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顧雍

“嘿,居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吳縣城外,李易看着剛剛送來的情報,不由得嘖嘖出聲。

首先是關於劉曄的,李易沒想到劉曄會出現在龍舒縣,而且還跟孫策對上了,這當真是意外之喜。

而孫策那邊的情況更是出乎意料,李易原本的目標只是讓孫策與程普等人生出矛盾,互相有所懷疑就可以了,壓根沒想到最後居然發生了那麼大的變故。

韓當死了,這本身對孫策來說,就可以說是斷臂之痛。

然而孫策損失的不只是韓當,還有周泰。

在韓當要擒拿孫策的時候,周泰似乎是被韓當的話動搖了,沒怎麼抵抗就束手就擒,這已經是一個問題了。

之後黃蓋向孫策坦白了孫家書信的事,程普便去問周泰,看他是不是也有收到什麼,周泰自然否認,程普有些心疑,就多問了兩句,然後就說的僵了,而周泰感覺自己之前被韓當動搖,現在又被程普懷疑,便生出了離開的心思,恰恰孫策正在爲韓當的死傷身,有些忽視了周泰的感受,最後陰差陽錯之下,周泰也走了。

一日之間,孫策身邊就少了兩個骨幹將領,這影響實在太大,軍心一下就亂了,特別是原本歸屬韓當的那些部曲,更懷疑是孫策殺了韓當,一時間軍中人心散亂,甚至都有了逃兵。

無奈之下,孫策也不打龍舒了,直接帶着人馬撤回皖縣修整去了,至於龍舒面前的危局,自然就不需要考慮了。

對於孫策那邊的變故,自然是李易樂意看到的,不過他也有些唏噓,孫策實力本就不強,這一折騰,直接大傷元氣,想翻盤很難了。

於是,李易讓徐庶再給孫策去信一封,表示自己願意善待他們,希望孫策可以慎重考慮。

這封信李易也說不出其中誠意有多少,不過他感覺孫策多半不信就是了。

此外,李易對劉曄也表現出了很大的關注,先叫人寫了一封嘉獎信,肯定劉曄堅強不屈,誓死抵抗孫策的正確性,然後讓徐晃那邊安排,派兵去接劉曄,將他護送至壽春大營,至於今後具體任命,等李易歸來再說。

此舉看上去對劉曄很是禮遇,但李易暗中卻是叮囑了徐晃,讓他看着點劉曄,別讓他跑了。

這麼做並不是多此一舉,而是李易發現,劉曄是從九江那邊逃到龍舒的,也就是說,那傢伙原本應該是沒打算投奔他的,只是運氣不好,被孫策兵臨城下,無奈之下才扯了他的大旗。

介於這個緣由,李易自然要看着劉曄一些了。

將手頭的情報處理完後,李易走出馬車,看到遠處吳縣的城樓,嘴角不禁露出了一抹笑意,因爲城頭上最顯眼的旗號正是他李易的。

就在兩天前,魏延兵不血刃的進入了吳縣,接管城防,在名義上算是成功攻略了吳郡,李易這次過來更多隻是走個過場,彰顯一下存在感罷了。

李易正想着事情,就見前方一騎快速奔來,待到離得近了,那人飛身下馬,對着李易拜道:“魏延見過主公。”

“文長免禮,呵呵,吳郡的事情做得很不錯啊。”

李易笑呵呵的虛扶了一把,魏延卻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低頭說道:“主公稱讚,末將受之有愧,能輕取吳縣,全是主公謀算,末將不敢居功。”

見魏延腦子還算冷靜,李易讚許的看了他一眼,笑道:“這次本就是讓你們幾個立功的,不用謙虛了。”

見李易都這般說了,魏延也就不交情了,抱拳道:“多謝主公!”

“你來上車來吧,順便和我說一說城中情況,特別是那兩位如何了?”

原本魏延還是一臉欣喜,可聽了李易的話後,卻是面露慚愧之色,道:“啓稟主公,朱治在看到主公送去的信函之後,並沒有拖延太多時間,便讓城中士卒放下刀槍,迎末將入城,可是……”

“可是什麼?”

“可是末將登門拜訪,想親近拉攏一二,可朱治卻是始終不見,最後還是末將去的多了,他方纔讓人傳話,說是自覺德才淺薄,無心再爲官吏,願散盡家財一清靜散人,所以,他請末將代他向主公告罪。”

李易聞言不語,魏延還以爲李易生氣了,試探的問道:“是否要末將再去……”

李易擺擺手,嘆道:“不用了,一個朱治,雖有將才,但對我來說,還不打緊,我只是有些感慨,昔日孫文臺部下爲何如此多的剛硬之人,先有韓當爲勸孫策自裁,今日又有朱治請願散盡家財也仕二主,這實在叫人唏噓啊。”

魏延楞了楞,沒想到李易感慨的是這個,但他腦子轉的也快,二話不說,直接對着李易拜道:“末將今生今世只忠於主公一人,刀山火海萬死不辭,若違此言,人神共棄!”

李易有些愕然的看了魏延一眼,他只是隨口感慨罷了,魏延還趁機來表一個忠心。

李易沒好氣的笑罵道:“你這傢伙,馬屁功夫倒是比武藝長進的快多了。”

魏延嘿嘿笑了笑,然後神色小心的問道:“那朱治的事情……”

李易搖頭道:“罷了,隨他去吧,不過你安排人注意着動靜,無事也不可爲難,若是他私下裡聚集部曲,直接拿下。”

此時李易心裡多少是有些失落的,原本在他看來,朱治就算眷戀孫氏,但在大勢面前,爲了自家前程,他肯定還是會倒向自己這邊的,沒想到朱治卻是這般乾脆,直接啥都不幹了。

再考慮到韓當的事情,對於現在還在爲孫策效力的人,今後能有幾個會歸到自己麾下,李易真沒多少自信了。

不過隨着李易現在勢力越來越大,他麾下除了那些“名將”之外,也陸續發現了一些資質相當不錯的“無名”將領,那些人好好發展起來,也不見得比那些名將差了多少,所以,這件事情上李易雖然有些唏噓,可他還不至於主動登門,玩一些類似三顧茅廬的戲碼,因爲朱治還遠遠不到那個分量。

搖搖頭,放下朱治的事情,李易又問道:“顧家那邊呢?”

“請主公放心,顧雍得知主公任命其爲吳縣縣令,當天就上任辦公,行事頗有條理,末將入城後城中百姓秩序依舊,其中半數便是顧雍的功勞。”

李易哈哈笑道:“不愧是我那岳父大人的得意門生,如此看來,人家確實是不差的。”

原來,李易在決定攻略揚州之後,蔡邕在荊州得到消息,便寫了一封書信送給李易,而書信中還夾着一封,卻是讓李易轉交給吳縣顧雍的。

早些年的時候,顧雍曾經在蔡邕門下求學,一個學的好,一個教的好,師徒感情很是深厚,如今李易出兵揚州,而顧家又是揚州大族,在當地很有威望,於是,蔡邕就給顧雍寫了封信,讓顧雍給他一個面子,不要添亂,好好配合李易,李易是不會虧待他的。

於是,李易在到達吳縣之前,讓魏延把這封信交給了顧雍,在朱治放手,顧家心向李易的情況下,魏延這才能不費吹灰之力的去了吳縣。

魏延繼續說道:“本來元嘆是要與我一同迎接主公的,只是主公交代了,不許擾民,元嘆便留在城中操持。”

頓了頓,魏延又感慨道:“元嘆不愧是蔡中郎的得意門生,我看他年紀與我彷彿,可行事很是老道沉穩,與軍師有七八分相似。”

李易對此微笑不語,顧雍啊,雖然就名聲來說,比諸葛亮和郭嘉這些人明顯差了一截,在三國的存在感不高,可人家也是個厲害人物。

爲何厲害?

就憑顧雍能在孫權手下當了十幾年丞相,最後還是全身而退,厲不厲害?

這說明人家顧雍不但有才華,而且會做官,會做人,這樣的人用起來是非常舒服的,他固然不大可能動不動的給你整出什麼大動作,大驚喜,但人家也絕對不會給你闖禍,更別說造反什麼的。

李易此次圖謀揚州,肯定是要任命一些本地官員的,而且還要樹立一兩個代表人物,但一般人李易瞧不上,信任也是大問題,最初李易一直沒有合適人選,直到顧雍出現,直接就符合了李易幾乎所有的要求。

魏延帶着李易入城後,直接去了太守府,當地世家豪族的代表全都等候在那裡,雙方的寒暄客套很是熱鬧,緊跟着的酒宴更是其樂融融,不過那些交流都沒什麼營養,李易也只是向衆人表現一下自己的熱情罷了,直到酒宴散去,李易專門請顧雍留下,這纔算是開始說正事。

之前的酒宴上,李易就已經在觀察着顧雍了,怎麼說呢,這人年紀不大,可就像魏延說的那樣,非常的老成,而且特別淡定,有種八風不動的高手氣質,之前酒宴上李易爲烘托氣氛,飲酒很是豪爽,爲此不少人被他帶動,也多喝了幾杯,甚是都喝歪了,而顧雍雖然也喝了不少酒,但人家情緒把控的卻很好,從頭到尾沒有丁點失態之舉。

這固然可以說人家酒量好,但李易覺得更多的還是顧雍心性夠穩。

李易倒了碗解酒湯,送到顧雍面前,笑道:“我還是南陽太守時,便從蔡中郎那裡聽過顧兄之名,當時便有意請顧兄出山相助一二,只是考慮到當時處境寒酸,這纔不敢冒昧想請,不過今日能見到顧兄,呵呵,不枉我揚州之行啊。”

顧雍先是致謝,接過湯碗,然後說道:“當初雍聽聞老師跟隨襄侯遷往南陽,因爲擔憂老師路途遭受顛簸,曾去信問候,這才得知,老師竟然在長安受了牢獄之災,唉,當時若非襄侯仗義相助,老師危矣,爲此,顧雍當拜謝襄侯!”

顧雍說着,便對着李易行了個大禮,李易笑着將他扶了起來,說道:“無需如此,畢竟我與蔡中郎已是一家人了,些許小事,自然是應該的。”

顧雍臉上的表情有些繃不住,想笑,但忍了忍,最終還是忍住了。

其實最一開始,顧雍對李易感官是非常不咋地的,雖然李易有功於國家,可誰叫李易把他老師給擄了,甚至還霸佔了他那位小師妹,這事辦的,跟強盜差不多,甚至顧雍都想過將蔡邕從南陽給“偷”出來,不過不等他付之行動,蔡邕就真心投了李易,而且蔡邕也在信中隱約提了一些事情,肯定了李易的才華,然後顧雍對李易的反感就漸漸變成了好感。

至於這次揚州的事情,就算沒有蔡邕的特別來信,顧雍也會選擇幫助李易的。

因爲李易的實力足夠強大,名聲夠好,出兵理由也是堂堂正正,面對這種局面,除了孫策那種個案,一般人真的很難跟李易作對。

提過蔡邕之後,兩人關係無形中便親近了許多,李易心裡盤算了一下,說道:“我出兵揚州,如今已經略見成效,滅亡袁術,也只是早晚之事,可即便如此,我心中卻是時常不安。”

對李易如此明顯的欲言又止,顧雍自然不會冷場,當即問道:“不知襄侯爲何不安?”

李易說道:“我大軍在時,可肅清叛逆,震懾宵小,但將來我大軍離去,若有再不臣之人作亂,宵小之人復起欺凌百姓,這該如何是好?”

顧雍心裡很想翻個白眼給李易看看,李易只要打敗了袁術,撤去之後朝廷自然會任命揚州刺史,到時候揚州一切事宜自然有新任官員處置,李易這個荊州牧還操哪門子心?

不過心裡吐槽歸吐槽,顧雍也明白,如今的大漢天下,除了益州那邊相對太平一些之外,其他各地都在打仗,無數的地方官員無論是忠也好,奸也罷,都在努力增強自身實力,或是爲了自保,或是想要吞併他人。

所以,李易如果打下揚州,最後揮揮袖子直接走了,固然高風亮節,能贏得朝廷讚賞,可世人怕是要把他當傻子來看了。

而且,之前的酒宴上,顧雍可是看的清清楚楚,朝廷任命的那位王太守完全都在烘托李易,若非李易介紹,旁人絕對想不到那是一位太守。

王朗被任命才幾天,這就被李易給收服了,顧雍不得不佩服李易的手段,同時也在心裡感慨,自家師父的便宜女婿,胃口不是一般的大啊。

第214章 易數之法第604章 活死人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302章 給袁耀挖坑第636章 可能對豫州不利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262章 火炕第633章 求收留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93章 虎入困籠第349章 謀士多體弱第16章 芳蹤飄渺無覓處第413章 袁術病了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93章 虎入困籠第620章 史上最貴門票第701章 副院長第620章 史上最貴門票第371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166章 再會小霸王第684章 大將軍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194章 不勝而勝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731章 有朋自遠方來,酒肉管夠第2章 我爲殺賊而來第500章 程昱願降第714章 約戰顏良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396章 毛玠的無奈第334章 蔡玉來了第256章 參觀軍營第114章 夜見徐晃第494章 英雄末路(下)第634章 無間道第473章 陳宮獻毒計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469章 散了吧第411章 生擒紀靈第31章 高順升官第316章 陶謙的黑歷史第341章 蔡瑁知道了第584章 劃地稱王,豈不快哉第420章 道不同第561章 袁家大小姐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臉第210章 我爹爹是黃承彥第528章 送你傳國玉璽第82章 傻子纔跟你單挑第631章 風雲漸起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652章 峰迴路轉第205章 師尊的故交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64章 談婚論嫁第409章 先生可是荀攸第614章 九天之上白玉京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364章 蒯越爲質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第561章 袁家大小姐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廢第607章 荊州情況第33章 董卓問計第705章 交州獻禮第709章 惡賊,不得好死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330章 貪得無厭第296章 孫策要反袁術?第551章 蜜中有毒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139章 挑撥離間 謝謝“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賞!第27章 見袁隗第32章 專爲太師而來?第601章 龐統戰陸遜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433章 軍元券第68章 伏壽第61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265章 非典韋將軍莫屬第542章 不可自誤第56章 老夫與你有何仇怨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408章 典韋斬將