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遷民,開府

“什麼!”

“這不會是真的吧?”

“如此手筆是不是太大了些?”

“禁聲,且聽主公怎麼說!”

……

蒯良的話音還未落下,衆人就忍不住議論紛紛,無不爲蒯良的提議震驚。

哪怕是蒯越也不例外,只見他雙目瞪大,一臉驚愕,卻是少有的失態了,儘管蒯良是他的兄長,但這件事蒯越真的是一點都不知道。

不過很快,蒯越就明白了蒯良的用心,震驚於蒯良果斷的同時,也覺得這件事可行,於是,蒯越幾乎沒有絲毫的遲疑,便出列拜道:“屬下附議!”

在蒯越跟上之後,其他人也彷彿醒悟了過來,於是黃忠、張虎、陳生等文武官員,也齊齊出列說道:“屬下附議!”

餘下的官員看到這一幕,卻是沒有動作,因爲他們都不是荊州人,雖然有家眷在荊州,但家業卻不在那裡,在李易表態之前自然不好慷他人之慨,替荊州人做出決定。

不過,這卻不代表他們就不關注這件事情了,因爲這雖然是荊州的事情,卻也代表着李易的思想與態度,他們不能不在意。

李易輕輕敲着手指,默然不語。

類似的事情李易之前就想過,也很動心,但因爲考慮到其中存在的阻力,李易一直都沒有付諸行動,卻不想蒯良居然在他之前提了出來。

世家是貪婪的,或者說人性本來就是貪婪的,像田地這樣的生產資料,一大半都掌握在地方世家豪族的手中。

單單李易麾下,家中田產以千畝計算的就不在少數,更多的也有,比如蒯良和蔡瑁他們就是荊州名列前茅的大族,各種田產算起來,怕是要過萬畝。

至於當世頂級門閥,像是汝南袁家,他們有多少地李易不知道,但當地田地大半都是他們的,多到他們自己都算不清。

正常情況下,對於官府來說,下面地主家裡有多少地是無所謂的,反正他們種得多,交的也多,就像是後世的企業,只要老老實實交稅,不怕你做大。

但問題是世家會那麼老實麼?

比如蒯家,傳說屬於他們掌握的田地超過萬畝,但李易查過,蒯家被官府登記在冊的,卻只有兩千多畝地,就這點而言,說他們是大漢身上的蛀蟲絲毫不爲過。

當然,蒯家這麼做並非是針對李易,要在他的眼皮子地下弄虛作假,完全是今年偷一點,明年藏一些,一年年攢下來的“世家底蘊”。

而且不止蒯家這麼幹,全天下的世家基本都這麼幹,於是,很荒唐的情況就出現了,不管官府如何屯田開荒,鼓勵耕種,最後每年可以收繳賦稅的田產卻是越來越少,國家資產不斷流失,直到最後“資金鍊”斷裂,亂了大漢的江山。

如此惡疾李易自然不會視而不見,他一直都想過解決這個問題,但這種頑疾已經深入骨髓,只要一動手,很容易就會將漢末世家,也就是漢末的知識分子推到對立面,風險太大,太累,李易輕易不想那麼幹。

在李易的計劃裡,最好的法子就是等天下大定之後,他藉着自己一統天下的威望,準備一場“神蹟”,請那些世家門閥代表前來觀禮,藉着神鬼之說恩威並施,重新給世家樹立規矩,讓他們把不該吃的東西吐出來,如此應該能夠將動盪降到最低。

然而,蒯良現在卻是提出讓荊州的世家豪族搬家到兗州,過程中自然是要按照官府登記的田產進行置換,莫說一比一,就算是稍稍優惠一些,李易也空手套白狼,得到相當多的田地,而且兗州空置的田產也會有人耕種,不至於浪費,絕對是妙計無疑。

然而,那些荊州世家的損失就很大了,他們不願意怎麼辦,荊州可是李易起家的大本營,其他地方也就罷了,荊州是萬萬亂不得的。

李易將這件事情大概想了一遍,沒有言語,只是靜靜的看着蒯良,蒯良從來不是莽撞的人,他既然敢提出這件事,李易認爲他肯定還有後話。

果然,蒯良感覺李易思考的差不多了,便主動說道:“請主公放心,只要主公點頭,屬下願竭力促成此事。”

衆人不由多看了蒯良一眼,之前還有人覺得蒯家一個軍師,一個刺史有點太過,而現在看來,李易的重用確實沒錯,因爲誰能像人家這般,爲了李易去做那得罪天下人的事?

李易深吸口氣,問道:“你打算如何去做?”

是問詢,而非直接拒絕,其實李易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表明態度,只要條件允許,他其實也是想動一動那些世家的。

這與李易的最初想法不符,但是,剛剛蒯良的提議給他很大的觸動,蒯良都有勇氣這麼幹,他若是回絕,也太沒擔當了些。

剛剛表態的幾人暗暗慶幸方纔的選擇,而暫時與此事無關的,也在思考,李易態度已經出現傾向,他們應該如何選擇,纔是最爲恰當。

蒯良拱手道:“屬下以爲此事應當分爲兩步,其一是遷民本身,主公遷民當以自願爲主,賢能之士明白主公高瞻遠矚,自然景從,不過,些許愚者不明主公深意,需要有人作爲表率,屬下不才,願爲前驅。”

李易看蒯良的目光稍稍有些意外,但很快就轉爲釋然,蒯良給人的感覺一直都很溫和,有點像是個老好人,不過,聽了他方纔的那番話,李易終於明白,這兄弟二人其實都是一類人,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

李易問道:“若有人心中不滿,認爲此舉乃是與民爭利,如何是好?”

蒯良正色道:“恕屬下直言,此事放在揚州,或許有些難處,可在荊州,以主公威望,誰敢不滿?更何況,此舉非是與民爭利,而是還利於民,乃是造福天下,暗中非議者,必是奸邪小人!”

李易輕輕點頭,正如蒯良所言,他在荊州的威望那麼高,在這種情況下還抵制他政令的人,恐怕永遠都不會爲他所用,自然就是奸邪小人了,對付那些人不用客氣。

心中有了決斷,李易卻沒有急於表明立場,繼續問道:“先生說是有兩步,其二爲何?”

聞言,蒯良鬆了口氣,他知道這件事情八成是沒問題了,神色稍稍舒緩,拱手問道:“敢問主公,今後大將軍府設在何處?”

李易一怔,剛要說是在荊州,但他馬上就明白,蒯越是想讓他在兗州開府啊。

李易沒說話,起身走到地圖前,蒯良跟在李易身後,說道:“之前主公劍指東南,立足荊襄乃是大善,但如今東南已經盡入主公麾下,荊州已成後方,主公若是繼續常駐襄陽,雖然無錯,卻也無益,而且荊州常年屯駐重兵,消耗巨大,但荊州左右並無勁敵,卻是可惜了。”

“如今主公拿下中原已是必然,天下人所在意的是主公取中原之後會如何取捨,是見好就收,回返襄陽,還是再接再厲,激流勇進,主公一句一動關乎天下運勢,更關乎天下諸侯存亡取捨。”

蒯良伸手在潁川與陳留之間一點,道:“諸位同僚擁立主公爲大將軍,朝廷嘴上或許不喜,心中卻是鬆了口氣的,畢竟主公沒有直接……呵呵,暫時朝廷面子上還算過得去,然而,主公若在此處設府,難免會叫人認爲主公接下來有意西進,如此朝廷必然緊張,李郭二人惶恐之下也難免會有不知之舉。”

蒯良又指向兗州,說道:“兗州卻是不用,若主公於兗州開府,則表明主公今後鋒芒在北,如此長安壓力驟降,天子羸弱,李郭等人又無大志,哪怕朝堂主公不甘,也只能座山觀虎鬥,看主公與袁紹誰能更勝一籌。”

“但是,如此情形,絕非袁紹願意看到!”

蒯良指着兗州最北邊的一處地方說道:“容屬下假設,主公若是將大將軍府設在東阿,然後再遷荊州將士與家眷到此,於袁紹便是如芒在背,日夜難眠,然後這黃河一線,少說也能牽制袁紹兩倍兵馬,如此一來,袁紹還有多少空閒北伐公孫瓚?”

說着,蒯良收回手,對着李易躬身道:“而且,適才屬下諫言主公向兗州遷民,如果只談爲民,雖然理由不差,卻難免單薄,且世人多愚昧,難免有人不能明白主公良苦用心,但如果同時宣佈在兗州設大將軍府,主公常駐兗州,今後襄陽軍政要務部分北移,屬下敢斷言,屆時追隨主公北上之人必然多不勝數!”

李易看着蒯良,眼中滿是讚賞之色,如果之前的遷民還算有些小小隱患的話,但只要他在兗州開府,這兩件事情並行,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可能帶來的弊端。

至此,李易心中再無遲疑,拉起了蒯良的手,一臉欣慰道:“先生真乃國士也!”

蒯良卻不敢居功,欠身道:“屬下只是坦言心中所想,萬萬當不得主公如此讚譽!”

李易用力拍了拍蒯良的肩膀,然後看向衆人問道:“諸位以爲如何?”

其實在蒯良提出讓李易於兗州開府,也就是將軍政中心北移的時候,衆多文武心中其實就有了選擇,因爲李易今後立足兗州的方便實在太多了。

最直觀的,之後有李易坐鎮,穩定中原局勢必然事半功倍,還有軍事方面,如果李易留在兗州,下達軍令,兩天時間就能讓前線兵馬做出應對,而李易要是待在襄陽呢,萬一前線出現狀況,一來一往,十來天就過去了,調動兵馬更是費時費力,而兵貴神速的道理,在場每個人都明白。

於是,荀攸第一個出列,說道:“屬下附議!”

“末將贊同!”

“附議……”

很快,之前沒有表態的人也紛紛站出來,一致贊同將大將軍府設在兗州。

李易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對蒯良問道:“先生既然有此諫言,想來已經有所謀劃,不知先生以爲,將軍府設在何處最爲恰當?”

李易眼中滿是期待之色,然而讓他意外的,蒯良卻是躬身道:“還請主公見諒,屬下雖被主公任命兗州刺史,但對於兗州,卻是實在不甚熟悉,不敢妄言。”

李易點點頭,笑道:“先生倒是謙虛。”

蒯良再度欠身,看上去像是致歉,但李易卻是不大相信,他覺得蒯良心中肯定有所選擇,只是他不像蒯越那般鋒芒外露,今天蒯良的兩個提議都是大事,且都被通過了,要是繼續說下去,難免叫人覺得他太過強勢,故而選擇了沉默,將最後的收尾交給了旁人。

李易是個很爲下屬着想的人,便沒有逼迫蒯良,而是向衆人問道:“諸位以爲,哪裡可做開府之地?”

衆人原本興致都是很高的,畢竟這是一樁大事,弄不好李易打下天下之後,就可能會在這地方定都,能參與其中,他們都是很樂意的,但當真做選擇的時候,一個個卻是都猶豫了,這其中牽扯的東西太多了,真不是看看地圖就能決定的。

所有人中,也就是李易想的最少,他見場面忽然變得安靜,那些平日裡的智謀之士一個個凝眉沉思,感覺有些沉悶,便主動問道:“軍師可有高見?”

蒯越搖頭道:“屬下對兗州知悉也是有限,此事還需得仔細想想。”

李易左看右看,忽然發現他的老班底還真沒對兗州熟悉的,非要說的話,也就是新來的魏續郝萌幾個了。

於是李易便看向魏續,問道:“魏將軍久在兗州,不知有何看法?”

魏續暗道一聲苦也,這麼大的事情他一個新來的,還是武夫,哪敢說什麼高見,不過心裡卻也有幾分歡喜,因爲李易這態度顯然是把他們當自己人了。

魏續起身對李易行了一禮,一邊想一邊說道:“末將駑鈍,不敢妄言大事,不過自昌邑以東,山陽、任城、東平等地飽受戰事摧殘,城池多有破敗,難與主公威望相襯,倒是陳留,濟陰等地還有些城池不差,只是具體選擇……末將是個粗人,實在不敢妄言。”

李易灑然笑道:“魏將軍不是粗人,而是個實在人,說的也都是實在話。”

第60章 封官許願第24章 呂奉先要封侯?第4章 不臣之心劉玄德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262章 火炕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154章 李襄侯躍馬渡新野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490章 呂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277章 皆爲校尉第466章 請陶使君救命第97章 居然是你第459章 真的不甘心!第121章 幷州張文遠,一戰,勝!謝謝“尼加提你嗯”的打賞!第715章 魏延戰顏良第477章 典韋罵營第666章 魯肅出使第156章 沒人疼的妹妹氣死算了第756章 西路軍,李傕!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577章 江表之虎臣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272章 典韋東遊記(中)第190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40章 馬超第647章 有勇有謀,有擔當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20章 見過牛將軍第508章 全是李某之過第556章 攻城第691章 提前騰地方第53章 當街刺殺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第711章 都是田楷的錯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732章 趙雲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171章 用兵如泥第746章 分紅第760章 可以開始了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494章 英雄末路(下)第401章 殺機第390章 要一個毛玠祭旗第248章 原來是蒯越第579章 天使又來了第175章 爲豎子不顧大局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19章 欲謀大事,必先揚名第284章 請襄侯放過我家弟弟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232章 南陽功曹第251章 大公子來了第281章 放袁術的鴿子第187章 荊州版挾天子以令諸侯第393章 龐德公獻寶第448章 荊南人事第563章 傷員第385章 張允要封侯|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421章 你不怕遭報應麼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346章 紙張的影響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769章 袁紹的絕望第335章 殺人者,周倉是也第445章 你把襄侯當什麼人了!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745章 年後有禮第529章 玉璽是假的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594章 先生辛苦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兒當爲其效死第9章 無恥第一袁公路第219章 使君啊!第677章 關雲長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506章 刻不容緩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80章 屠村第198章 李襄侯生死不知第586章 袁紹來使第16章 芳蹤飄渺無覓處第305章 袁術要斷李易後路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578章 孫策頭顱在此第712章 袁譚第218章 連名分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