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

陳翔道:“回主公,之所以我大涼不出產茶葉和生絲,是因爲茶樹和桑樹都只生長在較爲溫暖溼潤的地域。而我大涼,只有最南方的武都郡,纔有適合茶樹和桑樹生長的條件。所以僅僅依賴武都郡的出產,遠遠不能滿足大涼的需求,不得不依賴於從漢廷進口。

然而今日,進口安息帝國的糧食,卻給了臣一點啓發。既然我大涼不能從漢廷進口生絲和茶葉,那爲何不從安息帝國、大月支帝國、羅馬帝國等外國進口呢?天下又不是隻有大漢帝國這一個國家。”

田豐說:“陳大夫有所不知啊,茶樹是漢地特有,其他地方沒有;生絲乃蠶所吐之絲,蠶也是漢地特有,其他地方沒有。所以,除了漢地,其他地方都沒有茶葉和生絲,大涼也只能向漢廷進口。”

陳翔志得意滿地說:“這個我自然知道!既然兩者只有漢地纔有,安息帝國等國家都沒有,那我等可以將蠶、桑樹樹種、茶樹樹種送給安息帝國等國家啊!”

一聽陳翔的餿主意,衆人不約而同地一片大譁,劉範也是爲之大跌眼鏡。

陳翔看在眼裡,他卻錯把衆人的錯愕,理解爲衆人對他這個妙計的佩服得五體投地。

陳翔沾沾自喜地繼續說:“比如說安息帝國境內有既廣闊又肥沃的新月沃土,那裡氣候溫和,水源充足。而大月支帝國境內有天竺河流域,同樣是氣候溼熱,土地肥沃。這兩個國家的土地,都十分適宜桑樹、茶樹和蠶的生長。只要大涼送給兩國桑樹和茶樹的樹種,還有蠶繭,這兩國很快就能生產出大量的茶葉和生絲。以後,大涼只需要進口安息帝國和大月支帝國的茶葉的生絲,自然不必再受漢廷的訛詐了。”

說完,陳翔居然一臉高傲,雙手揹着,想安靜聆聽衆人的溢美之詞。

劉範氣得臉上有些抽搐,衆人也是對愚蠢而不自知的陳翔一臉無奈。

郭嘉笑道:“陳大夫,既然都捨得送出去桑樹和茶樹的樹種,還有蠶繭。那以你之見,是不是還需要把茶葉加工技術和繅絲紡織技術,也都教給安息人和大月支人啊?”

聽了郭嘉的調侃,陳翔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建議好像有什麼不對。

陳翔吞吞吐吐地說:“這個……還是不便吧?”

郭嘉嘲笑道:“別啊,陳大夫!按照您的邏輯,只要安息人和大月支人得到了桑樹和茶樹的樹種,以及蠶繭;同時再得到茶葉加工技術和繅絲紡織技術,那麼安息帝國和大月支帝國,就能很快生產出優質上乘的茶葉和絲綢。這下,我大涼不會被漢廷所訛詐,只需要向安息帝國和大月支帝國進口,就能獲得茶葉和絲綢了。”

聽了這句,陳翔這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

郭嘉笑道:“那以後,依靠茶葉加工和絲綢製造,並向其他國家傾銷茶葉和絲綢來賺取大量利潤的,就是安息帝國和大月支帝國了。我大涼子民,反而還要花錢去買他們兩國的茶葉和絲綢。”

賈詡冷冷地說:“大涼與大漢,是同文同種,本爲一國、一天下。就算大涼與大漢再怎麼爭鬥,也只不過是兄弟鬩於牆罷了。而安息人和大月支人,乃異域異族,怎能將生絲和茶葉如此重要的東西,交給他們?生絲和茶葉掌握在漢廷手中,總比掌握在安息人和大月支人手中好。”

田豐也道:“茶葉和生絲,是可以動搖國本的國之重器。陳大夫居然想把它們交給安息和大月支?不覺得可笑嗎?”

劉範也冷冷地看着陳翔,陳翔嚇得噗通跪下,說:“主公恕罪,臣一時糊塗!”

劉範想了想,還是決定放過他,便說:“行了起來吧!大涼不可因言獲罪,朝廷上可以知無不言。即使所言有錯,也應該被容許。”

陳翔這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站起身來,說:“謝主公。”

劉範心想,這陳翔秉公執法倒是可以,但論治國理政,遠不如賈詡、田豐、管寧、盧植這些人。幸虧當初自己只是考慮到陳翔此人的剛正不阿,秉公執法,所以任命他爲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而不是把他放在三省六部這些要害部門,否則不堪設想。

不過,經過此事,劉範也愈發感到生絲和茶葉的重要。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絲綢、茶葉、瓷器,是中國出口創匯的神器。生產絲綢、茶葉、瓷器的原材料,中國遍地都是。茶葉說到底,不過是些樹葉子;瓷器說到底,就是泥土;絲綢說到底,就是些蟲子吐的絲而已。這些東西低廉得不像話,簡直是零成本。

而中國古人依靠聰明才智,發明了些加工技術,就讓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化腐朽爲神奇。骯髒的泥土,化身華貴的瓷器;普普通通的樹葉子,化身極具逼格的飲品;黏糊糊的蠶絲,化身精美的織物。

這三樣出口商品,給古代中國帶來的利潤無法估量。在明朝時,它們就爲明朝換回來了幾億噸的白銀。西方殖民者在南美洲賣力氣挖銀礦,最後只便宜了明朝。

現在,也就是東漢末年,羅馬人、安息人還普遍不瞭解絲綢、茶葉和瓷器。他們認爲,絲綢是樹上長出來的;瓷器則是和玉一樣,都是珍貴的礦物。

正是因爲信息的不暢通,所以絲綢、茶葉和瓷器才一直被中國把持着。

但終究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到了唐代,那時候東羅馬帝國已經開始認識到,絲綢是一種蟲子吐出來的絲,就像蜘蛛絲一樣。於是儘管唐代嚴禁蠶繭外泄,查士丁尼大帝還是依靠一羣印度僧侶,買到了蠶種。絲織業立刻在君士坦丁堡、貝魯特、安條克等地迅速發展,從此,中國永遠地失去了絲綢的壟斷地位。

到了近代,西方人又很快學會了瓷器的燒造技術,能生產出比中國瓷器更優良更高檔更豐富的瓷器。中國瓷器便永遠失去了瓷器的壟斷地位。英國人把茶樹移植到了它的印度殖民地,立頓紅茶也讓中國茶葉跌入谷底。

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賞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六百一十二章 沃洛吉斯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賞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見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八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涼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四百二十章 三軍用命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五百四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三百五十四章 鍛甲不易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德破局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九百零六章 演習結束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二百四十六章 確認擴軍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處置兩族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六百四十三章 好戲上演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涼第三百一十四章 楊彪上鉤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