可少多了,這個也確實是。不過要說真給他來個全軍覆沒,他可就得早跑了,還能在這兒繼續攻城嗎?而那樣兒的情況,絕對不會是他想要的,話說這幾日的進攻,郭淮是上到城頭,然後被呂常父子打退,上去了,

被打退,這來回來去多回了。而己方進攻這今日,己方損失一半還多的人馬,可涼州軍好像是沒損失多少。至少郭淮清楚一點,那就是人家的損失,肯定沒有一千五百多,絕對沒這個數兒,而具體是多少,對方佔據着城池,兗州軍確實是不好統計,畢竟這個不像是在城外,那確實是不一樣兒。而比起郭淮來,其實呂常父子是更清楚兗州軍還有多少人馬,這個畢竟

他們是在城外,所以說就一千多人,那還真是不難知道。而郭淮顯然也不會說來個什麼計,讓對方覺得己方人多。說實話,那都沒什麼大用,就算你讓對方覺得你人多了,可那隻不過就是暫時的而已,等攻城的時候,就又露餡了,還不就是這樣兒。所以說郭淮不會那麼做,

而且關鍵是他知道,那樣兒沒什麼用啊,無用功,他是不會做的。其他的,也沒什麼攻城計策要用,也真是沒有,而且己方就那麼點兒人馬,試問到底有什麼逆天的計策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至少郭淮不知道,他也是覺得沒有,別說是自己了,就算是派來三個頂級謀士,

也一樣兒是不好使啊,沒辦法,這實力不行,那就是不行。而人家實力強,那就是王道,在逆天的計策,在人家絕對實力面前,其實都是渣兒,這個郭淮他是有感觸的,確實如此。當然了,也不是說逆天計策就沒用,可到底能有多大用,很多時候就得去看天時地利人和,這個是肯定的。話都是那麼說,什麼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就是這樣兒。運氣有

時候其實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用計,這個哪怕就是頂級謀士也都如此想法。是,哪怕你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可運氣不好,最後照樣兒是不好使,逆天計策也不好使,好的就是被人給識破了,沒有用,做了無用功。而不好的,就是被人家識破之後,人家再來個將計就計,

結果你是沒算計了人家,卻是被人給算計了,這事兒又不是沒發生過,確實很正常。所以說這運氣不好,其他什麼都佔優,那也沒用,尤其是用計,就是如此啊。

第七七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六)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二八六章 時機至董卓入京第三一三章 長安出兵到宛城第八六一章 張既點將詢閻圃第七一九章 涼州軍大營問詢第一三八章 馬孟起設宴待衆第五〇〇章 漢軍援軍到零陽(續)第九八六章 臨湘棘陽戰事起第六四九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第四六六章 神秘來人見馬超第五十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九)第七七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三)第三〇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五)第六十四章 孫劉聯軍返西陵第九一九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第一二三章 黃巾軍再戰宛城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三一一章 涼州軍出征南陽第八三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一)第六二六章 收寇封襄陽得信第四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二)第四六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一)第一一〇章 謝伯言饋贈書卷(續)第五十七章 聯軍亂馬超決戰第二三七章 孟獲遣使贖孟優第九二二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完)第八九九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第五二四章 馬郭範悄入大營第五二九章 涼州軍一攻酉陽第九六八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第四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三)第九八八章 攻臨湘戰事緊張第三章 論大勢父子對話第四〇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八)第八八五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一)第五二一章 白波三賊算楊董第四四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二)第八七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第四〇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七)第四五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五)第九章 欲遊學故人來投第四〇五章 馬超帶兵奔銀坑第四六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七)第五〇三章 郭汜帶兵入長安(續)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五九九章 劉備兵敗奔青州第三一五章 袁紹帳中見袁術第六十七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二)第九四九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四)第一二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一)第四九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九)第二二五章 帶來請木鹿大王第三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第一三七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三)第四七七章 事敗露吳懿出招第一四九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第三〇三章 赴青州收編人馬(下)第四〇七章 聽諫言孟獲布兵第四五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一)第六〇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六)第七三三章 劉景升欲賺劉備第四九八章 樊稠中計死長安第四一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〇)第九十九章 何府一曲高歌第八八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六)第二五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第七七七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續)第七七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七)第四六三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第三一三章 長安出兵到宛城第三七三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續)第六八七章 三將再戰函谷關第七二六章 兩謀士親赴癭陶第五九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八)第一四二章 馬超邀請陸伯言第十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六)第六二八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二)第三八二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第八十七章 書生計瞞天過海第三二七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續)第二六二章 馬超帶兵到谷城第八七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第五七八章 高順夜攻敵軍營第五二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四)第三二一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續)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二二九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六)第三七三章 見士卒劉協出面第三〇四章 到陳留共赴會盟第七二二章 涼州軍血戰江陵(續)第二九五章 戰宿敵孟優不敵(續)第六六七章 函谷關彭羕對策第四五二章 子龍帳中詢敵情第七九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四)第四六九章 過兩郡抵達武陵第八四四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續)第五九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