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

“三國之謀伐 ()”

帳篷內一燈如豆。

竄動的火苗映照在陳暮平和微笑的臉上,似明似暗。

諸葛亮沒有明說,但他能夠告訴陳暮兩個非常有用的信息,一個是朝廷現在可能會有的舉動,二是他自己的態度。

朝廷會有什麼舉動,陳暮早就已經知道,不出意外地話,下個月回洛陽,就是朝廷對劉備集團圖窮匕見的時候,也是朝廷派新冀州牧以及去河間抱養皇嗣的時候。

不過當諸葛亮想通了所有事情的關鍵,卻並沒有強烈反對自己這麼幹的時候,陳暮還是非常地欣慰。

因爲這意味着諸葛亮和荀彧一樣,是漢室的死忠,而不是漢朝某個皇帝的死忠,只需要天下是大漢的天下,天子姓劉就足矣,不會因爲劉備的上位而提出反對意見。

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至少不用擔心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半天的人才,轉頭就加入到了劉備集團的反對陣營裡去。

沉吟許久,陳暮才緩緩說道:“孔明覺得,最正確的做法應該如何去做?”

諸葛亮想了想,輕聲說道:“應該順應朝廷的旨意,劉使君不僅應主動上書請求朝廷去河間選嗣,甚至當全程參與其中,以劉將軍的年紀,新帝登基之後,最少也是大將軍之位,待平定天下,掃清寰宇,到時候.......”

“到時候過個十幾二十年,等現在朝中的這幫老臣都死得差不多,大哥再在朝中脅迫着幼帝,慢慢培養自己的勢力,把持朝政,最終來一出禪讓的戲碼?”

陳暮將他接下來要說的話以一種自嘲的語氣說出來。

諸葛亮默然不語。

他知道這個辦法其實也不夠好,因爲這就是王莽的做法,劉備仁義了一輩子,晚年如果鬧這一出,不僅口碑全崩,甚至還有可能造成社稷不穩,江山崩壞,如新朝末年一樣,再來一次天下大亂。

但這已經是沒有辦法中的最好辦法,現在強行上位的話,那就是和洛陽鬧崩,曹操孫堅劉表這些人全都會聯合在一起,乃至於袁術呂布張燕這些人,都會參與進來。

現在劉備已經是全天下最大的諸侯,最大就意味着衆矢之的,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所有人看在眼裡,隨時有可能遭到圍攻。

所以先一步一步來,做個權臣,把持住朝政,等掃清天下諸侯之後再上位,阻礙就會小很多。

陳暮又何嘗不知道他的心思?

官渡之戰前後爲什麼曹操能夠打得相對順利一點,沒有其他人過來騷擾他?

是因爲在那之前他就已經把徐州的陶謙、劉備、呂布、汝南的袁術,南陽的張繡都揍了一遍,周圍的諸侯就只剩下劉表和孫策兩人。

而劉表和孫策又是世仇關係,雙方本來就互相敵對,不打起來就算好的,根本不可能聯合起來。

更重要的是,孫策原本想偷襲許都的時候,又被刺客刺殺,孫權年少繼位,此時正是孫吳政權內部人心惶惶,根基不穩的時候,這讓曹操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結果就是北方兩個大諸侯互相兼併之後,整個黃河南北都被曹操一個人佔據,官渡之戰後,整個中原地區就再也沒有曹操的對手。

而此時卻不同。

因爲劉備是從青州進攻的冀州,他的地盤目前只有青州,冀州還沒有拿下,並沒有官渡之戰後曹操那麼好的基本盤。

現在南方地區全是諸侯,曹操孫堅張燕呂布袁術再加個劉表,聯合起來的話,實力不會弱到哪裡去。

雖然劉表大概率不會參戰,可一旦劉備敢此時反叛朝廷,那麼接下來要遇到的對手就不是一個兩個,

而是大半個關東地區的諸侯,乃至於整個天下。

想要利用朝廷大義來實現自己野心的人可不在少數,更重要的是,北方還有鮮于輔等大量忠誠於劉虞的烏桓人和鮮卑人,一旦遊牧民族南下參與戰爭,北方很有可能一片戰火。

所以在諸葛亮看來,即便心中有所求,但也絕對不能急。越急越容易出錯,王莽經營了大半輩子,到最後不也落得個一無所得?

如果是劉備的話,經營大半輩子,也許靠着“劉姓”,最終能夠成功呢?

這就是諸葛亮的想法。

陳暮笑了笑,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建議其實就是王莽和曹操的做法,也是歷代權臣的做法,先把持朝政,然後橫掃天下,最後一步步加冕。區別只是王莽失敗了,曹操成功了而已。

但在陳暮看來,還是太慢了,自己的理想可不是耗費一生在朝廷先勾心鬥角大半輩子,然後等到七老八十,一切成熟之後,才能推動大哥上位。

若是那樣的話,自己的謀劃豈不是都要落空?什麼解決生產,解放勞動力,推動工業革命,都成了無稽之談。

因此到了最後,他搖搖頭道:“孔明,我知道你的意思,不過太慢了。”

“太慢了嗎?”

諸葛亮緩緩說道:“可欲速則不達呀。”

陳暮笑了起來:“孔明,你知道嗎?這個世間遠遠不要看表面,一個看上去清廉的人,也許很貪婪。一個看上去很醜陋的人,也許心地很善良。人都有自己在意的東西,只要拿捏住別人的心理,你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知道。”

諸葛亮點點頭:“這是師君教給我的透過現象看本質,也應該是政治當中的所謂利益交換,但師君......天子的帝位,也能交換嗎?”

“當然能。”

陳暮含笑道:“我說過,任何事情,都有價碼,而這個價碼能不能換到想要的東西,取決於它在你心中的價值,帝位在這世間上能夠超越的東西不多,可也絕不是沒有,至少對於某些人來說,帝位也許沒那麼重要。”

“比如呢?”

諸葛亮問。

“愛情,親情,友情,乃至於琴棋書畫,參悟佛法道術,癡迷修仙煉丹。”

陳暮饒有興趣地說了幾個。

華夏曆史上有史記載的皇帝有500多個,雖然絕大多數都因爲皇帝位置把狗腦子都打出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例子發生無數。

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還真有些人對當皇帝不感興趣。

比如喜歡吟詩作對的後趙石弘,被權臣挾持着上位。喜歡琴棋書畫的李煜,幾個哥哥死光了沒辦法才趕鴨子上架當皇帝。喜歡當和尚的蕭衍,四次出家,次次都得羣臣湊錢把他贖回來。

所以說不是任何人都對那至高無上的權力感興趣,有的時候人都是被逼的,宋欽宗和宋英宗被迫當皇帝的時候,不也是哭得死去活來,差點沒嚇尿嗎?

只要拿出合適的價碼,願意讓出一部分利益,總歸是有人願意把這個皇位讓出去,更何況現在的大漢,還是這麼個爛攤子。

諸葛亮想了想,指了指上面說道:“師君是打算從朝臣下手,還是從......那位下手?”

“這個你就不用管了。”

陳暮對他說道:“朝廷上的爭端,現在還不是你該插手的時候。下個月我要去一趟洛陽,到時候你去一趟懷縣,處理一下後方糧草的事情,這裡的公務就交給文謖與司馬懿處理。”

文謖之前是劉備的騎將,相當於軍司馬,在陳固鄉之戰立下功勞,抓住了袁尚和審配,已經被升爲校尉,管理一校人馬,此時正好是陳暮手下的這五千人的主將。陳暮走後,他就會讓司馬懿跟文謖來處理給袁紹糧草的事情。

諸葛亮點點頭,他還沒有去過司隸,雖然只是去一趟懷縣,但如果有機會的話,他也想去看看洛陽,看看大漢帝都的雄偉。

給諸葛亮分派了任務,防止他在營中給司馬懿搗亂,陳暮便讓諸葛亮出去了。

等他走後,陳暮纔開始寫奏摺。

這是一份準備讓劉備遞上去的摺子,內容早就想好了,再潤潤色。裡面其實也沒什麼太多的意思,就是劉備希望朝廷能夠儘早派出冀州牧,同時向天子上書,如今河間已經收復,祈求天子去河間抱養章帝子嗣云云。

無非是做給天下人看的東西,雖然腦子裡想的是一回事,但表面功夫還得做到位。不然故意那麼拖拖拉拉,滿朝文武和天下人不是傻子,恐怕早就會懷疑劉備有二心,從而壞他的名聲。

奏摺寫好之後,又過了幾日,軍情司的探子從河間回來了,前些年交代的事情,探子已經做得差不多,這次回來是彙報一下情況。

得知那邊的戶籍資料,該隱匿的人員都已經做好,陳暮交代,讓他們注意口風,不要泄露出去。

按理來說,這種髒活應該滅口,但去做的這幾人都是陳暮自己家族的人,也就是族叔陳猛那一批人,陳暮是他們的族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種事情,自然也應該爛在肚子裡,不可能說出去,因此陳暮就沒有那麼做。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等到五月下旬,劉備也終於啓程前往洛陽。

兩千玄甲重騎,加上五千劉備本部士兵,正式南下,到鄴城的時候,再叫上關羽,劉關張陳四人再聚首,前往司隸。

此時整個魏郡和趙國全是士兵,洛陽軍加上青州軍,再加上鮮于輔的幽州軍,二十餘萬大軍,將二郡國圍得水泄不通,源源不斷的糧草、軍械、輜重在從洛陽以及青州方向往這邊運送,沿途進進出出,全是崗哨和巡邏值守的衛士。

進入了河內郡之後,就又是另外一幅景象,趙雲在河內採取了韓浩的策略,實行屯田制。白波軍、黑山軍以及俘虜的冀州軍全成爲了屯田對象,近四十多萬耕種人口,讓原本凋零的河內日益生機勃勃。

雖然因爲河內是前線的因素,洛陽在人口和糧草基地更加側重於河南以及潁川等地,但在本身已經有那麼龐大人口基礎的情況下,再如何側重南方,河內郡的發展也不會太差。

除了安陽蕩陰等前線以外,其它各縣城土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再加上戰亂後遺留下來的河內百姓及世家,總人口維持在六十多萬,還是相當不錯。

從進入河內開始,劉備就興致勃勃地四處觀望,他上次來洛陽還是七八年前從長安回來討伐王芬的時候。

那個時候整個洛陽三郡弘農、河內、河南總人口才六十多萬,相比於三個郡國巔峰時期的二百多萬的人口,現在好歹恢復了不少,已經有一百餘萬人,整個河內都是一片盎然之景。

“當年我們從長安回來討伐王芬,這河內郡是一片狼藉,沒想到數年之後,居然又恢復到瞭如今這般模樣,看來趙雲在河內做得很不錯啊。”

隊伍路過河內治所懷縣,看到懷縣郊外無數農田已經收割,新的一輪種植又將開始,劉備忍不住感嘆了一句。

關羽撫須道:“前些年還是過得很苦,萬事開頭難,當時我們在前線抵擋呂布的進攻殊爲不易,好在王芬死後,袁紹猜忌呂布,將他逼走,不然的話,那個時候恐怕河內不會太平。”

“嗯。”

陳暮點頭道:“呂布爲人驍勇善戰,又得王芬助力,給予大量幷州騎兵。上黨太守張楊雖然曾經與他敵對,但二人在這段時間卻是引以爲友,二人如果合力的話,以當時的河內發展,確實難以抵擋,多虧了袁紹爲我們除了一大敵呀。”

其實倒不是關羽加上趙雲對付不了呂布,而是當時的洛陽確實很艱難,總人口才六十萬,士兵數量不過兩萬多人。

且當時候正是一片慘淡的時候,六十多萬人口大部分都是從長安逃回來的難民,要土地沒土地,要糧食沒糧食,全靠青州接濟才能勉強過冬,根本不能給朝廷繳納一分賦稅。

那兩年洛陽可以說是舉步維艱,支撐得非常艱難。呂布自己麾下就有兩萬士兵,再加上張楊的人馬,士兵數量就比洛陽多一倍。

關羽和趙雲數次跟他交手,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在環境最差的時候,還曾經差點被呂布趕出河內,洛陽朝廷甚至一度都考慮過放棄河內郡,退守孟津與小平津渡口,將河內郡拱手讓給王芬。

好在王芬去世,袁紹猜忌呂布,各種拖延糧草,打壓呂布,導致呂布無心進攻洛陽,讓洛陽撐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

一直到這六十萬人口逐漸安頓,開始繁衍生息,能夠自力更生,逐漸可以向朝廷繳納稅收的時候,洛陽的情況纔好一些。再加上關羽趙雲屢次打擊黑山軍,將白波軍與黑山軍俘虜來耕作田地,日子才一天比一天好。

可以說,河內能夠維持下來,洛陽朝廷的艱難維繫,袁紹的助攻,再加上關羽趙雲的不懈努力,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沒法做到現在的局面。

“對了,呂布現在怎麼樣了?”

劉備忽然想起了他,笑着說道:“聽聞他已經跑到了淮北去了?”

陳暮笑道:“大哥怎麼想起他了。”

劉備道:“此人之勇武,確實非同一般,可惜不能爲國家所用。”

陳暮想了想道:“大哥若是惜才,將來替天子征討四方的時候,派人將他勸降便是,這幷州大地,多的是廣闊的疆土讓他馳騁。”

“嗯。”

劉備點點頭:“正該如此。”

一行人到了懷縣門口,遠遠地見到了前來迎接的人。

尚書令鍾繇舉着詔書,代天子來迎接劉備!

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八章 回京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二章 活着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三章 得兗州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請假條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七十章 出兵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四十章 鳴金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二十二章 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