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

對鄴縣趙家子弟、宗族、賓客違法亂紀的罪證,程嘉、荀攸在魏光等人的協助下已經收集得差不多了,不說“時機”問題,只從“證據是否充足”這方面來說,現在動手是完全可以的。

雖然荀貞有點遺憾,覺得現在動手不是最好的“時機”,但也沒有辦法,誰叫王芬昏了頭,居然想幹謀反的“大事”?想幹謀反的“大事”倒也罷了,他還拉荀貞下水,荀貞這也可以叫做是“無妄之災”了。

不過,在動手之前,還有兩件事要辦。

一個是需得把許仲、邯鄲榮、審配、戲志纔等人安排好,一個是需得把義從步騎安排好。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滅趙”這事兒一旦做出,荀貞必是要逃亡江湖的,覆巢之下豈有完卵?荀貞這棵大樹都逃了,跟着他做事的程嘉、荀攸、欒固、霍光、霍衡、陳儀等“滅趙干將”,以及戲志才、邯鄲榮、審配等他的知交、“故吏”也都得早圖後路,以免遭到趙忠的瘋狂報復。

事實上,如審配、邯鄲榮這樣的還好點,畢竟與戲志才、荀攸等比起來,他們和荀貞的關係不深,既非鄉黨,也非宗親,頂多也就稱得上一個“故吏”,而且也沒有太深地牽入到“滅趙”這件事裡,想來趙忠就算是想報復,也報復不到他們的頭上去,頂多他們的仕途會受到一些阻礙,至於身家性命,應是無礙的,——荀貞在趙國、在魏郡做了這麼多年的地方長吏,門下的“故吏”多了去了,趙忠即使在“喪心病狂”,也不可能把這些荀貞的故吏統統幹掉。

可是,如荀攸、程嘉、霍光和將要“捕、滅鄴趙”中發揮主力作用的郡賊曹掾欒固、郡決曹掾霍衡、郡主記史陳儀等,以及劉備、宣康、陳到、許仲、江禽等等“荀黨”諸人,卻是一定要先爲他們安排好退路的。

荀貞對此是早有計劃。

他傳下令去,把這些人分批召來。

先召來的是審配、邯鄲榮。

荀貞對審配說道:“我居貴郡數年,雖小有軍功而卻無一良政,不能安撫地方,愧對魏人。鄴縣趙家倚趙常侍之勢,侵凌百姓,久爲魏人所苦,我欲將之繩之於法,此事卿早知之也。”

自上次荀攸挑明瞭荀貞有滅趙之意後,審配一直頗懷矛盾,他爲人剛烈忠義,不論從本分來說還是從立場來說,他既是荀貞的府吏,又是魏郡有名的士人,都應該積極支持荀貞的此舉,可趙忠權勢傾天,而他本人族大人衆,審氏一族俱在魏郡,一旦參與到此事中去,比照前兩次黨錮中的一些例子,他的宗族就可能會受到牽累,故此,他一直拿不定主意。

好在,荀貞大約是瞭解他的爲難,倒也一直沒有勉強他。

今天忽然被荀貞召來,迎面便聽得荀貞這兩句話,審配何等聰明,頓時明白荀貞這是要對鄴縣趙家下手了,他急忙說道:“明公自謙太甚!自明公到郡,短短數年,賊亂消弭、百姓安居,怎麼能說‘不能安撫地方,愧對魏人’呢?民間皆稱明公‘神明賢德’!”

“如於毒者,小賊也,如鄴縣趙家者,方爲魏郡大賊!我坐視鄴趙跋扈、魚肉百姓多年而無一舉,此我之所以愧對魏人者也。”荀貞不再稱審配爲“卿”,而是叫起了他的字,“正南……”又叫邯鄲榮的字,“公宰,……我已決意於近日動手,誅滅鄴趙了!”

邯鄲榮、審配面面相覷。

審配說道:“鄴趙固罪重,奈何趙常侍權傾朝野,深得天子信愛,……明公,滅鄴趙容易,事後如迎來趙常侍之怒,保身家性命恐不易。”

“你說的這些,我早就考慮過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趙常侍縱權傾朝野,義之所在,我又有何懼?”

“這……。”

荀貞緩了下語氣,復又笑道:“當然了,我也不是迂腐之人,不會束手待斃。等誅滅了鄴趙之後,我自會掛印遠去,遊遁江湖。以天下之大、山海之闊,趙常侍再得天子信愛,又能奈我何?……只是,我固可遠遁江湖、一走了之,正南,卿爲我上計吏,郡人多知我信用卿,我走之後,只擔憂你會受到牽累,所以,我今日把你召來,卻是爲了和你商量一件事。”

“何事?”

“我預備下個月便動手滅鄴趙,你可於近日掛印自辭。”

所謂“掛印自辭”,自然就是讓審配自己辭職、離開郡府,這樣等下個月荀貞動手時,審配早已不在郡府,再怎麼追究也追究不到他的身上了。

審配自被荀貞擢用以來,荀貞待他極厚。荀貞對他本就有知遇之恩,此時又替他體貼考慮,半點也不爲難他,聞得荀貞此話,他胸中百感交集,熱血涌動,一句話在嘴邊脫口而出,他說道:“鄴縣趙氏爲患郡縣,久爲郡人痛恨,今明公欲誅之,是爲魏郡士民,我審配雖然不才,不堪大用,然身爲魏人,豈甘其後?我願從明公誅鄴趙!”

荀貞哈哈一笑,說道“正南,我素知你重義輕死,乃魏地丈夫,如你是孤家寡人一個,即便你不肯參與此事也是不行的,但問題是你並非孤家寡人,你還有宗族,你族人衆多,如果因爲此事而牽累到你的族人,卻是我之大過了,所以你的心意我領了,但還是按我說的辦吧。”

聽了荀貞此話,審配的腦子也慢慢地冷靜了下來,他知道荀貞說的是對的,他一個人死不足惜,荀貞是他的舉主、是他的上吏,那麼他作爲荀貞的下吏,臣爲君死,爲荀貞死了也不算什麼,可他的宗族、他的族人卻怎麼辦?他卻是不能置之不顧。

這也正是他這些時日來,一直爲之矛盾不決的,適才的熱血衝動過去,他沉默了下來。

荀貞轉對邯鄲榮說道:“公宰,你也是一樣,我也知你是個重義之人,可你亦有宗族,而且你的父親還指望你重振家聲,所以你也離府歸鄉去吧。”說到這裡,荀貞嘆了口氣,說道,“我本來以爲還有些時間,想着能再幫你一把,至不濟也給你在州中求一個從事之職,卻不料……,唉,因爲別的緣故,我不得不將誅滅鄴趙一事提早發動,卻是愧對你之來投啊。”

邯鄲榮感動不已。

他雖然不知荀貞所說的“別的緣故”是什麼,但他知荀貞從不虛言,荀貞既然說想給他在州中求一個州從事之職,那麼這件事肯定就是有的了。

想想過往,他一個“貪官之子”,要非荀貞,又豈能會在趙國一舉躍登成爲中尉府裡的大吏?又豈能會得趙國孝廉?而在四處碰壁,不得不再來投奔荀貞時,荀貞對他一如既往,還是和以前一樣想着辦法來幫他,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感動得眼眶都紅了。

只是他和審配的情況差不多,也是有心和荀貞同做此事,奈何卻有宗族拖累,因此他說道:“誠如審君所言,趙氏權傾朝野,君侯誅趙,無論成敗,都必將招來後患,君侯何不三思?”

“此事我早就做出決定了。”

邯鄲榮不是個婆婆媽媽的人,他本來就熟悉荀貞的脾氣,知道荀貞雖然納諫如流,但一旦做出決定,輕易就不會再改變,故此聽了荀貞這麼說,他也就不再勸說了,乾脆地說道:“既然如此,那麼君侯就去做此大事吧,此事一成,君侯之名必天下傳知,只是君侯……,你擔憂我與審君的宗族,卻不擔憂君族麼?”

“我已有安排。”

荀貞的安排很簡單,在安排完審配、邯鄲榮等人後,他接着會安排義從步騎,他打算命許仲、江禽等帶着義從們歸鄉,有此數千精勇的義從,諒來足能保得宗族的安全了,——要知,荀貞誅殺鄴趙是有法可依的,他不是亂殺,是有大把罪證的,既然是依法辦事,那麼就不怕趙忠動用公權來整治荀氏,趙忠就算想報復,十之**也只能私下派刺客去,有了許仲等人在,多少個刺客也是不夠用的,估計這些刺客連潁陰的縣城都進不去。

邯鄲榮也猜出了荀貞的安排,點頭說道:“君侯既然已經有了安排,那麼想來定是能保得宗族萬無一失了,我也就不多說了。……君侯,我邯鄲氏雖然僅僅是趙國的一個小姓,但卻也能護得住君侯周全的,待君侯事成之後,我在家中恭候君侯大駕。”

荀貞笑了起來。

誅滅鄴趙這件事,就算荀貞事後能逃得性命,前途卻也是必然要毀之一旦了,在這個時候,荀貞居然還能坦然從容地笑出來,這讓審配、邯鄲榮非常的佩服。審配、邯鄲榮做爲沒有參與此事的一個聽衆已經震驚非常了,而荀貞做爲當事人卻還能保持從容自若的風度,這實在不能不讓人敬佩,——這卻是因爲審配、邯鄲榮不知荀貞能夠“預見”到歷史的走向。

“待君侯事成之後,我在家中恭候君侯大駕”云云,邯鄲榮這句話的意思分明是呼應荀貞前邊所說的“遠遁江湖”,是在對荀貞說:誅鄴趙後,你如果沒地方可去,可以來我家中,我來隱藏你的蹤跡。

邯鄲榮爲了宗族,沒有辦法參與到這件事裡來,但他作爲荀貞的故吏、“門生”,卻還是有勇氣、也有義務去保護荀貞的,他能說出這句話來,不論荀貞去不去邯鄲,他的心意都有了。

荀貞倒是沒想到他會說出這句話來,小小驚訝了一下,不過臉上沒有表現出來,而是現出了感動之容,他下到堂上,來到邯鄲榮的席前,握住他的手,說道:“有卿這一句話就足夠了!如果我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無路可去之步,說不得,還真得去投卿家門了!”

邯鄲榮離席下拜,斬釘截鐵地說道:“君侯如來,榮不死,君侯便無恙!”

誅鄴趙之後的逃亡去向,荀貞已有了目的地,便是長沙郡,去投孫堅。

一來,長沙郡在南方,南北的風物、人情、環境多有不同,趙忠是北州人,在南方州郡的勢力不是很強。二則,孫堅與荀貞私交甚好,荀貞也熟知孫堅的爲人,有把握他不會出賣自己。

所以,邯鄲榮家裡,荀貞是不會去的,不過,這一點卻是不必向邯鄲榮說明。

荀貞笑着拍了拍邯鄲榮的臂膀,轉對侍立在堂門口的趙雲,說道:“子龍,你進來吧。”

趙雲現和典韋一樣,俱是荀貞的親衛領班,他應命步入堂上。

荀貞說道:“子龍,我適才說的話你應該聽到了,你也和公宰他們一起歸鄉吧。”

說着,荀貞嘆了口氣,又說道:“你我自相交以來,我比你長了幾歲,覺得你便吾弟一樣,只可惜現在不得不分開了。”

11 朋黨4 留錢63 田邊斷案(下)33 偏師掠潁橋蕤橫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1 上任西鄉93 兵臨西華(下)84 誅趙家者在今日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2 琴心劍膽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47 山雨12 郡兵曹椽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11 朋黨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3 殺人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76 貴顯何氏兩將軍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3 程偃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38 範繩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8 第一天(下)45 虎膽奸雄31 督郵一怒(上)42 君臣自古固多疑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72 初見一龍(下)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28 原師38 初步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66 子義樹戟喝虎狼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26 貞之得隴苦不足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1 陳琳表令諸荀怒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57 尺素飛傳相思意8 守職歲滿乃爲真47 辨旗察鼓28 君子報仇24 太守驪馬從白駒12 道是襄陽德珪來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47 張飛急襲葛陂西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72 凌霄鴻鵠潁陰侯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74 如何練兵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9 結交8 推衣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6 本初何如伯珪強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34 飛蠅逐路廁之臭63 田邊斷案(上)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7 第一天(中)74 如何練兵3 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