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

孫堅等人踏着暮色來到荀貞軍中。

此時,中軍帥帳已經建好,諸人皆進到帳中議事。

謝容、丁猛、劉秉三人中,他們選了劉秉去對岸築營。

劉秉的部隊已經在絡繹渡河,不過身爲本部主將,卻不能只看眼前一點,需得了解全局,所以他暫時沒有和部曲一起渡河,也來了荀貞這裡商議軍事。

諸將齊集,荀貞主持軍議。

早有衛士在帳中掛上了地圖,圖中所繪的是西至三輔、東至潁川、南至魯陽、北至洛陽這塊區域內的地形、山川以及敵我各部人馬的駐營形勢圖。

外邊傍晚天色,帳中早早升起了火燭,把帳內、地圖都映得清清楚楚。

荀貞來到圖前,指點圖上,對諸人說道:“諸君請看:這裡是汝水,水北岸的這裡是我軍現下所停駐之地,水南岸的這裡是樑縣。”他的手指從樑縣往北邊滑動了一點距離,在圖上汝水北岸一個名爲“注城”的地方頓了下,接着說道,“這裡是注城。”手指又順着注城往西北去,在陽人聚、廣成聚附近停頓了下,說道,“此處則是董軍在樑縣一帶的主力屯紮處。”

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敵我所在的位置後,荀貞轉對衆人,又介紹敵人各部的兵力,說道:“經探查,樑縣城中約有董軍一兩千人,廣成聚、陽人聚的董軍主力營中約有四五千步騎,注城城中的董軍人數最少,約數百人,……現在我軍所面對的大概敵情就是這樣。”

雖然說荀貞、孫堅等人一直所重視的樑縣和廣成聚與陽人聚一帶的兩支董軍,而實際上,在汝水這附近的南北兩岸上總共是有三支董軍的,這第三支就是注城城中的那數百董兵。

注城在戰國時是韓國的一個城邑,魏文侯三十三年,魏以吳起爲將,擊秦,曾在此地大敗秦軍,後至趙孝成王時,被趙國用三個大城從燕國換來的田單率趙軍又在此地大敗韓軍,奪下了此城。不過到了如今,此地已早非縣邑,雖依舊是以“城”爲名,現下也屯駐了數百董兵,可事實上卻只不過是個與樑縣隔河相望的董軍據點罷了,並不值得特別重視。

荀貞回到席上,顧盼諸人,說道:“我軍今已出潁川,進至樑縣,接下來該如何進戰,諸君請暢所言之。”

謝容說道:“今我軍與曹、袁二軍共進,聲勢雖盛,衆近十萬,而多新卒,我竊以爲,當速戰,不可久延。”

孫堅同意他的觀點,說道:“我等軍中多爲新卒,不出戰則已,如今既然出戰了,那就應該速戰,否則,如果拖延時日,不但會給董軍以從容調度的時間,並且還會致使我軍兵卒氣泄。”

古語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對老卒尚且如是,況乎新卒?

董卓軍馬衆多,且多百戰老卒,本來對那些沒有上過戰場、見過血的新卒們來說,他們中就不乏有存在畏戰情緒的,通過出軍前用種種辦法激勵,加上之前成功殲滅了千許董騎的那場勝仗,算是好不容易把他們的鬥志給鼓舞起來了,可鬥志這種東西有時和衝動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不能在“這股鬥志”跌落前就與董軍開戰,那等士卒們“衝動”過去,“理智”上頭,同時當面的董軍也做好了各種防備,甚至可能會有援兵到來,那時,仗就不好打了。

荀貞點頭說道:“君等意與我同,我也以爲當速戰,不可久延。”

謝容離席起身,到地圖前,手指點在注城上,對諸人說道:“此地的董軍最少,也正好擋在我軍前進的路上,我以爲,不如先擊此處。”

丁猛、劉秉都贊成。

劉秉說道:“注城的董軍不但正擋在我軍的前邊,而且與樑縣的董軍隔河呼應,如不先取之,也不好看住樑縣。”

劉秉將要負責看住樑縣,所以他肯定會從這個角度出發來看注城的問題,注城不被拿下,的確不利於他的任務。雖然注城的董軍在汝水北岸,可汝水並不能擋住他們過河南下,待荀貞等部的主力離開此地後,萬一注城的董軍趁機南下汝水,襲擊劉秉部的側翼,同時樑縣的董軍出城進戰,劉秉就將會要面臨到兩邊受敵的窘況,以他區區三千人的部隊是很難擋住的。

荀貞問戲志才、荀攸、荀彧諸人,問道:“卿等以爲如何?”

戲志纔不贊成孫堅等人的意見,他說道:“注城雖小,駐軍也少,然城頗堅也,此之可謂‘小硬’。以我數萬之衆,攻此小城,固不難取,然卻也不易速拔,如想克之,少說也得一兩天。這不利於我軍的軍心、士氣。以我之見,不如留一部兵馬圍困此城,然後以主力疾進,直取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主力,只要能把這股董軍主力擊敗,此區區小城,不戰即可勝之了。”

戲志才說得有道理。

注城雖然小,城不大,城裡的董軍也不多,只能算是董軍的一個軍事據點,可卻也正因爲其小,所以不利於發揮荀貞、孫堅等部兵多的優勢,——你兵馬再多,可城的周長就這麼大,你展開不了太多的軍馬同時去攻城,也就是說,只能用少部分的兵馬去圍城、攻城,大部分的只能在邊兒上看着,如果注城不堅,一戰即可取之,那倒也罷了,可根據偵察,主城雖然小,但城牆不低,防禦措施也較爲齊全,城裡的又都是精兵老卒,這樣一來,圍城這一方肯定就難以速勝,要說一兩天內就能把此城攻下,其實也算是“速勝”了,可對那些佔大多數的新卒來講,他們目睹此番景況,卻免不了就會嘀咕:“幾百董軍,一個小城就打兩天,那碰上董軍的主力怎麼辦?豈不是會更難打了?”這就對軍心、士氣不利。

並且還有一條,攻城的相比守城的,通常情況下都不佔便宜,以下擊上,傷亡必然不少,這也不利於還沒經歷過大戰、慘戰的新卒的士氣。

荀貞問荀攸和荀彧,問道:“卿等以爲呢?”

荀攸、荀彧贊成戲志才的意見。

孫堅沉吟片刻,說道:“志才言之有理。”

丁猛說道:“戲校尉說得甚是,不過我卻有一點別的意見。”

戲志才說道:“校尉請講。”

“既然注城不易速取,校尉擔憂會有損士氣,那何不圍注城而不攻,誘董軍主力來救?”

丁猛這個建議從表面上看來是不錯的,圍城打援,這是以逸待勞,把敵軍調動到己軍準備好的戰場上,從而取勝的不二法則,可是丁猛卻忽略了關鍵的一條。

郭嘉、徐卓等也在帳中。

郭嘉這時說道:“丁校尉此言差矣。”

丁猛看去,見是郭嘉說話,因知郭嘉出自荀貞族中的私學,深得荀貞喜愛,所以他倒也不以郭嘉年輕而小看他,端容說道:“噢?不知我何處差了?敢問足下高見?”

“校尉忘了我軍剛大勝了董軍一陣。”

丁猛頓時醒悟,一拍腦門,說道:“是了,荀侯剛大勝董軍一陣,殲了董軍千騎,董軍現必正喪膽,畏我兵多將勇,雖見我圍注城,十之八九恐也不會來救。”

郭嘉說道:“正是。”頓了頓,又補充說道,“如果注城是必爭的要地,那麼我軍雖是剛大勝了董軍一陣,他也極有可能會不得不來援救,可注城並無什麼重要的戰略地位,對董軍來說,丟了也沒多大的害處,如此,董軍就很有可能不會來救援,使我空圍其城,不得其援。”

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才數千人,他們剛大敗了一陣,損失了千騎精卒,膽氣正弱,而荀貞這邊不但是挾大勝之威,且兵馬盛壯,足有三四萬之多,而注城又非什麼戰略要地,那就算是把注城給圍個水泄不通,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也肯定不會來救援的。

注城如是,樑縣也如是。

圍樑縣待董軍援,除了以上的不可能之處外,還有一個麻煩:那就是樑縣在汝水南岸,董軍如果要來救援還得過河,半渡而擊的故事人人皆知,董軍更不會冒此奇險來救樑縣了。

所以說,圍城打援,不管是圍注城,還是圍樑縣都不可行。

孫堅說道:“取注城會不太容易,圍注城則可能會等不來董軍的援救,這樣看來,也的確是只有如志才所說的‘繞注城、直取董軍主力’一途了。”

荀貞問謝容、丁猛、劉秉:“君等以爲呢?”

謝容、丁猛、劉秉皆道:“戲校尉所言乃是上策。”

荀貞說道:“好!那就按志才之策,舍注城而疾取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主力。”

至此,確定了兩個原則。

一個是要速戰,不能久延。一個是舍注城、樑縣不理,直擊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主力。

荀貞說道:“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雖只四五千人,然多老卒,不可小覷。該如何打這一仗,君等各有何高見?”

又是孫堅頭一個發言,他說道:“適才如奉孝所言,董軍剛敗了一陣,折了千騎,其膽氣正沮,我軍四萬衆,聲勢強大,如全部壓上去,恐敵會不敢出戰,以我之見,此戰不用四萬兵馬齊上,我等各從本部抽選精銳,合兵不要超過萬人,然後以此至敵壘前邀戰,當爲最好。”

孫堅說得很有道理。

三四萬步騎如果一起壓上去,那剛剛大敗一陣、折損了千騎之多,又營壘中只有不到五千人的董軍肯定是不敢應戰的,而一旦董軍不敢應戰,緊閉轅門,高掛免戰牌,那這就和“速戰”的原則相違背了,不利軍心、士氣的保持。

——然則說了,董軍如果不敢出來應戰,何不乾脆就以四萬之衆攻其營壘?當然可以。但是,這是沒有辦法後的辦法。如上文所說,攻城的一方通常是不佔便宜的一方,攻城是這樣,攻戒備森嚴的敵人營壘也是這樣,所以,能不攻營最好就不要攻營,能野戰最好就野戰。

荀貞以爲然,謝容三人也以爲然。

荀貞說道:“文臺之見正與我同。”笑對孫堅說道,“卿與我打賭,我贏來了先鋒之位,今攻董軍壁壘,這主攻之任是不是應由我來擔?”

荀貞贏來了先鋒之任,按說這次打董軍營壘應是荀貞先攻,不過一來,因見荀貞前次大勝,孫堅早急得不得了,二來,董軍營中有四五千的老卒,只憑荀貞一部也確實不好打,所以當孫堅提出“由各部合兵共擊之”後,荀貞沒有反對,只是提出要擔任主攻之位。

孫堅打賭輸給了荀貞,又自知本部兵馬中的精卒不如荀貞部中得多,對荀貞的這個要求他沒有辦法不同意,悻悻然地說道:“行,主攻之任就由卿來擔之,我爲卿之左陣便是。”

謝容、丁猛說道:“我二人願領兵爲明將軍右陣。”

荀貞和謝容、丁猛這是頭次聯手作戰,不知他兩人部衆的能戰程度,今次擊陽人聚、廣成聚的董軍,可以想見,必是一場硬仗,卻是不敢把右翼交給謝容和丁猛。他心道:“倘若謝、丁在右翼失利,我的中軍本陣的就必會受到牽累,這右翼卻是不能由他二人鎮守。”但直接拒絕也不合適,他笑道,“我與文臺出戰,後邊軍中不可無重將坐鎮,以我之見,兩位校尉不必爲我右翼,而應領兵坐鎮後邊軍中,既是以防生亂,也是可隨時爲我和文臺之援。”

謝容、丁猛應道:“是。”

荀貞又對荀成說道:“卿與兩位校尉一道,亦留守後邊軍中。”

荀成應道:“諾。”

孫堅見荀貞開始安排自家本部軍中的留守事宜,卻不提右翼之事,遂問道:“卿爲中軍,我爲左翼,何人爲右?”

荀貞微微一笑,點住了帳中一人,卻是樂進。

他對孫堅說道:“我意以文謙統潁川兵爲右,卿以爲可否?”

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64 裨將軍新旅建組5 冀董幽田兩名俊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1 雙喜臨門(上)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95 冀州北望氣如何90 從徵汝南(下)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54 詐死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59 吾候諸君久矣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43 李通難擇良木棲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6 聞寇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64 戲忠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17 虛席相問上策何84 威震陽翟(中)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40 兵非無情不可掌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66 負此俸食慚愧極55 買馬(上)42 君臣自古固多疑33 再見遲婢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41 謀重有利爲臣職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46 室暖臨懷春情在35 潛光爲養羽翼成97 孫文臺單騎陷陣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46 盜馬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0 洛陽圖窮將匕見43 縣尉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74 花開是爲迎卿來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69 英雄志氣袁本初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98 幸有螟蛉機變才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44 許仲程偃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22 旋舞10 查封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7 獨行26 鄉中四姓63 田邊斷案(下)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94 會師城下(上)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89 智勇兼備褚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