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

申時二刻,劉鄧指揮部曲發起了對淮陵的試探性進攻。

屯田兵們搭建起了偵察城中虛實所用的巢車,劉鄧、潘璋等負責指揮的軍官紛紛登臨,居高臨下,望探縣裡。跟着他們一起上去的還有傳令兵,傳令兵用各色不同的旗幟來給環列於巢車周邊的金、鼓手傳達命令,同時,亦用旗幟來給前線作戰的各部兵士傳送作戰的指令。

盾牌手們推出了用來橫渡護城河的壕橋,和壕橋列在一起的還有用來撞擊城門的衝車、用來攀登城牆的雲梯,以及用來殺傷、驅趕守敵的搭車等物,這幾種器械都是用來近距離作戰的,眼下還用不上它們,故而它們所處的位置較爲靠後,處在肩負渡河、登城任務的甲士陣前。

列在壕橋等軍械陣最前、同時也是整個進攻陣地最前的是弩車、發石車。

弩手、工兵們已經在本隊隊率的帶領下,各到了本屯負責的弩車、發石車前。

劉鄧部是先鋒,先鋒者,先發之鋒銳,既是鋒銳,那麼攻堅作戰本即非其所任,所以爲了行軍速度着想,他部中所帶的攻城器械不多,弩車、發石車總共也就只有十餘輛。

雖只十餘輛,但這兩種遠距離攻擊武器都很大,而淮陵縣城又非大城,十幾輛間隔着一定空隙地並排列出,卻也差不多有淮陵縣東城牆三分之一的長度。看着這些兇猛的戰爭利器,再看着擺在這些戰爭利器左近,堆積如山的長弩、石塊,想來縣中守卒此時必然深感壓力。

巢車很高,比城牆高出一截,立在車頂,足能俯瞰縣中。

潘璋探身細望,把縣中的佈局、城牆上守卒的部署,一一看得清楚。

他說道:“軍報上說得沒錯,淮陵縣中守卒不少,得有千餘人。看他們的旗號,雖是一部,但兵源來由不同,應是有下邳郡兵,亦有徐州的州兵,還有一些淮陵的吏卒。”

劉鄧已把縣中、城牆上看得清楚。

縣中的街道上,現下空寂無人,從高處望去,幾若是一座空城,只偶爾可見有吏卒匆忙奔過,——那縣中的士民不用說,必是都躲在了家中。

城牆上和城牆內側的下邊,除了負甲備戰的兵卒外,還有不少的民夫,這些民夫肯定都是本縣的縣民,應是被淮陵縣的縣長或者守將吳校尉組織起來,用來支援、協助前線作戰的。

而至於守卒,確如潘璋所言,旗號不一,明顯是由徐州兵、下邳兵、淮陵吏卒共同組成的。

大約是因爲東城牆正迎着廣陵郡所在的方向,而劉鄧部也正是在東城牆外列的進攻戰陣之故,觀其旗號,在東城牆上的守禦看起來應都是徐州兵,相比之下,不如徐州兵精銳的下邳郡兵則是多集中在北城牆,而南城牆和西城牆,因爲一個外邊不遠就是大湖,不利進攻一方排兵佈陣,而另一個則是離廣陵所在的方向最遠,同樣不適合被廣陵兵選爲進攻的主陣地,所以這兩列城牆上的守卒就不如東城牆和北城牆上的守卒那樣精銳、單一,是由少部分徐州兵、一部分下邳郡兵,以及淮陵吏卒混編而成的。

南城牆上的守卒既非精銳,又是混編而成,平時還好,一旦出現“夜半有人內應”的緊急時刻,徐州兵、下邳郡兵和淮陵吏卒間必然就會產生配合以及號令上的混亂,而一旦產生混亂,可以想見,趁機取城就非難事。

看清了守兵的具體佈防,對今晚取城,劉鄧、潘璋在本已很有把握的基礎上又多了幾分把握。

劉鄧望着縣中和城牆上,下達軍令:“擊鼓,進攻。”

傳令兵傳下號令,巢車週近的鼓手們揮動鼓槌,敲擊出了雄渾、激昂的進攻號令。

時當下午,無風,日暖,遠河如帶,近處山湖寂靜,驀然響起的鼓聲傳出數裡之遠,驚動了道邊田間的憩鳥,飛鳥四起,也許是它們感受到了壓抑的空氣,也許是它們預感到了將會出現的血腥場面,一羣羣地撲棱棱展翅逃向遠方。

帶着本曲騎士在步卒陣側休息的陳即,聽到了鳥叫聲,回首轉顧,看到了在萬里無雲的藍天下向四面紛飛逃竄的鳥羣。有兩三隻鳥可能是受到太大驚嚇,不辨方向,竟是傻乎乎往廣陵兵的軍陣這邊飛來,眼看到得近前,陳即起身張弓,一箭射出,正中其中一隻。

被射中的飛鳥墜地。

“轟然”一聲巨響,顧不上去看那落地的戰利品,陳即掉頭望向軍陣的前方,卻是發石車已然聞令發動,正有一塊投出的石頭擊砸中在了淮陵縣的東城牆上。

城頭上的徐州兵守卒,當年也是打過黃巾的,對此倒是沒有太過騷動,奉着吳校尉的軍令,他們高高地撐起牛皮,擋在了城牆的垛口上頭。

隨着巢車下鼓聲的越來越急促,廣陵兵軍陣前的弩車、發石車不間歇地連續快速發動,矢石漸如雨,有的落空,有的擊在城牆上,有的越過城頭,打在牛皮上,也有的高飛過牛皮的防禦範圍,射落或滾落在城頭、城牆內側,伴隨着它們的掉落,守卒的慘叫聲次第響起。

城頭上也有弩車,吳校尉指揮着弩手發起反擊。

廣陵兵陣前有盾牌手,此時舉起盾牌,護在了自家的弩手、工兵前頭,爲他們抵禦敵矢。

劉鄧對看到的場景很不滿意,嘆了口氣,說道:“設如季夏在此,賊豈能有反擊之力?”

季夏,是江鵠的字。

此次進擊下邳,跟隨許仲、樂進出戰的諸校尉中,劉鄧雖是最爲猛鷙,號勇冠三軍,但他和他的部曲最擅長的卻是野戰,若講攻堅,當數江鵠及其所部。

荀貞帳下有不少軍官、兵士是兄弟或族兄弟、父子、叔侄或族叔侄俱從的,父子的如魏光和其子魏翁、魏房,李博和其子李續,叔侄的如文直和其侄文聘,最有名的兄弟不算荀家諸人,有四對,許仲、許季是一對,江禽、江鵠是一對,高甲、高丙是一對,蘇則、蘇正是一對,這四對兄弟都是荀貞的潁陰舊人,而今在荀貞軍中除了許季被荀貞留在身邊,以文得用之外,其餘七人都在軍伍中,都是以武得用,並且也都早已成爲了荀貞軍中的中堅力量。

在許仲等四對兄弟、族兄弟中,最得荀貞信用、厚愛的自是許仲、許季兄弟,其次便是江禽、江鵠兄弟了,江禽雖被調去改掌了屯田,但那也是因爲荀貞顧全他、不想看他因爲性格緣由而將來受挫的緣故,並且不管怎麼說,江禽到底是最早的一批校尉之一,而江鵠也在前時被荀貞表爲了校尉,號爲“建功”。兄弟兩校尉,在荀貞軍中,目前他倆是獨一份。

而江鵠之所以能得荀貞信用,能被荀貞表爲校尉,除了他是潁陰舊人外,再有一個主要的原因便是他臨戰奮勇,不怕死,好啃硬骨頭。在之前的歷戰中,江鵠雖不及劉鄧、辛璦等顯眼,可如論戰功,在荀貞軍中也是排得上前列的,並因他進如燎火的作風而被不少敵軍記住了他的名字,他的眼睛小,遂在一些敵軍中得了一個“細眼兒”的稱呼,“細眼”是言其眼小,“兒”則是侮辱性的罵詈之稱,由此罵詈之稱,也足可見那些敵軍對他的懼怕、痛恨程度。

說到野戰,江鵠肯定不如劉鄧,可講到攻堅,便是劉鄧,也得佩服江鵠。

潘璋和江鵠不熟,雖聽說過些江鵠的戰績,但感觸不如劉鄧深,他心裡又記掛着今晚的攻城,因而沒有接劉鄧的這句腔,看了多時攻城的進展,見暮色將至,遂對劉鄧說道:“校尉,天色將晚,我下去準備今晚取城了。”

“能否速克淮陵,便在今晚一舉。司馬勉力!”

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久經沙場,既有充足的實戰經驗,又常受荀貞的耳提面令,學習過足夠多的兵法兵書,劉鄧雖然還是猛鷙的作戰風格,但在言談舉止上,卻已頗有主將風範了。

<

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68 鳳集西鄉(下)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60 文直1 風物迥異江南地92 兵臨西華(中)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42 三見遲婢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41 夕陽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34 孟塗敢棄夜襲利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1 擒賊先擒王(中)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7 虛席相問上策何52 受表揚威心感動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 雙喜臨門(上)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40 荀攸之志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12 道是襄陽德珪來42 馮鞏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21 徐羊各獻破敵策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41 效果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15 原盼勸賊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83 威震陽翟(上)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4 留錢31 除惡務盡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51 故事31 名重徐州陳元龍73 鎮東檄調三將援96 會師城下(下)99 月黑雁飛弓馬逐76 貴顯何氏兩將軍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5 大計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3 誰人不知荀貞之44 高家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