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欲得鐵馬先得人

補上十一號的。

——

定下了徐福帶兵出戍郡南,荀貞與趙雲、劉鄧、許季等人又說了會兒話,即書軍令一道,交給徐福,讓他明日去縣外兵營裡挑選人馬。

趙雲、徐福等人長途歸來,如今天冷,路上沒有洗沐之處,一個個風塵僕僕的,荀貞叫他們歸舍洗浴,約定了晚上擺酒給他們接風。

趙雲等人離開後,程嘉、陳儀有眼色,知道荀攸與荀貞多日未見,可能會有話單獨對荀貞說,他二人遂也告辭。

堂上只剩下了荀貞和荀攸。

“公達,此去河內,河內風土如何?”

荀攸的心思不在這上邊,他急切地想知道鄴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以至荀貞將李鵠捕拿下獄,但荀貞既然問起,他卻也不能不回答。

他答道:“河內,三河之一,天下名郡,本朝以來,素視之爲股肱之地。淇園之竹茂矣,山河之固險矣!表裡山河、土廣民殷,郡產精鐵,民蓄良馬。今雖郡有大賊盤踞,而因往年少受賊亂之故,仍堪稱富庶。”

河內是三河之一,較之河東、河南,這個郡不但農業發達、耕桑興盛,在太平時,“民放牛於野”,滿山遍野都是耕牛,而且因爲多山多水,出產精鐵,最盛時郡裡有公、私鐵官四處,又早在春秋時,這裡就是天下知名的養馬地之一,《詩經》裡說:“孑孑幹旄,在浚之郊”,描述的就是這裡的良馬。除了耕桑、產鐵、產馬,河內還產竹,河內與魏郡接壤的地方有一條河叫淇水,從上古至今,淇水的兩岸一直竹林茂盛,《詩經》裡有一篇詩叫《淇奧》,淇者,淇水,奧者,水邊彎曲的地方,詩中之所講即是淇水一帶的竹林:“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竹林茂盛有兩個好處,一個是風景秀麗,再一個是軍事上可以利用:“折竹製矢”。

早在前漢,河內就是帝國的名郡,兩漢之際,此郡以“完富”著稱,光武帝佔取此郡後,說“吾將因是而起”,任寇恂爲河內太守,寇恂不負重託,在河內“伐淇園之竹,爲矢百餘萬,養馬二千匹,收租四百萬石,轉以給軍”,有力地支援了漢軍在前線的作戰。

總而言之,河內無愧“股肱之地”四字。

荀貞聽了荀攸對河內的描述,不由略覺遺憾,他心道:“這要是換了我去河內當太守?別的不說,只我這三千義從的鎧甲、兵械便可悉數配齊,我帳下的騎士也可擴充規模了。”

荀貞部下的義從不少,現有三千餘人,要想養三千餘的兵,只有錢糧不行,還得有足夠的鐵,只有鐵源充足,才能給所有的兵士都配上鎧甲和趁手的兵械。

荀貞先後在趙、魏爲吏,趙、魏雖也產鐵,但限於人手、場地和鐵礦之出產量,鐵的產量不如河內,民用尚嫌不足,何況軍用?所以荀貞的這三千餘義從到現在爲止,兵械差不多配齊了,但鎧甲卻是遠遠不足,很多的兵士沒有甲衣,便是有甲衣的大多穿的也是皮甲,——不過雖是如此,較之帝國的精銳部隊可能不及,但比之大部分的郡國武裝卻也已是勝之許多了。

鎧甲、兵械其實還好說點,最難的是軍馬以及騎士。

一個好的騎士難得,一匹好的軍馬更難得。冀州的產馬地不少,如北邊的常山、中山等郡國,皆產良馬,可趙、魏卻非產馬之良地,沒有好馬,荀貞的騎兵部隊就擴充不了,到現在仍然還是隻有那麼四百多騎,——跟從皇甫嵩討冀州黃巾時,荀貞見識到了董卓所帶的西涼鐵騎,那真是“人如鐵、馬如龍”,數千鐵甲騎士馳騁而過,如同一道鐵流也似,令人望而生畏。

只希望將來有朝一日,自己的麾下也能有這麼一支奔騰如流、迎日生輝的鐵騎吧!

荀貞如是想道。

問過了河內的風物,荀貞又問道:“河內士人如何?”

荀攸答道:“河內人文薈萃,士人如雲,諸縣之中,而又以溫之士人最爲傑出。”

溫即溫縣。

荀貞“噢”了聲,說道:“溫縣有何名士?”

“溫有一人,姓常名林,字伯槐,家雖貧,而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生性清白,幼而孝悌。他七歲時,其父之黨登門造訪,問曰:‘伯先在否?’伯先者,常林之父也。常林聞之而不行禮。其父之黨斥曰:‘汝何不拜?’常林答曰:‘你是我父親的朋友,雖說我應該尊敬你,可你當着我的面呼我父親的字,我又爲何拜你?’聰直孝悌至是!”

荀貞沒聽說過常林的名字,聽了這段常林孩童時的舊事,對常林起了興趣,問道:“常林現在何處?可曾入仕?”

荀攸答道:“常林好學,現爲諸生,我聞之,他常帶着經書去耕種,由其妻送飯給他,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卿今次去河內,可見到他了麼?”

“他也去弔祭張公了,攸在修武與他見過,相談甚歡。”

“他在河內的名望如何?”

“雖因單貧之故,家聲不顯,然其本人在河內頗有名聲。”

荀貞心道:“按公達之所說,這常林似是個孝悌重義之人,在河內又頗有名聲,且其家貧……。”他斟酌片刻,又想道,“河內產鐵、產馬,我如能將此人延攬到我的帳下,或許會有助於我?”

這要換了旁人,在聽了常林的事蹟後,可能最多會讚歎兩句,但荀貞不然,他馬上就產生了招攬此人的念頭。之所以會有此念,不爲別的原因,正是爲了河內的鐵與馬。

河內產鐵、又產馬,荀貞很眼饞,可他在河內沒有熟人,他一個魏郡太守不好派人去河內買鐵、買馬,那麼想要從河內弄些鐵與馬來,就得有河內人來幫助他。

從荀攸對常林的簡短描述中,荀貞覺得常林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原因有三:其一是常林在河內頗有名望,如果沒有名望,在地方上沒有影響,招攬來也無用;其二是常林孝悌重義,凡重義之人,只要你以真心待之,通常都能得到真心之回報;其三是常林家貧,常林既在河內頗有名望,又是個好學的儒生,而至今卻沒有入仕,也許就是因爲“其家貧”、“家聲不顯”,像這樣的“寒士子弟”,要遠比那些名門貴族的子弟好招攬得多。

越想越覺得應該把常林招攬來,只是……。

荀貞以手指擊案,又想道:“李鵠案剛發不久,趙家會有何反擊尚且不知,若是趙然寫信求助於趙忠,而袁紹、皇甫公、六龍先生等人又不能救我的話,也許我在魏郡太守的位置上就待不久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便是把常林招攬來似也無用……。”

如果在魏郡待不久,那麼荀貞接下來就要逃亡江湖,自也就沒工夫去弄河內的鐵與馬了。

荀貞又想道:“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趙忠奈何不了我,治不了我的罪,那這河內的鐵與馬就還是大有可爲的。”

思之再三,最終決定:不能因爲不可知的未來而放棄也許可以得到的利益。他最終決定,還是要試試看,看能不能把常林招攬來,反正對自己沒什麼損失。

他因而開口說道:“公達,你是知道我的,我素來思賢若渴,今聞常林之其人其事,如此一個清正之人被空廢於鄉野之間,實在是太可惜了,河內既不能用他,你看我能否用他?”

荀攸楞了下,沒想到荀貞會忽出此言,但荀攸是什麼人?聰慧之極。他很快就明白了荀貞的真實意圖,心道:“君侯此必是欲圖河內之良馬與精鐵。”明白了荀貞的意圖,嘴上不說破,笑道,“君侯雖思賢如渴,然常林非魏郡士人,君侯如想招之,怕是不易也。”

兩漢的慣例:本郡之長吏通常只會闢用本郡之士子出仕郡府,而本郡之士子也通常只會出仕於本郡。荀貞一個魏郡太守,如果他想用河內的士子,就算他願意,常林還不一定會願意。

荀貞也想到了這一點,他說道:“朝廷不以我卑鄙,賜我以潁陰之爵,前些時,我闢元直爲庶子,而家丞一職至今空懸,我想闢請常林爲我之丞,卿意如何?”

“……這倒是可行。”

“既如此,便煩請卿爲我書寫闢除文書一道,明日我便遣人赴溫縣,闢請常伯槐。”

寫道闢除文書是件很簡單的事,荀攸應道:“諾。”

話至此處,河內的風物、士人,荀貞都問過了,接下來可以談正事了。荀攸正想提及李鵠案一事,卻聞荀貞慢悠悠地問了一句:“常林是溫縣人,公達,我聽說溫縣還有一名士,名叫司馬防,中平元年,我從皇甫公討黃巾,在軍中嘗聞孟德說及:說孟德昔年之所以能以二十之齡出任洛陽北部尉,便是因受此人之推舉。……公達,你此去河內,可曾見過此人?”

“司馬氏世爲二千石,司馬防之父曾爲潁川太守,其祖曾爲豫章太守,其曾祖在安帝時曾爲徵西將軍,其家乃是河內之名族。司馬防現仕宦在外,我此次去河內,未曾見到他本人,不過在修武張家見到過幾個他家的子弟。”

“我聞司馬防多子,可見到他的諸子了?”

“司馬防多子麼?這我倒不知道。我沒見到他的諸子,只見到了他的兩個從子。”

“張太尉乃河內之望,今其不幸亡故,司馬防仕宦在外,沒有去,他的諸子竟也未去?”

荀攸不知道荀貞爲何對司馬防和司馬防的兒子們這麼感興趣,回答說道:“我聽司馬防的那兩個從子說,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朗,數年前,以十二之齡爲童子郎,現也不在家中,其餘下諸子如司馬懿等皆年尚童稚,故均未去修武。”

“噢!原來如此。”

荀貞心道:“原來司馬懿‘年尚童稚’,……也是,他若不是年歲遠小於孟德、玄德、文臺,到最後也不會輪到他竊取天下。”

荀攸見荀貞總算沒有話問了,輕輕咳嗽了下嗓子,乃把強自按在心頭多時的疑惑和擔憂道了出來,他出言問道:“攸在河內聞君侯捕郡丞李鵠下獄,歸入郡後,又聞李鵠病死獄中,……君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59 吾候諸君久矣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 殺人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4 將近臨湘桃花盛7 生死之恩何以報49 輜重已備6 初夜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94 會師城下(上)63 田邊斷案(上)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40 鐵營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11 前倨後恭因何故63 滍水星河影動搖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52 市義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17 推功相讓28 辰彼碩女65 安之若素使人奇46 呂布撤圍南渡汝77 演武薦賢(下)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39 班底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35 集合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17 推功相讓10 督郵在此(下)58 孫堅62 太守行春(下)60 文直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80 恨天失我傅南容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60 荀君爲政(下)22 鵠備分得勝負機9 道人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47 將軍何嘗真無情90 從徵汝南(下)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72 凌霄鴻鵠潁陰侯98 荀貞之虎膽包天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1 效果2 雙喜臨門(下)57 二月習射(上)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3 習射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5 陽城治吏(下)12 敬事92 兵臨西華(中)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8 遍觀諸郡(下)56 買馬(下)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39 班底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1 張長詈罵府門外65 延攬勇士(上)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29 盤點籌劃84 威震陽翟(中)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