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

從蘇人亭外的橫橋渡河,行十來裡,再渡一河,——此河亦趙境內四水之一,復行數裡,便是襄國縣。

趙國五縣,大致劃分的話,可以分成三塊。

一塊是邯鄲與易陽,此兩縣在境最東南,彼此間沒有山河之阻,相距不遠,只有二三十里。一塊是中丘與柏人,此兩縣在境最東北,彼此間也沒有山河之阻,亦相距不遠,也是隻有二三十里。餘下一塊就是襄國。襄國在易陽與中丘兩縣間,距南邊的易陽百十里,距北邊的中丘五六十里,趙境四水皆在這一塊裡,三條河水在襄國與易陽間,一條河水在襄國與中丘間。

如打個比方,可以把趙國這五個縣比作一個扁擔。

邯鄲與易陽、中丘與柏人這兩塊在扁擔的兩頭,襄國縣差不多是在扁擔的中間。

五縣之中,荀貞最重視的就是襄國。

如再打個比方,把趙國比作一個人,那麼襄國縣就是腰。

萬一發生戰亂,襄國失守,那就等同是把一個人攔腰截斷了。腰一旦被截斷,作爲首領的邯鄲、易陽就無法與作爲腿腳的中丘、柏人呼應,在整個戰略全局上勢必就要陷入被動。

如前文所述,荀貞此次行縣有三個目的:主要目的是爲守境做準備,次要目的是選擇一個主動進攻的目標,另外附帶了一個目的,即尋找賢才、選拔擢用。

守境不說,尋賢也不說,他打算選擇的進攻目標初步就定在了襄國縣境內,——這也是戲志才、荀攸的意見。

前番擊左須是因緣巧合,是左須先遣人來行刺他,他才藉機用計伏擊的,嚴格說來,不能算是一次主動的進攻。

將要在襄國縣內發起的這次進攻纔是他就職以來的第一次主動進攻,他對此非常重視。

因而,雖然縣城在望了,他也很想早點見到那位揚州茂材、襄國令姚升,卻依然是過縣不入,冒着雨行察了一遍縣外的諸鄉、亭,又去西邊的山丘地帶察看了一番,直到把縣外的地貌、人情盡數看罷,做到了大致瞭解,到了傍晚,才與邯鄲榮等來到縣裡。

入到縣中,邯鄲榮當前領路,帶着諸人徑去縣寺。

他與姚升是老熟人了,這兩年裡多次造訪姚升,守衛在縣寺門外的戟士、吏卒均認得他,請他與荀貞等到門塾裡稍候,分出一人去縣寺內通報。

秋雨下了一夜一天,不見轉小。

因有雨故,天氣陰霾,今之暮色比平日更深。

荀貞負手立在塾門口,觀望縣中街道。

秋雨淅淅,又是暮重時分,街上行人稀少。荀貞指着從縣寺門前走過的幾個人,問守門的吏卒:“他們是?”

這走過去的幾人與尋常百姓不同,排着縱隊,步伐整齊,均帶刀劍,像是巡邏的。

吏卒答道:“我縣西邊多丘、多山。山中賊衆,時常侵擾縣境,爲防他們混入城裡,縣君特選了數十名精明勇敢的吏卒,編爲數隊,日夜巡查縣中。”

“原來如此!”荀貞頓了下,說道,“貴縣西邊確然多山,我等在來的路上嘗遠望縣西,只見層巒疊嶂,綿延無盡。我聽說這些山裡最大的是西山?”

“不錯,西山向西綿亙數百里,直接太行。侵擾我境的賊寇大多藏身此山中。”

西山西接太行,東邊一直延伸到襄國縣西二三十里的地方。邯鄲、易陽西邊也有山,但要與襄國縣西邊一比卻就是小巫見大巫了,至少邯鄲、易陽兩縣不會出城二三十里便是山區。

荀貞頷首,心道:“入冬前是一定要在襄國縣打一仗的,只是襄國縣西的山區遠比邯鄲、易陽西邊的山區深幽、複雜,我部義從從來沒打過山地戰,如果硬打,傷亡會不小。”

他在去邯鄲上任時路經過西山,今天又專門去近處看了看,對西山深險的山勢很有點顧忌。

他扭頭看縣寺門內,想道:“邯鄲榮說姚升機警多智,是個人才,他在此地爲令兩年了,也不知對山中的賊情、山勢有幾分知曉?”

他本只是想來見一見姚升這個“揚州茂材”,此時卻希望姚升能給他一點協助了。

適才去縣寺內通報的吏卒轉回,在他身後,一個身長七尺餘的三旬男子撐傘步出。

這男子未着官衣,穿着黑底彩繡的絲服,頭戴高冠,足登皮履,腰中寶帶,左劍右佩。

他右手撐傘,左手按着劍柄,大拇指露出在荀貞等人眼前,指上戴了一個鑲嵌綠寶石的指環。深暮雨下,指環上的綠寶石水汪汪的,熠熠生輝。

荀貞是個識貨的,一眼就看出來,這男子的衣裝配飾雖不顯奢華,卻皆價值不菲,心道:“此必就是姚升了。”

邯鄲榮此前介紹說姚升家是吳郡冠族,冠族多半豪富,只有豪富之家才能穿戴得起起這樣講究的衣配。

邯鄲榮在荀貞的身側,低聲對荀貞說道:“此人即是姚升。”閃身邁步,出塾迎上。

縣寺大門離門塾有十數步遠,姚升一邊大步過來,一邊哈哈笑道:“公宰,你可是稀客!上次一別,至今已有三個多月了!今兒個怎麼想起來找我了?還冒着雨來?”

“正因三月餘不見,思念賢兄,飲食無味、夜不能寐,所以冒雨而來。”

“哈哈,你這個公宰,嘴裡沒句實話,是因爲想我而來的麼?怕是另有別事吧!”

姚升與邯鄲榮相見。

邯鄲榮沒有帶雨具。姚升傾斜了傘,替他遮雨。兩人攜手來到門塾前。

姚升打量荀貞,問邯鄲榮,說道:“這位君子儒雅外現,英武內蘊,氣度不凡,不知卻是誰家士族右姓的子弟?”

荀貞含笑行禮,說道:“在下潁陰荀貞,見過姚令。”

“潁陰……,啊,不知是中尉駕到,升未能遠迎,失禮失禮。”

姚升反應敏捷,馬上想到了荀貞是誰,連忙收起笑容,把傘交給邯鄲榮,就要撩衣下拜。

荀貞上前一步,把他攙住,笑道:“我這次是微服行縣,不欲外人知道,……”指了指地面,“地又溼濘,姚令無須行禮。”

姚升遵命起身,往門塾內瞧了眼,飛快地掃過荀攸、宣康、典韋諸人,說道:“塾內狹小,委屈了諸君。”對荀貞說道,“請君入縣寺。”

他剛纔尊稱荀貞“中尉”,聽了荀貞說“這次是微服行縣,不欲外人知道”,立刻就改口稱荀貞爲“君”。

荀貞心道:“‘機敏’二字,當之無愧。”笑道,“請。”

姚升在前領路,諸人步入縣寺。

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22 鵠備分得勝負機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2 光和六年(下)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75 曹純少貴氣吞虎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上架感言29 樂進歸來27 如夢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49 登門72 初見一龍(下)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65 奉孝高臥懷棲逸77 布植黨羽養虎豹38 初步44 以退爲進郎陵說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30 朱陽第三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90 揭竿而起爲招安94 願以區區當芹獻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9 太守長史兩不負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25 我公恩信結人深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8 西鄉薔夫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62 其猶穿窬之盜也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46 可憐的胡/平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56 熔鑄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4 風雪夜刺(上)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82 光陰似苒流如箭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39 點將封侯趁少年64 裨將軍新旅建組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2 道是襄陽德珪來76 演武薦賢(上)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74 歸來有美迎於城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46 盜馬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41 一諾從來許殺身13 典韋7 遍觀諸郡(上)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38 初步32 荀衢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23 市中美人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59 慨嘆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26 威震郡北49 登門10 督郵在此(下)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54 滅族(下)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63 田邊斷案(上)42 孫郎威震定潁外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35 褒貶由人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0 曹孟德四策禦敵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24 文聘(下)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