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追擊

盧植大軍兵分三路。

一路前軍帶着數千俘虜,駕駛着戰車轟隆隆駛向曲樑。

一路中軍留在原地整理輜重,用剩下的馬車載着一定量的物資慢慢向曲樑進發。

一路後軍開始收拾易陽城這個爛攤子,大火要撲滅,城裡倉庫的糧草、錢幣都要收攏,一堆事情要做。

陳暮被劉備留下來管理新降的新兵,這些士兵一來剛剛投降,二來大多都是冀州人,會駕駛馬匹的人不多,派不上什麼用場。

易陽城外的輔兵們在大量中層軍官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搬運着物品,城裡的大火雖然還未完全撲滅,但由於洺水就在城外不遠,取水方便,因此滅火併不困難。

在輔兵們前赴後繼下,火勢已經小了許多,大量的士兵開始在城中清理殘垣斷壁,留下來的高級軍官則尋找可以住的地方,準備讓後軍早日休息。

如今包括冀州治所高邑在內,鉅鹿安平廣平趙國等黃巾災難最嚴重的幾郡大多十室九空,百姓要麼去當黃巾賊,要麼被殺害,要麼逃命跑到其它郡去了,因此整個易陽城居然找不到什麼百姓。

這種情況要到年底黃巾被平後,漢靈帝將冀州治所從高邑遷移到鄴城,冀州休養生息好幾年,才能夠從這次元氣大傷的叛亂當中慢慢恢復過來。

沒有了百姓的情況下,整個城市就被盧植大軍當作軍營住下,城裡沒有主人的房子,自然也變成了軍營。

城內大火漸漸被撲滅,軍隊陸陸續續入駐。

後軍作爲不是戰兵的輔兵,需要明天早上纔會出發前往曲樑,所以今天晚上要住在城裡。而且易陽距離曲樑斥章廣平等城非常近,在攻下易陽之後,這裡也有了戰略意義,可以作爲後方大營,一旦前方戰事不利,盧植軍還有個撤退點。

因此城市被迅速清理出來,盧植治軍嚴明,軍紀非常好,在做清理工作時,上萬人馬各司其職,場面井然有序,幹活的幹活,值班的值班。等忙活了一個多時辰,事情處理得差不多,易陽城也很快陷入了平靜。

而就在盧植的後軍入駐易陽,前軍和中軍開拔往曲樑的時候,劉備這邊的先遣部隊卻並不算輕鬆。

因爲他們不知道敵人已經走到了哪裡,所以就必須一直在洺水沿岸前進。而當時河岸邊沒有公路,也沒有堤壩,就只能沿着河岸走。但問題是此時的洺水根本就沒有經過任何休整,也沒有一點防洪措施。

作爲滏水最重要的一條支流,洺水由於河道上大下小且有彎曲,過水能力與來水量很不適應,每到汛期宣泄不及,洪水經常氾濫成災,需要到二十世紀以後,新時代到來,才把水患平定。

這意味着東漢時期的洺水河畔經常會發生洪澇災害,再加上沿途樹木砍伐、有大量農田,土製結構比較鬆軟,走河灘邊騎馬過去,那速度可想而知有多慢。

唯一的好消息是劉備部隊陷入了河灘較軟的土製結構裡,郭大賢部同樣如此,並且由於郭大賢的部隊人數非常多,體力消耗嚴重,行進速度比想象中的還要慢一倍。

從易陽城撤出來,到劉備部隊開始追擊,中間有了四刻鐘,接近一個小時的時差,但他們居然也才走了8里路,也就是差不多3公里路程。

也許有人奇怪,就算路況再不好,這速度也太慢了吧,跟普通人散步沒什麼區別了。

實際上倒不是因爲郭大賢不想加快腳步逃命,而是黃巾軍的人員組成問題。

別看易陽城有兩萬黃巾,

但青壯未必有那麼多。

古代很多起義軍都是攜家帶口造反,一萬青壯裡,最少有一兩萬家眷。

黃巾軍的構造也是如此,由於這兩年各地都有災難,年景不好,很多老人和婦女都餓死了,剩下大量有勞動力的中年人和青年。

這些人實在活不下去了,纔跟着太平道一起造反。

這其中青年人還好,可中年人到四十歲以後就體力下降嚴重,耐力也遠不如年輕人,便造成了這個局面。

最典型的例子像劉備當年從新野逃去荊州時,在當陽長阪坡那場兵敗,就是因爲劉備帶來十多萬老弱婦孺以及很多糧草輜重,每天才走10里路,行動十分遲緩。而曹操則派出了輕騎追殺,一晝夜行三百里,比劉備的速度快了30倍。

結果曹操的五千虎豹騎順利在長阪坡攔截攔截到了劉備軍,一場大戰損失慘重,連兩個女兒和徐庶的母親都被曹操擄走,就可以知道軍隊中帶着體力不行的老弱是什麼結果。

現在的劉備當然不知道自己未來還有跟郭大賢一樣的遭遇,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追擊,在距離曲樑城22裡外,他們總算是追上了郭大賢。

跟陳暮想的一樣,郭大賢一開始不認識道路,只能從易陽城北面的洺水來判斷方向,雖然古代就有通過北斗七星來判斷方向的讖緯學說,特別是漢代十分流行,很多經學家也是著名的讖緯學家,如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但指望一幫農民軍會看星象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找準了方向之後郭大賢本來也可以找到官道的位置。但可惜他不敢走官道,怕身後有追兵,只能沿着洺水繼續前進,行進速度可以說相當緩慢。

當劉備在距離郭大賢部約二里外看到他們的時候,就看到連綿數裡的長龍沿着河岸邊龜速前進,黃巾軍扶老攜幼,打起火把,慢吞吞地在往曲樑方向逃。

粗略看去,最少有七八千人以上。易陽城破之後,只有少數人慌不擇路地跑散了,大部分人被郭大賢聚攏起來,組成了這支隊伍。

在隊伍的最前方,郭大賢騎在高頭大馬上不斷回頭催促着部下走快一些,完全沒有意識到身後有人。

“大哥,郭大賢。”

關羽視力極佳,一眼看到了遠處馬上的那個身影。

不過七八千人就他一個人騎馬,而且還是走在隊伍最前面,想不顯眼都不行。

張飛納悶道:“既然郭大賢有馬,爲什麼不獨自去曲樑報信呢?”

劉備笑道:“他哪裡敢,黃巾兵本就缺馬,只有少數將領有馬騎,易陽陷落之後,城裡攏共數百匹馬全落在了我們手裡。單他一人獨自走在陰森恐怖,且到處都是屍體的官道上,心裡有虧心事,也不怕鬼神收了他的命?”

如果陳暮在這裡,肯定對這番話嗤之以鼻。作爲新時代受到過高等教育,且出國留學,擁有極爲冷靜頭腦和縝密思維的高素質人才,唯物主義早已貫徹於心,根本不信什麼鬼神之類的迷信思想。

但漢朝時期,幾乎可以說是古時候最迷信的朝代之一,漢武帝時鬧得沸沸揚揚的巫蠱之禍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而太平道本就是宣揚迷信思想的宗教造反派,郭大賢對鬼神之說自然是深信不疑,讓一個迷信的人夜半三更走一條到處都是屍體的道路,絕對能嚇破他的膽。

沒辦法。

誰讓黃巾自己在冀州造了孽呢?

現在冀州中部地區四郡十室九空,真可以說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普通人走個墳山都能嚇個半死,更別說滿地屍體。

“既然將他逮到了,不如一路殺將過去,俺有把握,衝入陣中,絕對可以一矛將他刺穿咯。”

張飛揮舞着手中鋼矛,躍躍欲試。

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

在這個時代可是揚名的好機會。

劉備卻搖搖頭:“不可,此地河灘地軟,馬匹難以奔騰起來,一旦深陷泥中,就再是悍勇也會被圍攻致死,還是不要打草驚蛇,就聽四弟的安排吧。”

張飛氣惱道:“哎呀,四弟雖聰明,但戰機瞬息萬變,他既不再戰場,怎麼能算準不可預測的事情呢?現在機會難得,正是一戰定乾坤的好時機,只要殺了賊首,其他敵人必然望風而降,這可是大功一件。”

關羽跳下馬來,用青龍偃月刀在地上狠狠一頓,只見刀柄輕易陷入地裡,不由說道:“四弟在出發之前曾經跟我說過,如果需要我們拖延敵人前行速度的時候,就讓我先檢查一下河灘地質,如果河岸土地鬆軟,就一定不能在河岸邊與敵人發現衝突。翼德,此地不行,等到了前面再看看吧。”

“還是四弟有先見之明。”

劉備讚許地點點頭:“翼德,你就聽話吧。再耐心等一等,到了土地比較堅硬的地上,就可以發揮騎兵的衝鋒了,到時候一旦接到命令可以和敵人開戰,我許你第一個衝鋒。”

“好吧。”

張飛無奈,只得同意。

就跟人和人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一樣,同樣一條河,地質條件也不能一概而論。

有些地方地方因爲河水沖刷地質很軟,在岸邊隨便踩幾腳,沒準就會引發滑坡和塌陷。

有些地方是條直線,河灘比較固定沒有被河水長年累月沖刷,地質情況就會稍好一些,馬匹就可以奔跑。

這是陳暮想到了宋朝時那位絕世猛將楊再興的悲慘遭遇而做出的策略。

畢竟那位猛男可是單人衝入上萬敵人的大陣之中,一個人弄死了數百金人,簡直是呂布在世,霸王再生,就是這樣的猛男卻因爲在河邊打仗馬蹄陷入泥裡,結果被人亂箭射死。

陳暮可不想劉備關羽張飛走他的老路,必須提前預警才行。

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九章 陌上桑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六十章 孫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六章 定徐州(1)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六章 馬鈞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三十七章 離別通知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三十九章鍾繇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端午節請假條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五十章 弔唁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