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完)

果然,張飛黃忠的大吼,還是起到了點兒作用,不過也真是,太有限了。畢竟這個時候都已經是什麼情況了,在城頭的涼州軍士卒看來,這馬上城就要被破了,所以說這已經是有不少人,或者說是大多數的士卒,其實都沒有什麼戰心了,而是想着趕緊跑。哪怕就是號稱天下最強兵的涼州軍,在這個時候,他們和其他諸侯的人馬,也沒什麼兩樣兒,確實,有區別

嗎?畢竟士卒也只不過就是普通人,他們不是神。可以說他們和兗州軍也好,是和江東軍、漢軍也罷,在要敗的時候,其實都沒什麼區別。當然了,他們的待遇,確實是比其他諸侯的軍隊要強,畢竟馬超是不差錢什麼的,所以給了士卒一個非常優厚的待遇,也讓更多人能爲

他效死命,這絕對是冠絕諸侯的了。不過哪怕如此,也並不代表說涼州軍就不會敗了,那肯定是不可能。只是相對來說,他們勝利的多,而敗退的少,就是這樣兒了。哪怕就是馬超,他不照樣兒也是失敗過嗎,根本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真就是那話沒錯,“勝敗乃兵家常事”。

張遼孫翊他們聽到了張飛黃忠的大喊,兩人心說,這己方都要破了城了,還都沒喊什麼,這你們做什麼?所以兩人也是不甘示弱,張遼也對己方士卒喊道:“弟兄們,快,奪取城池!”孫翊也是喊道:“弟兄們,城就要被破了!”聽到了他們的話,曹真和牛金也不示弱,對他們來說,都很清楚,如今可是到了關鍵之時,如果說之前他們不愛多說的話,那麼到了此時此

刻,就是必須要說什麼的時候了。所以兩人也沒有落下,對着己方兗州軍的人馬大喊着,自然是讓他們趕緊攻城,因爲馬上就要勝利了。確實,傻子都看得出來,如今聯軍是什麼優勢,而涼州軍又如何。說起來就算張飛他們都有逆天的本事,如今也做不到力挽狂瀾了,更

何況,他們還沒有呢。所以三爺也想到了,馬上這己方就要大勢已去,自己還是當機立斷,帶兵撤吧。三爺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是帶兵逃跑,嘴上是不會那麼說。可實際上,就是跑,心裡也這麼想的。而就在此時,城門已經被聯軍攻破,三爺一聽,心說完了,徹底是沒希望。

孫策拿起了自己的長槍,對着己方士卒大喊道:“弟兄們,破城就在今日,隨我衝啊!”曹仁也是喊道:“全軍衝鋒!”畢竟城門都破了,要是再不抓緊的話,這機會可就要錯過了。當然破城肯定還是會破的,不過晚一會兒,這破城也要晚點兒。看着自己主公(將軍)都向城門衝了過去,聯軍士卒自然也沒例外,都跟着孫策還有曹仁他們衝進了城池。他們知道,今

日西陵城必破!不可能再不破了,再不破,自己這些人都回鄉種田去吧,不適合打仗啊。這麼佔優的時候都拿不下城池,那可真是,廢物加三級。張飛此時對着城頭的人大喊道:“快退!撤!”雖然他是心不甘情不願,但是卻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到了如今這個時候,除了撤

退,就沒有其他的辦法了。黃忠和武安國趕緊是沒敢戀戰,捨棄了對手,帶着士卒下城了。當然張遼他們,有涼州軍斷後的士卒拼死阻攔,所以張飛他們自然是有時間撤退。爲了不讓在西陵城的涼州軍人馬全軍覆沒,張飛是當機立斷,在城門破了的時候,趕緊帶兵離開。他也清楚,自己晚一會兒,那麼己方士卒的傷亡也就越大。其實這也算晚了,不過還好,己方

還有點兒人,一千多不到兩千人,也算是這麼多點兒力量了。畢竟能剩下這麼多,其實就算是不錯了,話說整個西陵城,一共纔多少人馬,所以這就算不錯。是,張飛他們肯定能剩下更多,或者更少,乃至於全軍覆沒,可張飛沒那麼做,他認爲這個時候,不到兩千人,其實正好,那戰馬纔有多少?所以他們都變成了騎兵,那聯軍是絕對追不上的。因此,張飛他

是心裡有數,也是有底兒,這個是肯定的。可以說他是早就打算好了,而且黃忠顯然也是同意的。對他來說,除了張飛之外,這西陵城有多少戰馬,就屬他最清楚,畢竟他是剛帶騎兵回來沒太久,所以還能不知道嘛。因此,他對張飛的的決定是半點兒意見都沒有,而且黃

忠也知道,自己要是張飛的話,也會如此作爲的。畢竟現實條件在那兒擺着,你總得根據現實來啊,是,可以剩下更多的人馬,但是帶他們離開,肯定有人是騎馬,有人步行,那麼最後沒馬騎的,很可能就要被聯軍追上,最後的結果都不言而喻了,所以剩下這麼不到兩千

人,他認爲正好。至於說戰馬還少,畢竟西陵城就有一千五百多的戰馬,不過如今涼州軍還剩下的人,可是要超過這好幾百。但是活人肯定不能被尿憋死,所以張飛他們自然是有辦法了。只要讓有人是兩人共乘一匹戰馬,也就解決個這個事兒了,不過就是多了幾百人而已。說起來畢竟是涼州軍出產的戰馬,所以只要不是太重,那麼揹負兩個士卒,是一點兒問題都

沒有的。這年頭的士卒,確實,是有五大三粗的,那樣兒的,只能是一人一匹馬。而比較瘦小的,那樣兒的,就安排兩個人一匹了,所以這事兒真是好解決。至於說張飛他們怎麼沒在守城士卒剩下三千人的時候就撤退呢,畢竟一千五百多匹戰馬,三千人還是能容下的。不

過這個事兒肯定不是這麼算的。其實在張飛看來,這快兩千人,都已經不少了。在行軍打仗中,倒是有一人雙馬,爲了速度嗎,有時候要這樣兒,甚至是一人三馬,也不是沒有。可也確實,很少聽說有兩人共乘什麼的,你當是夫妻間親密無間呢,所以這也確實沒辦法。

剩下不到兩千人,確實就是已經不錯了。確實,多了也不是什麼好事兒,畢竟張飛他們的本意,還是要拖着聯軍,然後是不讓己方全軍覆沒。所以第一個是要拖住聯軍,這纔是最主要的,而不讓己方全軍覆沒,那其實是次要的,這個沒錯。張飛他們離開了,張遼幾人是下了城頭追,不過他們早就騎馬跑了。對此,張遼幾人也只能是奪了涼州軍士卒的戰馬,然後

一路最下去了。不管能不能追到,至少幾人是盡力了,這是他們必須要去做的。而追和不追,這就是他態度的問題了。他們幾個想法很明確,與其在這兒帶着人殺那斷後的涼州軍士卒,還真是,不如騎馬去追張飛他們。追上與追不上,絕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還是,這

個就比在西陵城內殺戮着涼州軍士卒強。再說了,城內的事兒,還有自己主公(將軍)帶着人做呢,所以他們如今的目的,就是追趕張飛幾人,哪怕追不上,至少落後的涼州軍士卒,也不能讓他們跑了。對張遼他們來說,就算是殺了他們,也能奪取些戰馬,涼州軍是不怎麼缺少戰馬,可江東軍是真缺那個。好歹兗州軍有着幽州全境,那是產馬的大州,所以他們比

江東軍強多了。江東不是沒有馬,但是他們那地方的馬,絕對是當不了戰馬就是了,最多算是個代步工具,頂天了。所以也只有涼州、幷州和幽州出產的馬,那才能當戰馬。就是益州,雖說也有馬,但是作爲戰馬,還是不行。是,也能騎着打仗,可那戰力就不用多說了吧。因此,這涼州軍佔據涼州幷州,兗州軍佔據了幽州,都是出產戰馬的,唯獨孫策的江東軍,

沒有出產戰馬的地方,至於劉備也是沒有,不過他基本沒什麼大勢力,就是和孫策,也是不能比的可歹孫策是佔據了兩個州,還有荊州幾個郡,他劉備才佔了多大的地方?不是看不起看不上他,實在是他要真和孫策江東軍相比的話,確實,很多地方都是不如的。當然劉備

是有超過孫策的地方不假,可那能有什麼大作用呢?如果說劉備他漢軍的勢力和實力都超過了孫策,那麼馬超也不會第一個去滅他劉備了,哪怕他認爲劉備是個大威脅,這個是沒錯。但是他還是要先易後難,這個纔是根本。如果說劉備真有勢力有實力,那麼在馬超看來,其

人絕對是成了氣候,那麼就得從長計議了,那樣兒的劉備,絕對是更不好對付,不是如今所能比的。孫策和曹仁已經帶着聯軍殺進了城內,本來西陵城就沒剩下多少涼州軍的人,之後又被張遼他們殺了一陣,這如今也真是沒幾個了。所以孫策他們一進城,這馬上,還在西陵城內的涼州軍士卒,終於是全軍覆沒了。孫策和曹仁也沒去招降,也確實,涼州軍沒人投

降。本來留在西陵城斷後的也沒有多少,而更爲關鍵的,他們必然是死忠了,所以……至於說他們發現張遼四人不在城中,自然是知道,他們都去追擊張飛了。並且從己方士卒那兒,他們更是確定了這一點。對此,不管是孫策也好,是曹仁也罷,都沒什麼意外的。對他們來

說,確實是比較瞭解張遼他們。要說他們去追擊張飛殘部,這事兒他們真是沒有半點兒意外。如果說他們一動不動,就光帶兵在城內廝殺,那纔不是他們的作風呢。所以他們如此,可以說兩人是早已預料到了,說起來要是換成孫策的話,他也得這麼幹。倒是曹仁,他不會

那麼做,畢竟這個也算是性格決定了這些吧。張遼他們什麼性格,而曹仁呢,顯然他們的區別可不小。孫策孫翊兄弟,還有牛金他們就不用多說了,那性格,那脾氣,絕對是不小,也不怎麼地,確實是不好就對了。至於說張遼、曹真還有曹仁,顯然在三人中,也就是曹仁,

脾氣還稍微可以,至少比前兩個要好多了。張遼和曹真,他們肯定不是孫策三人那樣兒的性

格脾氣,但是怎麼說呢。張遼是幷州雁門人,從少年時期就加入了幷州軍,在刺史丁原的帳下做事兒,之後又追隨呂布,說起來這樣兒一個人物,說起來他不發火的時候,那怎麼都挺好,但是你要惹到他的話,那後果……所以顯然,張飛他們,就是得罪張遼的幾個,所以

他能輕易說放過他們嗎?追上追不上,確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要明確自己的態度,也讓所有人看看。至於說曹真,曹真和曹操的關係來說,就算他如今還年輕,但是在兗州軍中,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視而不見。他那脾氣雖然不是牛金那樣兒,但也確實,有自己的

驕傲,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張飛他們帶兵跑了,他不可能不追。至於說曹仁,也就是他還有郭淮,他們兩個可能不去追擊,像是李典,要不是張飛他們早都跑了,估計這個時候他也去追了,所以……真要說穩重,那曹仁絕對是比李典要更穩重,要不然他爲什麼可以當主帥,領個十幾萬人馬,不成問題,而李典,也就是帶幾萬兵,頂天了。當然這肯定是曹仁

比李典更適合做主帥,同樣兒也是其人比李典的本事大,確實,是這樣兒,所以他比李典更加穩重,也算在其中的。因此,孫策他們有可能去追張飛他們,可唯獨曹仁,他是不會去的。當然了,也難說,還是有其他意外的,畢竟曹仁的想法也不會永遠都不變,他必然是會

根據自己所需要的,而去想自己要做什麼。所以說如果他不是主帥的話,大多可能,他不會去追擊,但是極其微小的機率,他會去,但是基本上是不可能。

第三四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二)第二十六章 別村外打馬告別第十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五)第七〇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二)第八五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第三八六章 涼州軍又攻三江第九八〇章 滿寵許褚見孫劉第五〇三章 濃煙起知援軍至第七〇八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完)第二八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二)第九八九章 攻臨湘戰事緊張(續)第四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二)第二三三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二)第八八四章 九疑山雙雄會面(續)第一九三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六)第一四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完)第四十九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八)第五四五章 馬超再攻懷縣城第四十四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八)第九十一章 爲報仇十八子離去第七六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七)第三四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四)第六二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七)第七七八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完)第四〇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一)第八九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七)第一八五章 名士入夥叛賊第一一二章 逼降廖化說黃巾第七四五章 聞噩耗樂成退兵第四六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二)第九二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第四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四)第二四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八十八章 赴西陵傳遞消息第八三六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三)第二九七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續)第三四四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續)第一五五章 追敵軍蠻王中計第二三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第六三七章 趙雲初戰長子城第九七八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二)第二八三章 劉宏崩何進被殺第二十四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三)第三二一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續)第一一三章 分黃巾另有安排第五十三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續)第四十四章 對戰激烈涼州勝第四四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九)第九三六章 涼州軍信使來到(續)第四〇六章 馬超帶兵奔銀坑(續)第二一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一)第一一一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三)第八六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三)第九十二章 三人行到達成都第一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九)第五四八章 敗將退走回辰陽(續)第二三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第一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完)第九十二章 三人行到達成都第一一八章 孟獲領兵夜襲營第二三九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一)第七七三章 諸葛亮緩兵之計第九五七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第七二三章 文丑投奔劉玄德第八三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七)第一五一章 涼州敗南蠻軍勝第七十四章 汝南平輿試兄弟第三四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八)第八五五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三)第八七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九)第七二五章 函谷關戰事繼續第九五七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進襄平城(一)第八八八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續)第七九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一)第六四六章 張任赴荊做太守(續)第七〇八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第二七八章 馬超帶兵屠羌第一三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九)第四二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八)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一二四章 翌日兩軍作交換第一七二章 馬孟起返還雒陽第四八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五)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三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第九〇四章 蘄春城聯軍停戰第九七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九)第七三三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第六七七章 謀士議欲說馬延第三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六)第十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一)第八十七章 遼東出兵拒兗州第二五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七)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九〇九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續)第八七七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六)第一一三章 親兄弟聯手對敵第五〇六章 擒信使一封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