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

樂進所統的是潁川郡兵,按理說該歸“潁川太守”孫堅指揮,可孫堅明知樂進是荀貞的死忠,自是不會提出這等要求,而樂進當然也不會主動跑到荀貞面前說他應該聽孫堅的軍令。

所以,荀、孫軍中眼下就形成了這麼一個“不正常”的局面:潁川兵不從“本郡太守”之令,反而卻聽從荀貞的命令。

不過話說回來,儘管如此,樂進統帶的畢竟是潁川兵,而他本人雖得了荀貞表爲“校尉”,可論其本職,卻也是在潁川郡府任職,所以,荀貞在決定用樂進爲本陣右翼後,並不是直接用的下軍令之方式,而是以“徵詢意見”的口吻來詢問孫堅的意思。

孫堅自無異議。

樂進本人的軍事能力,孫堅可能還不太清楚,但對樂進沉勇果毅的性格卻已是有所瞭解,但凡有這等性格的人,都絕非庸人之才,並且,潁川郡兵中的那些“老卒”,也就是樂進這些年來一直在操練的那兩千多“正牌郡兵”的精銳程度,孫堅也是親眼所見過的了。

由樂進和他的本部潁川兵來當荀貞本陣的右翼,荀貞放心,孫堅也放心。

左、中、右三軍定下,出戰的陣勢已成。

荀貞爲主將,統中軍之衆,孫堅、樂進各領精銳,分爲兩翼。

中軍做爲主陣,擔負的是主攻任務,兵馬應該稍多,荀貞從本部中抽選出了五千步騎,盡是敢戰精銳,他的舊部義從幾乎盡在其中;孫堅、樂進則各從本部抽選了兩千精銳。

如此,出戰的三軍合衆共計九千。

劉秉的三千本部在汝水南岸,其任務是看住樑縣城內的董軍;又留下了兩千人,由孫堅帳下的猛將程普統帶,命之駐守在注城城外,以看住注城城內的董軍。除掉這五千人,餘下還有兩萬多步騎,多爲新卒,這些人馬就是此戰的後備力量了,由荀成、謝容、丁猛諸校尉統帶。

各軍議定,荀貞又來到地圖前。

他指着陽人聚、廣成聚中間的董軍大營,說道:“董營北爲汝水,地狹潮,南三十里爲丘陵,地崎嶇,我如進戰,南、北皆不可列陣,西邊更不可也,唯一可選的戰場只有、也只能是董營的東面。我早已遣斥候去探看過了,董營的東面是一塊平地,雖頗有農田,然今天氣尚涼,土地未軟,亦足可鏖戰其上。故此,我意便列陣董營之東,與之戰也。諸君以爲如何?”

北爲汝水,“背水而戰”是兵家大忌,不是每個人都是韓信,也不是每場戰爭都需要用此險計的,所以北邊不可取。

潁川郡內多是平原,可出了潁川郡,入到河南尹地界就漸多丘、山,稍遠一點如洛陽周圍不說,山川環繞,乃是四塞形勝之地,就說樑縣、注城附近,樑縣東南有霍陽山,注城往西十五里有鳴皋山,往西南十五里又有空峒山,方圓百里之內也實是山嶺衆多,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南邊三十里處就是一片丘陵地帶,這裡地勢崎嶇,顯也並非佈陣之所。

北、南皆不可取,西邊更不能取。

西邊就是到了這支董軍的背後了,一旦到這支董軍的背後,那便是前有此支董軍阻擋,後有伊闕諸關的董軍主力爲威脅,此乃是自陷死地,萬一前邊的敵營未克,後邊董軍的主力襲到,非得大敗不可,比“背水而戰”還更不可取。

故而,綜合來說,出戰此支董軍的戰場就只能選在東面。

孫堅等人無有異議。

荀貞當下說道:“既諸君皆贊同我意,那明天休整一天,後天一早我等便繞注城直取董大營。”

孫堅諸人皆齊聲應諾。

送走了孫堅等,荀貞叫荀成、許仲等本部的諸將留下。

他先召荀成近前,叮囑他說道:“伊闕諸關距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不過百里之遠,騎兵一日可至,縱緩,兩日亦可至,關中守將胡軫久從董卓征戰,雖非天下名將,亦可稱得上一個‘良’字,昔於冀州討黃巾,董軍涼騎的驍悍勇敢是你我所親見,今我與文臺、文謙出戰,需得防胡軫遣騎出關來援,你與謝、丁二校尉統兵於後,不可只是觀戰,亦需做好戰鬥準備,一旦胡軫遣騎來援,你需得迎面截之,萬不可使其衝我與文臺、文謙的兵陣。”

荀成凜然應諾。

伊闕諸關離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只有百十里地,雖然現在他們還不知道荀貞、孫堅等決定既不攻樑縣、也不攻注城,而是要直接進攻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可一旦等到戰事開始,坐鎮此諸關中的胡軫卻必能很快得到訊息,他如遣騎來救,確如荀貞所說,至多兩天可到。

胡軫如果派出援兵,兩天就可以到達,而因爲董軍精銳的緣故,荀貞現下卻尚不能確定他需要多久才能把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給攻敗,如果能在兩天內,甚或是在一天內就能將之攻敗,那當然是最好,可如果不能,就需得把胡軫可能會派來的援兵給考慮進去了。

荀貞又道:“樑縣、注城附近的山谷中頗有蠻人居,今我與董營將戰,這山谷中的蠻人亦不可不防,仲仁,你不但要戒備胡軫可能會派來的援騎,也要戒備戰場左近山谷中的蠻人。”

伊闕以南多大山長谷,早在先秦時,這裡的山谷中就多有蠻人聚居,直到現在也仍還有不少野人出沒,甚至在原本的歷史中,直到三國魏時,魏國還曾專門在注城西北百里外的陸渾城中置了一個防蠻都督,所防的,就是周圍山谷中的那些蠻人、野人。

荀貞等將要與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大戰,從常理而言之,這敵我萬餘精兵的鏖戰,那山谷中的蠻人必是不敢來摻和的,可戰勝則罷,萬一落敗,這蠻人見到機會卻說不定會趁火打劫,襲擊敗軍,所以,不止伊闕諸關中的董軍,這山谷中的蠻人也需要防備。

荀成應諾。

荀貞又道:“董兵精悍,我與之戰,勝敗兩可間,如我敗,仲仁,你不需來救我,看好後路即可,是我可從容後撤即可。”

“諾。”

“我如勝,你也不可急麾軍殲追,可待我軍令,然後再諸部紛動。”

“諾。”

留給荀成、謝容、丁猛統帶的那兩萬多人大多是新卒,新卒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可以打順風仗,難打逆戰,一個是沒上過戰場,平時操練得再熟,頭回真刀實槍地與敵人血戰,難免心慌,這一慌肯定就會出現各種的錯誤、漏洞,進而便有可能會導致整個的陣型大亂,因了這兩個特點,所以,荀貞交代荀成,叫他不管自己是勝還是敗,都萬萬不可立刻帶兵上陣,否則,如果荀貞敗了,只會雪上加霜,而如果荀貞勝了,也很有可能反會因此而轉勝爲敗。

荀成這回雖是肩負的留守軍中之任,看似不用上陣,似乎很輕鬆,而其實他擔負的責任並不比荀貞、孫堅、樂進的輕。荀貞三人只管在前殺敵就是,而可能會出現的種種變局卻都得由荀成來負責應對。

自早些年因得了荀貞“亂世將至,族中不可無人掌兵”的話後,荀成這些年雖然不再想轉武職爲文職的事了,也的確一直都是在踏踏實實地掌領兵馬,頗得軍心,可因其在此戰中的責任重大,荀貞沉吟了下,又對荀彧說道:“文若,後日此戰,你不必從我左右,與仲仁一道也留守軍中吧,事如有變,你可佐助仲仁。”

荀彧知留守的任務重要,肅容應諾。

荀貞又交代荀成:“仲仁,文若性持重,此卿所素知之者也,倘有事變,你一定要多聽文若的意見,萬不可輕動,亦不可焦亂。切記:將之所慎者五,其四曰戒。”

“將之所慎者五”,這是戰國時名將吳起所著兵書《吳子》中的一句話,“五個需要慎重對待的”分別是“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理者,治衆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戒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五者之中的第四個——“戒”,吳起講得雖是戰勝後的事情,可在戰中、戰敗後也是適用的,簡言之,就是爲將者應該勝不驕、敗不餒,一直保持冷靜的理智和從容的態度。

荀成應諾。

這是荀貞頭次將要與董軍“大規模”交戰,不但當面董軍的數量遠多於未出潁川郡時碰到的那支董騎,而且在“地利”上也調了個個兒,不再是荀貞佔地利,而是董軍成了“地主”,所以,也難怪他如此小心謹慎,事無鉅細,再三交代叮囑荀成。

以荀貞適才提到的那“將之所慎者五”來衡量他,“備”、“戒”兩條他都親身做到了。

許仲見荀貞叮囑完了荀成,當下起身問道:“君侯,後日就要出戰,雖然定下了出戰的中、左、右三軍,也定下了留守的將校與部隊,可正如方纔軍議時所說的:‘君侯剛在潁川郡大勝了董騎一陣,董軍而今必懷畏怯’,今我出戰的三軍雖不足萬人,合計卻也有九千之衆,而董營之兵才僅五千不到,依然是我衆彼寡,如他仍懷畏懼,竟還是不肯出戰,該如何是好?”

如果把全部兵馬都壓上去,三四萬之衆,董營的董兵可能不敢應戰,可現下換了只選用精銳去戰,卻依然有九千之數,仍舊比董營裡的董兵爲多,差不多是其兩倍,那如果董兵依然懷怯,不敢出戰,那該怎麼辦纔好?

許仲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荀貞笑顧戲志才、荀攸諸人,再轉對許仲,說道:“彼如肯出戰,自然最好,彼如仍畏我兵衆,不敢出戰,君卿也無須擔憂,……。”他自指肚腹,笑道,“我已得良計在此了。”

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77 演武薦賢(下)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5 原盼勸賊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41 虛虛實實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22 枉費心機空費時5 大計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99 月黑雁飛弓馬逐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29 鍾繇52 最後的麻痹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59 軺車從事雷霆來60 鎮東結與糜家婚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76 貴顯何氏兩將軍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12 一檄引得泰山驚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96 會師城下(下)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7 遍觀諸郡(上)25 鄉有野賢81 捕拿張直(上)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8 清洗潁陰(下)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72 初見一龍(下)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10 曹孟德四策禦敵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0 洛陽圖窮將匕見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35 大勝(下)73 大丈夫寧鳴而死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29 鍾繇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31 唐兒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4 風雪夜刺(上)11 寇至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42 三見遲婢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37 會師(下)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26 招人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26 祖宗德澤在遺黎29 樂進歸來13 志纔出山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 謀北要在泰山郡45 天寒遙寄冬衣去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44 許仲程偃30 臨大事從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