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

一行人進入營寨,帳篷內比較黑,沒有點燈。

老頭家裡其實挺富的,雖是寒門出身,但朱儁父親去世之後,母親就以賣繒爲業。

繒是什麼?

就是絲織品,在當時幾乎可以當做現金來流通使用。

後來朱儁的上司已經討伐賊寇不利,被州郡刺史上報,差點被朝廷問斬。

還是老頭花了數百金,買通了尚書檯的官員,把奏摺裡的罪責變輕,才讓上司免於死刑。

從這一點上來看,老頭家底還是非常殷實,絕對的大戶人家。

不過有錢歸有錢,家底積攢是靠開源節流省出來的。該花的地方絕不吝惜,不該花的地方,也連一分錢都不願意浪費。

行軍打仗那麼多年,連帳篷內的油燈都不願意常燃,說明朱儁不愧是商人家庭出身,有魄力有膽氣,但也絕不迂腐亂花錢,是一個能幹大事的人。

等親兵點上燈火之後,朱儁這才坐在了席位上,陳暮當仁不讓地坐在了他右手下方的次席,其餘武安國、韓浩、楊奉、李樂、韓暹、胡才、羅顥、李蘭等人也是依次安坐,陳羣司馬懿楊修司馬朗等人則只能站着。

朱儁一邊將身上的鎧甲脫下來,露出裡面淡藍色的絲綢長袍,一邊環視左右,微微點頭道:“子歸啊。”

“太尉。”

陳暮仰起頭看着他。

朱儁將手中的鎧甲遞給身邊的親兵,摸向桌案上的茶杯,輕抿了一口說道:“安陽城池在此,你覺得我們該如何進攻?”

如何進攻?

常規的辦法自然是打造攻城器械,然後猛攻城池。

但安陽是重鎮,城池只比平原城矮一點點,且城內準備頗多,想依靠雲梯之類的器械進攻,沒那麼容易。

所以朱儁詢問陳暮,是想看看他有沒有別的辦法,比如上一次水淹安陽那樣簡單有效。

陳暮笑了笑道:“倒有三個辦法。”

“哦?”

朱儁放下茶杯,笑着打趣道:“莫非是什麼上中下三策?”

“三個都是上策。”

陳暮含笑道:“攻城爲下,攻心爲上。袁軍大將張郃曾屢敗於我手,今我親臨,其必畏我如虎,若我一封戰書進城,約其決戰,陣前一席話語,管教張俊乂不戰而降,袁軍不戰自退。”

“額.......”

朱儁一時不知道該說點什麼,他能夠料到陳暮或許有計策對付敵人,但完全沒想到直接一席話語讓敵人投降,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張郃好歹也是袁紹親信大將,統領數萬兵馬,將公孫瓚擊退的人物,怎麼可能就這樣無緣無故投降呢?

在場諸多將領也是面面相覷,只是陳暮畢竟是他們的上司,在軍中地位僅在朱儁和關羽之下,他們這些將領大者不過是普通的雜號將軍,小者更只是普通的雜號校尉,自然不敢出言反駁。

至於司馬兄弟楊修陳羣他們,心中雖有疑慮,可他們的地位就更低,僅僅只是軍中的文書佐吏,在這裡甚至沒有一席之地,只能呆在一邊記錄軍務,更不敢插嘴。

所以在朱儁愣了半天神之後,場內一片安靜,沒有一個人敢說話,靜得像是針落到地上都能聽見。

過了好一會兒,朱儁才苦笑說道:“子歸,我知你有大才,但飯可以胡吃,話可不能亂說。即便你名威震天下,敵人也不可能因爲你的一席話語而選擇投降,那張俊乂爲河北望族,闔族皆在冀州,怎麼可能會背叛袁紹?”

陳暮狡黠一笑:“張俊乂乃河間國鄚縣人,

離幽州極近,雖然公孫伯圭未能擊敗高覽,殺入鄚縣,然袁紹也沒有派重兵在北方,他若願意歸降,我會修書一封給公孫伯圭,令他護佑其家族。”

“沒那麼簡單吧。”

朱儁忍不住說道:“如今袁紹猛攻平原,士氣正旺,怎麼可能會有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叛變呢?”

“反間計!”

就在此時,楊修忽然出聲。

司馬懿和陳羣如老僧坐定,沒有說話,他們其實也猜到了,但絕不會像楊修這樣愛出風頭。

陳暮臉色一沉,目光迴轉過來,瞪了楊修一眼。

楊修頓時一驚,知道自己犯錯了,連忙說道:“叔父,修知罪,還請叔父責罰。”

“既在軍中,就按軍中的規矩辦,待會去自領五軍棍。”

陳暮淡淡地說道。

楊修不敢爭辯,苦着臉道:“唯。”

等陳暮教訓了楊修之後,朱儁才說道:“子歸,是否如德祖所言?”

“不錯,正是反間計爾。”

陳暮侃侃而談道:“安陽城內尚有袁譚親信辛評,若我勸其投降,他必將此事奏報袁譚,袁譚也很快會把此事告訴袁紹,袁紹必疑張郃。”

“袁紹未必會疑他吧。”

朱儁反駁道:“張郃乃是袁紹親信大將,當初被子歸你擊敗而降職處罪,如今又很快復起,可見他還是得袁紹信任。”

“若我過洹水陰襲九侯城呢?”

“陰襲九侯城?”

“正是,袁紹其實也不信任袁譚,他最喜愛的兒子乃是袁尚爾。”

陳暮說道:“所以魏郡並非是袁譚全權處置,那逢紀爲監軍,坐鎮鄴城,就是在替袁紹監視袁譚,而袁譚則駐紮於九侯城,爲安陽與鄴城屏障,你猜我陰襲九侯城,張郃救還是不救?”

朱儁沉思道:“九侯城可不是那麼容易進攻的,周圍有武城、魏縣、平陽城等地,背後又有鄴都,周圍袁軍精銳不下四五萬之衆,孤軍深入,恐難以成事。”

陳暮笑道:“我們要的並非是把九侯城拿下,而是要看張郃怎麼選擇而已。他若是救,我們中途伏擊則可。若是不救,嘿嘿。”

“若是不救,有之前勸降之言,袁紹袁譚必然更加懷疑張郃有異心,居然棄少主不顧。”

朱儁恍然大悟。

袁紹再怎麼不喜歡長子,袁譚也好歹是代表袁紹坐鎮魏郡,敵人都打到城外,包圍城池,你選擇不去救主,是什麼意思?

哪怕洛陽軍沒有傷到袁譚一根汗毛,這樣的態度也絕對會讓袁紹和袁譚不爽,到時必然猜忌於他。

歷史上張郃高覽是怎麼被逼降的?

還不是因爲他們攻不下曹軍的營寨,被郭圖中傷,導致他們不得不投降於曹操。

陳暮當然知道想要逼迫張郃投降沒那麼容易,所以繞過安陽,進攻有袁譚的九侯城,如果張郃選擇來救,圍點打援即可,如果張郃選擇不救,袁譚心中也必然有一根刺。

漢末這堆袁家人,可都不是什麼心胸寬廣之輩。最重要的是,九侯城並不是像安陽這樣的重鎮,城池也不高,攻打難度非常低。

只是因爲處於鄴城周邊,周圍的袁軍數量太多,所以不好攻打。只要能夠給袁譚造成驚嚇,張郃回師不力,怎麼樣也該斥責於他,張郃擔驚受怕之下,說不好會真的投降。

但楊奉還是忍不住提出疑問道:“可是九侯城周圍袁軍太多了,即便大軍繞過安陽,孤軍深入,萬一沒等來安陽的袁軍,周圍的其他袁軍進攻咋辦?”

“這就要提到第二個辦法了。”

陳暮看了眼司馬家兄弟,輕聲說道:“待二哥拿下內黃,從鄴城東南方向進攻魏縣的時候,武城、平陽城以及鄴城的守軍,你們覺得他們還敢去支援九侯城嗎?”

“內黃應該也沒那麼好拿吧。”

朱儁提出異議。

陳暮笑道:“太尉放心,山人自有妙計。”

“好,那就看看你如何拿下內黃。”

朱儁點點頭。

現在也沒什麼別的辦法,鄴城爲魏郡中樞,也是冀州中樞。

周圍兵力不下十餘萬衆,繁陽、內黃、黎陽一帶皆有重兵,鄴城周邊也有數座城池,哪那麼容易攻得下來。

既然陳暮說有辦法,那就先看看他的吧。

當下,朱儁也是立即開始整頓軍務,一邊加緊製造營地,一邊籌劃進攻城池的事宜。

過了幾日後,陳暮便啓程前往內黃縣。

關羽大軍此時就駐紮於內黃,朝廷總計出動六萬多大軍,除了駐紮在林慮的徐晃以外,朱儁領三萬五千北軍精銳,關羽則約兩萬人。

此時關羽早就已經準備開始進攻城池,等到陳暮抵達之後,把一切計劃都安排妥當,便開始正式行動。

八月初,已經入秋。

天氣依舊炎熱。

內黃縣城西門,袁軍軍司馬趙威孫看守此城門。

很多人都知道,趙家乃是魏郡望族,但卻很少有人知道,趙威孫的親姐姐,就嫁給了司馬防。

所以趙威孫是司馬朗司馬懿的親舅舅。

司馬防早就寫信給了趙威孫,趙威孫也答應歸順朝廷,此次雙方約定,一旦關羽攻城,他就打開西城門,放洛陽軍進去。

夜已經深了,城牆上都是鐵架堆滿了火把來照明,唯獨城樓上方,有一展紙燈籠懸掛在上面。

這是雙方約定的暗號,舉火爲號!

關羽親領一萬士兵悄無聲息地靠近了內黃城外,然後派人舉起火把,在城外不斷揮舞。

此時趙威孫焦急地在城樓上走來走去,夜晚繁星點點,心中的焦慮讓他汗如雨下,不時探頭往城外觀望,看看城外有沒有火把信號。

“家主,有火把閃耀!”

趙威孫的家兵親信注意到了城外信號,連忙向他報告。

“快,放信號。”

看到城外確實按照約定有火把閃爍,趙威孫也是馬上讓人回信。

袁紹是世家出身,深知世家力量,所以佔據河北之後,重用河北世家,反對他的世家就劫掠他們的財富,逼迫他們逃離,支持他的世家便得到重用,不斷拉攏。

比如河間張氏,黎陽趙氏,陰安審氏等等,手下大部分將領都來自於河北世家大族,因此趙威孫現在擔任內黃守將之一,掌管西門事宜。

有他爲內應之後,城樓上迅速有火把迴應。城外關羽見到此景,精神一振,立即派出管亥領千人靠近城池,準備入城。

片刻功夫,管亥來到城下,城門迅速打開,管亥很快將城池西門佔據,緊接着關羽馬上派出大軍。

夜晚時分,內黃大部分士兵還在睡夢當中,關羽的軍隊就已經從西門進入,在趙威孫的帶領下,很快包圍了城中軍營。

城內最高守將,袁紹部將韓猛銳而輕敵,根本就沒有防備,此時他正在呼呼大睡。

等到城內有人察覺,發出信號之後,整座城池才驚醒過來,但戰鬥根本就沒有持續多久,西門失守,關羽立即派出軍隊去控制南門和北門,唯有東門還在袁軍手裡。

韓猛得知敵人打進來了,倉皇從牀上爬起來,拿起武器鎧甲,率領親衛從府邸出來,此時城內一片慌亂,四面八方到處都是敵人的士兵。

“將軍,敵人進城之後,先奪了南北二門,然後直奔東門的營地,如今軍營被敵人圍困了,快守不住了。”

韓猛纔剛出來,就有南北二門的潰兵向他報告。

因爲城中營地被包圍,大部分士兵還在夢裡,敵人忽然襲擊,整個營地亂作一團。

幸運的是由於關羽必須要把四門控制起來, 沒有第一時間去進攻城內營地,使得營中將領馬上組織士兵進行反抗。

但顯然也支撐不了多久,很多士兵甚至連衣服鎧甲都沒有穿戴,武器都沒有找到,外面已經在猛攻。

得知這個消息,韓猛馬上對親兵怒喝道:“如今城門被奪,今天若是不能打退敵人,那我們肯定死定了,衆將士隨我去解除軍營之圍。”

“唯!”

親兵們轟然應是。

當下韓猛帶着自己數百親兵,向着軍營方向而去。

關羽一萬大軍進城之後,立即分散開始圍剿城內各處的守兵,南北東三門要控制起來,然後慢慢進攻東面的軍營。

四處都是喊殺聲,有人要逃跑,有人在反抗,幾十人的士兵分散突襲,城內一片亂麻。

等到韓猛抵達軍營外的時候,就看到數千人正在猛攻營門口。

這座軍營是城內東門附近一片校場,因爲是城內,營寨的防禦力量不足,僅僅只是普通的一圈柵欄而已,現在已經搖搖欲墜,即將被攻破。

看到此情此景,韓猛急了,馬上說道:“將士們,隨我殺!”

“殺!”

韓猛親兵大吼着跟着他衝殺過去。

正在攻打營寨的洛陽軍沒有想到後方忽然來了敵人,士氣不由跌落。而營寨的軍隊見援軍已至,士氣大振,發起了反撲。

不遠處,正在觀戰的關羽騎在爪黃飛電背上,遠遠地看到了一猛將衝陣,打散了自己軍隊陣型,頓時眯起了眼睛,手中的青龍偃月刀,泛起了熾烈的白光.......

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六章 觀察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四十章 鳴金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請假條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十章 天子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請假條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七十二章 風雲變色(胡辣湯挺住,河南加油!)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八章 回京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端午節請假條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