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六)

孫策他們當然是不會做,可郭淮去做了,他們也都知道,這絕對是曹操的意思,你可以保證自己不那麼做,可曹孟德那個奸雄人物,他卻會那麼做,真心是很正常,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你確實是可以保證自己,可卻影響不了其他人,就這麼簡單,不是嗎,而曹操就是。至少孫策知道,自己和馬超都做不出來,不會去做的事兒,他曹孟德沒準就會去做,沒什麼大

不了。舉個例子,還是說徐州屠殺的事兒,至少孫策就很清楚,自己和馬超無論如何都不會那麼做,哪怕如今是亂世,說人命值錢也不值錢,就一句話的事兒。可他和馬超都不會去做的,曹操卻做了,他還讓兗州軍做出來了,這個就不得不說,其人的奸雄,天下是沒人能

比。就說曹操傻嗎?當然不是,他難道不知道屠殺百姓對兗州軍影響很大?孫策當然不會那麼認爲,可曹操當時就要那麼去做,很多原因是決定了,其人就必須那樣兒,百姓重要不假,可終究是沒他們兗州軍更重要,至少少了徐州,曹操還有其他地盤,可沒有了兗州軍呢,

那麼他曹孟德可就真光桿兒了,還不就是嗎。所以說曹操自然是知道,到底怎麼做,才能保住自己更的的利益,而老百姓,那犧牲就只能是犧牲了,可是卻沒白犧牲不是,至少在曹操看來,是用徐州的一部分百姓,換來了己方兗州軍士卒對自己的更忠心。確實,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兗州軍那個時候可沒誰是徐州的人,所以說殺個徐州百姓,那是手到擒來,真就

不算什麼事兒,而之後那人都殺了,其他的錢糧物資,自然也都是被搶沒了,這個也是肯定的。徐州可不是一個窮地方,可兗州軍那個時候真就是窮軍,這個一點兒不假。所以說曹操當年讓士卒屠殺徐州百姓,失了徐州不少民心,可他卻得了兗州軍將士的軍心,就是這麼

回事兒。要不然的話,你真當曹操頭腦一熱,就讓士卒去屠殺百姓,這什麼罵名都來了。曹操可不是那種做賠本生意的人,至少在短時間內,確實好處更多,其實這個就足夠了。其他的,那後人什麼的如何去說,曹操/他是真心都管不了,那事兒真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啊。

所以說曹操也只能是想着眼前,這個很正常,至少短時日短時間內,其實是好處多的,這個就足夠了。而曹操自然是沒認爲自己賠本了,他是從來都不後悔讓士卒屠殺徐州百姓,哪啊有人對他意見不小。可他們都從來沒有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過問題,也許有人是自己的話,那麼最後做出來的會比自己更絕,那都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兒啊。所以說曹操也不是沒有他

自己的藉口,那真找的話,可是多了去了。曹操怎麼說,他都覺得自己是有道理的,而其他罵自己的,說自己的,說實話,那是真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有多苦,實在是沒有辦法了,但凡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自己都不能那麼做,這點是真沒錯,所以說曹操覺得這自己也算是“如

人飲水,冷暖自知”吧,確實如此。但是曹操可從來都沒和誰解釋過這些,他覺得自己這個當主公的,那樣兒的事兒,自然是很多手下有意見,尤其是幾個文士,可自己卻不能因爲這樣兒,就多去解釋什麼。只要還有能理解,知道自己到底爲什麼那麼做,那都是無奈之舉,其實也就夠了,至少自己是從來都沒後悔後。你要問曹操內心深處的想法,其實就是這樣兒。

曹操對自己當年所下的命令,他是從來都沒後悔過,一點兒都沒有。所以說什麼是奸雄,這就是奸雄。至少孫策覺得自己和馬超在曹操那位置上,不會像他那樣兒,反正感覺是如此,真那樣兒了,那誰知道了。孫策他們知道郭淮帶着兗州軍正死戰西陽,他們也不多想了,如今這己方和涼州軍的戰事都沒完呢,還哪有什麼工夫去管人家啊。確實,仔細一想還就是如

此。不過孫策他們還是知道,自己和郭淮不同和曹操也不一樣兒,所以說他郭伯濟會帶着三千人馬去進攻西陽,可己方卻沒人那麼做。孫策覺得自己是愛惜士卒,畢竟自己也是個武將,當然也不能說曹操就不愛惜士卒了?不看重士卒命嗎?郭淮也是嗎?孫策他們當然沒覺

得就真是那樣兒,不過曹操其人是奸雄,至少孫策覺得比不了。說起來你能是認爲自己在有的地方超過其人,可誰敢說自己總體綜合實力就超過曹操了?縱觀古今歷史,這其實超過曹操的也不多,確實,一共纔多少?曹操其人那可是在歷史上有一號的人物,一點兒都不假。

當然孫策也算是個人物,可終究其人還是不能和曹操比,這個一點兒沒錯。馬超就更不用說了,歷史上是個武將,最後還給劉備打工,和曹操的仇恨不共戴天,和其人真心不能比啊。就算是同時期的劉備、孫權,其實也是比不上曹操的,這點怎麼想怎麼是。確實,有的地方,可以說他們是超過曹操,這點沒錯,畢竟是人無完人,很正常,某方面超過你的,那可多了

去了。可要說總體上,就劉大耳朵,孫權,那也是不好使,和曹操沒比啊,曹操那亂世之奸雄,確實不是隨便說說。至少劉備和孫權他們,可沒被評個什麼。孫策剛和衆人說完,就給他們打發回自己大營去了。對如今他來說,確實已經是顧不得兗州軍在北線如何了,他就

只知道,郭淮那邊兒是要敗了。不過如今來看,己方這再和涼州軍戰幾日,估計最後也贏不了啊。確實,畢竟孫策可以說是經驗豐富,那能看出來最後的結果,其實也不難。關鍵是哪怕他是如此想法,哪怕就算最後真那樣兒了,孫策這個時候都不會說帶兵撤退什麼的,那

可真不是他性格啊。確實,孫策那個人的性格,他手下的基本都知道,而馬超其實也都知道點兒。要讓孫策這個時候就帶兵跑,那絕對不是他性格,只有說在覺得實在是該走的時候,他才能真就帶兵退了,而如今顯然是不行啊。其他的,就是孫策要撤退,也不是這個時候怎麼偷偷摸摸走,而是要光明正大帶兵走,那纔是其人。所以說如今這個時候,那就不要想了,

孫策是知道,這對己方是越來越不利,可自己是那種輕易認輸的人嗎?所以說也真是,自己如今不但是不能帶兵走,還得是繼續和涼州軍戰下去,就是這樣兒。孫策雖說不會戰到他們江東軍就剩下幾百幾千人再撤,不過肯定也是,這還有多少萬人,你讓他走?那就不要再

想了,那是真不可能。所以說這個也是決定性條件,如果說此時江東軍真都沒多少人了,那麼孫策也是知道該撤了,他就撤了。至於說他不會怕什麼,什麼涼州軍劫營之類的,那基本上不會有,畢竟己方人馬少得可憐的時候,他們涼州軍一樣兒是不會剩下太多人,就是這樣兒。可自己也得承認,他們那個時候八成人馬是要比己方多,甚至就是那樣兒,所以……

可孫策這個時候怎麼都不會退,甚至他還想着,己方也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不過就是機率不大而已,就是這樣兒。其他的,孫策沒覺得己方就比涼州軍差多少,他們有頂級謀士,己方也不是沒有,他們就是有崔安那樣兒的將領,這己方是在這兒沒有,不過己方也不懼他們什麼,這個倒也是。所以說孫策也是要帶兵和涼州軍一直這麼戰下去了,這不到山窮水盡

的地步,他還真是不會退兵。所以說馬超也許還想孫策是早日帶兵撤退最好,可那也不過是一個好的想法而已,真實情況,那可不會是那樣兒,這個也確實是。其實他未必就不知道孫策其人的性格,可馬超有時候也是想着事情也許往最好的方向發展,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但不是那樣兒的啊……不過之後他也是想了,就算自己是他孫伯符的話,這個時候其實也不會帶兵灰溜溜退,這個確實,直接就跑,那不是自己性格,也不是他孫策的性格,所以說這不還有好幾萬人嗎,那這就繼續戰,沒什麼大不了的,也不會說全軍覆沒了,真要到了那

個時候,孫策也就早退了。又一日,涼州軍和江東軍的大戰,兩軍這幾日來已經是非常熟悉了,從之前不怎麼熟到了現在是非常熟,其實也就是這幾日的時間而已。畢竟人都是一回生兩回熟,這個基本上都沒太大區別,確實如此啊,所以就更不用說是涼州軍和江東軍他們了。而且兩軍不是說不熟,只不過就是很久沒交鋒了,這個確實是有那麼點兒生,其他的,

都慢慢又熟悉了。所以說這個也是,兩軍這交戰也是磨合,確實剛開始也算是難爲他們了。不過進攻什麼的,到了戰場上,哪怕剛開始對對方不熟,可對這個廝殺什麼的,那雙方還都是輕車熟路,這個是一點兒沒錯。這如今兩軍交鋒,也不鬥將了,這不光是直接廝殺,更是

在戰場上,兩個將領也不單挑了,都是找對方士卒屠戮。實在是剛開始的話,那還可以,雙方人馬都不少,還用不着他們就真出手怎麼殺敵軍士卒。可如今這雙方剩下的人馬也就將近之前的一半,所以說也真是,此時此刻,就不是鬥將的時候了,開始也不用,就算是交鋒

上也一樣兒不用,雙方的將領殺敵軍士卒,就應該是如此。沒辦法,這就算是想,其實都不適合了,畢竟雙方所剩的人馬,那真是越來越少了,所以說這雙方鬥將根本就沒什麼大用,有那個時間,還真是不如多殺幾個敵軍士卒,不就是這麼回事兒嗎,確實。所以說如今是這樣兒的情況,而不是之前那樣兒。這隨着人馬越來越少,雙方每次戰鬥的時間也是越來越短

了,這個是一點兒都沒錯的。這個也是,人少了,你還能想着比之前最開始的時候時間長嗎?顯然這都不可能了,所以說也都正常。孫策是無奈收兵,而比起他來比起江東軍來,馬超他心情倒是還算都不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己方佔優,如此,其實也就足夠了。對於

本來到江夏的人馬就比己方多的江東軍,馬超的要求其實並不是太難,無非就是打退他們,打他們出江夏也就是了,其他的,倒是沒了。至於說收復被江東軍佔據的兩個郡,馬超這個時候還沒那麼多想法,不是說涼州軍一點兒都不能,只是就憑如今在荊州的人馬,那確實還

不行,而且還有兗州軍在一旁虎視眈眈,這個你怎麼都不能給忽略了是吧,所以……如今的兗州軍是一萬人馬,現在是比這少多了,可之後呢?馬超沒多想,他就只是稍微想了一下而已,對他來說,江東軍解決完之後,己方還得去和兗州軍對上,八成。當然了,這個不是絕對的,可也不是沒可能,很大可能,但前提是兗州軍要繼續增加人馬,而他們人馬一來,

己方人馬就顯得少了,所以說到時候還得調兵啊,這個是肯定的。如果說兗州軍沒動作的話,那麼己方只要把失守的幾個縣再奪回來就可以了。不要說一個幾千人馬守禦的城池己方奪不下,哪怕就是許都,也不是不能,畢竟才幾千人而已,就是己方投入多少兵力而已,就

是這樣兒。但是兗州軍嗎,雖說守城也是有一套不假,可也是己方老朋友了,和他們比江東軍可要熟悉,所以說到時候就是不服就戰,沒什麼說的。

第三五三章 涼州軍司隸徵兵第三七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五)第九七〇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續)第四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二)第四九三章 魏延帶兵奔零陽第六一三章 兗州軍再攻湘南第一八六章 劉宏擬旨拒敵第七〇七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九)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阻截聯軍第二〇一章 兗州軍進襄平城(二)第六二三章 進雁門初戰樓煩第四二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一七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四)第七四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三)第四三六章 崔福達力斬敵將第三四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五)第四一六章 武安國登關激戰第六五七章 涼州軍苦戰江陵第三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四 )第三六四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完)第七九六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第一一四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完)第二二七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第五四一章 司馬懿遊說曹操第五三九章 曹操西市訪大才第一七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五)第九九五章 孫策劉備返南郡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八)第二一四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四十四章 聯軍約戰涼州軍(續)第一三七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三)第四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四)第五一三章 宴畢馬杜論英雄(續)第六一五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第一五六章 遭火攻孟獲奔逃第九三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二)第九九六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續)第七一五章 親筆信送出搬兵第九五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四)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無奈退兵第六一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一)第一三〇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續)第三五九章 曉埋伏孟獲收兵第一〇六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七)第八〇九章 劉備施計賺霍峻第七十章 說感言孟起上臺前第九一一章 兗州軍騎兵突圍第二七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第四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六)第二十五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續)第九五二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第三三三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第八十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四)第八四三章 劉備帶兵赴泉陵第六三四章 涼州軍佔據便縣第四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七)第一一〇章 謝伯言饋贈書卷(續)第二四六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八)第六三八章 長子來人見子龍第十八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四)第九十六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九)第一三八章 馬孟起設宴待衆第四二〇章 州牧府宴請衆將第六二八章 兗州江東攻羅縣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九七五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第一五九章 蠻王孟獲再用計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五)第四六七章 宴席畢費禕請求第四一八章 葭萌關故人投奔(續)第四九八章 樊稠中計死長安第八五九章 玄德試探劉子初第一百零七章 漢營驚現刺客第四二一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第九四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三)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七)第二十六章 涼州敗張飛撤退第六八五章 霍仲邈求教徐庶第七九七章 臨湘破幾方反應第五十八章 十八子夜襲敵營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三六四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第六四五章 兗州江東攻臨湘第六二八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二)第三十章 曹孟德再會孫劉第二〇〇章 戰涼州漢軍再敗第一八〇章 尋謀士賊首相詢第三七四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第三九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第五一六章 文仲業兵敗退走第六四三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三)第九四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六)第六〇九章 兗州江東到湘南第三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三)第三十九章 聯軍動樊城求援(續)第三七三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續)第四一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