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

後軍的位置在城外,他們屬於輔兵系統,按照慣例要遠離交戰點,防止被敵人將糧草輜重損壞。

不過易陽城已經回到了官軍懷抱,因此後軍已經抵達城外,大量的輔兵被安排進入城池內撲滅大火,人們有條不紊地將輜重卸下來,等待城內大火撲滅,就將物資送入城裡倉庫存放。

值得一提的是,黃巾軍搶到的糧草都放置在城內倉庫裡。

幾乎是從上古堯舜禹時代開始,古人就已經意識到了防火的重要性,因此古代的倉庫都要遠離繁華的城鎮中心,特意規劃一塊偏僻少人煙的土地修建糧倉。

不過大多數官府糧倉都能跑耗子,所以平日的官府糧倉都會租給地方豪強使用,黃巾軍搶來的糧食和金銀珠寶沒地方放,也只能置在此地。

於羝根死的時候,郭大賢嚇破了膽,逃命都來不及,哪還有時間去管這些,裡面有價值的東西都被前鋒軍的將士搶掠一空。

盧植纔不會去管這些戰利品,古時候的攻城戰中,爲了犒賞大軍,激勵士兵的士氣,甚至有允許士兵在城破之後劫掠的說法。至於在戰鬥中繳獲物資,更是沒有上交的傳統,私藏戰利品早已是潛規則。

前鋒軍劫掠最狠的當然是劉備部,別忘記除了五百戰兵以外,陳暮手裡還有一千多降卒可以用。憑藉着劉備的人格魅力,這些降卒早就死心塌地跟隨,被陳暮偷偷派去倉庫拖東西。

雖然也有少數起了歪心思的降卒想要搶拿東西就跑,但之前被劉備扶上馬背的父子三人注意到之後,就立即大呼小叫,引得大部分願意跟隨劉備的士兵將那十幾名偷拿東西想逃跑的士卒抓起來,押送至陳暮面前處置,這讓陳暮又不得不開始佩服劉備收攏人心的手段。

陳暮派人劫掠了城中倉庫,獲得了價值數百萬錢的金銀珠寶。易陽城破之後,很多當地鉅富豪強被黃巾賊掠奪,不過大部分的金銀珠寶都被賊人搶走,攜帶在身上,因此倉庫中的金銀珠寶很少。

若非於羝根和郭大賢留了一些準備給張角進貢,可能這價值數百萬錢的金銀珠寶也不會給陳暮留下。

其它的錢則是五銖錢,雖在倉庫堆積如山,約有上億,但這玩意兒根本帶不走,後來的官軍只掃了眼已經被劫掠過的倉庫,發現裡面只有五銖錢扭頭就走了,這麼多錢丟在倉庫竟然無人問津。

也許有人奇怪,爲什麼有錢居然沒人拿?難道五銖錢不是錢?

原因很簡單。

五銖錢的銖是計量單位,正所謂錙銖必較,意思就是連一銖錢都要計較,形容人非常吝嗇。一銖錢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毛錢意思相近,五銖錢的意思就是有五銖那麼重的一枚錢。

漢代一斤爲十六兩,一兩爲二十四銖。

這意味着77枚五銖錢就有一斤重,雖然東漢一斤只合現代222.73克,4.5斤才相當於後世的1公斤。

但就算你力大無窮,能扛着相當於現代100公斤重的五銖錢健步如飛,實際上一袋子的錢也就相當於34650枚錢而已。

34650枚五銖錢能幹嘛?

東漢時一石大米價格在和平年代是兩三百錢到四五百錢之間,饑荒年代則要漲到七八百錢甚至一兩千錢都有可能。

買個太守以上的兩千石官職需要千萬錢,三公之位更是要上億,曹操的老爹曹嵩自己就是九卿之一的大司農,賄賂了十常侍又給漢靈帝捐了一億錢纔買到太尉。

這意味着官職不是你想買就能買,

比如你想買個縣令,首先你得是個縣尉,交一筆錢當縣令,然後再交一筆錢當刺史,再交一筆錢當太守......這樣層層遞進,不斷花比之前多一倍甚至數倍的價錢才能步步往上爬升。

而不是說你花一億錢,就可以立馬搖身一變,從白身變成三公。

三萬多五銖錢,連劉備那個安喜縣尉都買不到,在饑荒年代米價達到兩千錢一石的時候,只能買十多石大米,相當於400多公斤的食物,其實際價值非常小。

這就相當於現代人如果發生戰亂的話,沒人會身上帶着百十公斤面值爲一毛錢的硬幣去打仗是一個道理。

因此五銖錢在和平年代還可以流通,但到了戰亂年代,在士兵眼裡,反而相當不值錢。

ωwш▪ttκā n▪C〇

不過既然帶不走也不能浪費,陳暮索性都賞給了士兵,只要他們能帶多少就全給他們。千餘名降卒本來窮得叮噹響,現在每人身上帶個幾千枚,一下子哄搶了數百萬,讓那十幾名想偷竊的士卒悔斷了腸子。

這邊陳暮在發完戰爭財之後又在與盧植談笑風生。

那邊關羽和張飛則在去取武器裝備的路上。

出了城後,關羽看到一旁的北軍主簿趙琳,忽然想起了陳暮的推測,按捺不住好奇,忍不住向趙琳說道:“趙主簿。”

“哦?”

趙琳疑惑回頭:“關屯長,何時?”

“請問汝夫人是否蜀中人?”

關羽問道。

趙琳臉色大變,吃人一般的目光看向關羽。

剎那間,關羽頓時有些後悔自己莽撞,跟一個不熟悉的詢問對方的家庭狀況,顯然是一件非常失禮的事情,容易讓人誤會。

關羽連忙解釋道:“主簿莫要誤會,並非羽暗中窺探主簿家事,也非藉此要挾主簿,實則是我四弟陳暮跟我說趙主簿之妻爲蜀中人,吾甚爲好奇而已,若是主簿不方便,權當是羽戲言。”

趙琳臉色難看,低問聲道:“關屯長,請告知趙琳到底是何緣由?”

關羽尷尬,早知道就不那麼好奇了。

本來以關羽較爲沉穩的性格,也不會真去窺探別人隱私。

只是陳暮之前的推測又一直縈繞在他心裡揮之不去,關羽又非常敬重有本事的人,陳暮只看一個人,就把他的家庭狀況推測得這麼清楚,實在是匪夷所思,現在剛好遇到趙主簿,就想跟他問問,驗證一下陳暮說的是否屬實而已。

結果問完纔想起來,跟陌生人打探對方的家庭情況是大忌諱,而且一開口還是詢問人家老婆,很容易讓人誤會爲關羽對人家老婆有什麼想法,頗有曹丞相那味兒。

由於不擅言詞,關羽被趙主簿眼神一逼迫,十分窘迫,害怕被人誤以爲自己是一個品行不端的人。

好在張飛解圍,哈哈大笑道:“其實也沒甚大事,是我四弟說趙主簿在洛陽艱難討生活不易,我們就好奇爲什麼他知道,他就跟我們說你有妻子、老母甚至還有兄弟姐妹要養活,爲了驗證,二哥纔會出聲詢問。”

說着就把陳暮之前那番推理說辭拿了出來,聽到關羽張飛的解釋,趙琳臉色才緩和下來,不自覺摸了摸腰間的香囊,露出一個微笑:“陳子歸真乃神人也,不錯,吾妻確爲蜀中人,當初我去蜀中游學,尋訪大儒茂安公,定祖公,結果在那廣漢纏綿無數的山林中迷路,乾糧用盡,差點葬身財狼之腹,幸好被一獵戶發現,帶回家,救得一命。吾妻雖爲獵戶女兒,卻懷瑾握瑜,端莊淑美,不失蜀中女子之溫婉。相處半月,早已私定終生。後來我於綿竹拜師定祖公,學業有成回鄉之後,依舊對她念念不忘,終日茶飯不思。所幸我母深明大義,沒有嫌棄她家貧,勸我將她娶來。我才下定決心又回到蜀中,跪在她家門口足足三日,纔將我妻帶回了扶風。”

關羽聽了不由肅然起敬,說道:“趙主簿真乃癡情之人。”

張飛卻樂得豎起大拇指:“從關中扶風到巴蜀廣漢怕是不下兩千里路,趙主簿爲了一獵戶女兒來回兩次,我看纔是真神人。”

面對張飛的打趣趙琳也不在意,手間撫摸着香囊,笑呵呵地道:“這枚香囊就是我妻縫製,雖略微粗糙,卻是我珍愛之物。每當看到這個,我都會想起她臨行前的囑託。我雖是扶風趙氏子弟,祖上爲天水趙氏,家中亦出過多位高官。但到了我這一代,卻已門第凋零,繁華不在。以我如今這破落家世,能取到如此賢妻,已是幸運,又哪裡有其它奢求呢?便是再跑兩千裡地,亦是心甘情願。”

“原來是天水趙氏的後人。”關羽驚訝,他是河東解良人,解良縣離雍州非常近,幾乎就在雍州和司州的邊境線上,所以對關中一些望族也稍有了解。

天水趙氏非常了不得,是戰國七雄裡趙國的後代,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就把趙國皇室遷移到了雍州天水郡,而扶風郡的趙家則是天水趙氏的分支, 祖上亦出過很多名人,比如漢武帝時的廷尉趙禹,東漢初年的大夫趙羽。

不過扶風趙氏到了趙琳這一代算是沒落了,已經不能算是門閥望族,所以趙琳雖然拜了蜀中有名的大儒任安爲師,又舉了孝廉,但依舊沒做什麼大官。前幾年關中大旱,他就不得不舉家逃到了洛陽,被當時的三公之首太尉劉寬徵辟爲三公府掾主簿,去年劉寬從三公之位退下,做了光祿勳,他又變成了光祿勳屬官。

由於五官中郎將也是光祿勳屬官,所以這次盧植出兵,理論上來說需要劉寬派人馬來協助他。但戰場上十分危險,那些世家門閥出來的子弟根本就沒有人願意來,唯有趙琳毛遂自薦,纔來到盧植軍中做了掌管文書和處理後勤事務的主簿。

關羽這人傲上而不輕下,聽到趙琳並不是世家弟子,也跟他一樣家境貧困,而且爲人十分癡情,不由心生好感,說道:“趙主簿真乃性情中人,可惜軍中不許飲酒,等此次戰事平定,羽想邀主簿同飲,不知意下如何?”

趙琳笑道:“自無不可。”

一般來說,趙琳是六百石的主簿,官比地方縣令,而關羽只是個二百石的屯長,兩人官職地位不對等,關羽是沒資格邀請趙琳的。

不過趙琳出生微末,沒有世家子弟那般盛氣凌人,而且劉備現在是盧植眼前的大紅人,弟憑兄貴,趙琳也當然願意多個朋友多條路,欣然同意交往。

張飛聽了大笑道:“喝酒怎能忘了俺,到時咱們痛飲三百杯!”

三人說說笑笑,氣氛拉近了不少。

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十章 儒生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七十章 出兵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九十六章 開戰!通知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