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

荀攸、程嘉看過王芬的信,兩人相顧驚愕。

程嘉說道:“夫廢立之事,伊、霍之所難,伊尹據宰臣之勢,霍光受託國之任,俱國家重臣也,朝野敬賴,是故計從事立,而今無伊、霍之位勢,卻欲以區區數人之力,謀廢二十餘年安位之天子,此必無成!方伯素有大名於天下,卻怎麼行此荒謬之事?”一臉的不可思議。

荀攸的性子比程嘉厚道,再怎麼說,王芬也是黨人、士人的前輩、領袖,他雖然和程嘉一樣,對王芬信中所提議的內容不以爲然,卻也雅不願評斥王芬,所以他只是苦笑而已。

話說回來,也難怪程嘉毫不客氣地評斥王芬“荒謬”。

王芬在信裡,卻是向荀貞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提議,他想廢掉今天子,改立合肥侯爲天子,因爲知道荀貞和宦官們不對付,所以想拉荀貞入夥兒。王芬是八廚之一,天下有名,這麼一個黨人的前輩、領袖,卻提出這麼一個不靠譜的提議,亦難怪程嘉評斥、荀攸苦笑。

事實上,荀貞不知道的是,他並不是王芬第一個寫信的對象。

早在數月前,曹操還“養病”在家,沒有去洛陽當西園八校尉裡的典軍校尉的時候,王芬就給曹操寫去了一封幾乎是一模一樣內容的信。

曹操的反應和荀貞、程嘉、荀攸一樣,既是驚訝,又是好笑,另外再加上一點兒不可置信。廢立天子這種事,連伊尹、霍光這等的國家重臣都不好乾,王芬算什麼?一個六百石的州刺史,要人沒人、要兵沒兵,居然就敢想效仿伊尹、霍光,實在太過令人瞠目結舌。

曹操何等人也?當然不肯陪他一塊兒送死,不過王芬名氣很大,而且參與此事的人中有許攸,許攸和曹操是很早就相識的老朋友了,——王芬之所以會寫信給曹操,拉曹操入夥兒,其中就有許攸的“推薦之功”,故此,曹操卻也不能“見死不救”,於是非常誠懇地寫了一封長信回給王芬,在信中給王芬指出:你們是比不上伊尹、霍光的,這件事兒你們是幹不成的。

要說曹操也夠朋友了,這等臣子私下商量廢立天子的事情,一旦暴露,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換個旁人,即使不舉報王芬,卻也立刻會和王芬撇清關係,別說回信了,恐怕連交情都要從此斷掉了,以免被牽連其中,可曹操卻冒着這樣大的風險,回了封信給王芬,確是是非常夠“義氣”的。

奈何王芬這個人,性疏不武,從此前荀貞討張牛角、張飛燕一戰中,就可看出王芬沒有什麼才能,他之所以能“有大名於天下”,不是因爲他本身的能力,而是因爲他家裡有錢,他能“仗義疏財”,所謂黨人的“八廚”,這個“廚”本就是指“能以財救人”,換句話說,王芬其實就是個士人裡的大財主,別說與黨人的“八俊”相比,就是與同樣名列“八廚”的度尚、張邈相比,他的才能也是不及的,故此說,他的德操雖不錯,可見識與能力卻就有限了,因而在得了曹操的回信後,王芬依然不死心,他又寫信給平原人陶丘洪,邀陶丘洪“共襄大事”。

陶丘洪是平原名士,早年與孔融、陳留邊讓齊名,並稱俊秀,王芬之所以會在被曹操拒絕之後給他寫信,也是受了許攸的推薦,許攸有輕俠氣,交往的朋友很多,與陶丘洪的關係不錯,而且陶丘洪與襄楷是同郡人,襄楷也瞭解他,因而王芬又想拉他入夥兒。

——襄楷是當今有名的術士,亦平原人,這次王芬起意廢立天子,便是因爲襄楷的一句話。早年,黨人“三君”之一的陳蕃爲太尉時曾舉襄楷爲“方正”,襄楷雖然沒有應就,但與陳蕃也算是有了“師生”之誼,因而與陳蕃的兒子陳逸來往甚密,他兩人前些月結伴來到冀州,造詣王芬,在席間談話時,襄楷說了一句“天文不利宦者,黃門、常侍真族滅矣”,陳逸、王芬聞言大喜,王芬慨然說道:“若然者,芬願驅除。”於是與許攸等結謀,乃有此謀舉。

陶丘洪雖名士,見識卻遠不如曹操,接到王芬的信後就打算啓程去冀州入夥兒,幸好王芬同時還給華歆寫了封信,華歆也是平原人,與陶丘洪齊名郡中,馬上阻止了陶丘洪,對陶丘洪說:“廢立之事,伊、霍所難,王芬性疏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你我不能去!”陶丘洪聽了華歆的勸阻,這纔沒有來冀州。

說來也是挺巧,王芬聯絡的這三人,除了陶丘洪,曹操與華歆皆是荀貞的熟人。曹操不必說,與荀貞經常有書信來往,而華歆雖然只是早年與荀貞在潁川有過數面之緣,可華歆當時是專門去潁川師事陳寔的,所以後來當荀貞步步高昇之後,他兩人也時有一些來往的書信。

王芬寫了這幾封信,曹操、陶丘洪、華歆,沒有一個肯入夥兒的,因此他便想起了荀貞。

荀貞知兵善戰,坐擁數千精兵義從,前從皇甫嵩討張角兄弟,部曲辛璦逼死張角,後平定趙國賊亂,又擊退張飛燕,復兵不刃血地剿定魏郡於毒,在鉅鹿、趙、魏諸地稱得上威名赫赫,最重要的是,他與宦官也不對付,兩次黨錮中,潁川荀氏也是吃了很大的虧的,那麼,如果荀貞肯幫助王芬,或許登高一呼,至少便能做到趙、魏影從,——荀貞做過趙國中尉,現又是魏郡太守,在此兩地威望很高,王芬自認爲就算曹操等不肯參與,但如果能把荀貞拉入夥兒中,有了荀貞這個“豪傑之士”參與,那麼他的這個“廢立之事”也就足能成功了。

但是廢立之事豈是輕易能做的?

程嘉看出來了,曹操看出來了,華歆也看出來了,以王芬的威望、權勢,他是壓根就不能與伊尹、霍光相比的,這件事他也是肯定做不成的。

荀貞自然也看出來了,故此看過他的信後,當時就大驚,說道:“方伯必敗。族趙家者,在今日也!”

話說回來,王芬固然是難以成事,可王芬敗不敗,與誅滅鄴縣趙氏有何關係?

卻是因爲:

首先,王芬這件事肯定做不成,那麼其次,做不成就有泄露的可能,那麼再次,如果泄露,荀貞收到其信這件事就極有可能會被暴露出去,而一旦暴露出去,荀貞即使可以因爲沒有參與其中而免去死罪,以趙忠對他的不滿程度而言,卻也難逃朝廷的追究責罰,別的不說,魏郡太守肯定是當不成了,說不定還會被削去侯爵,“潁陰侯”削不削無所謂,可魏郡太守要是當不成,“誅趙”這件事顯然也就只能放棄,沒法兒幹了。

所以,荀貞一接到信,就明白“誅鄴縣趙”就在今日了。

話又再說回來,荀貞既然知道王芬是必要敗的,何不乾脆把他賣掉?索性向朝廷舉報之,豈不是最好的選擇?不但可保不受牽累,而且還會因此立功。

只是可惜,就當下的士風和輿論主流看之,“舉報”這種事兒是萬萬不能做的,即使牽涉到“謀反”,即使王芬的此謀是“大逆不道”,也不能舉報他。

不錯,如果舉報了王芬,荀貞肯定能得到朝廷的獎勵,可王芬是黨人的前輩、領袖,“八廚”之一,有大名於天下,而且他這次謀搞“廢立”是爲了“消滅宦官”,在士人看來,只要和宦官不對付,那麼就是“政治正確”,荀貞若將他舉報,荀貞的名聲就算徹底壞掉了。

豈不見曹操、華歆、陶丘洪雖然先後拒絕了王芬的提議,可他三人之中,卻也沒有一人去檢舉揭發王芬,所爲何故?便是因爲怕壞了名聲。

由此卻也可以看出,當今士人與宦官間的矛盾實已到了完全不可調和的地步,即便是謀反這樣的不道之罪,只要和誅宦聯繫到一起,士人也可以包庇之、隱藏之。

再聯繫到早年討黃巾時北州名士閻忠勸皇甫嵩謀反,又可從中看出,幾十年地被打壓之下,幾十年的積怨之下,漢家天子在不少的士人眼中亦早已是威儀不在了。

皇甫嵩拒絕閻忠的緣故不必多說了,曹操、華歆拒絕王芬,他二人不約而同說到的是“廢立之事,伊、霍所難”,指出的是難度,不肯參與是因爲知道這事兒辦不成,而非是因爲名教綱常,要知,曹操是大貴族子弟、華歆是儒徒名士,“君君臣臣”這樣的綱常禮教本應是他兩人竭力維護的,可他兩人卻皆提都沒提,這在士人以“磨礪名節”爲要的當代是極異常的。

荀貞不知曹操、華歆拒絕王芬之事,也不知他兩人拒絕王芬的理由,如果他知道了,他肯定又會私下感嘆:四百年漢家天下,雖經中興,而今卻終於天厭漢德,帝國走向了衰微,亦難怪近年以來,反叛者自稱天子者層出不絕,亦難怪亂世一起,袁術、袁紹便皆有稱帝之志。

荀貞對荀攸、程嘉說道:“‘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閹宦盛極一時,今固將衰,而襄公矩天象之言卻不足以爲憑,我料方伯此謀必難成,事如不成,恐會累及我等。因此,我以爲,誅鄴縣趙當在今日!二卿以爲如何?”

荀攸、程嘉無奈地對視一眼,答道:“事已至此,也只有按君侯所言,及早動手誅鄴趙了!”

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51 動手前夜27 高素三勸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23 大獲豐收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 雙喜臨門(下)2 獲名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37 起行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81 捕拿張直(上)57 程仲德畫策狠辣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7 偏將軍用計賺蓋27 敬老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38 初步55 買馬(上)13 倏忽如白駒過隙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56 允誠書從濟北來71 擒得鄭相逃呂尉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40 荀攸之志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38 範繩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56 行若純儒實懷詭82 擒賊先擒王(下)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55 買馬(上)9 結交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31 破敵(上)93 兵臨西華(下)3 路見白骨露於野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93 兵臨西華(下)81 捕拿張直(上)25 郡府迴文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6 東漢諸侯王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25 備寇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25 備寇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75 欺上弄假國之賊63 叕兒乃有大志乎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18 誅滅沈家(上)96 會師城下(下)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56 允誠書從濟北來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1 寇至77 曹隱袁進皆貴宦72 凌霄鴻鵠潁陰侯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2 一檄引得泰山驚9 結交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7 推功相讓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32 破敵(中)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98 荀貞之虎膽包天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