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

張郃說:“這一制度,倒是比較合理。相比起漢制,戍卒要一直服役到六十歲,而且也得不到多少軍餉,合理得太多了。”

劉範道:“一個羅馬軍團,通常有四千人到六千人不等。除了羅馬軍團,羅馬帝國還有輔助軍團。羅馬軍團是主力,兵源是羅馬公民;而輔助軍團的兵源是行省居民。羅馬軍團與輔助軍團之間的關係,就相當大漢帝國的官軍和屬國兵。故而羅馬軍團的兵器、鎧甲、戰馬和待遇,全面高於輔助軍團,自然戰鬥力也就要高於輔助軍團。

但這並不代表羅馬帝國不需要輔助軍團,相反,羅馬帝國也十分依賴於輔助軍團。因爲每個羅馬軍團都是以重步兵爲主,輕騎兵爲輔,組成相對簡單。而輔助軍團因爲兵源來自各個行省,反而能提供更豐富的兵種。比如敘利亞行省有十分出色的弓箭手。每次出戰,羅馬帝國一般派出十萬到二十萬大軍。比如圖拉真第一次征討達契亞人,即出動八個羅馬軍團和七個輔助軍團,一共十五萬大軍;第二次征討達契亞人,則派出十萬大軍。在第二次達契亞戰爭中,達契亞人不得不向圖拉真臣服投降。圖拉真開其國庫,得黃金白銀無數。”

其實劉範想告訴兩人,圖拉真其實得到了達契亞人的黃金一百六十五噸和白銀三百三十一噸。但換算成現在的重量單位太麻煩,劉範乾脆就說“無數”。

劉範接着說:“圖拉真去世之後,羅馬軍團繼續延續着圖拉真時代的規模,推測應有五十萬到六十萬。而安息帝國在嶺西之戰中,被我涼軍剿滅了三十多萬,損失過半。羅馬帝國一次派出二十萬大軍,當爲二十多個軍團,來勢洶洶。若安息帝國不慎,很容易被羅馬帝國大敗,乃至吞併掉其最重要的新月沃土。”

聽了劉範的介紹,趙雲和張郃算是對羅馬帝國和羅馬軍團有了些初步認識。

劉範道:“說說看,你們二人準備如何應對羅馬軍團?”

趙雲道:“回主公,羅馬軍團雖然強大,但我大涼軍隊,也不是弱旅。羅馬軍團以重步兵和少量輕騎兵組成,而我大涼軍隊正好以強大的騎兵爲主,靈活多變,攻勢迅猛。只要以不變應萬變,發揮大涼騎兵靈活機動的優勢,當有較大勝算。”

張郃道:“大涼的弓弩,獨步天下。有撅張弩、腰引弩和臂張弩,經過工部的改良,撅張弩最遠能射達四百步之外,基本達到戰國時韓國勁弩的射程。安息軍隊中有衆多的重騎兵,身披重甲,但卻在嶺西之戰中輕易被我軍的弓弩射穿,基本毫無用處。末將認爲,如果能運用好大涼軍隊的強弓勁弩,當能有較大勝算。”

劉範點點頭,心想西方人確實在製造弓箭方面比較落後。西方比較優良的弓,都要等到英法百年戰爭時,英國的英格蘭長弓問世。現在的羅馬軍團中,弓箭手基本上都來自輔助軍團,也就是藉助於那些行省居民。而羅馬軍團中,重步兵以投擲標槍爲能;其數量極少的輕騎兵,則不會騎射,主要承擔通信傳令的任務,以及保護重步兵組成的隊列的兩側的安全。

劉範心想,大涼軍隊,既有強大的騎兵,又有強弓勁弩,這是極爲有利的條件!

劉範便道:“你們二人說的不錯,既然大涼軍隊有騎兵又有弓弩,那麼或許可以這樣:當在戰場上與羅馬軍團狹路相逢時,不必向其衝鋒。而是先在遠距離用弓弩射殺羅馬軍團,使之死傷慘重。若羅馬軍團派出騎兵前來追擊,就帶上弓弩逃開。等甩開了追擊,再折返回去,故技重施,繼續用弓弩射殺羅馬軍團。等羅馬軍團被箭雨攻擊得陣型大亂,再集合騎兵,向之發動衝鋒,定能取勝,而且傷亡較小。”

聽了劉範的計謀,趙雲和張郃不約而同地,都是一拍腦袋,張郃說:“對啊!如此簡單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末將怎麼沒想到!”

趙雲不由得讚歎道:“主公真是天下最擅於指揮騎兵的統帥,末將真是心服口服!”

劉範笑道:“得了,不必再拍馬屁了!這個方法雖好,但也不能保證百試百靈。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而且羅馬軍團和輔助軍團,兵種衆多。兵種衆多,也就意味着只要指揮得當,就可以使用衆多的戰法。等與羅馬軍團狹路相逢,你們二人可要審時度勢,因地制宜,按照實際情況來決定戰法。可不能照搬孤的計謀,須知用兵靈活多變的道理。”

趙雲和張郃齊聲回答:“喏,末將謹記主公教誨。”

劉範道:“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安息帝國。這次戰爭,表面上看,我大涼軍隊只需要戰勝羅馬軍團,其實也要暗中抵擋安息帝國。比如,大涼軍隊擁有許多安息軍隊所沒有的軍事裝備,馬槊、明光鎧、弓弩等,都明顯優於安息軍隊。

安息帝國這個新任的皇帝沃洛吉斯五世,比起其父來,更爲精明強幹,詭計多端。你等定要提防他偷取我軍先進的軍事裝備,甚至還要提防他卸磨殺驢,偷襲我大涼軍隊。”

趙雲和張郃點點頭,說:“放心吧,主公,論打仗、論計謀,沃洛吉斯五世還遠不如我等。”

見兩人並不懼怕沃洛吉斯五世,劉範心裡也有了底。

趙雲道:“主公,在擊敗羅馬軍團對安息帝國的入侵之後,又將如何?”

劉範道:“羅馬帝國極其富有,又正好極爲癡迷我大涼售賣的絲綢。大涼可以借向羅馬帝國傾銷絲綢,來賺取羅馬帝國的財富。所以,在戰勝羅馬軍團之後,你等二人須派人出使羅馬帝國,要求他們派遣使者,或者由我大涼派遣使者前去羅馬帝國也可以。總而言之,兩國必須展開對貿易問題的談判,重點是定下商稅稅率和貨幣結算規則。”

第四百零四章 夫復何求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賞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五百八十八章 關下笑談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入敵營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七百六十九章 撲了個空第一百七十六章 董卓之怒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一百八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