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

“三國之謀伐 ()”

看着眼前虛弱的敵人卻不立即消滅,確實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劉備關羽張飛等人是戰場殺敵的武將出身,帶兵打仗可能是一把好手,但對於智慧謀略,卻不是很精通。

但司馬懿諸葛亮等人本身就十分聰慧,一個個熟讀兵書和史料,又怎麼會瞧不出區別來?

雖說華夏文明以及很多兵法韜略都出自於春秋戰國,可春秋戰國時期跟大一統王朝的區別還是太大,很多東西,都不能拿來做比較。

比如眼下,如果劉備繼續進攻的話,袁紹十死無生。

因爲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國戰都是因爲軍民有深厚的國家認同,趙國覆滅之後還在代地頑強抵抗六年,楚國滅亡之後,項羽立楚懷王,楚國故地紛紛響應,就是這個因素。

可到了漢朝以後,老百姓已經普遍接受了漢朝子民這個稱呼,朝廷手握大義,袁紹的士兵多是爲了參軍吃糧吃餉,甚至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抓來的壯丁。

這些士兵的戰鬥意志遠不能和春秋戰國時期那種舉國同心相比,因此別說諸葛亮司馬懿陳羣楊修這些90以上的智慧過人之輩,就連孔儉黃琦姚博這些智力在90以下的二流水準,也能瞧出端倪來。

八個人一臉疑惑,不過他們人微言輕,就連進到裡面坐下來議會的資格都沒有,就更別說提出意見,因此即便是情商很低,喜歡賣弄自己的楊修,也只能在外面乾着急,不敢進去。

劉備下達了命令,各部紛紛開始行動。

關羽回了鄴城,朝廷三路大軍,總計十萬人馬,從涉縣、武城以及平陽,東西南三個方向將鄴城團團圍困,只不過按照劉備部署,開始準備後撤約十餘里地,不再在城外緊逼。

劉備在陽平見了關羽之後,北上過了漳水和滏水,往樑期而去,樑期縣位於鄴城北面五十里,邯鄲南面三十里,剛好處於兩座城池的中間,因此將此地佔據之後,就能截斷二城之間的聯繫。

作爲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以及魏國的陪都,邯鄲與鄴城都不是什麼小城,漢代的小縣城城池一般只有四五米高,有些小城甚至只有三米多高,只有長安和洛陽兩座城池的城牆高達十二米,底寬與頂寬都在十五米以上。

而邯鄲和鄴城是少數接近十米高度的城牆,城池高度約四丈,寬度和頂寬都有五丈,佔地面積雖不如長安和洛陽大,但這卻是邯鄲與鄴城的優勢。

因爲長安和洛陽實在是太大了,光城門就有十多個,反倒是讓守軍無法面面俱到,沒有十幾萬大軍根本守不下來。而邯鄲與鄴城城池比長安和洛陽小很多,大概五六萬軍隊,就能夠輕易守住,因此這兩城比長安和洛陽還難打。

劉備聽取了陳暮的意見,在奪取了樑期縣之後,就繼續北上,包圍了邯鄲,只不過他並沒有立即兵臨城下,而是在外圍佈置重重包圍網,於城池十多裡外安營紮寨,防止袁紹狗急跳牆,跟他魚死網破。

包圍圈佈置下來之後,鄴城與邯鄲就成爲了一片死寂之地。洛陽十萬大軍圍困鄴城,青州十萬大軍加上鮮于輔的幽州軍,圍困邯鄲,兩座城池被圍得水泄不通,插翅難飛。

城池外有護城河,城下有道路,河邊楊柳依依,劉惠與蔣義渠在城頭觀望着形勢,看到青州軍如潮水般退去,二人一直懸着的心情,好歹鬆了一口氣。

他們不是沒考慮過到邯鄲之後,就立即南下去鄴城。

但袁紹病得很厲害,自從界橋之戰嘔血之後,每日發高燒,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再加上青州追得急,

因此不得不留在邯鄲。

現在邯鄲城內還有三四萬人馬,但軍心渙散,將士們士氣很差,如果這個時候劉備趁勝追擊,很有可能就攻破城池,所以看到敵人退去,兩個人都是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充滿疑惑。

“監軍,你說青州軍爲什麼撤退了?”

蔣義渠一臉疑惑。

劉惠搖搖頭道:“我不知道,也許他們有別的考量,這幾日他們每天往城內送勸降書信都被我又扔了出去,許是知道我們不會投降,因而準備爲攻城做準備吧。”

“會不會圍而不攻,打算耗死我們?”

蔣義渠說道。

劉惠道:“有可能。”

蔣義渠感嘆道:“城中的糧草不多啊,怕是支撐不了多久。”

“所以我們必須儘快與公子譚取得聯繫。”

劉惠臉色很沉重。

袁紹身體狀況堪憂,城內的糧草也不多,主要是來不及,原本在鉅鹿趙國各縣城還有些存糧,但追兵追得緊,他們只能安排人員南下,糧草沒辦法立即運輸過來。

現在城中的餘糧已經不多,僅夠大軍食用兩三個月,即便省着點,撐死三個月城內就得沒有糧食。到那個時候,恐怕即便青州軍不進攻,他們也只剩下出城投降,或者全部餓死這一條途徑了。

就在邯鄲城內觀望着城外形勢的時候,劉備這邊大軍也在緊鑼密鼓地在外圍安營紮寨,除了臧霸部駐紮在樑期以外,牽招部、張飛部、張遼部、高順部以及鮮于輔部,紛紛在外圍鑄造起新的營地,將邯鄲四面八方全部包圍起來。

陳暮自己領了一校人馬,位於城池的西方,這裡是一片平原,從太行山深處有河流緩緩流淌而出,往邯鄲方向而去,河流兩岸樹木森然茂密,植被繁茂,西北方連綿起伏的太行山脈在遠方若隱若現,北面還有不少殘垣斷壁之類的廢墟,也有一些村莊和農田。

因爲此地離叢臺已經不遠,當年叢臺就在邯鄲城以西,是一片大型宮殿羣,是趙武靈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歷經多年戰火之後,早就毀於歷史當中,現在能夠看到的,只隱約能見到曾經留下的一些宮牆院瓦和楊柳岸,曉風殘月。

陳暮的營地倚靠叢臺而建,叢臺原來還剩下了一些宮牆,被他利用起來當作寨牆來用。營地修建了一天,也僅僅只是利用宮牆以及柵欄圈出了一塊營地,很多基礎設施還沒有修建,將士們累了一天,草草豎起帳篷休息,等到明天再開工繼續完善整個營地設施。

夜晚時分,皎潔的明月高懸,陳暮的帳篷裡一燈如豆。帳篷外士兵不斷巡邏,諸葛亮腰間懸掛着令牌,暢通無阻地從自己的帳篷處來到了陳暮的帳篷外,卻剛好藉着營地裡架設的火盆亮光,看到對面也有一名年輕士子緩緩走來。

“仲達兄!”

諸葛亮認識他,是司馬懿。

司馬懿司馬朗陳羣楊修四個人並不是陳暮麾下的人,他們是洛陽軍中的佐吏,不像諸葛亮他們,是陳暮的直系下屬,所以本應該跟着關羽走纔對。

但陳暮卻把司馬懿陳羣楊修三人留下了,讓司馬朗回去,因此現在七個人都跟在陳暮身邊,充當幕僚佐吏。

陳暮當然用不着他們幾個當幕僚,所實際上留下他們,卻是有另外的安排。

司馬懿比諸葛亮大三歲,今年剛好二十,見諸葛亮也過來了,便笑着回禮道:“原來是孔明,白天的時候,我正有一份公文還想向孔明請教,只是剛好少府讓我去處理北面營地休整的事情,倒是耽擱了。”

“請教不敢當,仲達兄若是有什麼不知道的地方,儘快來問我便是。”

諸葛亮謙虛地迴應。

因爲之前司馬懿是跟着關羽,所以關羽軍中的事務他是熟悉的,但到了劉備這邊,就又得重新熟悉,有些具體數據還得詢問諸葛亮孔儉他們,因此大家還是有不少交流,日益熟稔。

“是孔明和仲達嗎?進來吧。”

就在這時,帳篷裡響起了陳暮的聲音,他倆在門口小聲說話,沒想到被耳尖的陳暮聽到了。

門口值守的阿大阿二張龍趙虎便讓開道路,放他們進去。

司馬懿和諸葛亮互相推辭了一番,魚貫而入,見到陳暮披了一件單衣,正坐在桌案邊全神貫注地看書。

桌案上點了一盞燈,陳暮的臉被燈火照得明亮。

他的皮膚白皙,臉如冠玉,已經32歲的少府卿看着像個23歲的青年,唯有鬢角的一絲白髮,卻是在告訴世人,時光荏苒,歲月從來不會因爲某個人位高權重而不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跡。

“師君!”

“少府!”

諸葛亮和司馬懿拱手向他行禮。

陳暮把手中的書本合起來,擡起頭看着二人道:“坐吧。”

“謝師君(少府)。”

兩人道謝之後,便在陳暮左右手邊分頭坐下。

陳暮看着二人,笑吟吟地道:“深更半夜,你們來我這裡做什麼?”

諸葛亮和司馬懿互相對視一眼,過了片刻,諸葛亮拱手說道:“師君,亮有些疑惑。”

“疑惑爲什麼我不立即進攻已經軍心渙散的袁紹?”

陳暮笑着說道。

司馬懿也拱手道:“什麼都瞞不過少府卿,懿也是同樣疑惑不解。”

陳暮將書本放下,輕輕按在上面,指尖在紙張上緩緩摩擦,輕聲說道:“孔明,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仲達,你是我最看好的屬下。你們都是我最好的門生,有些話,我可以告訴你們,但有些事情,記在心裡,去做就行,不要多說,也不要多問,明白嗎?”

諸葛亮和司馬懿對視一眼,兩個人都看着對方,心底深處頓時有了一種明悟,緊接着幾乎同時心中生出一股警惕心來,二人都是如臨大敵,目光中帶着一絲絲寒意地看着對方。

一個最得意的門生,一個最看好的屬下。

這句話裡,本身就有更加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陳暮最看重的,就是他們二人。未來陳暮的接班人,很有可能在他們二人當中選出來。

也就意味着,互相之間,兩個人因爲這句話,瞬間成爲最大的競爭對手,讓原本剛開始有些融洽的關係,立即變了味。

雖然他們作爲聰明人也明白,這是陳暮故意爲之,也許是領導的大餅,也許是有別的意思。但不管怎麼樣,這個關係調子,便在這一瞬間定下,彼此之間,都會視對方爲大敵。

“亮(懿)明白。”

二人幾乎再次同時拱手說道。

陳暮笑了起來,直說道:“趁勝追擊,破滅袁紹,這是謀略。可放過袁紹,讓他繼續苟延殘喘,卻是政治,這件事情就當交給你們的一個考驗,好好想想爲什麼我要宜緩不宜遲,想通了這一點,再來找我,你們回去吧。”

“唯!”

二人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倒退着出了帳篷。

出來之後,諸葛亮笑着對司馬懿道:“仲達兄,你覺得師君所言的政治,是因爲什麼?”

“不知道。”

司馬懿搖搖頭,他已經確定了將來這個諸葛亮會是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怎麼可能會把自己的猜測告訴他。

然而諸葛亮卻望向西南方, 喃喃自語道:“我覺得,也許是在朝堂之上吧。”

“朝堂嗎?”

司馬懿舔了舔乾燥的嘴脣,淡淡地說:“或許吧。”

“仲達兄,我先告辭了。”

諸葛亮笑着拱手道:“若軍中事務有不知道的地方,歡迎來詢問我。”

“那就得多麻煩孔明瞭。”

司馬懿也拱手回禮,二人便在這裡分道揚鑣,想陳暮所說的政治考量。

然而司馬懿回去的路上,卻是更加覺得細思極恐。

之前還沒有瞧出來,沒想到這諸葛亮卻是如此厲害,自己不知不覺竟落入了下風。

如果諸葛亮出來之後,就立即和他連個招呼都不打,扭頭就走,自己估計會看輕他許多,根本不會覺得這種人會是自己的對手。

但人家出來之後落落大方,依舊保持着之前的風度不說,還大膽地告訴了自己的猜測,境界上就比他高了一個層次。

至少換做司馬懿自己,他其實也隱約猜到了所謂的政治考量,也許就是在朝堂,但絕不會告訴諸葛亮。

而人家卻如此坦然,也許是君子之風,也許是認爲自己不是他的對手,但不管怎麼樣,至少人家這個態度,就讓人很舒服,很難在這一點上挑出毛病來。

泰山學宮最優秀的學生,當真是恐怖呀。

司馬懿感慨萬千。

但緊接着,司馬懿的目光卻是更加堅定了起來。

有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存在,才能夠煥發起鬥志,只有讓少府卿看重,自己未來才能青雲直上。

至少。

щшш_ ttκan_ ¢o

哪怕前方有這樣一個強敵,但他司馬懿,絕不認輸!

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六十章 孫策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說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