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

且不說王楷回了兗州,劉岱聞得徐卓的話後會作何反應,只說徐卓見過王楷,面稟荀貞。

他先把王楷的來意說了,然後評價說道:“劉兗州漢室宗親,聽說他在兗州謙恭虛己,頗有得士之名,而觀許、王二中郎不過中人之姿。滿伯寧剛毅清廉,有名州中,涼伯方博通經典,進退以道,此二君俱昌邑人也,居於州治,而劉兗州不能用,我聞東郡程立,英才偉士,不受其闢,實有知人之明。”

滿伯寧即滿寵,涼伯方名茂,他兩人皆是兗州較爲年輕一代中的俊傑人物。

滿寵出身自郡中的右姓大家,少有名聲,年十八即爲郡督郵,時郡內有李朔等各擁部曲,殘害平民,滿寵奉太守之令前往糾察,一因他的族姓在郡中顯赫,二也是因爲他的能力,李朔等一見到他就下拜請罪,從此不復再敢抄略。以此功勞,滿寵得被郡守舉薦,爲朝中徵任,守高平令,“守”者,試任之意也,這是漢室拔擢官吏時經常採用的一種試用制度,“令”者,大縣之長吏也,品秩較縣長爲高,一出仕朝中就是大縣之令,起點很高,但因在任上把貪污受賄的縣督郵張苞給拷掠死了,他遂棄官歸家。

涼茂少時好學,議論事情、評點人物時常引經據典,用以處理是非,爲郡人所服,平時結交之友,皆意氣相投,併名聞州郡,共同號爲“八友”。

這兩個人都是山陽昌邑人,家在兗州的州治,按理說劉岱應該是早知其二人之名了,但至今未嘗對此二人加以徵辟、重用。所以,徐卓總結說:程立不受劉岱的闢用是有“知人之明”。言外之意,劉岱的“得士之名”有水分,他所能得、能用的士不過都是些“中人之姿”罷了。

荀貞心道:“這也不能怪劉岱。兗州南有張孟卓,北有曹孟德,山陽太守袁遺不僅是袁本初的從兄,且其本人也有高名於世,與張孟卓之弟張超交好,昔曾被張超讚稱‘有冠世之懿,干時之量’,兗州只有一州之士,而現今州內卻至少有四個‘明主’,劉岱自是難以將兗州的才俊之士盡攬帳下,乃至若程立這等有遠見的,乾脆就誰的徵辟都不應,坐待局勢發展。”

他心中這樣想,沉吟稍頃,口中問道:“劉兗州欲親擊兗北黃巾。元直,你怎麼看此事?”

“其如勝,將會不利於我進駐東平、任城之部;其如敗,則將會有利於我。”

“噢?怎麼個不利?又怎麼個有利?你說說看。”

“劉兗州如勝,則他以大勝之勢,歸逐我部,我部不能敵也,此是爲不利於我。”

“有利於我呢?”

“他如敗,則兗北黃巾必定會趁勝南下,兗州就會陷入大亂。兗州一亂,自就有利於我。”

荀貞同意徐卓的分析,問他道:“如此,以卿之見,我該如何應對?”

“卓有二策。”

“說來聽聽。”

“主公與曹東郡相善,可遣一使,暗通曹東郡,以支持曹東郡入主兗州爲誘,使曹東郡掣肘劉兗州,令劉兗州兵敗。”

遣派一個使者去見曹操,對曹操說:只要你能讓劉岱兵敗,我就支持你入主兗州。這看似是個辦法,但荀貞搖了搖頭,說道:“此策不可。”

他對曹操還是比較瞭解的,說道:“劉兗州討擊兗北黃巾既是其本分,亦爲民心之所向,孟德雄傑之士,豈是利令智昏之徒可比的?他斷不會允卿此策,自毀聲名的。我如以此策與他相通,不但不會得到他的同意,更反會使他小看於我。”

劉岱親擊兗北黃巾是以州刺史的身份而爲之,是佔着“大義”的。

刺史之職,源自前秦的“監御史”,前漢武帝雖對其權有過一個明確的限定,即“六條問事”,本是監察之官,但自本朝中葉以來,爲鎮壓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和蠻夷反叛,前秦時“監御史”可以監軍、將兵的情況重又出現,刺史被賦予了領兵的權力。

遠的不說,近一點的如靈帝熹平元年,會稽許昭作亂,朝廷拜臧旻爲揚州刺史,臧旻率州郡擊討之,孫堅時爲郡司馬,因此戰立功,得被擢爲鹽瀆縣丞,又如光和二年,巴郡板楯蠻叛,朝廷遣御史中丞蕭璦督益州刺史討之,又如中平三年,荊州刺史王敏討造反的江夏兵,斬其首趙慈,又如中平五年,陶謙討擊徐州黃巾時的身份也是徐州的“刺史”。

故此,荀貞說,劉岱以刺史的身份召集郡國、討擊兗北黃巾是他的“本分”,同時,他這又是在“解民倒懸”,佔着士人們的輿論,因而,又是“民心之所向”。

曹操是何等樣人?明識遠見。這麼個情況下,他是絕對不可能同意徐卓的這個計策的,——亦正如荀貞所料,曹操事實上也已經做出了大力支持劉岱的決定。

徐卓笑道:“卓料主公也不會用此策。”

“卿二策爲何?”

“卓的這第二策就簡單了:擇數勇士即可。”

荀貞心中一動,說道:“卿的意思是?”

“選數勇士,潛入劉兗州軍中,候其當亂軍之際,行刺殺之。”

荀貞沉吟不語。

徐卓說道:“卓昔於潁川,交往多任俠士,其中頗有膽勇俱佳者,主公如有意,卓可於其中擇二三,遣之入兗,必能不負使命。”

徐卓少好輕俠,早年在潁川時,他結交的多是此輩,後因荀貞,方纔折節讀書,至有今日之成,而他昔年結交的那些朋友,近些年來,有不少陸續地前來投奔於他,其中能用之軍伍者,徐卓均舉薦給了荀貞,而尚有一些無軍旅之才,唯擅匹夫之勇的,他俱養之門下。

他的這些昔時舊友、今日食客,荀貞大多見過,裡邊的確是有好幾個膽勇出色、尚氣輕死的當刺客的好材料,如將之遣入兗州,確如徐卓所言,必會“不負使命”,因而,荀貞倒不擔憂如果行刺的話,會不會行刺成功,但需要考慮的是:行刺之計乃是險棋危行,成功後,會導致什麼後果?這後果究竟是會利於荀貞,抑或是恰恰相反,會不利於荀貞?

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0 邊文禮攘臂不齒51 謀算將戰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4 守城初戰19 二荀優劣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9 督郵在此(上)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94 願以區區當芹獻70 今才知君是誰人73 大丈夫寧鳴而死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5 且以盜賊付太守30 將戰60 文直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44 許仲程偃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20 辛璦(中)73 鎮東檄調三將援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8 朱門酒肉路邊骨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72 凌霄鴻鵠潁陰侯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8 捕人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52 市義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61 仲業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92 兵臨西華(中)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28 孫文臺發豫州兵96 會師城下(下)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61 最令人懼是毒計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6 原盼46 盜馬21 賞錢15 問世間誰主沉浮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 風物迥異江南地29 伯符進獻渡河略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7 無賴17 第一天(中)3 光和七年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67 二月風雷重又動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46 室暖臨懷春情在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41 效果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41 虛虛實實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6 生子當如孫伯符56 買馬(下)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58 關張各有惆悵情47 武貴立功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39 可笑雛鳳誘老薑20 名士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77 布植黨羽養虎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