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

入了城中,進到州府,衆人相從荀貞登堂敘話。

是夜,荀貞熱情地宴請許劭。

因有宵禁之故,荀貞素來在守法上以身作則,所以當晚許劭沒有出城,在州府裡住了一宿。

次日,荀貞親送他到縣外他現住的莊中。

許劭不是孤身一人來的,隨他到徐州的還有他的家人、部分族人和他養的一些門客。荀貞請許劭把他家人、族人中的親近者,以及他門客中的優秀者都叫了出來,親見之,言談甚歡。

直到傍晚,荀貞這才告辭離開。

回到州府,從荀貞送許劭的諸人如張昭等俱皆歸家,唯荀彧、荀攸等幾人留了下來。

荀貞對荀彧說道:“前日在城外初見許公時,聞卿說把許公安置在了城外的莊中居住,我還詫異,不知卿緣何不把許公請入梧桐裡中安住,今乃知其故矣!”

荀彧也是無可奈何,說道:“跟從許公來郯的許氏家人、族人,乃至門客太多,梧桐裡內的宅院雖不小,可要想安置下這麼多的人,至少需得三處院落,是以,只好請許公居於城外了。”

Wшw⊙тTk ān⊙co

荀攸說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緣故。”

荀貞問道:“噢?什麼緣故?”

荀攸說道:“許公來郯方數日,慕名而至、登門求評的士人就不下十餘了,其中還有乾脆投其門下,做一賓客的。許公家中這般熱鬧,如請他住入梧桐裡,恐會擾裡中別家的清淨。”

許劭的名氣太大,當年他和許靖的“月旦評”名聞遐邇,以擅品題人物著稱,與那時的大名士郭林宗、李膺齊名,“天下言拔士者,鹹稱許、郭”,又把如能得到李膺的接待名爲“登龍門”。二許的名聲之高,使得四方士人趨之若鶩,若能得到他兩人一字之贊,便“如龍之升”,而如果得到他兩人一字之貶,則竟“如墜於淵”。

是以,曹操微時,登門拜訪許劭,以希得其品評。

是以,荀貞微時,也同樣登門拜訪許劭,亦希得其品評。

當世薦舉徵辟,首採名譽,名聲對一個士人而言之,不止關係到他本人在社會上的聲望,而起關係到他將來的仕途,名聲如果壞了,真可以說是生不如死。二許雖兩士人而已,卻儼然掌握住了一時之輿論,至乃可以言辭決人生死,影響朝廷用人,可謂山中宰相。

現今天下紛亂,“月旦評”雖是早已停了,可許劭、許靖的名聲在外,仍是有不少士人希望可以得到他兩人的褒譽,故而,許劭纔到郯縣沒幾天,聞風而來的徐州士人就有很多了。

對這種“登門求評”的情況,荀貞雖未眼見,卻可以料想得到。

他笑道:“昔我從皇甫將軍擊汝南黃巾時,也曾登許公之門,望求一評。許公挾重名而爲天下敬慕,今至我徐,徐士聞風而動,不足爲奇也。”頓了下,問道,“公達,你說有‘投其門下,做一賓客的’,是何意也?”

荀攸細細講說,荀貞這才明白。

卻是:司隸、豫州、兗州、青州等地現下均不太平,或州內互攻,或黃巾大亂,爲了自保,此數州中的不少士人俱如早前的鄭玄,現下的許劭、劉繇一樣,紛紛外出避亂。他們有的去了冀州,有的南下荊州或揚州,也有一些現正寓居在徐州。寓居徐州的外州士人裡邊,頗有幾個略有名氣的,荀貞得了徐州後,曾徵辟過他們,他們中,有的應了徵辟,有的則或是出於“亂世不欲出仕”之故,或是自覺與荀貞的政治理念不同之由,沒有應闢,這些沒有應闢的士人,現今聞許劭至,卻有兩三人絡繹來郯,投到了許劭的門下,爲其賓客。

荀貞神色微變。

荀攸斟酌再三,下了決心,對荀貞說道:“明公,攸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荀貞說道:“有什麼當不當講?卿與我,一家人也,有什麼想說的就說。”

此時堂上都是自己人,荀攸不用擔心話語外泄,得了荀貞的允許,他遂直言說道:“許子將固名重海內,然他今至我州,卻不一定是件好事。”

荀貞故作不解,問道:“此話怎講?”

荀攸說道:“今世人多以浮華相尚,許子將爲其領袖,他如能爲明公用,則明公如虎添翼,如不能爲明公用,則是徐州又多一州伯矣!”

“浮華”也者,有多種涵義,可指士人不專心學業,也可指華而不實,荀攸此處話中的“浮華”則專指的是誇誇其談、虛造聲譽之意。“浮華相尚”,說的便是當今士人互相品題,熱衷於交遊求名,以博美稱,從而達到或出仕高職、或影響輿論之目的的這種現象。

往昔私下裡,荀貞、荀攸議論時政,說及兩次黨錮的時候,荀貞提出過一個觀點,他認爲之所以會出現兩次黨錮,其中固有宦官打擊士人的原因,可究其源頭,卻也是士人自己種下的惡果:孔子云“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而當代的士人做到這一點了麼?因尚“浮華”之故,士人交遊結黨。他們結的這個黨,本是爲求互相品題、擡舉,然當不可避免地牽涉進與宦官的鬥爭後,這個黨就不再只是單純的品題之黨,而是自然而然地轉變成了政治集團,試問之,若非士人中的確有這樣的政治團體存在,宦官又怎能接連兩次以黨錮來打擊士人?

當然,這不是說宦官對,士人錯。

可歸根結底,說到權力,沒有哪個皇帝會喜歡看到臣子結黨的,臣子結黨,勢必會削弱皇權,所以,當宦官拋出士人結黨這個藉口後,出於打擊士人勢力之目的,黨錮就在所難免了。

也正是因爲“浮華”之徒隨着時間的發展,到最終必會形成一個一個的“政治團體”,所以,荀攸纔會說許劭到徐州,“不一定是件好事”。

試想一下:許劭纔到徐州沒幾天,就又是有徐州的士人登門求評,又是有寓居徐州的外州士人特地前來投做其賓客,可以料想,假以時日,那些得到許劭評點的士人、那些投到許劭門下的賓客,必然就會形成一個以許劭爲中心的小集團,甚而會成爲一個大集團。當他們成爲一個集團後,無論其規模大小,他們肯定就不會再單純地甘於“互相品題”,而定然就會想要發出他們自己的政治聲音,憑許劭的盛名,憑這些人的奔走、發聲,他們將會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結果就是會影響到徐州的輿論。他們如與荀貞的政見相同倒也罷了,荀貞可“如虎添翼”,可如果他們與荀貞的政見不同?到的那時,“徐州又多一州伯”真不是危言聳聽。

至於他們的政見會不會荀貞相同?

根本不需要細想,荀貞就能夠得出結論:十成裡邊至少有五成都不會相同。

爲何?

他們代表的是士人階層的利益,代表的是豪強地主的利益,換言之,他們代表的是郡縣“割據勢力”的利益。就像皇帝爲鞏固皇權,必須要打擊士人集團的勢力一樣,爲加強在徐州的權力,荀貞也絕不能一味地向士人、豪強讓步,也必須要在爭取他們支持的同時打擊他們。

“爭取他們支持的同時打擊他們”,看似是一個矛盾的說法,其實不然。

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其實就是:爭取得到士人、豪強地主階級的支持,成爲他們的代言人,以坐穩在徐州的權力,同時爲了使權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同時也要打擊他們中的不服從者,此一“打擊”,不是敵對階級你死我活的打擊,而僅僅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

這樣一來,當他們反對荀貞打擊地方士族、豪強勢力時,就會成爲荀貞施政的阻力。

荀貞佯笑說道:“公達,卿此言未免聳人聽聞了,何至於此!”

荀攸說道:“明公不見昔年成瑨麼?”

成瑨爲南陽太守,闢與劉表等齊名的“八及”之一岑晊爲功曹,郡事悉出岑晊之手,時人遂以“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爲稱。郡中有富賈張氏,是桓帝美人的外親,岑晊等勸成瑨將其收捕,旋遇大赦,理應釋放,可岑晊卻對大赦不予理會,竟把張氏給殺了,並收其宗族賓客,殺二百餘人,事情傳到朝中,桓帝大怒,檻車徵成瑨,下獄死。岑晊因他的緣故害死了他的長吏,卻沒有勇氣自投獄,陪成瑨共死,而是逃亡齊魯間,苟且求得了一命。

早年議論天下名士,對成瑨、張儉這類,荀貞、荀攸意見一致,俱鄙夷之。

聽了荀攸此話,荀彧說道:“明公雄才武略,成瑨焉可比之?許子將雖浮華領袖,然今之徐州非昔之南陽,以我觀之,他莫說本無此意,縱有此心,卻是也難爲岑公孝。”

荀貞問荀彧道:“文若,卿以爲公達所言何如?”

一因本身的興趣使然,二也是因與荀貞密切,受荀貞影響的緣故,荀攸重名法,用權術。與荀攸不同,荀彧儒業精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爲人持重。

因而,雖然在內心中算是較爲贊同荀攸的分析,也看出了許劭到徐州後可能會帶來的一些不良影響,但在話語上,荀彧沒有像荀攸那樣“危言”,他說道:“方今創業于徐,正用事於天下之際,許公名重四方,既遠來相投,明公自當禮遇厚待之,以引賢良之續至。”

如果說荀攸的分析說中了荀貞的隱憂,那麼荀彧的回答亦正合乎荀貞的心思。

荀貞心中想道:“因噎廢食,斷海內賢良之所望,此智者不取。許子將之來徐,誠然是柄雙刃劍,我如置之不管,或會成公達之所言,而如我早作綢繆,則或可免除此憂。”

至於該如何“早作綢繆”?荀貞已有了一個大略的腹案。

83 威震陽翟(上)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32 君爲虎士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24 太守驪馬從白駒49 聖如仲尼也好名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67 二月風雷重又動56 行若純儒實懷詭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3 黃巾圍城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80 擒賊先擒王(上)4 將近臨湘桃花盛48 正旦之日65 短歌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 張長詈罵府門外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57 市恩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73 鎮東檄調三將援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26 貞之得隴苦不足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23 市中美人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27 敬老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35 潛光爲養羽翼成11 雪夜攻莊4 留錢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98 荀貞之虎膽包天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4 豫州乳虎第一威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39 點將封侯趁少年42 君臣自古固多疑4 飛檄琅琊御冀方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27 如夢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57 尺素飛傳相思意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2 仲仁迫凌去檄書35 潛光爲養羽翼成43 焉可自棄學陳項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3 先表北海刺青州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41 效果73 贈馬劉備關張喜42 可願南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57 二月習射(上)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1 上任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3 豫兗羣豪三人最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0 今有潁陰乳虎(上)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1 督郵屬吏26 決勝31 唐兒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