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

“呃.......”

司馬懿看了自己的大兄一眼,他預料過陳暮會很驚訝,會失口否認,會大方承認。

但唯獨沒有想到過,人家會就這麼微笑地看着他,如此平靜。

就彷彿與袁紹決戰,完全不算什麼事情。

“莫非是懿猜錯了?”

司馬懿看司馬朗面沉如水,心裡咯噔一下,試探性問道:“少府君並未打算與袁紹決一死戰?”

陳暮含笑說道:“正要與袁紹決一死戰。”

“那爲何?”

司馬懿稍微定了定神,或許這就是上位者的姿態,崩泰山於眼前而面不改色。

陳暮同樣看了眼司馬朗,笑道:“因爲我並未打算隱藏與袁紹決戰的意圖,聲勢越大越好,最好是讓天下人都知道。”

在休戰近半年之後,洛陽準備重振旗鼓,再次進攻魏郡的打算目前只有天子劉虞,幾位錄事尚書公卿,以及尚書令鍾繇,太尉朱儁,前將軍關羽以及少府陳暮知道。

就連另外幾位沒有錄事尚書的九卿都不曉得,屬於高度機密,外人不得而知。

別說司馬懿,即便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都接觸不到。

現在司馬懿居然知道這件事情,如果換了別人,恐怕早就跳起來,一臉驚訝地問他爲什麼清楚這件事情。

但陳暮卻知道,對於漢末三國這些頂尖人物,切莫有輕視之心。

正如之前說過,二戰時期有一位頂尖間諜,通過旅遊雜誌火車的趟數的增多減少來判斷英軍部隊的調動。

還能根據報紙上的工廠收購原材料的廣告來推斷英軍的軍火製造能力,甚至利用報紙上英軍修築工事照片來推斷英國人的空軍基地。

最近河內郡表面上風平浪靜,好像無事發生,但實際上還是有一些變動。像司馬懿郭嘉這樣的人傑,通過觀察這些細微之處,得到一個準確的判斷並不奇怪。

而且陳暮大概也知道了司馬懿來的原因,《晉書》記載,晉高祖司馬懿曾經因爲漢室被曹氏控制而拒絕曹操徵辟,假裝生病,一直到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才被曹操強行徵辟。

然而要知道歷史上司馬懿可是支持曹操稱帝的,

要說他忠心漢室,那顯然是無稽之談。只能說《晉書》還是過於美化他,將司馬懿的一些種種行徑說成忠於漢室的表現。

而事實上,根據陳暮推測,司馬懿拒絕曹操徵辟的時候,衣帶詔事件纔剛發生沒多久,保皇派和曹氏正處於針鋒相對階段,司馬懿無法判斷到底誰纔會獲得最後的勝利,所以不敢輕舉妄動,拒絕了曹操的徵辟。

等到赤壁之戰後,曹操清洗了大批漢室老臣,徹底穩固了自己的權勢,司馬懿見證到了最終獲勝者,纔出山跟隨曹操。並且還曾經支持曹操稱帝,從這一點上來看,司馬懿絕不是什麼漢室忠臣。

那爲什麼原本坐觀天下局勢,等到勝利者出現,纔會明確投靠的司馬懿會在此時此刻,選擇出山來找到陳暮呢?

陳暮倒是不知道原因,但稍微一推測,大抵逃不過三種。

一是他看出袁氏衰落不可避免,朝廷未來的局勢,必然是將河北統一,最後漢室重新奪回天下。所以提前找好勝利者,如此將來分勝利果實的時候,至少能提前佔個坑位。

二是如今漢室不像歷史上那樣被曹操控制,劉虞在朝,司馬防司馬朗這些人都是洛陽朝廷的忠實擁躉,迫於家族壓力,他只能爲朝廷效力。

三是覆巢之下無完卵,司馬家所有產業都在溫縣,一旦與袁氏決戰,河內蕩然無存,因此只能選擇支持朝廷。

歷史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無論哪一種,司馬懿今天過來,實際上就是想要攀附陳暮,妄圖得到重用而已。

首先是表現出自己的才能,語不驚人死不休,將陳暮打算與袁紹決戰的意圖公佈出來,讓陳暮驚爲天人,然後再立一個大功,這樣立即就會得到重用,仕途也是必然猶如坐火箭。

至於司馬懿會立什麼大功,陳暮也差不多猜到了。

他看着臉色微變,不知所措的司馬懿笑道:“仲達可知,我爲何要策劃東西北三路夾擊冀州之策?”

“願聞其詳!”

司馬懿連忙說道。

陳暮沉吟道:“這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仲達應該明白,青州之地,是絕不可能與冀州之地相抗衡的吧。”

“自然。”

司馬懿與司馬朗兄弟都是點頭。

青州之地畢竟爲海濱邊陲,耕地面積與人口遠遠不能和冀州相比,且一個黃巾之亂對青州幾乎造成毀滅性打擊,在底蘊上跟冀州幾乎是天壤之別。

歷史上曹操坐擁豫州、徐州、兗州以及司隸將近四州之地,依舊無法與袁紹相抗衡,決戰差點輸得很慘,可見冀州有多富裕。

實際上豫州不比冀州差多少,河南河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黃河母親河蘊育了無數華夏兒女。

只是豫州從黃巾之亂,一直到諸侯混戰,十多年的時間裡,戰爭幾乎沒停過。

曹操、袁術、陶謙、劉備、呂布等各路諸侯輪番在豫州徐州等地大戰,造成民生凋敝,生靈塗炭,想要恢復治理,絕不是一兩年的事情。

反觀袁紹,先有王芬幫他打基礎,又有韓馥幫他搞發展,等到他驅趕走公孫瓚,統一整個河北之後,冀州從黃巾之亂一直到官渡之戰這段時間,已經休養生息了十多年,實力自然恢復到天下第一。

如今的情況也是如此,袁紹的條件比歷史上甚至都要好,因爲這中間一直是王芬在治理,整個冀州迅速恢復,比之黃巾之亂前還要繁榮,爲袁紹再一次奠定了強有力的支撐。

青州雖然幾乎是和王芬一樣起步,但因爲地緣問題,發展實力有上限。

人家丁口六百萬,耕地面積上億,自己這邊人口二百萬,耕地面積三千多萬。同樣是起步,不管是兵力、財力以及實力上都不是一個量級。

所以陳暮這麼多年一直在做努力縮減青州與冀州之間的差距,比如發展海鹽,開荒耕地,吸納流民等等一系列措施。

只是沒有技術革新之前,這種差距的縮小還是無法解決先天上的劣勢。

因此陳暮就必然會採取合縱連橫的策略來完成青州與冀州之間的差距,否則的話,如果學曹操那種小概率事件來再複製一次官渡之戰,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司馬懿並不蠢,陳暮的戰略他又何嘗不明白,在大方向上肯定是司隸、青州、幽州聯合起來一起進攻冀州更能縮小雙方的差距。

只是裡面的具體細節內容,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陳暮就繼續說道:“然三面夾擊,且每一方實力都遠不如袁紹,很容易被袁紹逐個擊破。因而我採取了羣狼戰術,便是爲了應對這個劣勢。”

“羣狼戰術?”

司馬懿與司馬朗對視一眼,司馬朗雖然在陳暮麾下,但他還是頭一次聽到這個戰術。

“不錯。”

陳暮也不瞞他們,笑着說道:“這個戰術,就是要化被動爲主動。如三狼襲擊一人,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後狼暴起,傷敵頸背。側狼伏擊,蓄勢待發。三面環伺,令袁紹首尾不能兼顧爾。”

司馬懿若有所思地道:“所以袁紹不得不聚集重兵,強攻一路,妄圖逐個擊破?然司隸有八關,青州有大河天險,唯獨幽州沒有關隘,因而如今幽州遭到重創。”

“是啊。”

陳暮嘆息道:“公孫伯圭是最容易出事的一路,我曾央求陛下以其威望,召集烏桓鮮卑部族相助,卻不料還是被袁紹勾結公孫度將其擊潰。”

司馬朗沉聲道:“幽州這一路被破之後,袁紹如釋重負,多餘的兵力可以支撐他南下兗州,且如今對青州勢如破竹,一路已經破了平原城,奪下了龍湊渡口,現在正在準備渡河進攻青州。”

“所以少府君纔會聚集重兵,準備猛攻魏郡,這是打算圍魏救趙?只要把袁紹打疼,再來一次水淹安陽的效果,袁紹就很有可能回師魏郡,青州的困局,立即迎刃而解。”

司馬懿瞬間想明白了問題的關鍵。

陳暮讚許地點點頭:“不錯,這就是我當初設定羣狼戰術之時的初衷。冀州勢大,只能分而擾之。一旦袁紹強攻其中一路,另外兩路必須立即支援,我水淹安陽,便是爲了解除平原之圍,可惜因爲幽州失利而失敗了。”

聽到這裡,司馬兄弟頓時就明白了青州整個戰略佈局。

既然無法在整體局勢上與冀州相抗衡,那麼就乾脆從三路一起夾擊,聯合幽州的公孫瓚,加上司隸兵馬。雖然不如冀州整體實力強大,但至少在紙面實力上,相差不多。

而這三路當中,以青州實力最強,幽州次之,司隸最弱。然司隸有洛陽八關,如果袁紹想進攻司隸,則很容易遭到青州幽州聯合夾擊。

十萬幽州鐵騎加上十萬青州精銳,如果放任不管,袁紹的後花園立即就會被攻破,整個冀州一片混亂。

至於進攻幽州也不行,因爲幽州太遠了,勞師北征,魏郡清河國之地又無險可守,你去攻打幽州,洛陽和青州兩面夾擊,魏郡和清河國必然危在旦夕,所以袁紹只能去進攻青州。

青州近在咫尺,且不像司隸洛陽八關那樣難以進攻,雖有黃河天塹,但不像洛陽八關那樣過於險要。至少青州段的黃河也有四百餘里長,總歸有過河的辦法。

隨着公孫瓚那邊意外落敗,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劉備那邊同樣出現了一些問題,泰山小道被袁軍攻破,濟南祝阿歷城等地危在旦夕。

爲了馳援濟南,張飛不得不短暫放棄博平聊城,結果被袁紹趁機將博平拿下。聊城之戰中,雖有黃忠力破五陣,斬殺數十將解圍,然袁軍畢竟聲勢浩大,捲土重來,最終也只得放棄平原,轉戰高唐。

如今袁紹和劉備之間是一場拉鋸戰,你退一步,我就進一步。而爲了緩解青州那邊的壓力,按照羣狼戰術的設計,到了陳暮這邊,自然就得開始進攻魏郡,給東面的袁紹施壓。

所以現在司馬懿也立即就明白,爲什麼當他判斷出陳暮要對魏郡動手,他向陳暮說起的時候,陳暮一點都不驚訝的原因。

因爲人家根本就沒有打算隱藏,本就要大張旗鼓,讓袁紹那邊知道動靜。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司馬懿頓時只覺得意興闌珊,原本通過落葉知秋的微末小事,就判斷出了一件國家大事的傲然,也是馬上被打落進了塵埃裡,頗爲失意。

不過既然是司馬懿,那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很快恢復了鬥志,對陳暮拱手一禮說道:“少府君深謀遠慮,懿佩服萬分。”

陳暮笑眯眯地看着他說道:“這本是機密,你知道我爲什麼要告訴你嗎?”

“啊?”

司馬懿頓時嚇了一跳,聯想到之前那可怕的目光,莫非.......

“自然是因爲你是有用之才!”

陳暮沒有興趣嚇唬小孩子,微笑着說道:“此戰,你就跟隨我出兵,在軍中先做個屬吏,屆時若能拿下內黃,兵進武城,你司馬家就是大功一件。”

司馬朗和司馬懿再一次對視一眼,目光中露出一種森然的恐懼。

少府這也知道了?

廳中一時沉默,過了許久之後,司馬朗才苦笑道:“原本是想將此事告予少府君,讓少府君高興高興,沒想到少府君卻是早已知曉了。”

陳暮笑着擺擺手道:“並不是我調查了你們司馬家,而是我調查了敵方所有將領而已。那趙威孫是你們司馬家的姻親,我也是前段時間才知道,今日見你們來,想必也是與他溝通好了吧。”

司馬朗深呼一口氣,點點頭道:“不錯,父親親自寫信給我舅父,讓他歸順朝廷,他已經答應反正,只要朝廷大軍進攻他守的內黃北城門,他將會把城門打開,放大軍入城。”

“好!”

陳暮大笑着站起來,看着二人說道:“司馬朗聽令。 ”

“卑在!”

“命你立即前往邶城,籌劃糧草事宜。”

“唯!”

“司馬懿何在?”

“卑在。”

“命你爲少府文學掾,跟隨我左右治理文書。”

“唯!”

二人拱手應是。

陳暮雙手揹負在後,輕聲說道:“伯達,去給老將軍傳信吧,該戰了!”

“明白!”

司馬朗認真地點點頭。

朱儁小老頭已經六十上下了,身體日漸消瘦,年初甚至還大病一場,嘴裡時常唸叨北伐事宜。

若是再不戰,他就真的要抱着遺憾而死,這是所有人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請假條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九章 規劃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六章 觀察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七十章 等人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請假條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五章 定策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六章 定徐州(1)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章 鳴金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