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

李易對魏續的稱讚雖然有着玩笑的成分,卻讓魏續等原兗州呂布一系的將領非常開心,這些人雖然加入了李易的麾下,李易也承諾,從將軍到士兵,給他們完全自己人的待遇,但想要真正的融入李易權利核心集團,還是需要時間與機會的,而李易,顯然是在主動給他們製造機會。

魏續坐下之後,李易發現還是沒有人主動發言,他只能自己在地圖上找,然後李易就盯上了剛剛被蒯良作爲假設的東阿,因爲這裡距離黃河很近,是真正的朝發夕至,能給袁紹帶來最大的壓力。

李易對東阿動了心,神色中並沒有掩飾,在場多的是人精,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想法,然後表情就不好了。

正如蒯良所言,東阿逼近黃河,能對袁紹造成很大的壓力,但同樣是這個道理,東阿可以讓黃忠這樣的前線大將駐紮,卻不適合作爲李易的大本營。

不管是從地理,還是軍事上都是非常糟糕的選擇。

蒯良已經有些後悔拿東阿出來舉例了,但他也不能太直白的說其中缺點,那未免讓李易臉上不好看,猶豫了一下,道:“此事幹系甚大,匆忙決定,難免會有不妥之處,屬下建議主公先放出消息,今後將大將軍府設在兗州,用於鼓勵遷民,至於具體落在何處,可先派遣官員出巡查看,然後再做定奪,如何?”

李易一聽,頓覺蒯良說的有道理,便道:“如此也好,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兗州戰事剛剛停歇,百姓思定,此事無論最終定在何處,必須將花費考慮在其中,不能太過勞民傷財,須知百姓不易,我等若是再不體恤民力,百姓生路何在?”

李易的語氣很鄭重,甚至還帶着一些警告的意味,因爲他是真的怕下面這幫人“胡來”。

早在荊州的時候,就有許多人讓他擴建,或者新建府邸,以此彰顯威嚴,但李易對此興致缺缺,在李易心理,能彰顯威嚴的是手中刀槍,而不是房子,除非能在古代搞出一棟摩天大樓來。

但李易的部下們,或者說古人卻不那麼想,就連蒯越,荀攸,甚至是蔡邕等人都勸過他這件事,但每次都被李易給推掉了。

所以李易纔會刻意叮囑,免得一轉眼這幫人給他搞出個大工程出來。

蒯良等人無奈對視一眼,然後齊聲道:“主公仁慈!”

李易想的沒錯,這些人原本確實是有打算大搞建設的,但李易太過“警惕”,這件事也只能之後再說了。

衆人行禮之後,荀攸輕咳了一聲,說道:“主公,平時愛惜民力自然是好的,可現在兗州數十萬百姓衣食都無着落,全靠賑濟,這民力若是太過吝惜,卻也不見得是好事啊。”

李易知道荀攸是不死心,便道:“這個道理我自然是曉得的,就依照我初入南陽時那般,以工代賑,安排些事情給百姓做,總之不能讓百姓不勞而獲,否則就不是救民,而是害民了。”

荀攸聽李易語氣,感覺李易應該早就另有打算,問道:“主公莫不是準備發動民夫修葺城牆?”

李易搖搖頭,道:“城池雖然重要,卻不必着急,暫時能用便好,而且修葺城牆除糧食外,其他方面的開銷也是一筆大數目,荊州雖然能夠支撐,但現在將錢用在這方面,卻是有些不划算,畢竟以如今形勢,天下誰敢進我腹地?”

衆人不由會心一笑,沒有人覺得李易是在說大話,李易對於下面的掌控力本來就很強,在經歷了荊州的“神蹟”之後,更是再上層樓,於是,地方上對李易不滿的人或許有,但敢於跳出來作亂的,卻是一個也無。

李易繼續說道:“既要讓百姓動起來,又要少花冤枉錢,最後還能有實惠,我覺得無非就是兩件事,開荒屯田和修路,開荒屯田自不用多說,依照荊州便好,而修路這件事,我是打算在定下地方之後,先修一條鏈接襄陽與兗州的大路,方便兩地車馬行走,萬一出現軍情,也能縮短兵馬調度時間,如何?”

荀攸想了想,道:“屬下以爲可行。”

李易微微頷首,繼續道:“不滿諸位,那條路只是開始,今後只要錢糧足夠,不影響耕種,道路就不斷的修下去,從這裡到東阿,從這裡到虎牢,甚至最後,村鎮之間也需要有道路連通,或許有人對此還不太理解,但我要說,修路不僅僅是戰事需要,更是民生需要,等到天下大定,這便是國策!”

李易說罷,便開始觀察衆人的表情,想知道他們對此事的看法,然而讓李易意外的是,幾乎無人牴觸,而蒯越等幾個智謀之士更是第一時間便附和道:“主公高瞻遠矚!”

然後其他人也紛紛躬身領命,無一辯駁。

李易先是詫異,但很快就明白了衆人耳朵心思。

作爲穿越者,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自然深埋李易心中,但這個道理古人同樣明白,只是修路官府要花錢,動員百姓,而百姓又沒有直接獲利,會心生牴觸,最後一件好事很容易就會變成壞事。

但李易捨得花錢僱百姓做事,這直接從根本上避免了百姓的牴觸,而且李易又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人,甚至他還特別反感搞大工程,所以,李易主導修路的話,是真的能夠利國利民的。

見修路的事情無人反對,李易心情大好,而且到了這裡,主要的事情也就談了差不多了,李易便琢磨着就開府的事情再聊一聊,但這時許褚忽的從外面進來,一臉喜色的對着李易抱拳道:“主公,斥候抓住了一個信使,是袁紹的人。”

“哦?”

李易應了一聲,並無多少意外之色,抓個奸細而已,很正常,倒是許褚那高興的樣子讓他有些奇怪,問道:“仲康因何歡喜,難道那信使身份特殊,是條大魚不成?”

這一問,其他人心中也有了幾分好奇,特別是典韋,乾脆直接問道:“難道是那不怕死的許攸又來了?”

衆人頓時失笑,許褚搖頭道:“那倒不是,這個信使身份尋常,查問之後得知,他是被袁紹派去聯繫益州劉璋的,袁紹要請劉璋出兵襲擊荊州。”

聞言,李易臉色微變,雖然李易不太瞧得上益州的戰力,不將其放在眼中,但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易斷定益州不會出兵,要是劉璋真的動了手,也是個小麻煩。

然而,許褚臉上笑容卻是更甚,繼續道:“袁紹叫那人聯繫劉璋,只是這人剛剛走到中途,就聽說了主公在兗州大勝,曹操逃遁,於是他自忖繼續聯繫劉璋,只會讓劉璋驚懼,讓袁紹臉上無關,增長主公威風,於是就自作主張中途折返,然後被巡邏的兄弟們給捉住了。”

衆人聞言一呆,旋即就是轟然大笑,甚至許多人都覺得可惜,這信使要是先聯繫上劉璋,然後再得知兗州戰事的消息,劉璋的表情一定非常精彩。

蒯越似乎是誠心要給袁紹添堵,建議道:“主公,屬下以爲袁紹使者辛苦奔波很是不易,不如送些盤纏,放他歸去,想來袁紹能見到他,也是極爲歡喜的。”

李易暗道了一聲蔫壞,然後補充道:“這還不夠,子敬,你去安排一下,將這件事散佈出去,就說袁紹要聯合劉璋害我性命,然後再爲我書信兩封,一封給劉璋,帶些禮物,就說我信得過他的爲人,再寫一封給袁紹,讓他對這件事給個解釋,否則李某人爲保性命,只能盡起荊揚五十萬兵馬,與他在黃河分個高下!”

李易剛開始的語氣還算是調侃居多,有點故意惡習人的意思,但到了最後,卻也變得殺氣騰騰,讓衆人都下意識的收斂了臉上的笑意。

魯肅連連點頭,記下李易的話,最後小心問道:“主公是要以此爲藉口干涉青州,甚至對袁譚下手?”

李易笑道:“一半一半吧,動一動青州是肯定的,袁譚……殺之無益,主要還是激一激袁紹,看袁紹是一怒之下出兵增援青州,還是心驚膽顫,然後壯士斷腕,果斷撤回青州兵馬,亦或者,袁紹猶豫不決,無所作爲,總之,袁紹若派人過黃河,來多少我滅他多少,若是袁紹無所作爲,呵呵,失了鋒芒,怕是連公孫瓚都拿不下了!”

……

第二天,李易以大將軍的名義下令,任命蒯良爲兗州刺史,黃忠節制豫州兗州兵馬,至此,李易正式接管兗州軍政。

原兗州高官,呂布、陳宮、高順等人盡數下野,不過張邈與張超例外,張邈繼續擔任陳留太守,張超明面上暫時不錯安排,不過暗中已被李易送往徐州,準備接替陳登職務。

與此同時,李易那三道涉及民生的政令也正式下達。

因爲距離緣故,兗州的諸多縣城不能及時知道這個消息,但在昌邑,之用了不到半天的消息就傳遍全程,然後數千百姓自發來到李易的行轅外,拜謝李易的仁政。

這年代的老百姓沒幾個認識字的,文化水平極低,說他們愚昧都不爲過,可是,這卻不代表老百姓不知好壞,他們全都看到了,李易的三道政令,免賦稅、禁酒、限制糧價,無一不是在爲他們這些兗州最底層的苦哈哈們考慮。

早些的時候,李易雖然名滿天下,但總是有些人不信的,特別是在曹操的有意引導之下,兗州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爲李易其實是個表裡不一,大奸似忠的惡人,但現在李易的這三道政令面前,作爲最底層的普通百姓,哪怕是之前說過李易壞話的,也迅速轉變了態度,開始將李易視作再生父母。

自發來到李易行轅外感謝李易的百姓中,上百人喜極而泣,之前呂布與曹操的不斷廝殺,讓無數百姓過得都是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每一次打仗,都有不知道多少的百姓枉死,直到李易的出現,才終於讓人們看到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行轅外出現的百姓,是李易計劃之外的事情,李易最初只是讓蒯良去面見百姓,勸百姓回家,但百姓卻不肯離去,反而越聚越多,直到李易親自出面勸慰,幾千百姓這纔在千恩萬謝之後緩緩散去。

然而之後的幾天裡,還是不斷有百姓來到李易的行轅外拜謝,直到李易帶領大軍離開昌邑,這一現象方纔終止。

其實按照原計劃,李易還應該在昌邑多停留幾天的,但是,看到了百姓的反應之後,李易知道徹底掌握兗州民心已是定局,所以,後面的事情自然就可以提前進行了。

……

與意氣風發的李易不同,徐州陶謙最近卻是食物下嚥,夜不能寐,因爲中原局勢變化實在太快,本就叫他憂心忡忡,但更加讓陶謙承受不起的是,徐州的天竟然也變了。

起初,李易揮兵北上,陶謙就從中嗅到了一絲不妙的味道,特別是李易竟然放着兗州不管,反而先行出兵豫州,這實在叫陶謙不得不警惕。

陶謙召集徐州文武議事,商討對此事的看法,然而他麾下除了孫乾支持出兵幫助豫州之外,其他文武皆認爲此事與徐州無關,徐州不應干預,且李易兵馬精銳,本身又與徐州有恩,徐州若是插手其中,豈不是恩將仇報,被世人唾罵?

陶謙雖然心中覺得不妥,但衆意難違,只能默默關注着李易那邊的動向。

然後,陶謙就看到,李易勢如破竹,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拿下了豫州,孔融劉繇更是戰敗身死。

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陶謙驚得揪掉了一大把鬍子,然而,更讓陶謙震驚的還在後面,曾經不可一世,將徐州打得跟三孫子一樣的曹操,在李易殺上兗州之後,一開始是未戰先怯,直接跑得沒影,後來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回來與李易交戰,卻是一敗塗地,兩萬多兵馬全軍覆沒,無數大將謀士陣亡,曹操僅以身免,然後那個與曹操拼了許久的呂布直接不戰而降。

這讓陶謙在驚懼之餘,也對李易的兵馬戰力有了一個新的認知,不過,真正讓陶謙亂了方寸的卻是之後傳來的,李易自立爲大將軍的消息。

作爲一輩子都在官場上打滾的陶謙自然看得明白,李易這是鐵了心想要造反,而且李易下一個目標就是徐州,於是陶謙一咬牙,決定爲大漢盡忠,當即開始着召集部下,然而,他等了半晌也不見人來,幾次打聽方纔知道,那幾個將軍竟然帶着家眷住進了軍營,問其緣由,居然是陳登糜竺奉大將軍軍令北上,準備進駐郯縣,他們要給人家提前騰出地方。

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100章 果然來了第68章 伏壽第614章 九天之上白玉京第165章 別怕,我會保護你的第99章 三拜第503章 取揚州,刻不容緩第728章 趙子龍入青州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604章 活死人第612章 飛仙崖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429章 任命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第446章 不得善終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234章 張機的師弟第169章 劉表句句都是坑第482章 不接招第458章 你這逆子第660章 豫州規劃第二百六十章 蒯家的決斷(二)第197章 念頭不通達第751章 興商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573章 魯肅舉賢第599章 段煨第262章 火炕第50章 高順的餿主意第213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127章 張遼,見過主公!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519章 戰、和、退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第177章 李易要跑路?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第336章 天下第一忠心之人第579章 天使又來了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705章 交州獻禮第650章 地道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632章 劉繇可與李易一戰第104章 李儒病了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351章 這是老夫的文章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345章 收凌操,圖謀孫氏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12章 還請公明拭目以待第547章 顧雍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97章 居然是你第336章 天下第一忠心之人第219章 使君啊!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402章 鴻門宴與投名狀第152章 今生不作第二人想第76章 陛下是否高祖後人?第436章 豫州刺史第486章 溫水煮青蛙第698章 示敵以弱?第64章 談婚論嫁第358章 袁術欲收呂布第520章 趙大被打第583章 泥潭第267章 又見龐季第661章 青州變故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720章 河北名將,果然厲害第371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326章 幾個熊孩子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505章 以死明志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將軍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382章 伊籍的見聞第707章 有人天生反骨第736章 稱帝?第269章 袁術的現狀第39章 赤誠君子李太白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98章 孫氏必有人封侯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721章 衝鋒陷陣第282章 叫一聲姐夫聽聽第624章 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