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

東海郡,合鄉縣。

陳褒部、劉備部早已抵至。

荀成加快了對泰山兵的整編,昌豨、孫康部也繼後而到。

許仲、戲志才從任城發回軍報,經過晝夜不歇地趕工,在任城縣外構築的據點已於日前築成。

李宣從東平回來,稟報荀貞,說李瓚同意荀貞遣江鵠部進駐郡內。

需要調動的兵馬皆已到位,需要處理的軍務也都已完成,荀貞本是打算回郯縣的,可就在這個時候,兗州傳來了劉岱檄召州內、欲擊兗北黃巾的消息。

隨之,劉岱的第二個使者到了合鄉。——劉岱的第一個使者是在許仲部進佔任城縣後不久來的合鄉,當時是來問荀貞遣兵入兗是爲何意的,荀貞沒見他,讓徐卓去見的,被徐卓以與戲志纔打發任城都尉呂虔時所用之相仿藉口給敷衍走了。劉岱遣的這第一個使者是他的從事中郎許汜。劉岱當年是討董聯軍中的一支,和袁紹、荀貞、孫堅、曹操、鮑信等各路部隊的主將一樣,也被盟友表了一個行將軍號,以方便行事,故而亦開有幕府,也有從事中郎。

而今爲劉岱之所遣來的第二個兗州使者名叫王楷。

王楷現也是劉岱幕府的從事中郎。

聽得王楷來了合鄉求見,荀貞也不打算親見,仍是叫來徐卓,笑對他說道:“元直,卿已見過許汜,今王楷又來,卿可再見之,較此二君短長,回與我言。”

徐卓和郭嘉現是荀貞幕府的兩個從事中郎,郭嘉跟着戲志才、許仲在任城,留於荀貞身邊的眼下只有徐卓,讓徐卓去見許汜、王楷正是品秩相敵、職銜相符,最爲合適。

徐卓應道:“諾。”

出了室外,徐卓到前頭堂外的便坐,即遣人去請王楷來見。

徐卓、郭嘉都是二十多歲,王楷、許汜俱年過四旬,然因上次許汜回到昌邑後,對劉岱等講過對徐卓的印象,所以王楷知此子聰敏能辯,倒是不敢以他年輕而便輕視。

在便坐中,兩人相見。

見禮畢,兩人分別落座。

王楷先代表劉岱,對荀貞致以問候。徐卓代表荀貞謝過,也同樣代表荀貞問候劉岱。

這些客套話說完,言入正題。

王楷說道:“上次許中郎來合鄉求見荀將軍,聽說便是與足下見的面?”

“正是。”

“聞許中郎言:當日足下告訴許中郎說貴軍所以入兗者,其中一因是爲追殲魯國黃巾?”

“不錯。”

“今魯國黃巾入我州境內者,多已散去,卻不知貴軍緣何仍駐留任城不走?”

“魯國黃巾雖多已散,但散入的還是在貴州境內,我軍若現在就撤回鄙州,卻是以鄰爲壑了。我家主公仁厚,豈會行此之事!”

“如此說,貴軍留駐任城不走者,是爲助鄙州剿平黃巾了?”

“貴州境內黃巾肆虐,而鄙州雖弱,州內卻無賊也,鄙州與貴州儘管沒有接壤,相鄰不遠,倘使萬一有可助貴州者,也算是睦鄰友好之意了。”

徐卓頓了下,又道:“只是鄙州兵雖精而糧卻稍乏,貴州素富於海內,現我軍助貴州剿賊,亦不需貴州酬謝,如是糧足,借稍許與我軍可也。”

王楷心道:“真是無恥之徒!”

卻因身有使命,他不好就此翻臉,順着徐卓的話,說道:“不瞞足下,今我來貴地,實正是爲剿賊而來的。貴州如能允鄙州之所請,莫說稍許軍糧,便是重禮酬謝,鄙州也願拿出。”

“噢?貴州有何請也?願聞其詳。”

“足下應也知道,現於今,鄙州境北黃巾勢衆,百姓苦之久矣,我家主上爲安民休養,澄清州內,有意親提兵擊之,唯部曲略少,恐克勝不易。貴州入我境內之兵既是爲助鄙州剿賊而來的,我家主上就想請荀將軍把這些兵馬暫時借給鄙州,待剿滅了兗北黃巾,必有重謝。”

徐卓哈哈笑道:“些許小事,何足言謝!”

王楷大喜,說道:“足下可是應了?不需請示荀將軍麼?”

“這點小事,我就可以代表我家主公做主。”

王楷喜不自勝,心道:“雖未能以此藉口把入我兗境的徐州兵趕走,但若是果能將之借入劉公的帳下,卻也不失爲一件好事,既可用之爲馬前驅,又足可壯劉公軍威,震懾各郡。”急切地問道:“敢問足下,不知何時可將此部兵馬借給我州?”

“此部?足下說的是哪一部?”

王楷愕然,說道:“自是駐留任城的那部貴軍兵馬。”

徐卓搖了搖頭,說道:“駐在任城的只有區區數千兵馬,何足以助貴州剿賊?”

王楷問道:“那足下是何意?”

“君來合鄉,進城時可見到城外的兵營了麼?”

王楷心覺不妙,答道:“見了。”

“可注意到其中有不少兵營是新建的麼?”

“注意到了。”

“又可知爲何會有那麼些新建的兵營麼?”

王楷心中愈覺不妙,試探地說道:“必是因荀將軍新調了不少兵馬入駐合鄉?”

“然也,君可又知我家主公爲何新調了不少兵馬來駐合鄉麼?”

“……,爲何?”

“還是爲了睦鄰友好之意啊。”

“……。”

見王楷張口結舌,無以回答,徐卓一笑,自顧自地往下說道:“足下適才言說貴州‘境北黃巾勢衆,百姓苦之久矣’,此事我家主公早知。黃巾者,天下之公賊也,鄙州與貴州雖分兩州,而民皆漢家百姓,我家主公久有進兵貴州,以剿黃巾,安平漢民之念也,只是擔憂如果貿然進兵,或會引起貴州劉將軍的誤會,故此拖延至今。現下,既然貴州劉將軍主動求援,則我家主公可以無憂矣,合鄉城外的兵馬便能夠大舉入兗,助貴州剿賊了!”

“……。”

“足下不說話,可是嫌合鄉城外的我軍兵馬不多,怕不足以助貴州劉將軍剿賊麼?”

“不是!”

“那足下緣何不言?”

“……,敢問足下,足下適才所言,是足下之意,還是荀將軍之意?”

“足下此言,何其怪哉!我與足下的供職一樣,都是備位從事中郎,能夠參謀軍事,但調兵、進戰之權又豈是你我可有的?涉及遣調與戰,自是唯貴州劉將軍、我家主公方纔可主之。”

“鄙州境北淪陷,兗南雖尚安,而鄙州內糧實久不豐矣。三千、兩千兵卒,鄙州可供其糧,設如貴州所遣之兵多,鄙州恐力難支。”

“無妨,睦鄰友好嘛,貴州劉將軍與我家主公同爲漢臣,貴州百姓與鄙州百姓同爲漢民,你我兩州同仇敵愾,貴州如真是糧不豐,鄙州雖乏糧,然爲助貴州,亦可傾州所有,自攜也。”

王楷沒有藉口可說,只得說道:“此事關係重大,楷不能決之,需回到鄙州州府,面稟劉公。”

“也好,那我就等足下的消息了。”

王楷一無所成,在合鄉沒有多留,次日一早就返程回兗州而去。

25 再勝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7 鳳集西鄉(上)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22 今有潁陰乳虎(下)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72 寧舍濟北取任城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 風物迥異江南地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18 誅滅沈家(上)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11 前倨後恭因何故91 忽然聞得故人到40 蹴鞠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53 不顧母弟朱靈忠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71 初見一龍(上)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 安南借重荀與張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3 路見白骨露於野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4 初雪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54 焉知生死麴義勇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57 尺素飛傳相思意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65 邀得念舊仁厚名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94 願以區區當芹獻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44 以退爲進郎陵說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59 慨嘆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11 孟德窮窘設摸金48 雷霆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33 破敵(下)8 程嘉獻策難吳輯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84 捕拿張直(下)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54 膽大妄爲豫州兒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63 田邊斷案(上)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9 結交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51 謀算將戰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73 贈馬劉備關張喜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47 武貴立功81 不足憂懼劉玄德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