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

世人皆知,河北最出名的武將乃顏良、文丑、高覽、張郃四人。被稱之爲河北四庭柱,爲當世名將,冀州虎臣也。

但卻少有人知,在四庭柱之下還有一人,爲僅次於四庭柱者。

此人正是韓猛。

歷史上荀攸評價他銳而輕敵,從這一點上來看,可見其武力確實勇猛過人,就是過於魯莽容易輕敵。

現在也是如此,關羽大軍都已經抵達內黃快半個月了,韓猛卻完全沒有應有的警惕,即便是半夜時分,也沒有派人大規模巡城戒備,防止偷襲。

結果被內應打開城門之後,整個城池內大部分的士兵都在呼呼大睡。如果是別的比較謹慎的將領,就絕對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不過韓猛在發現敵人進來之後,也是馬上做出反應,立即率領親軍趕往城內營地,想要幫助士兵解除圍困,發起反攻。

見到來了一名厲害的敵將,關羽眼中殺機頓起,催促着爪黃飛電疾馳,大喝道:“敵將看刀!”

韓猛聽到身後不遠處有人呼喝,回頭一看,正看到夜幕之中,一匹快馬奔來,知道是敵方大將,頓時來了精神,調轉馬頭舉起大刀,怒喝道:“來得正好!”

雙方士卒皆紛紛讓開道路,爪黃飛電如一道閃電般越過周圍的兩方士兵,頃刻間就來到了韓猛面前,關羽舉刀便劈,勢如閃電。

眼見大刀下來,韓猛也不慌不忙,拉拽着馬匹,準備側身躲開,同時手中大刀做好架勢,等敵將刀法劈空之時,趁着對方的慣性來不及格擋之際,立即出刀將關羽戳於馬下。

然而下一刻,他就看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畫面。就看到原本是下劈的大刀,在他躲開之後,竟然硬生生改變了姿態,停在半空中,變斬爲掃,直刺他的咽喉。

此時韓猛纔剛閃身躲開上一刀,身體還沒停穩,根本來不及舉刀格擋,只能睜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這一幕,幾乎是電光火石間,青龍偃月刀就已經來到了他的頸部,瞬間劃過了他的喉嚨。

敵我士兵所有人都看到,韓猛的頭顱高高飛起,血液迸濺得有兩丈高,他人還坐在馬上,身體依舊保持着坐的姿勢,而頭卻已經掉到了地上,雙目圓睜,一臉不敢置信。

“哼,鼠輩爾。”

關羽冷哼一聲,掃了周圍敵方所有士兵一眼,眼神當中露出可怕的寒芒,淡淡地說道:“敵將授首,投降免死!”

“敵將授首,

投降免死!”

“敵將授首,投降免死!”

“敵將授首,投降免死!”

當下,士氣大振的洛陽官軍立即大喊,聲音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排山倒海般壓向內黃縣城當中的袁軍士兵陣營。

所有袁軍士兵面面相覷,過了好一會兒,隨着第一個把手中武器丟下的士兵出現,緊接着就是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成片成片的袁軍跪在地上投降,不敢再反抗。

內黃順利奪下,關羽便開始猛攻繁陽,而那邊的孫堅同樣也在北上,整個魏郡南部處於一片戰火當中,袁軍還沒有反應過來,重鎮內黃就已經淪陷。

冀州就這點不好,沒有一個合適的戰略要地。黃河天險對於青州軍和洛陽軍來說很重要,對於廣袤的冀州來說,幾乎毫無意義。

數日後,袁譚得知內黃淪陷,繁陽以及黎陽岌岌可危,連忙親自跑到了鄴城去與逢紀溝通,商量對策。

二人商議過後,決定派遣顏良文丑前去解圍。

那日安陽淪陷之後,顏良文丑艱難地帶領殘兵逃了回去,袁紹讓他們先回鄴城鎮守,到如今,已經過去大半年的時間。

得知袁譚逢紀讓他們前去解除繁陽之圍,顏良文丑一邊開始整頓軍務,一邊商議如何對敵。

鄴城顏良府邸,二人相會。

文丑對顏良說道:“大哥,那關羽實力強悍,恐怕比之那呂布黃忠,亦是不遑多讓,我們兩兄弟恐怕要聯手才能對付得了他。”

顏良點點頭,苦笑道:“是啊,自從那日被他差點三招斬殺,我對他已心有畏懼,恐怕這輩子都難以戰勝他了。”

“大哥不必氣惱,那日是他佔了先機而已,若是正面對敵,大哥即便不敵,百合之內應當無礙。”

文丑想了想道:“且此戰我們二人合本部人馬,近五萬大軍,難道還戰不過那關羽嗎?我看明公也真是的,洛陽近在咫尺,爲什麼他非要去攻打青州呢?”

顏良也想不明白,搖搖頭道:“算了,明公自有明公的考慮,我們的任務是守住魏郡。如今內黃失守,繁陽黎陽危在旦夕,必須得救。”

他們又如何知道,袁紹不是不想攻打洛陽。可洛陽八關,當年十九路諸侯集結三十萬大軍在虎牢關被那董卓不過七八萬兵馬擋了大半年,即便袁紹集結全部兵力,也不可能那麼快攻破。

洛陽朝會的時候,陳暮曾經提出一旦袁紹大舉進攻,就立即放棄河內郡,朝廷主力大軍退守平津關、孟津關以及虎牢關等地,然後公孫瓚和劉備則立即進攻,奪取渤海、河間、中山國、常山國、清河國等地。

這樣一來,袁紹立即就變得十分被動。因爲公孫瓚和劉備實力合起來,一個騎兵天下無雙,一個步兵精銳強悍,一步步擠壓他的生存空間,再加上洛陽根本打不進去,最後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陳暮早就算出來,袁紹不管是攻打洛陽還是幽州,都是必敗無疑。唯有先破實力最強的青州,北方河間國和南面的魏郡只需要守住固有地盤就行,尚有一線生機。

沒辦法,青州的實力最強,袁紹去打洛陽和幽州其中任何一方,劉備和另外一方聯合起來造成的破壞力會非常大,絕對會危及冀州存亡。

而洛陽和幽州的實力稍弱,即便他先去攻打劉備,以他自身的實力,也完全可以守得住,不用擔心被擊破的問題。

因此袁紹的謀士團研究許久,最終也只能得出先破青州的結論。

好在對於袁紹來說,進攻青州的事情非常順利,先破靈縣鄃縣,又利用大雪冰封,奪取了黃河九曲,然後於濟北國深入濟南,逼得張飛回援,又得聊城博平,危及龍湊。

等到聊城博平被攻下,失去了戰略要地,劉備在平原就變成了獨守孤城,四面八方都沒有了援軍,只好被迫撤離,來到了最後的高唐防線。

高唐防線是袁紹打得最艱難的地方,因爲他沒有水師,人家樓船每日在河面上巡邏,他甚至連偷渡都沒法過去。

如此雙方陷入僵局,事情是否有所轉機,最後就只能落到了洛陽與魏郡之間的戰爭上。

從兵力來說,隨着公孫瓚和鮮于輔被擊退,公孫度立即兵進遼西,佔據了右北平、漁陽等地,公孫瓚和鮮于輔只能依託廣陽涿郡,與公孫度形成對峙,這樣張郃高覽大軍就解放出來。

他們南下支援魏郡,安陽之戰損失的袁軍兵力也很快得到了補充,雙方的兵力對比已經非常接近。

洛陽這邊有鞠義訓練的黑山軍加入,總兵力接近十萬,而袁紹東擊青州,帶了差不多十二萬大軍去,原來魏郡這邊則有八九萬軍隊,安陽一戰,損失慘重,有高覽張郃補充,才勉強恢復到十萬的樣子。

但不同於魏郡是全力防守整個郡,洛陽這邊是進攻,必須留守一部分兵力。所以總體來說,兵力上袁軍還是佔據了一定優勢,只是士氣與精銳程度,雙方遠不能相比。

因此在洛陽這邊,才能看到一個縱觀歷史,都很少見的畫面。那就是兵力少的一方,主動進攻兵力多的一方,且戰術得當,壓得對方擡不起頭。

當然,除非雙方兵力比達到絕對的十多萬打幾百,不然有時候兩萬人打四十二萬,八萬打八十萬,也不是不能戰勝。

所以在雙方兵力其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得當的戰術以及士兵的精銳程度,就顯得尤爲重要。

顏良文丑二人商議着如何才能打敗來犯的關羽。

在聽到顏良的話之後,文丑皺眉說道:“雖說必須要救,可關羽有兩三萬大軍,還有那孫堅也不容小覷,我們該怎麼打呢?”

“是啊,要想打敗他們,可不容易啊。”

顏良嘆了口氣。

在未遇到關羽之前,他自詡天下無敵,然上次差點被三刀斬殺,已失將膽,讓他心有夢魘,魂不守舍,現在面對關羽,就更加難辦了。

就在這時,門外親兵忽然來報:“將軍,明公那邊傳信回來了,監軍讓將軍與文將軍過去一趟。”

“明公來信了?”

顏良精神一振,連忙起身道:“好,我這就過去。”

逢紀讓他和文丑去解繁陽和黎陽之圍,這幾日都在整頓軍務,準備出發的事宜,但仗具體怎麼打,他心裡還是沒有底。

好在從內黃淪陷之後,袁譚和逢紀就立即傳信給袁紹,袁紹那邊如果有了決斷,他就心裡有了底氣。

等到二人來到逢紀府邸,逢紀立即對他們說道:“顏將軍,文將軍,明公傳信,讓你們立刻南下,去解除繁陽和黎陽之圍,將關羽和孫堅驅除出魏郡,萬不能讓他們威脅鄴城。”

“這.......”

顏良文丑面面相覷,這跟之前的命令有什麼區別?

逢紀笑道:“二位將軍是否覺得,這跟之前我讓你們去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分別是吧。”

二人沒有說話。

逢紀繼續道:“但是明公這次卻是讓你們先破孫堅。”

“先破孫堅?”

顏良忍不住道:“可是黎陽不是在南面嗎?”

逢紀說道:“正是,明公令顏將軍先率領四萬步卒南下,於繁陽城外與關羽大軍對峙。文丑自內黃與安陽之間穿插過去,以一萬輕騎突襲黎陽,擊退孫堅之後,立即北上進攻關羽,如此南北夾擊,必然獲勝。”

陳暮這邊設計拿下內黃,袁紹那邊也不是吃素的。

因爲當時黃河北岸還控制在袁紹手裡,所以送信的速度非常快。信使僞裝成商人,幾乎是上午坐船出發,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到龍湊渡口。

這使得袁紹的謀士團迅速可以進行縝密分析,然後拿出對策,再由快馬在短短數日之內,送到逢紀手中,命令他行事。

顏良聽到袁紹的吩咐之後,想了想,似乎確實可行。

文丑執掌魏郡騎兵,以騎兵速度,迅速南下,突襲黎陽,孫堅兵力不過萬人,且在平原地區,必然難以阻擋騎兵攻勢,只需把他擊潰,關羽就無法和孫堅匯合,他們的兵力就不會與自己這邊更加相近。

屆時顏良文丑再南北夾擊,關羽兵力遠不如二人,此戰必然能夠將他擊敗。

想到這裡,顏良頓時高興道:“還是明公英明,好,我這就率領步兵南下,叔惡,你領騎兵攻打孫堅,只要把孫堅打敗,你就立即北上過來與我匯合。”

“好。”

文丑點點頭,袁紹的命令,他們必須忠誠地去執行。

當下,二人也不遲疑,在兩日之後,他們整頓好大軍,浩浩蕩蕩南下,準備與關羽進行決戰。

內黃、黎陽、繁陽、陰安等地是魏郡南面屏障, 就如同曹操選擇在官渡阻攔袁紹大軍,而不是利用城高牆厚的許都進行抵禦一樣,魏郡也決不能讓洛陽大軍跑到鄴城城下耀武揚威。

鄴城已經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讓洛陽軍把外圍所有城池屏障全部攻打下來,那還打個屁,即便兵力全部龜縮在鄴城,誰也說不好鄴城會不會失守。

就跟鄧艾偷渡陰平,跑到了成都城外一樣。袁紹的所有家眷可都在鄴城,前線大部分中高層將領的家眷也都在鄴城,一旦失守,軍心立即渙散,袁紹最終出路只有投降無疑。

所以即便是再艱難,顏良文丑也必須把南面的屏障防禦住,不能讓洛陽軍真的兵臨城下。

很快,八月上旬末,顏良數萬大軍南下,抵達了洹水北岸駐紮,與洹水南岸的內黃、繁陽一帶,僅僅隔了不到二三十里,且隱隱要進攻內黃,似要奪回這座重鎮之意。

關羽反應迅速,馬上不再進攻繁陽,領兵北上,雙方隔河相對,形成了對峙。

但洛陽軍卻不知道,在顏良的掩護下,文丑率領上萬輕騎,從別的地方過了洹水之後,大軍迅速南下,直奔黎陽!

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八十章 倉庫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四章 推諉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四章 冀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六章 觀察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十九章 徐晃請假條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請假條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六章 馬鈞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九章 羅市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